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眼旁觀“中國敘事文化學”

2018-01-28 08:19李桂奎
天中學刊 2018年4期
關鍵詞:中體西用敘事文學術

李桂奎

?

熱眼旁觀“中國敘事文化學”

李桂奎

(山東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寧稼雨提出并建構的“中國敘事文化學”已蔚為大觀。筆者通過熱眼旁觀,清醒地意識到這一理論體系在構建“主題類型”敘事原理方面已成為精彩看點,而其努力踐行的“中體西用”學術范式則成為這一理論體系建構的閃光點。當然,放眼展望,這一理論體系仍存在諸多新增長點,期待有所延展。筆者建言,從“事情類型”“事理類型”層面打開局面,或許會使得“中國敘事文化學”這項宏大工程顯得更宏偉壯觀。

敘事文化學;主題類型;中體西用;“理、事、情”

經過十多年磨一劍的不懈努力,寧稼雨提出并建構的“中國敘事文化學”理論體系業已產生較大反響,引起了眾多學人的圍觀與熱議。筆者由于長期從事中國小說敘事寫人研究,因而對“中國敘事文化學”的進程及相關成果一直是熱眼關注,而今情不自禁地將旁觀所得略陳一二,以求教于寧先生及學界廣大同仁。

一、精彩看點:構建“主題類型”敘事原理

研究文學敘事,抓住“故事”進行“主題類型”分析,便抓住了關鍵。寧稼雨提出“中國敘事文化學”命題,即抓住了這一突破口,目標較明確,理路較清晰。從其近些年來的代表性成果來看,可謂理論構建與應用全面開花。

首先,就其理論構建成果來看,《主題學與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建構》(《中州學刊》2007年第1期)、《故事主題類型研究與學術視角換代——關于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學術設想》(《山西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范式重建》(《南開學報》2016年第4期),加之在《天中學刊》先后發表的《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叢談》(迄今計有7篇)等,如此一路下來,寧稼雨及其團隊成員打破了長期以來固守文體因素的做法,進而打破了同一故事僅僅局限于同一文體的壁壘,緊緊圍繞中國傳統經典“故事”探討“敘事”問題,再加上他們努力用“故事主題類型”將戲曲、小說以及其他敘事作品貫通起來,實現前后一脈的譜系建構。這無疑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因而也就有了這樣一批富有創見的成果。

從這一理論的實踐及應用看,“中國敘事文化學”的用場之大和可操作性之強已經逐漸顯現。寧稼雨于2005年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六朝敘事文學的主題類型研究”,2011年出版了《先唐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一書。此外,一系列應用該理論,并標明“以中國敘事文化學為依據”的“XXX故事及其研究現狀與前景展望”系列論文陸續推出,創意迭現。比如,按照這一理論梳理蘇秦故事,便可將這一人物故事整合到“落魄―發跡”傳奇經歷以及世態炎涼體驗上來;用這一理論審視馬周故事的來龍去脈,同樣可以看出“落魄一發跡”敘事主題類型的魅力,重新發掘古代文人“發跡變泰”故事的經典意義;以該理論來領略漢武帝故事的系列敘述,可以看到其功業與風流之于敘事的興味;運用此理論來系統研究唐明皇故事,梳理各情節單元的演變軌跡,可以提煉出“人鬼情未了”的審美價值,以及梨園文化的內在關聯。在運用“中國敘事文化學”所展開的這些系列故事的梳理中,筆者非常贊賞有的學者開始采取“心史”視角來探索某些“故事類型”背后隱含的人物心態、心境,這非常有利于深入揭示某一敘事主題在不同時代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內涵及其經典意義。

綜合各類成果可見,寧稼雨提出并倡導的“中國敘事文化學”實際上主要開展了兩項彼此相關聯的工作:其一是編制中國敘事文學故事主題類型索引;其二是對各個故事主題類型進行個案梳理和研究。這一系列研究提醒我們,寧稼雨是咬定“故事類型”這一關鍵不放松的,他也是一直在試圖努力科學合理地確定故事類型的分類原則并逐漸付諸實施的。

