?

東漢時期會稽郡太守的治績與區域發展

2018-01-23 22:23
南都學壇 2018年3期
關鍵詞:太守

范 正 娥

(華中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安徽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會稽郡,地處吳越故地,秦朝始設,兩漢沿置,秦漢時期是江南地區的大郡。在以往的研究中,從江南或揚州這個區域角度的研究,涉及會稽郡的論文比較多①;以會稽郡為題的專門研究,涉及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一是關于會稽郡的建置,鄭炳林對秦漢時期吳郡、會稽郡的置、分、合情況進行論述[1]。二是關于會稽民風是否淫佚的探討,秦始皇會稽刻石形成了會稽民風淫佚、習慣落后的刻板印象,林劍鳴認為不能從會稽刻石斷言會稽民風淫佚,秦始皇因少年時期的“情結”,堅信“淫佚”影響政治成敗,因而刻石反對淫佚,其目的是想整齊全國風俗,而非特別針對會稽地區的風俗[2][3]。臧知非、宋仁桃對林劍鳴先生的觀點進行了補充,認為之所以在秦始皇最后一塊刻石才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會稽刻石距離秦統一六國已經11年了,移風易俗初見成效,故而刻石宣揚,整齊風俗[4]。三是關于會稽郡的經濟發展,常駿的碩士論文《兩漢會稽郡農業經濟發展初探》從地理和環境等角度考察會稽郡農業發展的條件,闡述南方農業開始起步的動態發展過程[5]。四是從吳越故地到江南一郡,會稽郡所在地區的歷史、地理及文化的變遷,一直為研究者所關注,有些視角比較有啟發性。如人文地理學視角的考察,尹弘兵、張路赟注意到,會稽郡靠近東越、閩越之地,從而形成了郡縣與國族二元對立格局。孫吳政權時期,大力征伐山越,迫使其融入華夏,吳越地區國族與郡縣的二元對立格局瓦解[6]。又如政區與地方社會融匯視角的研究,林昌丈擇取會稽郡的剡縣和縣作為個案分析,指出“政區”與“地方”存在著相互融匯的歷史過程[7]。這些動態或長時段的關注,有助于我們認識秦漢時期的會稽郡。

我們選擇從會稽郡太守的治績來初步探討會稽郡的發展與區域特征。東漢時期,見諸記載的會稽郡太守有黃讜、第五倫、尹興、黃兢、慶鴻、張霸、馬棱、趙牧、陳重、馬臻、梁旻、成公浮、殷丹、唐鳳、劉寵、韋毅、尹端、徐珪、唐瑁、孫策、孫權、王朗、淳于式等*關于東漢會稽郡太守,嚴耕望在《兩漢太守刺史表》中列出31人,本文參考之。[8]212-214,他們在移風易俗、崇興教化、興修水利、揚善抑惡、鞏固邊防等方面,治理有績,呈現出階段性特點。

一、建武年間:移風易俗,人才輩出

兩漢之際的社會動蕩,對會稽郡影響較小。東漢初年,它保持著以往緩慢發展的節奏,也出現了一些有利于發展的因素。一是中原民眾為避戰亂遷徙會稽郡者眾多,帶來了一些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使其開發速度加快。二是東漢初年的會稽官吏治理有方,政績突出。

會稽郡地處江南,西漢時期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9]3270“人跡所絕,車道不通”[10]2781之說,呈現出一片荒涼景象。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江南地區的人口亦在緩慢增長。除自然增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遷徙。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冬,“有司言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縣官衣食振業”[10]178?!妒呤飞倘丁肪砭庞浭龃耸略?“會稽生齒之繁,當始于此,約增十四萬五千口也?!眱蓾h之際,戰亂頻仍,中原民眾往往“避亂江南”,一時“會稽頗稱多士”[11] 2460-2461。至東漢永初初年,連年水旱,百姓凋殘,僅靠政府救濟無濟于事,樊準建議“尤困乏者,徙置荊、揚孰郡,既省轉運之費,且令百姓各安其所”[11]1128,得到采納?!笆∞D運之費”,說明“荊、揚孰郡”已是民眾自發遷移的大致方向;“令百姓各安其所”,說明此地已是流民向往的安身之處。這里所言“荊、揚孰郡”就是包括會稽郡在內的荊州、揚州地區的南方諸郡。

