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歙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做法措施與成效分析

2018-01-24 19:21張學令
中國林副特產 2018年4期
關鍵詞:林改歙縣林權

張學令

(歙縣深渡鎮林業工作站,安徽 歙縣 245200)

1 歙縣林業概況

歙縣位于皖南山區東南部,新安江上游,地跨29°30′25″~30°06′57″N,118°15′27″~118°53′50″E。東與浙江省臨安市、淳安縣交界,南與本省休寧縣、屯溪區毗鄰,西與徽州區接壤,北與績溪縣、黃山區相連。該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主要森林類型為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杉木林、馬尾松林和竹林等。

歙縣是安徽省21個重點山區縣之一,全縣林地面積173751.4hm2,占全縣國土面積的82%,農民人均林地0.367hm2。全縣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130050.6hm2,占林地面積的74.86%。其中:喬木林121916.7hm2,竹林8133.9hm2,疏林地688.1hm2,灌木林地34550.4hm2(其中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30024.5hm2,其它灌木林地4525.9hm2,未成林造林地3945.5hm2,苗圃地23.6hm2,無立木林地145.2hm2,宜林地4281.9hm2,輔助生產用地66.1hm2。林地中,按權屬分:國有部分13703.2hm2,占7.89%,集體160048.2hm2,占92.11%。

2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

2.1 全縣集體林改總體完成情況

歙縣自2008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實施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按先易后難、抓點帶面、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實行“縣級領導、鄉鎮組織、村組操作、部門服務”的聯動工作機制,不斷創新林改方式和操作方法,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穩妥地推進全縣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和配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到2017年度,全縣完成確權面積12.65萬hm2,確權率100%,確權到戶面積11.41萬hm2(10.96萬戶)。產權明晰后,共發放林權證6.47萬本(宗地21.46萬宗),發證率達100%;林權抵押貸款累計8952萬元;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341家,林業產值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達到了“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林區和諧”的目的。

近年來,歙縣圍繞林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新型林業產業化之路。歙縣先后獲得“全國林改百強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省級森林城市”“安徽省林改配套改革典型縣”“安徽省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示范縣”“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2 盤活了森林資源 激活了林業資本

2.2.1 注重品牌打造與良種推廣。由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歙縣積極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林,通過近幾年的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果”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該縣先后注冊了“三潭”枇杷、“三口”牌柑桔、“頂龍”牌山核桃、“溪源”牌雪梨、“宋村”牌葡萄、“長陔筍干”等品牌的商標。以枇杷、柑桔、葡萄等良種科技示范園為依托,嚴格實行果苗“三證”制度,確保品種的純正性、適應性和質量。

2.2.2 社會資本注入了林業發展新動力。集體林權改革,激活了社會資本注入林業發展的同時,也為創業者開辟了嶄新的天地。如:雄村鄉農民程少輝流轉了桂林鎮竦口村農戶山場200.3hm2,帶動農戶200多戶,投資300余萬元開挖林區道路、新造毛竹林6.68hm2、實施森林經營項目,在山腳蓄養水面發展養殖業;通過林地流轉,讓原本閑置的土地煥發了新機。歙縣建新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通過流轉建立油茶原料基地206.67hm2,投入400多萬元,發展油茶種植基地206.67hm2,并與基地400多農戶簽訂油茶果保護價回收合同,有力地拉動了當地油茶發展;岔口鎮村民王孝平流轉取得了102.53hm2山場的經營權,創辦了生態農莊。2009年底,王孝平投資2390余萬元,在歙縣經濟開發區創辦了金翠谷實業有限公司,公司一躍成為省林業龍頭企業,王孝平也被評為省農村致富帶頭人。

2.2.3 銀林合作,拓寬了林業投融資渠道。該縣還扎實推進“銀林合作”,推行林權抵押貸款,有效解決了農戶貸款難、擔保難問題,使農戶手中的青山翠林變成了真金白銀,實現了林業增效、林農增收。例如,該縣溪頭鎮洪村口村村民葉新忠原本在外地做建材生意,2013年回鄉創業,在溪頭村流轉了43.33hm2山林成立了黃山溪之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油茶,后來又大規模引進和種植了臺灣櫻花、紅花檵木、黃山欒樹等綠化苗木。2017年,葉新忠用23.33hm2的林權作為抵押,向歙縣農商銀行貸款60萬元,填補了人工工資、肥料物資等環節的資金缺口。林權抵押貸款讓林權轉換成資金,不僅盤活了林業資源,也實現了企業資金的有效周轉,對企業進一步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又如,位于桂林鎮竦口村的歙縣紫金山生態農業園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建于2009年,目前已發展為集旅游觀光、養殖種植于一體的林業產業基地,擁有各類林地面積378.67hm2,年養殖土雞等肉禽2萬羽,同時依托當地成片的野生杜鵑花資源發展生態旅游,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新建的康養、旅養結合項目也將在今年春節后開放營業。幾年來,該公司通過林權抵押獲得的210萬元貸款發揮了強大的“撬動作用”。據預測,該康旅養結合項目投入運營后,年產值有望達到500萬元。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歙縣全縣林權抵押貸款累計67宗,抵押面積3086.67hm2,貸款金額達1.07億元,其中2017年新增抵押面積320hm2,貸款金額1520萬元,較大程度地拓寬了林業投融資渠道,助力了林業高效發展。