二、閃光點:踐行“中體西用”學術范式

從“名”與“實”視角看,“中國敘事文化學”首先是“中國的”,然后又是凸顯“文化”的,因此,在抓住“故事主題類型”這一關鍵的同時,寧稼雨特別注重理論構建的本土化。他確立的“中體西用”理念使得“中國敘事文化學”構建基本上做到了名副其實。

自20世紀敘事學進入中國后,在許多人饑不擇食的套用過程中,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注重將其中國化,注重從“文化戰略”上重建這一理論體系。如趙毅衡《苦惱的敘述者:中國小說的敘述形式與中國文化》以文學與文化的關系為鵠的,討論敘述形式問題,努力追求中西合璧,具體深入。又如楊義《中國敘事學》在導言中也確立了“敘事理論與文化戰略”相結合的研究宗旨,參照西方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敘事學理論,致力于中國文學的經驗和智慧研究。還有,譚君強《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致力于探索敘述文本中所存在的審美價值意義,倡導建構審美文化敘述學,注重透過形式意義探索敘述文本在社會歷史、精神心理、文化積淀等層面的意義,即廣義上的文化意義?;谶@樣一些研究,寧稼雨推出了《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國學術體系重建》《故事主題類型研究與學術視角換代——關于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學術設想》《主題學與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建構》等系列論文,強調“敘事文化”即敘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重要性,致力于用“中體西用”的文化價值觀重建中國文論體系,開創了一種新的學術范式。他所謂的“敘事文化學”,首先立足于民間故事,通過大量民間故事演變的搜集與梳理,突出“故事主題類型”的“文化性”。說起來,這種學術理路,前人也曾有所踐行,如顧頡剛的《孟姜女故事的轉變》就曾導夫先路,但由于沒有敘事理論做支撐,因而沒能系統穩健地展開。較之各類所謂的“中國敘事學”研究,“中國敘事文化學”包含著更為強烈也更為扎實的面向傳統重建體系的訴求。較之于西方主題學,“中國敘事文化學”已將學術眼光從一般意義上的民間文學敘事,轉向包括史傳、敘事詩文、小說、戲曲、說唱等在內的更為廣闊的各體文學敘事,既可發掘同一故事類型的古今演變,又可發掘單元故事在歷代流變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意蘊,其創新性不言而喻。

在理論體系構建的理念與方法論上,寧稼雨反復強調“中體西用”,即以中國本土的資源為本體,借鑒西方主題學、敘事學等理論,以為我所用。對他的這番努力與堅守,許多學人也已經看到,有的學者稱之為“西學中用的全新嘗試”,即拿“西方敘事學”與“西方主題學”為我所用,從而建構中國化的敘事文化學。稍加留心,我們不難發現,寧稼雨對“中體西用”理念的貫徹是非常自覺的,也是一以貫之的,當然他也是帶著批判的眼光來大膽追求革新的。在《木齋〈古詩十九首〉研究與古代敘事文學研究的更新思考》一文中,他已開始對以王國維《紅樓夢評論》和《宋元戲曲考》為代表的“西體中用”學術范式的不足與局限進行反思,并試圖通過“敘事文化學”建構,以“中體西用”學術范式取而代之[1]。繼而,寧稼雨還曾將王國維和魯迅開創的20世紀敘事文學研究范式總結為文學體裁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兩個方面,并表示要通過“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構建打破這一不合時宜的“西體中用”研究局面[2]。尤其是《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范式重建》一文,可以視為寧稼雨“中體西用”研究理念的宣言書。在這篇文章中,寧稼雨首先肯定了以“西體中用”為核心取向的中西合璧思潮也一度發揮過作用,尤其是在學術研究方面,較之全盤西化,其更能夠表現中國文化之本來樣態。然而,時過境遷,20世紀以來的“西體中用”學術格局不能再堅守下去了,21世紀必將是“中體西用”的時代。寧稼雨指出:“通過反省20世紀以來‘西體中用’背景下敘事文學研究范式的局限,并分析中國敘事文化學彌補其局限的作用所在,即可對‘中體西用’文化價值觀作用下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的體系重建做摸索嘗試,從而結束‘西體中用’為主導的舊學術范式?!盵3]雖然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但卻體現了寧稼雨大膽革新的理論勇氣及其體現時代精神的學術追求。另外,他提出了這樣一套具體實施方案:“首先,調動一切文獻考據手段,對該故事主題類型進行地毯式的材料搜索?!薄捌浯?,在對已經掌握的盡可能多的材料進行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對該個案故事主題類型進行要素解析?!薄霸俅?,對該故事主題類型的特色和價值做全局的歸納和提煉,并進入到具體成文的收尾階段?!盵3]這套操作方案符合學術規律,而且也是傳統學術理路的延伸,必將成為“中國敘事文化學”這一學術工程的有力保障。