東漢初年,百廢待興,地方郡守是否稱職盡責,是關乎地方治理成效的關鍵因素。會稽郡首任太守是哪一位已不可查,比較早的記載是一位名叫黃讜的人,據《太平御覽》卷二五三引《鐘離意別傳》,“汝南黃讜拜會稽太守,召(鐘離)意署北部督郵。時郡中大疫,黃君轉署意中部都尉”。黃讜的治績主要在于選拔人才,鐘離意是他選拔的最突出的人才之一。

鐘離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人。之所以被黃讜提拔,是因為他處理政務不拘小節,強調嚴于律己,以身作則?!逗鬂h書》本傳記載:

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內后外,《詩》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遠。今宜先清府內,且闊略遠縣細微之愆?!碧厣踬t之,遂任以縣事。[11]1460

建武十四年(48),會稽遭遇大疫,死者萬數,鐘離意“身自隱親,經給醫藥,所部多蒙全濟”。兩日后,太守出巡視察災情,百姓攀車言曰:“明府不須出也,但得鐘離督郵,民皆活也?!盵12]此后,鐘離意被舉孝廉,辟大司徒侯霸府,轉瑕丘令,為官堅持仁厚愛民,得到光武帝嘉許,稱其為“良吏”。明帝時,被征為尚書,有不受“臧穢之寶”的故事傳世;后轉為尚書仆射,敢于直言進諫,又出為魯相,卒于魯相任上。臨終遺書言“生平之世,難以急化,宜少寬假”,明帝“感傷其意,下詔嗟嘆,賜錢二十萬”[11]1407-1410。

黃讜所拔舉之人,還有博學之儒包咸。包咸,字子良,會稽曲阿人,西漢末年曾到長安太學學習《魯詩》和《論語》。兩漢之際,因中原社會動亂而返鄉,途經東??r被赤眉軍拘禁,他堅持十多天“晨夜誦經自若,賊異而遣之”?;謴妥杂珊?,他索性就留在東???,“立精舍講授”。直到光武帝即位,他才回到家鄉會稽。這樣一位經學大師很快引起太守黃讜的注意,“署戶曹史”,且欲召包咸到家里教他的兒子,被包咸以“禮有來學,而無往教”拒絕,于是黃讜讓其子上門拜師學習。包咸后來被“舉孝廉”,應與黃讜有關。包咸不久入朝教授皇太子(后來的明帝)《論語》,后拜諫議大夫、侍中、右中郎將,遷至大鴻臚[11]2570。

建武年間,會稽郡有一位頗有影響的太守——第五倫,他出任會稽太守大約在建武二十九年(53)。在會稽太守任上,他為人峭直,為官清廉,樂善好施,“雖為二千石,躬自斬芻養馬,妻執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糧,余皆賤貿與民之貧羸者”[11]1397。到任之后,他留意到會稽地區“多淫祀,好卜筮”的風俗,當地百姓以牛祭神,勞民傷財,但因為迷信,當地官民都不敢不這樣做。所以,第五倫新官到任第一把火就是針對此事的,據載:

倫到官,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詐怖愚民,皆案論之。有妄屠牛者,吏輒行罰。民初頗恐懼,或祝詛妄言,倫案之愈急,后遂斷絕,百姓以安。[11]1397

可見,第五倫為政剛猛敢斷,會稽屠牛祭祀之風得以禁絕,百姓安寧,不再受屠牛祭祀之擾。因此,第五倫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永平五年(62),第五倫“坐法征,老小攀車叩馬,啼呼相隨,日裁行數里,不得前。倫乃偽止亭舍,陰乘船去。眾知,復追之。及詣廷尉,吏民上書守闕者千余人”[11]1397。后遇明帝巡查廷尉監獄,審錄囚犯,第五倫得以免罪,放歸田里。數年后,才重新出來為官,一路升遷至司空。