3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要經驗與措施

3.1 領導重視,精心組織實施

歙縣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08〕10號文件和中央林業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組織,精心指導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為深化林權改革,歙縣林業等有關政府部門積極謀劃,將推進林改工作列入每個年度的工作重點。全縣建立了“縣級領導、鄉鎮組織、村組操作和部門服務”的聯動工作機制,縣林業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負責,并建立林改聯絡員制度,由局機關每位干部職工擔任聯絡員,負責聯系對口鄉鎮的林改工作。同時縣林業局制定了林改檔案管理辦法,建立了完整的電子檔案,對林權檔案,實行分類專柜管理。

3.2 深化改革,完善政策

歙縣不斷加快深化林業改革工作步伐,在發展現代林業,加強生態建設,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基本建立了符合全縣林業健康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3.2.1 建立了林業支持保護制度,為現代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歙縣加大對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林下經濟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為減輕林農負擔,還利于民,在林木采伐審批環節免征林業各項費金。

3.2.2 建立了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賦予森林經營者更充分的林木處置權。歙縣林業局科學合理編制下發了森林經營方案,按照方案分配采伐指標。同時實行林木采伐計劃公開、公平、公正、合理分配,并實行張榜公布,簡化辦理林木采伐證的中間環節和煩瑣規定。

3.2.3 建立了集體林權流轉制度,規范林地、林木使用權流轉。2010年,縣政府重新修改制定了《歙縣林權流轉管理辦法》,縣林業局制定了林權流轉操作規程,明確了林權流轉的程序和要求。加強林權流轉程序和流轉材料的審核工作,尤其對村組集體經營的林權流轉必須轉交到江南林業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招拍賣。全縣進行林權流轉發放林權證共有123宗,面積2693.3hm2,流轉金額2703萬元,流轉涉及農戶2367戶。

3.2.4 建立了林業金融支撐制度,增強金融對林業發展的服務能力。該縣開展了以林權證抵押貸款為主要內容的林業融資體制改革,制定了《全面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銀林合作金融服務,多次召開銀林對接會,林權抵押貸款支持發展林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

3.2.5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林業服務體系。該縣積極培育上規模、上水平、高效益、廣輻射的省、市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森林旅游人家、林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引導他們在知識技能水平、經營管理能力、物質裝備條件、生產發展規模、生產經營效益等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縣已發展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市級9家,森林旅游人家13家,林業合作社306家,省級示范社6家,家庭林場30家。

3.2.6 拓展政策性森林保險,提高林農抵御風險防范能力。該縣堅持把森林保險工作作為扶持林業產業發展、提高林農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的一項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向林農大力推介森林保險,讓林農真正了解到這一政策給他們帶來的實惠。全縣集體林地公益林面積37453.3 hm2全部參保,公益林參保率100%,商品林參保面積達90%以上。

3.3 管理嚴格,服務周到

2008年,歙縣成立了林業綜合服務中心,2013年成立歙縣林權管理服務中心。不斷提升林權中心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建立適應行政許可法要求的工作機制和制度,熱心為民服務,建立了林權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在縣林業局網站上發布林業信息,為群眾受理、辦理林權變更登記、林權流轉、林權抵押貸款、遺失補辦等業務,接受群眾對林業專業知識和法律政策的咨詢,嚴格的管理和熱心的服務深受林農的好評。

3.4 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歙縣近年來社會投資林業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由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了“山、樹、人”的三定,大大激發了各行各業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吸引了許多外地客商和返鄉能人投資林業產業。在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該縣積極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開展好綠化質量提升行動,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堅持以建設特色經濟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為基礎,把竹類、油茶、山核桃、香榧、枇杷“一竹四果”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興林富民的目標。幾年來,歙縣林業產值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6年全縣林業總產值達35.31億元,占全縣總產值143.01億元的24.7%。

3.5 林區和諧,社會穩定

林改以來,歙縣加大對林權糾紛的調處力度,認真接待來信來訪。對林改工作中出現的群眾林地糾紛矛盾,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在尊重歷史、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積極主動予以化解,截至目前共化解矛盾糾紛45起,化解率達100%,無一起糾紛出現上訪情況,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林農的好評,群眾滿意率高,為維護林區秩序穩定工作作出了積極不懈的努力。

4 下一步工作建議

歙縣集體林業占全縣林業超九成的份額,是該縣林業建設的重要陣地,與廣大農民的利益密切相關。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和規模最大的綠色經濟體,發展前景廣闊。下一步歙縣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林業改革,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提升鄉村林業治理能力,為鄉村生態宜居、農村經濟繁榮、農民生活富裕做出更大貢獻。

進一步深化林改配套改革,全面推進林權證抵押貸款進程。加強與金融等相關部門協調,探索銀林合作新途徑,有效解決當前林業發展資金不足問題;繼續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大力發展養生休閑、景觀利用等綠色產業,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全力抓好林業項目建設,結合本縣實際,謀劃一批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大項目,如,新安江林業生態治理、油茶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林基地、森林質量提升、生物防火林帶、生態林建設建設等項目,以項目帶動,加快“生態建設、綠色富民”的進程;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戶或家庭林場或林業合作社以股份式、合作式、托管式、訂單式等運作模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同時要著力培育一批科技型的林業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生產出大量的綠色、環保、高質林業產品,帶動提升全縣林業產業科技水平。

猜你喜歡
林改歙縣林權
徽港
林權供求信息
林權供求信息
林權供求信息
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及有效途徑
江川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對策
林改后資源林政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林權供求信息
歙縣推廣煙菜連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縣鄉鎮林業站管理現狀與發展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