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手風琴在云南的本土化發展

2018-01-24 14:27陳藝蕾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民族音樂 2018年1期
關鍵詞:手風琴云南創作

■陳藝蕾(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手風琴作為一件外來樂器在中國發展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其間,因為社會形態的更替和人們在審美價值方面的需求和變化,手風琴這一藝術形式也經歷了起伏跌宕的過程。從傳入初期只供外國人消遣的“小玩意兒”,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逐漸走入國人視線,從解放初期的迅速發展到五六十年代革命歌曲伴奏挑大梁的紅火,再從八九十年代琴童的學琴熱潮到本世紀初熱潮的逐漸減退甚至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手風琴在中國的發展現狀也讓業界的專家學者不斷地進行思索和探討,要想讓手風琴藝術持續在中國保持繁榮發展,那就要符合時代多元化的審美需求,在吸收外來文化創新的同時要貼近人們的生活,融入本土化和民族化特色,讓手風琴藝術呈現一種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只有這樣,手風琴藝術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據考證,云南是手風琴傳入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但在傳入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手風琴在云南沒有得到任何發展。云南作為25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有著非常豐厚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手風琴這一外來藝術形式應該根據樂器的特性,在演奏、創作及教學等方面充分利用其音色多變、音量宏大、鮮明的節奏體現以及多樣的表現形式等自身優勢與云南豐富寶貴的民族音樂文化結合,促進手風琴藝術在云南的長遠發展,同時也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云南民族音樂的發展做出努力。

■手風琴云南民族音樂的創作歷程

用云南少數民族音樂題材創作手風琴作品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當時手風琴最早是從部隊文工團和地方歌舞團開始活躍起來的,因為攜帶方便的優勢,手風琴經常深入部隊為鼓舞士氣發揮作用,同時也豐富了戰士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另外,在當時那個特殊年代,手風琴還擔起了為“紅歌”伴奏挑大梁的工作。隨后而來的知青下鄉潮,也為云南帶來了一批文藝知識青年,這其中就有手風琴演奏的專業人員,他們進入到云南各地的歌舞團,為手風琴在云南的傳播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置身云南的本土生活中,他們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手風琴專業人員,通過長期扎根云南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加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浸染,他們創作出了很多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具有云南民族風情的手風琴作品。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楊鐵鋼創作的《云南民歌系列》之《傣家歡慶潑水節》、《景頗山的節日》,《歡樂的葫蘆笙》,曾健創作的《吹起蘆笙跳起舞》。這些作品反應的都是少數民族節慶載歌載舞的盛大場景,這一時期創作的作品基本上是根據一些喜聞樂見、膾炙人口的少數民族音樂素材改編創作而成,所以作品一經問世,就引起巨大反響,尤其像《傣家歡慶潑水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了具有云南標志性的經典手風琴作品。在手風琴演奏和教學方面都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云南手風琴的創作在經歷了那一時期的輝煌之后又開始了沉寂。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專業創作人員的長期缺乏,手風琴演奏和教學人員在創作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足和欠缺,以及各專業院校手風琴專業的萎縮及生源質量的下降讓專業作品的演奏得不到質量的保障。但在云南本土成長起來的一批手風琴專業人員始終在為云南手風琴事業的發展不懈努力著,尤其進入本世紀以來,在人們生活發生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大眾的審美也趨向于多元化,這一時期的手風琴音樂作品打破了以往旋律加和聲,主題加變奏的傳統創作思維模式,新時期的云南手風琴音樂創作在題材的選擇、體裁的運用和創作的形式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拓展。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昆明學院廖一瑄老師創作的隨想曲——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主題隨想、《云南意象》、《組曲》、諧謔曲、對歌等以及鄔明老師根據云南民歌素材編創出版的《云南風——手風琴曲集》。這些作品的問世既推動了云南手風琴藝術的發展,也為云南民族音樂風格的創作增添了累累碩果。在2017年11月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第三屆國際手風琴藝術節上,由中央音樂學院手風琴青年教師許笑男根據云南作曲家萬里老師的具有云南少數民族風情的作品《長街宴》改編創作的手風琴三重奏《長街宴暢想曲》首演大獲成功,好評如潮。由此可見,云南民族元素的音樂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認可,也被手風琴業界人士廣泛應用,手風琴也通過它獨特的的樂器屬性向世界展示著云南民族音樂的魅力。