第五倫在會稽太守任上,也提拔了一批當地的人才,有代表性的人有謝夷吾、鄭弘和許武等。

謝夷吾,字堯卿,會稽山陰人,善風角占候,被第五倫擢為督郵?!逗鬂h書》載其“舉孝廉,為壽張令,稍遷荊州刺史,遷鉅鹿太守”。至第五倫為司空,令班固作文推薦謝夷吾。薦文曰:“竊見鉅鹿太守會稽謝夷吾,出自東州,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齊偉秀出。才兼四科,行包九德,仁足濟時,知周萬物……昔為陪隸,與臣從事,奮忠毅之操,躬史魚之節,董臣嚴綱,勖臣懦弱,得以勉戾,實賴厥勛?!盵11]2713此文出自班固之手,文采華麗,卻也情真意切,華麗的文字下歷歷可見第五倫對于謝夷吾人品道德、為政處事的認可,體現了他對于這位來自“東州”的人才的愛惜。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少為鄉嗇夫,“愛人如子”,第五倫“行春”時,“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11]1154。后出任平原相,征拜侍中。章帝建初八年,代鄭眾為大司農。大司農任上,鄭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讓交趾七郡與內地的陸路通道打通,能避開原經東冶而至的海路風險。元和元年(84),代鄧彪為太尉。

許武,會稽陽羨人,被第五倫舉為孝廉。許武為使二位弟弟亦顯名,于是三分家產,肥田、廣宅與更多奴婢歸己,劣少者歸弟,此舉使弟弟們得到令名,終得被舉孝廉。這時,他又把自己打理家產所得收入,全部分給弟弟,自己不留一分?!翱ぶ恤馊?,遠近稱之。位至長樂少府?!盵11]2471許武雖有沽名釣譽之嫌,但在察舉制已經成熟卻并未僵化的東漢初年,這樣的行為在地方上還是起積極作用的,對于倡導兄友弟恭的家風、營造和諧團結的社會風氣有示范作用。這一家風后在許家延承下來。其孫許荊,少為郡吏,兄之獨子殺人,被怨家找上門來索命,他站出來表示愿殺己身代之,其真誠最終感化怨家。在和帝時,許荊亦被會稽太守黃兢舉孝廉,任職桂陽太守十二年,在當地風俗教化上,政績卓著。后征拜諫議大夫,死于任上。

漢武帝以來,郡舉孝廉,是考察太守是否盡職盡責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五倫所舉之人,三位都是名公巨卿,甚至超越他本人。一則可見他慧眼識人,二則說明東漢前期,會稽地區人才輩出,多人從會稽走出,任職中央三公九卿之位。

二、明、章、安、順時期:經濟發展,文教興盛

東漢王朝在消滅赤眉軍,逐個平定各地割據勢力后,較好地處理了功臣、勛戚和宗室問題,統治迅速穩定下來,社會經濟較快恢復和發展,在明、章時期就逐步進入盛世,到和帝時臻于鼎盛。安、順時期,因為朝廷內部政治斗爭的消耗,西北地區羌族的暴動,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侵襲,開始由盛轉衰。這一時期的會稽郡,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自然災害相對較少,經濟和人口保持穩步增長,在順帝永建四年(129)分置出吳郡。其間擔任太守的,有尹興、黃兢[11]2472、慶鴻[11]1104、張霸、馬棱、趙牧[11]1671、陳重[11]2687、馬臻等。黃兢、慶鴻、趙牧、陳重的履歷資料較少,尹興、張霸、馬棱、馬臻幾人治理有績。

