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保護和教育

2018-01-23 22:58余新新
未來英才 2017年24期
關鍵詞:對策建議留守兒童存在問題

余新新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這個群體數量龐大,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在學習、生活及心理發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標本兼治。既要積極幫扶農民工家庭式遷移進城,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從源頭上減少農村留守兒童的現象;又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關愛保護力度,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權益。

關鍵詞:留守兒童;數量龐大;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Abstract: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the rural labor transfer。 The large number of this group, the lack of direct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care, learning, life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re more or less proble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ural children, need not only to cure。Actively helping migrant workers of family migration into the city,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unty economy to guide migrant workers home business, from the source to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children left in rural areas; and to take practical measures to increase care protection, protec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safety, health,education and other rights。

Keywords: large numb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留在農村生活的未成年人。這些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在學習、生活、心理及人格的發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怎樣使這些“父母雙全的孤兒”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關系到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

我國人口眾多,土地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其中耕地面積僅為世界耕地面積的8.6%,土地資源相對于人口而言極其貧乏,土地對勞動力的吞吐能力小,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據《中國第一次全國農業普查綜合提要》的統計,1996年我國農村勞動力約為5.048億人,大約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總數的70%,出現了數以億計的剩余勞動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東南沿海流動,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民工潮”現象。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1997年,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數量為8315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比重為18.09%;十年后的2008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2542萬人,其中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為14041萬人;到了 2016年,農民工總量增加到28171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為16934萬人[1]。

數以千萬計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給農民創造了增收致富的機會,也隨之產生了農村留守兒童這樣一個龐大的未成年人群體。之前曾有報告稱,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0年至2015年,6年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留守兒童數量持續在2000萬左右;其中,在小學就讀1383.66萬人,在初中就讀635.57萬人[2]。2016年11月,民政部召開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通報:近年來,各地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國不滿十六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經減少到902萬人。從范圍看,東部省份農村留守兒童87萬人,占全國總數的9.65%;中部省份農村留守兒童463萬人,占全國總數的51.33%;西部省份532萬人,占全國總數的39.02%。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監護、家庭教育基本缺失

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特殊。相對于相對于有父母親在家,能夠正常地接受親子教育的兒童而言,他們的家庭監護和家庭教育基本缺失。據上述的民政部通報的數據,全國902萬農村留守兒童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占89.3%;由親戚朋友監護的30萬人,占3.3%;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31萬人,占3.4%。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占4%。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功能不僅是生兒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搖籃。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親對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保護和教育。外出打工的農民一般都是青壯年勞動力,他們的子女這個時候正好處于義務教育階段,更需要父母的關愛、指導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這個時期家庭保護和家庭教育的缺位,嚴重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影響他們今后成為一個健全的社會成員。

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遠離父母的農村留守兒童,缺乏親情關懷和有效監護,在學習、生活、身心的發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endprint

1、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安全知識匱乏,缺乏自我防范意識,且父母親長期不在身邊,照顧他們的長輩年老體弱,安全防范、防護能力弱,以致車禍、溺水、觸電、食物中毒、禽獸侵害等意外傷亡事故的發生率高。據2005年11月20日新華網報導,廣東惠州博羅的林就萬夫婦長年在深圳打工,由80多歲的奶奶照顧三個女兒。七年之內,姐姐林文婷因蠟燭引燃大火燒成雙腳殘疾;小妹林文思在幫奶奶提開水時被嚴重燙傷;二妹林文容6歲在家用柴火燒水時引起大火嚴重燒傷,臉跟胸連在一起,眼睛因拉扯而閉合不上,雙手雙腳畸形程度嚴重,被別人稱為“鬼孩”,她4年沒有出過家門一步,更沒有上過一天學。2009年11月12日8時,廣西賀州平桂管理區公會鎮楊會村的一個非法鞭炮生產點發生了爆炸,被全身燒黑、面目全非的13個小孩被一個個從著火的樓房中抱出來。他們都是廣西賀州市植楊小學的學生,最小的只有7歲,最大的14歲。孩子舍命掙錢,竟然為的是買筆。校長陳小潔說:“他們都是比較困難的家庭,父母到外頭打工了,他們在家里頭,有些跟著爺爺奶奶,大部分是這樣?!?紅網-湘聲報2010年曾報導,2010年6月,靖州縣鋪口鄉集中村留守小孩謝某因無人看護不慎掉入塘中溺水身亡。2015年6月9日,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4名留守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死亡。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死于意外傷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遭受不法分子侵害的事件屢有發生,且有時受到侵害,沒有傾訴的親人,也往往不易被發現。例如:2002年,湖北隨州市曾都區法院少年審判庭審理的48宗案件中,留守兒童遭性侵犯的占1/3;2013年2月,河南爆出留守兒童被性侵害的新聞:一個年僅11歲、身高不到1.5米的小學生,父母在杭州濱江打工,她跟隨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竟然遭到同村一位年齡60歲左右的老年男子的性侵害。案發、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控制時,已經懷有近8個月的身孕;2015年5月25日,廣西玉林縣多名小學生遭受性侵害的新聞又見諸報端。曾有公益組織報告指出,2015年全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340起,平均每天曝光0.95起。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侵害留守兒童犯罪案件就有2151件2663人。