■手風琴演奏在云南的發展變化

手風琴傳入中國的初期,它基本上是以伴奏功能存在的一種樂器。根據手風琴的屬性專門創作的作品幾乎沒有。手風琴出現的場合也以部隊前線和群眾性歌詠活動現場為主。隨著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手風琴演奏人員已不滿足于伴奏歌曲。而后跟據當時的政治時代背景要求,手風琴專業人員依據革命歌曲和一些地方民歌改編了一批手風琴作品,如《我是一個兵》、《騎兵進行曲》、《花兒與少年》等。至此,中國的手風琴終于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形式開始活躍于舞臺。云南手風琴演奏發展的情況也大致如此。云南的手風琴得以真正發展應該還是從知青上山下鄉,一批手風琴演奏員到云南邊疆扎根算起。以楊鐵鋼、姚志明為主的手風琴演奏家為云南手風琴作品的創作和云南手風琴演奏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當時云南的手風琴專業演奏人員多半集中在云南省歌舞團和國防文工團。主要演奏任務還是以歌曲伴奏(包括獨唱、合唱等)和一些時代印記很強的改編的獨奏作品為主。由于這一時期無論伴奏作品還是改編的獨奏作品都是依附于政治背景下產生的,所以創作思維單一,曲式和聲的單調造成了樂器語言簡單化的趨勢,也阻礙了樂器功能的創新和發揮,同時也不利于演奏家情感的真實表達。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手風琴演奏人員的大量涌現,手風琴演奏的水平和技術也不斷地提高和創新。手風琴的創作隊伍也開始移植一些其他音樂門類的作品。如改編自鋼琴作品的《鐘》、《匈牙利狂想曲》,改編自管弦樂的《卡門幻想曲》,改編自《黃河大合唱》的《保衛黃河》等。這些作品的出現極大豐富了手風琴演奏作品的范圍。對手風琴演奏技術的全面提升來說也是一個質的飛躍。除了以上作品,像《傣家歡慶潑水節》等反映云南民族題材的手風琴獨奏曲目也經?;钴S在云南甚至全國的舞臺。云南手風琴演奏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也逐漸步入了高峰。八九十年代手風琴在云南迅速得到普及,學琴人數劇增,但這一階段在云南手風琴的演奏形式還是以單一樂器獨奏(偶爾輔以重奏)為主,曲目也大多為國外經典樂曲移植改編,凡組織各類手風琴比賽,都以攀巖高、大、難、曲目為上,這一階段云南手風琴演奏水平和演奏熱情都達到了一個峰值。但隨著時代的迅速變遷,文化藝術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呈現百花齊放的形勢。手風琴藝術在此情形下逐漸開始滑坡,業界專家、學者以及手風琴演奏和教學人員開始探討手風琴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手風琴演奏率先嘗試不同風格的組合,與不同風格的樂隊合作,手風琴藝術也更具流行性,更貼近大眾的生活,朝著多元化、民族化的方向發展。云南的手風琴藝術在世紀之交的多年沉寂之后,也開始嘗試探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多元化發展之路。在大批云南手風琴業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有了云南民族風格的手風琴原創作品,云南藝術學院和昆明學院相繼成立了手風琴室內樂團,并大量實踐了云南風格的原創作品,手風琴與其他樂器的合作,尤其是與云南民族樂器的合作,開創了手風琴藝術發展的新局面。在2014年成立的云南省音樂家協會手風琴學會“微風手風琴樂團”更標志著云南手風琴演奏的形式和水準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云南手風琴的本土化教學

手風琴在云南的教學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三十年代,當時在昆華藝術師范學校就開始有手風琴課程的開設,擔任課程教學的是畢業于暨南大學的江止庵(同時兼教繪畫、鋼琴和手風琴),一部分后來手風琴的從業者就在此得到了啟蒙。五十年代以后,云南省文藝學校(現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已有專任手風琴教師金鑫,到七十年代后,云南藝術學院開設了手風琴專業的課程,自此開始手風琴在云南有了專業系統的教學。此后包括云南師范大學、昆明學院及各地州師院相繼開設了手風琴課程。早期的手風琴教學對象主要是師范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多以簡單的演奏和伴奏為主,課程設置為必修課。隨著手風琴演奏水平的逐漸提高,在專業院校里面又開設了手風琴專業課程,但基本還是以演奏傳統手風琴為主,教程也多為移植的傳統國外曲目。在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近二十年時間,由于手風琴在本土音創作中的停滯,加上課程設置從師范類的專業主干課變為選修課,致使云南的手風琴專業出現急劇萎縮和滑坡的現象。本世紀初以來,隨著國內其它城市的手風琴藝術以國際化、流行化和民族化等多元化的態勢迅速發展,特別是以中央音樂學院為主導的手風琴專業已經向現代手風琴音樂表演和創作方向發展,尤其是民族化的音樂創作已凸顯其重要性。云南作為有著豐富民族文化藝術資源的寶庫,其豐厚的民族文化養分也滋養了這片土地的音樂人,云南民族音樂的手風琴創作也開始了自己的步伐?!缎『犹仕分黝}隨想、《蝶舞》、《云之南意象》、《跳月亮》《戶撒》等一批由本土手風琴專業人員創作的優秀原創作品的相繼問世,極大推動了云南手風琴的本土教學,云南的各級專業院校在手風琴的教學中嘗試把這些作品通過獨奏、重奏、合奏及開創與民樂或西樂合作的室內樂等多種形式來實踐應用,都獲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和舞臺效果。云南藝術學院成立了自己的手風琴室內樂團,昆明學院手風琴專業教師編著了云南民族風格的特色手風琴教材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云南師范大學的手風琴專業教學也嘗試云南本土音樂的排練展演。在全國性的手風琴專業比賽中,云南的手風琴專業學生也憑借演奏本土的原創作品屢創佳績。通過本土化的教學,開創了云南手風琴教學特色化的道路,云南手風琴的本土化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也對云南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結 語

無論文學還是藝術,要想能夠經久不衰并得以持續發展,必然要有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屬性,要有植根于民族土壤的共生性。手風琴藝術也一樣,云南手風琴藝術的發展,應該以立足于傳承和發展本民族音樂為基礎,以手風琴作品創作的民族化、手風琴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和手風琴本土教學的多元化開創云南手風琴藝術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高潔.20世紀上半葉中國手風琴藝術的傳播.黃鐘.2003(1).

[2]宋正.中國手風琴藝術的發展與創作特征.鄭州大學學報,2004(6).

[3]許鍵.文明的沖突——中國手風琴多元化、民族化之路.人民音樂,2010(9).

[4]申波.云南鍵盤音樂百年敘事.云南文史資料,2008(4).

[5]廖一瑄.云南民族音樂素材在藝術院校手風琴創作及專業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民族音樂,2015(5).

猜你喜歡
手風琴云南創作
徐昌俊手風琴獨奏《兩首前奏曲》和聲研究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張之遠問鼎第70屆手風琴世界錦標賽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一墻之隔》創作談
手風琴音樂在室內樂實踐中的研究
中國手風琴發展的現狀分析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