尹興,明帝時期任會稽郡太守,會稽郡遇“歲荒民饑”,他派戶曹史陸續“于都亭賦民饘粥”[11]2682,陸續積極地救災恤民,六百多名災民的姓名都了然于心,尹興因此向刺史推薦陸續,辟其為別駕從事??梢?,尹興在任時,繼承了前任太守們善于發現和推舉人才的良好政風。他在任時間比較長,大約在永平十三四年因涉楚王劉英案,還歸鄉里,禁錮終身。

馬棱,馬援族孫,章帝建初中,舉孝廉。馬棱曾轉任揚州三郡(廣陵、丹陽、會稽)太守,在體恤民情、興修水利、維護社會治安上頗有一套方法,據《浙江通史》的記載,會稽郡城東郭的回涌湖可能是馬棱在廣陵太守任上修成,“其主要作用為攔截山陰平原最大溪流若耶溪的洪水,以彎回的堤壩,使山水下泄受阻,造成回涌之水勢,經過調蓄,減輕對下游會稽郡城及平原的沖擊”[13]。由他在廣陵郡和丹陽郡的治績來看,在會稽太守任上的“治亦有聲”的評價應是不虛。

張霸,和帝永元中任會稽郡太守,大約在任三年。張霸在到任會稽郡太守之后,一方面研經不輟,另一方面表用郡中“處士”顧奉、公孫松等人,雖言“處士”,實指好經之士,如顧奉就曾到豫章郡跟隨程曾習《嚴氏春秋》[11]2581。正因為此,會稽郡學風為之一振,“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道路但聞誦聲”[11]1241-1242。他所舉之人,都被提拔任用,顧奉官至潁川太守,公孫松官至司隸校尉。

西漢時期大力提倡儒學,漢武帝以后通經即可入仕。于是,由辭賦轉向經學,便成為很多讀書人的選擇。東漢初年,會稽地區已經成為儒學比較發達的地區。張霸能夠在此地發現如此多的儒學人才,順利開展文治教化工作,是順應這一學術和教育發展趨勢的結果,也推動了會稽地區文化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

張霸在任期間,還有另一重要的政績,即進行社會治安的整治。會稽地區地處偏遠,“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10]2778,山林茂密;越人被認為“愚戇輕薄,負約反覆”[11]2713,《越絕書》卷八《越絕外傳·記地說》記載,越王勾踐曾對孔子喟嘆:“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銳兵任死,越之常性也?!彼?,這一地區的社會治安問題自秦以來一直是歷任太守關注的焦點。西漢時期,會稽作為邊郡,是威懾東越、南越、閩越的前沿陣地,地方長官重視軍備建設,朱買臣為會稽太守時,“治樓船,備糧食、水戰具,須詔書到,軍與俱進”[10]2792,以軍維穩。平定南越后,在會稽地區設置南部都尉、西部都尉和東部都尉,對越人進行軍事威懾,維護王朝東部地區穩定。至東漢時期,越人對中原王朝的歸屬感增強很多,越人問題與西北邊疆的羌人、胡人問題已不可相提并論。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會稽郡仍然盜賊頻出?!逗鬂h書·獨行列傳·彭修傳》記載,會稽毗陵人彭修,15歲時曾遭遇盜賊劫持,他持刀控制盜帥才幸免于難。后來他“州辟從事”,又遇“賊張子林數百人作亂”[11]2673-2674,于是他與太守一同出戰討賊,彭修為保護太守,被流矢所中而死。

張霸初到會稽太守任上,針對“賊未解,郡界不寧”的問題,采用和平安撫的辦法,“移書開購,明用信賞”,不用一兵一卒就使當時活躍在郡界邊緣的盜賊束手歸附。這一舉措,意味著會稽地區社會治理政策上的一大轉變,從以軍維穩轉向以文維穩,也說明了會稽地區的民風逐漸改變,文明程度在不斷提高。童謠“棄我戟,捐我矛,盜賊禁,吏皆休”流傳開來,說明當時這一政策的效果好、影響大。

馬臻,扶風茂陵人,順帝時期永和五年(140)任會稽郡太守,主要治績是修鏡湖,溉田九千余頃?!逗鬂h書》未錄此人此事。據《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十二》記載:

