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低年段語文教學中的朗讀策略

2018-01-24 13:44任勇
讀寫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朗讀低年級興趣

任勇

摘 要:朗讀是閱讀的基本功,尤其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學習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讀書的重要方法,也是進行閱讀教學的訓練重點。本文通過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低年級孩子自身在朗讀方面存在的一些特點,甄別利弊,總結出在朗讀教學中的一些訓練策略與方法,以期達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技巧,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朗讀;低年級;興趣;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083-02

朗讀是閱讀的基本功,尤其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學習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讀書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訓練重點。低年段孩子的特點是一方面他們對新事物有強烈的興趣,有著豐富的感情和表情,以及驚人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更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這些都是學習朗讀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他們識字量小,感受少,理解力弱,且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特點卻是學習朗讀的不利因素。

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針對低年級學生自身存在的特點,進行有策略地指導,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通過十幾年來的教學感悟,我認為教師應該從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因材施教”開展朗讀指導與教學。

一、重視范讀

對于模仿力極強的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為他們樹立朗讀典范尤為重要。

1、適時范讀:范讀不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孤立的環節,應該貫穿始終。(1)在開課伊始進行全篇范讀,能激發其朗讀興趣,并整體感知朗讀全貌,高標準啟動朗讀訓練。(2)在對重點字、句、段體悟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時范讀,能引導其進入情境,讀出真實感受。(3)在朗讀不當時范讀,起到糾正并對比提高作用。

2、語速控制:低年段識字量小,且正處于“指讀”過渡到“線性指讀”直至擺脫“指讀”階段。范讀語速要相對緩慢,如朗讀故事語速約70字/分鐘合適,古詩詞語約為65字/分鐘,注意讀清楚字詞的發音和長句內部的停頓。

3、夸張表現:對初學朗讀的孩子,教師在范讀時不妨夸張些。不僅有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有聲語言,還要有目光、表情、動作、姿態等體態語言。

二、形式多樣

1、靈活多樣

科學實驗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低年段的孩子能集中注意15-20分鐘,但在游戲中,可達96分鐘。因此,教師需要在朗讀形式上用心,如齊讀、范讀、領讀、輪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狀態和文本的特點,將多種形式融入朗讀教學中,這樣孩子就不會在一遍遍地朗讀中感覺疲憊、枯燥,注意力分散。

2、慎重選擇:(1)朗讀形式的豐富不能流于淺層的熱鬧,更應該在于形式的有效。如孩子們喜歡表演讀和分角色朗讀,但是我們不能為迎合孩子的興趣而濫用。(2)朗讀形式的選擇不當有可能養成朗讀惡習。如齊讀形式就應該慎用,孩子的朗讀能力在一個班級中總有個體差異,若常常集體齊讀,個性的表達就如同溪流匯入“求同”大河中,被聲浪淹沒,極容易形成唱讀。

三、重在感悟

朗讀是對文本“朗讀—感悟—再朗讀”的過程?!袄首x”是對文本的初印象,而“再朗讀”卻是加入了個人感悟的再創造。其中的重要一環—“感悟”,實現了“朗讀”到“再朗讀”的升華。針對低年段孩子感受能力尚淺的特點,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音樂、圖畫、動作等輔助:如理解“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中的“群”,先出示一只小雞,再逐次添加小狗、小鴨、小馬,用動畫讓孩子明白文中的“一群”是指三個以上的動物,數量多,再引導學生將感悟到的“多”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創設情境:低年段孩子經歷少,無法將文字和感受聯系起來“讀進去”,再用朗讀將感受““讀出來”。這就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

3、聯想與想象:如教《鋤禾》時,讓學生想象夏天的正午,農夫在炎炎烈日炙烤下的痛苦感受,將辛苦、愧疚、憐憫等復雜的感受落到“辛苦”二字上,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四、關注技巧

良好的朗讀需要技巧的參與。一般認為技巧只是外在表達形式,應該重“感悟”輕“技巧”。但我們必須承認,運用朗讀技巧能為朗讀“錦上添花”。

對低年段而言,教師可以在朗讀中“潤物細無聲”地教給基本、必要的技巧。如教較淺的語氣和語調技巧:表示歡快、激動、高興、憤怒的詞句,一般讀得稍快一些;表示悲憤、憂郁、抒情的重點句段,一般讀得稍慢一些。

五、區別選材

多數教師將孩子朗讀得不正確、不流利和沒有情感等問題僅歸咎于識字少、練習少、經歷少。殊不知,有時是大人錯誤選擇朗讀材料,且要求過高造成的。如在朗讀比賽中,有家長為孩子選擇泰戈爾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是孩子目前沒有能力“有感情朗讀”的文本。又如,現今正流行的“經史子集”中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生字較多,句意生澀,初讀時一定磕磕巴巴。但有的教師和家長卻仍對孩子提出“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六、重視評價

低年段的孩子非常在乎他人的評價,尤其是教師。從謀求孩子在表達,乃至成長的更大發展角度看,評價是一根點石成金的食指。

1、評價語言要有指導性。對初學朗讀的孩子,教師評價應更具可操作性。但很多教師認為孩子尚小,要求不能太高,評價常表現得“無作為”,如“讀得真好!”“比他讀得還好!”“還要繼續努力”等等。到底好在哪?還有哪些不足?孩子不知道。其實,依據年段目標要求來評價孩子的朗讀也不失為好辦法。如指導朗讀“春天的手,溫暖輕柔”時,孩子讀得字正腔圓,且很響亮。教師評價:“你的聲音很響亮,所以老師聽清楚每個字音你都讀準了。但你讀得更像夏天的手,火辣辣的,重重的……你再試試?!比绱嗽u價讓孩子知道了標準不僅僅是字音要讀準確,還要正確表達文字里的情感。

2、評價語言要有激勵性。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钡湍甓魏⒆油狈首x的勇氣,導致音量不適,且無法在平常說話和朗讀表達中進行方式轉化。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的評價一定要激勵其勇氣?!吨行W生常見心理問題輔導個案匯編》中共統計了50個不同類型心理問題,其中高達13個案例與表達能力相關,且輔導方法中都提到朗讀策略??梢娫诘湍甓?,孩子不能勇敢朗讀,可能發展為影響性格形成的大問題。

我們不妨可以要求低年段“喊著說”;中年段“響亮說”;高年段“正常說”。評價可以是:“孩子,你讀得很流利,如果能響亮些會更好!”或者直接評價:“孩子,老師想聽得更清楚,大聲點喊著說!”

低年段朗讀是教育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環,社會、學校、家庭和教師都應該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一線教師,更應針對朗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研究相應有效的對策,提高孩子的朗讀表達能力,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夯實基礎。endprint

猜你喜歡
朗讀低年級興趣
構建校園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以“讀”為橋 走進文言文的天地
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步伐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