而今,“中國敘事文化學”的構建已漸入佳境,其具體應用也順風順水,其原因主要在于學術理路的切實可行。

三、可增長點:延展到“事情”“事理”

當然,盡管“中國敘事文化學”這一理論體系已涉及敘事、敘事文學、敘事文化等多個層面,工程已夠宏大,但仍不免存在由大題小做帶來的美中不足。從目前所見研究成果看,存在命題偏大與口徑偏小的矛盾,再加“主題類型”分析,使得具體研究容易流于套路化。筆者感到,主題學、類型學應該是寧稼雨建構“中國敘事文化學”的起點,而非落腳處。也就是說,“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和應用不能僅僅停留于各類歷史名人故事在小說、戲曲、說唱等敘事文學形態的文獻搜集、整理層次上,也不要僅僅停留于故事主題的梳理上,而要進一步向“事情類型”“事理類型”延展、升華。

我們獲悉,在寧稼雨的規劃中,僅博士論文即涉及人神之戀主題、嫦娥后羿神話、惡神故事、東坡故事、濟公故事、漢武帝故事、大禹故事、唐明皇故事、武則天故事、隋煬帝故事、張良故事等;碩士論文則有步非煙故事、風塵三俠故事、關盼盼故事、紅葉傳書故事、黃粱夢故事、紅線女故事、柳毅傳書故事、劉晨阮肇故事、柳永故事、李慧娘故事、綠珠故事、孟光故事、木蘭故事、弄玉故事、聶隱娘故事、秋胡戲妻故事、蘇小小故事、謝小娥故事、西施故事、卓文君故事等[4]。雖然目前來看,研究空間廣闊,規模龐大,但是若按照同一模式持續研究下去,依然會出現竭澤而漁的情況。因為取決于人物的故事主題類型雖然不少,但依然是有限的,尤其是經典人物故事相對來講更是屈指可數。一旦這些人物故事類型的研究基本完成,“中國敘事文化學”就面臨生存空間告罄的危機。

要保持基業長青,筆者通過放眼展望,尤其是受到清代葉燮《原詩》論及詩學本體時所提出的“理、事、情”三要素啟發,這里試圖對今后的“中國敘事文化學”建設提供兩條建議,以供寧先生參考。

其一,由“事件”或“故事”主題類型向“事情”主題類型延展。在現代心理學中,情感劃分為情緒和感情。相對而言,情緒主要指短時間的喜怒哀樂、怨慕憂愁;而感情則主要指長期性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為此,我們不妨打破一人一事的“故事類型”限制,用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物是人非等“事情類型”來統攝敘事主題研究。比如,從《史記 · 滑稽列傳》中淳于髡對齊威王的勸告,到《紅樓夢》一開始一僧一道的對話,以及籠罩全書的綱,“樂極生悲”主題既包涵人生喜怒哀樂之情,又敘述突轉性的事,還以某種哲理意蘊取勝。再如,“物是人非”是唐宋文人最敏感的話題之一,因為它表達的是有情之人的無常和無情之物的永恒這一人類悲哀。如何表達?借助敘事。尤其是從崔護《題都城南莊》開始的“去年”抒情模式,最具表達效果。繼而有韋應物《寄李澹元錫》“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歐陽修《生查子 · 元夕》“去年元夜時”“今年元夜時”,晏殊《蝶戀花》“去年天氣舊亭臺”,以及晏幾道接二連三地寫“今年老去年”(《破陣子》)“去年春恨卻來時”(《臨江仙》),如此反復書寫,是由于“去年”這一主題的獨特意蘊。同時,由“昨夜”這一時間構建的故事也不少,借此抒發“物是人非”的感慨最有力度。類似帶有情感的敘事主題還有很多,都有待發掘。