永和五年,馬臻為會稽太守,始立鏡湖,在會稽、山陰兩縣界,筑塘蓄水,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則泄湖灌田,如水多則閉湖泄田中水入海,(浙)所以無兇年。其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都溉田九千余頃。[14]

會稽郡內水系縱橫,平原多沼澤,遇上山洪或怒潮,平原即成茫茫澤國,遭逢干旱則又無水溉田。因此,如何利用水資源,減少水患和旱災,是會稽地區經濟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到東漢中期,隨著社會穩定和江南經濟開發,江南水利事業興修也逐漸增加,老百姓受益頗多:如章帝建初年間,廬江太守王景重修荒廢的芍陂,“陂徑百里,溉田萬頃”,而且“教用犁耕,由是墾辟倍多,境內豐給”[11]2466。會稽郡的水利興修在這一時期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馬臻所主持興修的鏡湖周長三百一十里,工程規模龐大。湖、田、海形成湖高田丈余、田又高海丈余的三級階梯,雨水充足則用湖蓄水,田中水則泄入大海,雨水不足則用湖所蓄水灌田。鏡湖水能“溉田九千余頃”,使得山會平原無荒廢之田,無水旱之患。此項工程雖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也可謂是惠澤當時及后世的豐功偉績。然而,馬臻個人的命運卻終于此。因為在工程興修過程中,原來低洼之處人家的土地、房屋、墳冢被淹,他們心懷怨恨,于是羅織罪名,一紙狀書誣告馬臻,馬臻因此獲罪被殺。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多,“順帝時,陽羨人周嘉上書,請分浙江以西為吳郡,東為會稽郡”[12]。永建四年(129),會稽郡被一分為二*《后漢書·順帝紀》提及“是歲(永建四年),分會稽為吳郡”。,吳郡分走原會稽郡最為發達的13縣,治所設在吳縣,會稽郡則移治山陰縣?!罢^的置廢和分布情況實際上是經濟興衰和人口變遷的一項動態指標?!盵15]會稽郡分置吳郡,從根本上說是經濟發展、人口變遷的直接結果。

永和三年(138),析置永寧縣。分置吳郡后的會稽郡領14縣,即山陰、余姚、上虞、剡、諸暨、余暨、句章、、鄞、大末、烏傷、章安、永寧、東侯官[16]232-233,轄有今浙江省錢塘江、富春江、衢江以東及福建全省。會稽郡呈現出較穩定的發展態勢。

三、順帝以降:治理乏善,亂中有穩

順帝以降,沖、質、桓、靈諸帝時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王朝日益衰落,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靈帝中平元年(184)爆發全國規模的黃巾起義,東漢政權遭受重創。隨后又歷經地方分裂割據和三國鼎立的局面。這一時期政局的跌宕,影響著地方治理。就會稽郡來說,這一時期的地方治理乏善可陳。史載的會稽郡太守有如下數人:成公浮、劉寵、梁旻、殷丹、劉寬、韋毅、尹端、徐珪、唐瑁、王朗、孫策、孫權、淳于式等。這些人中,治績最為突出的首推劉寵。

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他少受父業,以明經舉孝廉,曾任東平陵令,后四遷為豫章太守,桓帝初年,為會稽太守。在任期間,因“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擾”,他采取“簡除煩苛,禁察非法”之策,使“郡中大化”,深得民心。在他被征為將作大匠,即將離任時,出現民持錢送官的感人一幕:

山陰縣有五六老叟,龍眉皓發,自若邪山谷間出,人赍百錢以送寵。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對曰:“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他守時吏發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遭值圣明,今聞當見棄去。故自扶奉送?!睂櫾唬骸拔嵴文芗肮孕??勤苦父老!”為人選一大錢受之。[11]2478

劉寵之所以能夠得到民眾如此厚愛,與他為官清廉、為人仁惠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早年為東平陵令時,就“以仁惠為吏民所愛,母疾,去官去。百姓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11]2477。正因為此,他才能“前后歷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約省素,家無貨積”[11]2479。