2、心理發展不健康、人格發展不健全。前述的民政部2016年11月通報數據顯示,每100個農村留守兒童中,有96人或者與他們的(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或者與親戚、朋友、鄰居生活在一起;有4人脫離監護人獨自生活。這些正處于成長發育關鍵時期的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缺失了父母對其在情感上的關注、呵護和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幫助。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爺姥姥,又都將其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們吃飽穿暖,長好身體,因而大多重吃穿、重身體,忽視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有的甚至一味溺愛,放任自流。這就使得他們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或孤僻、脆弱、冷漠、自我封閉,或任性、暴躁、極端、是非感模糊。少數道德意志薄弱的留守兒童,沾染社會上的不良習氣,亂花錢、泡網吧、抽煙酗酒,有的甚至賭賻偷竊、打架斗毆、傷害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賀州市婦聯對660名初中階段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顯示:有23.2%的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頑皮任性;有10.2%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邊,性格變內向;有11.7%的孩子不愿與人交往。來賓市某中學的學生鄧某和黃某,因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無法忍受孤獨冷清的生活,兩人相約喝酒后騎摩托車制造車禍以促使父母回來看望他們,最終造成了一起慘痛的交通事故。桂林市婦聯對300名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問卷調查顯示:有41.1%的學生表示自己違反過學校紀律;有29.2%?的學生表示自己有過打架行為;有9%的學生表示自己有過偷盜行為。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有關統計,截止2013年度,各級人民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兒童犯罪率約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3、學習成績下降,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應當肯定,農村留守兒童中不乏勤奮好學、成績優秀的佼佼者。然而,由于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大多是隔代的長輩或者親朋,親朋好友自己要承擔繁重的農業勞動和繁瑣的家務勞動[3],缺少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學習;而照管孫子女的祖輩,有的自身文化低,不少是文盲,基本上沒有輔導孩子們學習的能力。這些因素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造成學習成績不佳,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據廣西91個縣區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調查的報告,監管人中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占31.6%,留守兒童中成績中等或偏下的占74.9%,成績很差的占19.9%。2四川省眉山市對3102名留守兒童的抽樣調查結果,成績優秀的占13.1%,較好的占26.5%,中等偏下和較差的占60.4%。留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在校率達到96%以上,但進入初中階段后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遂寧市某中學2001年的入學新生為216人,初三畢業時僅剩130人,輟學學生中大多數為留守學生。

上述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必須認真予以解決,“決不能讓留守兒童成為家庭之痛社會之殤!”

四、對策和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階段性問題,是我國長期以來“二元經濟結構”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問題的深刻反映。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政府主導,全民關愛,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4]。

1、大力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從源頭上逐步減少兒童留守現象。為農民工家庭提供更多的幫扶支持,有序推進農民工家庭式遷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是我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傳統的城鄉隔離的“農”與“非農”二元格局的戶籍制度,曾一度制約著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壁壘。2014年7月24日,國務院正式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新型戶籍制度,并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戶籍制度改革推進3年來,多地放寬了戶口遷移條件,其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全面放開??梢哉f,限制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壁壘已經拆除。然而,對大多數農民工來說,舉家進城落戶依然困難重重。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4月發布的全國農民工抽樣調查數據,2016年,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為28171萬人,外出農民工為16934萬人,占農民工總量的60.11%;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572元?!叭粘龆?,日入而息”,農民工舉家入城需要住房,而當前農民工的居住情況依然困難:單位或雇主能提供住宿的比例僅為13.4%,租房的比例為62.4%,購買保障性住房和租賃公租房的農民工不足3%;人均住房面積在15m2以下的居住困難的農民工戶占43.4%,其中5m2以下的為6%。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障的比例也很低:截止2016年底,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20.6%;參加醫療保險的占17.11%;參加失業保險的占16.4%;參加工傷保險的占4.6%。這些數據表明,讓農民工的孩子能夠隨遷入城上學,尚需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給外出農民工提供更多幫扶支持,諸如:通過實物配租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租賃補貼方式,以滿足農民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等。endprint

