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策略研究

2018-01-23 20:53胡秀琴
未來英才 2017年24期
關鍵詞:審美情趣策略研究閱讀教學

胡秀琴

摘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要遵循大綱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藝術趣味,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閱讀教學決定著學生思想層次與審美情趣的重要教學,所以后續將針對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展開分析,作為教學改革參考。

關鍵詞:閱讀教學;審美情趣;策略研究

一個人的審美情趣是需要精心開發與充實的,而審美情感教育正是實現這一任務的基本途徑。在小學語文教材就具備豐富的審美素養,其間有催人奮發的社會美,賞心悅目的自然美,啟迪才智的科學美,以及匠心獨運的藝術美。

一、閱讀教學審美情趣培養問題所在

引導方式強硬,忽略學生自身的見解

灌輸式的天涯教學,是長久以來我國教學領域慣用的理念,這樣的教學理念,影響是非常深刻的,自然也波及到了語文科目的閱讀教學,但這樣的影響也顯然不是正面的。語文是一門注重個人理解的科目,對于每個詞,每個句子,一萬人有一萬人的理解,這也正是語言的魅力所在,閱讀過程當中亦是如此,學生對于文章不同的看法,決定著其審美的走向,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首先必須要重視的一項原則便是對學生主體地位及個人理解的尊重。但如前文所述,灌輸式教學,即以教師思想為主導的教學,對于我國教學領域的影響是多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非一日之寒,所以當前教師思維的轉變依然是至關重要的課題。教師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懂得理解學生的個人見解,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有自身的審美,反之學生則只能跟著教師的審美方向走,這是一種對學生負面影響極大的引導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誤導。

二、引導方式不豐富,無法將學生進一步帶入情境

審美的培養,在與讓學生了解到文章當中的美妙之處,理解一詞,在這一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有了深入理解,才可能談及審美的培養,如果學生連對于文章內核的基本理解都無法達到,必須談及審美情趣,即便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都會大打折扣。由此可見教師要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審美,首先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想象強化理解。但目前許多教師都并沒有領會這一要點,使得教學效率大幅下降[2]。

三、完善閱讀教學,促進審美情趣養成

1、尊重學生個人理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正如西方諺語所說,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閱讀過程中也必然會產生不同的見解,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不同的見解,語言知識的魅力才能夠體現出來。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扭轉自身的觀念,擺脫長期以來受到我國灌輸教育思想影響的陳舊教學觀念,更注重學生的想法,尊重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才能讓學生更加自信,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審美。例如在針對講述秋日晚景的《秋夕》這首詩歌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描述自身對于秋天黃昏到夜晚時的景色是什么樣的印象。有些學生也許會覺得天高云淡的秋日黃昏,看著漫天金黃的傍晚天空逐漸變成繁星閃耀的夜晚是十分詩意的,有些學生則會認為秋天時落葉滿地的景象,伴著寒涼的風,難免有種凄涼寂寥的感覺,但這些感受融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秋天,個人的思考方向不同、關注點不同,最終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也會有天差地別。教師的目標則是引出這些不同的看法,并讓每個學生更多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去體會不同理解中蘊含的美感,拓寬自身的審美范圍。所以對于閱讀過程中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不應當以對或是錯來簡單判斷,不如說這樣的判斷是限制學生審美的最主要負面因素。因為語言知識本身就是沒有唯一答案的,不同理解的交融,是讓人眼界得到開拓,讓審美擺脫固定思維局限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學生說出自身的見解時,教師首先應當表達尊重,并對學生勇敢的表達出自身觀念的行為表示贊賞,之后再通過更多的交流發言,讓每個學生學會審視自身了解他人,豐富對于文章的見解,才能對文章要表達的主旨與內涵有更深層的了解,學會欣賞不同類型文章當中表達出的不同美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審美拓展。

2、不斷完善引導方式,確保學生腦內情境的創建。強化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建立最方便理解的教學情境,是教師的一項基本義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亦是如此。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考與理解方式都傾向圖像化,需要在腦內縣建立起具象化的情境,去想象,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一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與理念。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如果只是簡單的講解或完全讓學生自主去閱讀,是無法讓學生有深入理解的。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積極活用短劇演出、朗誦等方式,讓學生學會揣摩情感,找到準確把握情感與主旨走向的技巧,才能進一步體會文章的優美之處,這是幫助學生學會審美判斷的重要一環,是能夠讓學生明確了解一篇文章表達是否順暢,是否自然,能否引起讀者共鳴的重要一環,幫助學生建立起了具體的情境,學生能與文章創作者達成思想互通,自然能夠感受到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是否融入了真情實感,用詞遣句是否用心,這便是審美意識的建立[3]。

人的審美是一種精神的需要,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期望與追求。如果一個人沒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無所謂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和評價美了。只有那些熱愛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滿腔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去追求美并創造美。審美情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引導,語文閱讀教學正是在學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種子,春風化雨中長成一片青翠,把我們的世界點綴得美麗。

參考文獻

[1] 姚方振.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41.

[2] 王生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2.

[3] 錢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04):63-67.endprint

猜你喜歡
審美情趣策略研究閱讀教學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淺談花鳥畫中自然格調的應用
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策略研究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