其余諸人,有選政記錄較為翔實者,按照時間順序列出如下。

成公浮,約在順、桓之際為會稽郡太守?!逗鬂h書·獨行列傳·戴就傳》敘述戴就的事跡時,述及成公浮在會稽郡太守任上,被揚州刺史參奏窩贓。戴就,會稽上虞人,當時任郡倉曹掾。負責調查的官員逮捕戴就,嚴刑拷問,逼他交代太守罪狀,但戴就寧死不屈,說:“太守剖符大臣,當以死報國。卿雖銜命,固宜申斷冤毒,奈何誣枉忠良,強相掠理,令臣謗其君,子證其父?!彼膲压澑袆恿苏{查的官員,“即解械,更與美談,表其言辭,解釋郡事”。而太守成公浮被“還京師,免歸鄉里”[11]2691,戴就則被繼任太守劉寵舉孝廉,后病卒于光祿主事任上。

殷丹,桓帝時任會稽郡太守。上虞寡婦至孝養姑至壽終正寢,卻被誣告毒害姑婆,郡人孟嘗為之伸冤,前任太守置之不理,寡婦冤死獄中。此后郡中連旱兩年,殷丹到任,孟嘗再次伸冤,建議“戮訟者以謝冤魂”,殷丹采納,“刑訟女而祭婦墓”[11]2472-2473。

韋毅、尹端、徐珪三人均見于《后漢書》卷七一《朱儁傳》。朱儁,字公偉,會稽上虞人,“少孤,以孝養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縣令度尚“見而奇之”,把他推薦給太守韋毅,“稍歷郡職”。后來太守尹端以朱儁為主簿。繼任太守徐珪舉朱儁為孝廉[11]2308。后來,朱儁因參加鎮壓黃巾軍有功,拜車騎將軍,累遷河南尹,官至太尉。而熹平二年,會稽太守尹端因為討伐許昭父子起兵不利,被臧旻參奏中央,險失性命。

王朗,字景興,東海人。獻帝初平中任會稽郡太守,在任約四年。初平中,已是天下大亂。北人南逃會稽避亂者增多,他們對地方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何對待這些人,是地方官不可回避的問題?!稏|觀記》曰:“(桓曄)到吳郡,揚州刺史劉繇振給谷食衣服所乏者,悉不受。后東適會稽,住止山陰縣故魯相鐘離意舍,太守王朗餉給糧食、布帛、牛羊,一無所留。臨去之際,屋中尺寸之物,悉疏付主人,纖微不漏。移居揚州從事屈豫室中,中庭橘樹一株,遇實孰,乃以竹藩樹四面,風吹落兩實,以繩系著樹枝。每當危亡之急,其志彌固,賓客從者皆肅其行也?!盵11]1260可見,無論是揚州刺史,還是會稽郡太守,對于桓曄都曾給以衣食住行的安頓。但這些避亂南下的士人,非常注重名節,因此桓曄對于地方官的照顧,或不接受,或極盡禮節。

建安元年(196),孫策迫走王朗,自領會稽郡太守,建安二年夏, 漢朝詔命“策為騎都尉,襲爵烏程侯,領會稽太守”[17]1107,會稽郡實際上已經在孫吳勢力的掌控之下。建安五年(200),孫策死,孫權主事,“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傳丞之郡行文書事”[17]1116。代孫權至郡的是顧雍,《三國志·吳書·顧雍傳》曰:“孫權領會稽太守,不之郡,以雍為丞,行太守事?!鳖櫽?,字元嘆,吳郡吳人,行太守事期間,“討除寇賊,郡界寧靜,吏民歸服”[17]1225。這之后的會稽郡是孫吳勢力的發展基地,是“吳國的根據地和財政經濟的主要供給地之一”[18]。