大力發展以加速縣域城鎮建設為載體的縣域經濟,積極引導、大力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據有關資料,2003年,我國縣級行政區劃2861個,縣域國土面積896萬平方公里,超過國土總面積的93%,縣域總人口9.16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1%。全國縣域經濟的GDP為6.45萬億元,占全國GDP的55.15%??梢?,縣域經濟是富國強民的基石。這些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農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優化和縣域小鎮建設的推進,不少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已經逐步減少。2016年農民工總量增長1.5%,其中,本地農民工(即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增量占新增農民工的88.2%;外出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比重已經由2011年的62.8%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60.1%。農民工“離土不離鄉”,從源頭上也就減少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因此,要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優化農業內部結構,發展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制定和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在建制鎮安家落戶提供便利條件。

2、落實政府職責,強化家庭責任,切實保障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權益。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國發〔2016〕13號文件頒行一年多來,各地都出臺了實施方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措施,問題的關鍵在于落實。農民工來之于縣域農村,落實縣級人民政府職責是重點。筆者認為,當前,縣級人民政府要切實指導、督促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委員盡快全面排查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和就學情況,對輟學、處于困境和無人監護、父母無監護能力的留守兒童針對性地實施幫扶;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一人一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施策。要把定期探訪、及時掌握留守兒童情況、為其排憂解難納入駐村干部的績效考核,確保關愛保護工作覆蓋縣域內所有農村留守兒童[5]。

家庭監護是保障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是父母親的法定義務,即使父母外出務工,也不能逃避這種法律責任。然而,有的外出農民工卻缺乏責任意識,任由年幼的未成年子女獨自生活,較少回家看望或保持親情溝通,甚至常年不與留守子女聯系。這種農村留守兒童處于缺乏父母關愛和有效監護的狀態,必須盡快解決。對于無人監護、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農村留守兒童,縣級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村(居)委員會聯系他們外出務工的父母,責令其立即返回依法履行監護責,或者確定受委托監護人、落實好委托監護職責;對于不履行監護職責的,及時予以勸誡、制止;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責任。

3、加大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力度。教書育人是學校特有的使命,讓留守兒童“進得來,學得好”責無旁貸。筆者認為,首先要提高學校對農民工子女的接受能力。這些年來,學校的辦學條件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由于城市公辦學校通常是分散在各個城區的,而農民工絕大多數卻聚集在城鄉結合部區域,城鄉結合部區域內的公辦學校資源,尤其是財力相對緊張,造成難以接受全部農民工子女就學;農村學校雖說已經基本消除了危房,但教育設施設備相對于城市學校來說依然薄弱,特別是縣域建制鎮的學校要安排路遠的學生在校住宿,由于學校寄宿條件較差,相當一部分學生(絕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只得寄住在學校附近的親朋家中[6]。改善辦學條件需要資金,政府要繼續加大投入,以提高學校對農民工子女的接受能力;學校則要不折不扣執行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杜絕以“資助”為名收取借讀費的現象,讓留守兒童都能入學并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其次,要完善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制度:(1)留守兒童專項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或委托、指定的監護人姓名、身份、父母打工所在地的聯絡方式等)、孩子在校表現、學習成績及心理發展變化狀況進行詳細記錄,有效掌握留守兒童情況;(2)留守兒童家長聯系制度。運用書信、電話、微信、家訪等途徑,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或臨時監護人及時交流溝通,重要問題要通知或通過監護人居住地的村(居)委會責成其返鄉到校參與解決;充分利用假期、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制度。要抓緊培養一批有一定水準的心理教育咨詢隊伍,創造條件建立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及時疏導,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展[7]。(4)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由于師資力量薄弱,農村中小學對于寄宿學生一般都沒有配備專門的生活教師,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由班主任負責,因此要加強專題培訓,著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員關愛照料農村留守兒童的能力[8-9]。

再次,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知識教育的同時,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更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們自尊、自立,幫助他們做到知法、守法,給他們更多的關愛。無庸諱言,時下農村中小學著眼于應試和追求升學率、注重抓“尖子”而嫌棄“差生”、對教師的評價主要看學生成績等現象,依然存在,必須花大氣力糾正。

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保護和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黨的領導下,政府、家庭、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村留守兒童定能和其他兒童一樣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J].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報,2014,(15):6-8.

[2] 姚建龍.強化各方職責 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解讀《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J].社會福利,2016,(3).

[3] 周福林,段成榮.留守兒童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6,(3):60-64.

[4] 戴蒙,勒納林崇德,李其維,等.兒童心理學手冊.第三卷.下,社會、情緒與人格發展: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 葉敬忠,詹姆斯·莫瑞.關注留守兒童:中國中西部農村地區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影響[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6] 呂紹清.留守還是流動?:“民工潮”中的兒童研究[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7] 李昕桐.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權利的保護[J].知識文庫,2017,(2).

[8] 蔣煥,鄭勝菊,張愛英.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C].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2009.

[9] 賀股,張艾.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革新,2011,(4):16-17.endprint

猜你喜歡
對策建議留守兒童存在問題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