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RF聯合抗CCP濃度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表達的意義分析

2018-01-26 07:24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年28期
關鍵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炎抗體

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腕關節、雙手等全身小關節持續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僵直等癥狀,可造成關節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喪失勞動力,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2年內可發生不可逆骨關節損傷,導致心包炎、神經系統疾病等多種并發癥,加重病情,且促使致殘風險提高[1]。因此,早期有效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對把握治療時機,控制病情進展至關重要?,F階段臨床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多依賴于結合臨床表現,采取X線檢查、血清RF水平檢測等手段,其中血清RF可存在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個別健康個體中,早期敏感度較差,易導致誤漏診現象。近年來,抗環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逐漸被應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中,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選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他關節炎患者及健康體檢者分組對比,以研究血清RF聯合抗CCP濃度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表達的意義。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類風濕性關節炎62例為觀察組,女38例,男24例,年齡17~74歲,平均年齡(40.52±10.23)歲。另選同期非類風濕性關節炎75例為對照組,女45例,男30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42.03±11.56)歲,其中健康體檢者40例,其他關節炎患者35例,包括骨關節炎15例,強直性脊柱炎14例,銀屑病性關節炎6例。兩組各項資料(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觀察組均符合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兩組均知曉本研究方案,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觀察組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接受檢查前3個月服用過激素類藥物或免疫抑制劑者。

1.3 方法

兩組均于空腹狀態抽取5 ml靜脈血,離心處理(3 000 r/min),持續10 min,取上層清液,于-20℃下保存,采用西門子BN ProSpec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RF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取抗-CCP抗體及試劑盒(上海嵐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抗CCP濃度,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并測定各孔吸光度值(美國∑96)。

1.4 診斷標準

(1)血清RF水平:>20 IU/ml表示為陽性結果;(2)抗CCP濃度:>15 RU/ml表示為陽性結果。(3)血清RF水平聯合抗CCP濃度檢測:任一結果為陽性則為陽性。

1.5 觀察指標

(1)血清RF、抗CCP濃度。(2)血清RF、抗CCP濃度聯合檢測與單獨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包括ACC、SEN、SPE。

1.6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血清RF、抗CCP濃度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觀察組抗CCP濃度、血清RF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抗CCP濃度、血清RF水平高于其他關節炎患者、健康體檢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472,P1=0.000;t2=13.774,P2=0.000;t3=12.725,P3=0.000;t4=16.871,P4=0.000),見表1。

2.2 診斷結果

抗體CCP濃度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真陽性44例,漏診18例,誤診5例;血清RF檢測真陽性46例,漏診16例,誤診8例;兩者聯合檢測真陽性56例,漏診6例,誤診4例,見表2。

2.3 診斷價值

抗CCP濃度聯合血清RF水平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ACC為92.70%、SEN為90.32%,高于單獨檢測(83.21%、82.48%)、(70.97%、74.19%), 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 義(χ21=5.823,P1=0.016;χ22=6.581,P2=0.010;χ2

3=7.440,P3=0.006;χ2

4=5.526,P4=0.019);抗CCP濃度聯合血清RF水平檢測類風濕性關節SPE為94.67%,與單獨檢測93.33%、89.3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000,P1=1.000;χ2

2=1.449,P2=0.229),見表3。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據數據統計顯示,世界范圍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占1%,且多發于女性群體,男女發病率比例為1∶(2~4),發病高峰為40~60歲,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2]。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干預,極易導致終身性殘疾,甚至生活無法自理。早期確診、及早治療對控制病情進展,減少關節損壞,降低致殘率,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3]。

血清RF屬抗免疫球蛋白G(IgG)分子Fc片段的自身抗體,可依據免疫球蛋白種類分為IgM型、IgA型及IgG型,以IgG型為主,是近年來臨床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用最廣泛的血清學指標。本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RF水平高于非類濕性關節炎、健康者(P<0.05),說明血清RF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組織中呈現異常高表達狀態,確可作為其輔助診斷的血清指標。但血清RF可在多種疾病中表達,如腫瘤、感染及其他結締組織疾病中,甚至部分健康老年人機體內也可檢測到陽性結果[4]。多數患者單獨采用血清RF檢測,確診時已出現明顯關節損壞或畸形,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致殘風險顯著上升[5]。蓋楠楠等[6]研究顯示,采用血清RF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陽性檢出率僅為75.58%,不適宜單獨診斷。

抗CCP抗體屬抗聚角蛋白微絲蛋白抗體(AFA)、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APF)等共同抗原決定簇CCP的特異性抗體。研究表明,瓜氨酸殘基可與大鼠食管上皮細胞角質層及人體內人莢膜上皮細胞核周角質顆粒等發生反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蛋白抗體必需成分,參與其病情進展過程[7]。本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抗CCP濃度高于非類濕性關節炎、健康者(P<0.05),說明抗CCP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組織中呈現異常高表達狀態,可用于臨床輔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中。

表1 兩組血清RF、抗CCP濃度比較

表1 兩組血清RF、抗CCP濃度比較

組別例數 抗CCP濃度(RU/ml) 血清RF(IU/ml)觀察組 62 21.91±9.85 57.53±18.67對照組 其他關節炎者 35 9.41±3.82 16.24±12.04健康體檢者 40 3.90±1.69 9.02±4.37 F值 - 88.877 174.452 P值 - 0.000 0.000

表2 診斷四格表(n=137)

表3 抗CCP濃度、血清RF水平診斷價值比較(%)

本研究采取血清RF聯合抗CCP濃度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并與非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健康體檢者進行對比,結果發現,抗CCP濃度聯合血清RF水平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ACC為92.70%、SEN為90.32%,顯著高于兩者單獨檢測(P<0.05),說明血清RF聯合抗CCP濃度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提高診斷準確率、敏感度。究其原因,血清RF聯合抗CCP濃度檢測可通過優劣互補,減少漏診,顯著提高診斷價值[8]。

綜上可知,抗CCP、血清RF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呈異常高表達狀態,兩者聯合檢測可顯著提高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可用于臨床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協助制定治療方案,并有助于療效監測、預后評估。

猜你喜歡
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炎抗體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關節炎的“養護手冊”
抗GD2抗體聯合細胞因子在高危NB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全血細胞減少不良反應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
Ro52抗體與其他肌炎抗體共陽性的相關性研究
單克隆抗體在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人冠狀病毒中的研究進展
左振素診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思路與特點
RF、抗CCP抗體、抗APF抗體、抗AKA抗體、抗MCV抗體聯合檢測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價值
X線、CT、MRI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