由上述可知,這一時期會稽郡的治理乏善可陳,但也算亂中有穩,并未失控。值得注意的是,獻帝時,會稽郡析置11縣:新安、長山、吳寧、建安、漢興、南平、豐安、松陽、 建平、遂昌、定陽,這些縣大多是分舊縣一鄉而置。析置如此眾多的縣,在漢末諸郡國之中位居首位[16]233-235。這與東漢前中期的發展積淀有一定關系,更是孫吳勢力在此經營發展的直接結果。

四、 區域發展特征:充滿活力,但發展不平衡

會稽郡的發展活力在東漢時期已經初步展現。首先與兩漢之際氣候的變化有關。自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 始置以來,該郡一直是南方大郡,幅員遼闊,臨山近海,資源豐富。雖處“邊緣”,非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區”,但一直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地方,亟待開發。大約在兩漢之際,江南地區的氣候由濕暖轉為干冷[19],這一自然環境的變化悄悄改變了人們對江南地區的認識。秦及西漢時期,人們普遍認為江南一代氣候“暑濕”,不利于生存和發展,以致不愿意往南方去。兩漢之際氣候變化之時,又恰逢現實政局動蕩,北方戰亂頻仍,“小民流移”,很多北方人因此選擇“避難江南”,這給會稽郡帶來了發展的大好機遇。一批行政能力卓越的地方官員,如東漢前期的第五倫、鐘離意,中期的張霸、馬臻以及后期的劉寵等,他們抓住機遇,革新政治,選賢任能;培育人才,仁愛親民;懲惡揚善,維護穩定,充分調動會稽百姓的生產和生活熱情;他們大膽改革風俗,興修水利事業,致力于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挖掘會稽郡的經濟發展潛力。所以,西漢時期,會稽郡在人們眼里還是個“地廣人稀”“無凍餒之人,亦無千金之家”[10]1666的地方,溫飽有余,富裕不足;而到了東漢末年,一躍成為魯肅口中“沃野萬里,民富兵強”[17]1267的樂土,吸引著大批流離失所的北方人。

會稽郡自設置以來就是東部邊郡,或稱“東州”,東可泛海而出,南接交趾,西南接“南大門”豫章郡,軍事戰略地位比較重要,自西漢以來一直是防御南越、閩越的前沿陣地。而東漢時期,邊疆危機集中在西北羌胡地區,郡縣制下越人歸屬中原王朝的心理日益強化,因而作為東部邊郡的會稽郡已非防御重點。于是,會稽郡內文治教化日漸興盛,在一批郡守的努力下,興學崇學之風盛行,“郡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道路但聞誦聲”[11]1241-1242,各類人才經過郡守發掘推薦,或造福地方,或任職中央。其盛況與西漢時期文翁蜀郡興學,“西州”“比于齊魯”,隔著百年時空遙相呼應。這也是會稽郡發展活力的直接體現。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會稽郡內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自設郡以來,會稽郡人口分布就嚴重不均,北密南疏。西漢時期,會稽郡轄26縣,戶223038,口1032604。26縣大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到杭州灣周圍,諸暨、剡縣以南只有烏傷、太末及臺州灣的回浦,今福建一省當時只有東冶一縣。人口密度是經濟發展水平的直接體現,北部發展速度快,而南部較慢,所以到東漢中期會稽北部地區分置出吳郡。分置吳郡后,會稽郡屬縣 14 城,戶123090,口481196;而吳郡屬縣13 城,戶164164,口700782 ,比會稽郡少一城,戶多 4萬,口多 20余萬。這說明,當時靠近長江的縣人口比較多,越往南則人口密度越稀。而當時的會稽郡,從地理上,大致可分為平原區和山地丘陵區兩個部分,人口分布自然形成了三個梯度:山陰、上虞、余姚、句章、、鄞六縣位于現在的寧紹平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剡、余暨、諸暨、烏傷、太末諸縣位于貫流會稽、四明兩山脈的浦陽江、曹娥江兩岸的盆地中,人口比較分散;至于更南邊的章安、永寧、東冶則仍然地僻人稀。