其二,用“事理”類型來統攝主題類型,同時對“中國敘事文化學”進行學理升華。與西方敘事理論相比較,中國敘事最講究頭頭是道、井井有條,于是我們可用一個“理”字作為骨架來梳理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理論新體系。這個“理”字不是與“情”對立的“理”,其本義是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以及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如“心理”“肌理”“條理”“事理”等,符合敘事次序安排的“時間律原則”。而“理”還有一個義項,即指事物的規律以及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即所謂的“理由”“理據”,這符合敘事結構安排的“因果律原則”。再者,“事理”指的是事件發生所合乎的情理邏輯:“事”是說一個人所遇到的或發生的瑣事、雜事、人情世故;“理”就是這些事中應當所具備的道理、邏輯。于是“中國敘事文化學”建構又可借鑒“事理學”研究的成果。另外,“理”還包含“梳理”的意思,所謂“理出頭緒”正是敘事之技之一。從學理和文化淵源上看,墨家所提出的“辭以理長”(《大取》)、荀子所提出的“言必當理”(《儒效》)等觀念,都可以成為中國敘事文化學構建的話語基礎。特別看重“情理”一詞的后世小說評點,也可以成為中國敘事文化學“事理”主題構建的骨架。

概而言之,寧稼雨立足于本土,本著“中體西用”理念,通過借鑒西方“主題學”“敘事學”等研究成果,發揮傳統考據等中國傳統學術之長,初步構建起以“故事類型”為主體的“中國敘事文化學”理論體系,成果已蔚為大觀。如果進一步打開視野,該領域研究范圍拓展以及理論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不妨圍繞“事件”“事情”“事理”三位一體做文章,從而使得“中國敘事文化學”學術工程更趨完善。

[1] 寧稼雨.木齋《古詩十九首》研究與古代敘事文學研究的更新思考[J].社會科學研究,2010(2):50–54.

[2] 寧稼雨.故事主題類型研究與學術視角換代:關于構建中國敘事文化學的學術設想[J].山西大學學報,2012(3):97–103.

[3] 寧稼雨.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范式重建[J].南開學報,2016(4):32–37.

[4] 劉杰.中國敘事文化學:西學中用的全新研究方法[N].人民政協報,2013-04-01.

〔責任編輯劉小兵〕

Contemplation on Chinese Narrative Culture

LI Guikui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hard work, the “Chinese Narrative Culture” put forward and constructed by NING Jiayu has been a grand view.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has become a highligh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type” narrative principle. And Mr. NING's academic paradigm of “Making Western-Things-Serve-for-China”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There are still many new growth points in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and we expect to see some extens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opening up the situation from the level of “type of affairs” and “type of affairs and disciplines” may make the grand project of “Chinese Narrative Culture” appear more magnificent.

narrative culture; topic type; Making-Western-Things-Serve-for-China; ration-matter-motion

2018-05-07

李桂奎(1967―),男,山東沂南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I206

A

1006–5261(2018)04–0011–04

猜你喜歡
中體西用敘事文學術
在相關領域吸收與剝離中自張一軍——中國敘事文化學第二生長時段的學術背景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以讀促寫,引導初中生寫好敘事文
學術動態
“中體西用”概念的嬗變與發展:基于近三十年學術研究的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敘事文的寫作方法
淺論“中體西用”中的“實用理性”
論中國文化的頑強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