東漢時期會稽郡發展的不平衡性還表現在經濟發展方式上,西北部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區域,土地肥沃,水旱無憂,適合發展山地種植業和平原稻作業。東南部沿海地區(、鄞、章安、永寧、東冶)適宜近海漁鹽業,近海還有南北貫通的“并海道”,交通比較便利,商品經濟有一定發展,出現了一些固定的集市,《后漢書》中多次提到“會稽市”。如:

時有百歲翁,自說童兒時見子訓賣藥于會稽市,顏色不異于今。[11]2746

徐福畏誅不敢還,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數萬家。人民時至會稽市。會稽東治縣人,有入海行遭風,流移至澶州者。所在絕遠,不可往來。[11]2822

《三國志》亦記錄此事,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七萬人浮海求夷州及亶州, 亶州在海中……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州者”[17]1136。由這些材料可見,會稽市流通的商品有屬于生活性消費的藥材,這類商品來源于山區,說明流通領域的商品應有許多山貨,所謂靠山吃山。而會稽郡境內的會稽山、四明山及廣大的丘陵地帶,有著豐富的山林資源。親自到過此地的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磯、齒革……皆為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虛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盵9]3254至東漢時期,已經“商而通之”,不用再“待”了。另外,泛海登陸到會稽市采購的民眾很多,海上或海島生存必須依賴商品交換,有消費需求,就有流通市場,“人民時至會稽市”,說明消費需求旺盛,商品經濟發展由此可見一斑。

經過兩百年的發展,東漢時期的會稽郡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教育,都已有長足的進步。雖然與中原地區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后勁十足。正如傅筑夫先生指出,東漢人口“大量南流”,致使“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江南經濟區的重要性亦即從這時開始以日益加快的步伐迅速增長起來,而關中和華北平原兩個古老的經濟區則在相反地日益走向衰退和沒落”,“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影響深遠的巨大變化”[20],會稽郡是南方經濟發展的一個代表區域。有學者提出,經過孫吳政權的經營,至東晉南朝時期,會稽郡一躍而成為在經濟上影響南方地區的第一郡[21]。而這個過程的起點,可以說就在東漢時期。

[參 考 文 獻]

[1]鄭炳林.秦漢吳郡會稽郡建置考[J].蘭州大學學報,1988(3):91-97.

[2]林劍鳴.會稽淫風考[J].歷史研究,1995(1):86-90.

[3]林劍鳴.秦始皇會稽刻石辨析[J].學術月刊,1994(7):82-85.

[4]臧知非,宋仁桃.秦始皇《會稽刻石》與吳地社會新論[G]//秦文化論叢:第11輯.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4:198-220.

[5]常駿.兩漢會稽郡農業經濟發展初探[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7:1-92.

[6]尹弘兵,張路赟.秦漢六朝時期吳越地區人文地理演化進程[J].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10):99-101.

[7]林昌丈.政區與地方社會的融匯——以秦漢六朝的剡縣、縣為例[J].歷史研究,2014(6):63-80.

[8]嚴耕望.兩漢太守刺史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12-214.

[9]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0]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1]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2]李昉,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3]王治邦.浙江通史:秦漢六朝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06.

[14]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4832.

[15]周振鶴.中國歷史政治地理十六講[M].北京:中華書局,2013:185.

[16]李曉杰.東漢政區地理[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232-233.

[17]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8]姚培鋒,齊陳駿,魏春初.三國時期會稽郡的人口與社會經濟[J].浙江社會科學,2005(5):161-166.

[19]王子今.秦漢時期氣候變遷的歷史學考察[J].歷史研究,1995(2):3-19.

[20]傅筑夫.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5.

[21]中村圭爾.會稽郡在六朝史所起的作用[J].東南文化,1998(增刊2):62-66.

猜你喜歡
太守
讓子彈飛
薛宣割黃絹斷案
可怕的太守
坐等太守上頭條
坐等太守上頭條
于太守斷牛
冒充太守,得認識兒子
一錢太守
貴耳賤目
“太守”是怎樣的官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