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撤退時損失慘重原因淺析

2018-01-28 08:19曹冰冰朱正業
天中學刊 2018年4期
關鍵詞:保衛戰日軍軍隊

曹冰冰,朱正業

?

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撤退時損失慘重原因淺析

曹冰冰,朱正業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1937年底的南京保衛戰,是國民政府組織的一次悲壯而慘烈的首都保衛戰,中國軍人雖浴血奮戰,但結果卻是不言而喻的。南京保衛戰一直為后人所詬病的是中國軍隊撤退無方,撤退命令的下達反而使中國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南京,被屠殺的中國軍人是30萬遇難同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的中國軍隊既未能形成有效抵抗,也沒能組織有序撤退,被俘官兵數以萬計,成為日軍殘忍屠殺的對象,這與南京保衛戰高層的戰略決策和指揮失誤密切相關。在距離南京保衛戰80年后的今天,重新走進那一段歷史,分析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在撤退時損失慘重的原因,仍有現實意義。

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損失慘重;撤退

退卻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處在強敵面前,若不退讓一步,則必危及軍力的保存[1]198。在抗日戰爭中,對大城市來說,除重慶轟炸、長沙大火,沒有什么比南京劫難更為慘重的,也沒有哪個城市像南京一樣在失陷之后,仍有大量的部隊滯留在城中,既無法撤出,又不能組織成可以戰斗的武裝集團。南京破城后,中國軍隊撤退無方,南京守軍的損失約有85%發生在撤退之中。學界一般認為,被日軍屠殺的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的數字應在7~9萬之間,這在南京大屠殺遇難的30萬同胞里占到了1/4。7~9萬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1/4則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2]79。尤其令人心痛的是,這些軍人是在不構成對敵殺傷力的情況下被屠殺的。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對比1938年的武漢會戰,蘇魯南的第五戰區約40萬大軍同樣面臨敵人的包圍,可到底還是跳出了敵人包圍圈,從容撤退。故而,筆者著重從南京棄守選擇、守城軍隊的士氣、陣地的布防、南京的地形、最高指揮官的指揮、撤退及突圍計劃、攻城日軍的心態等方面分析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在撤退時損失慘重的原因,試圖還原80年前那場戰爭失敗的真相。

一、南京保衛戰中國守城軍隊的兵力

中國在南京保衛戰中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時任南京衛戍司令的唐生智向蔣介石保證,將以最大的限度固守南京。既然是固守,就需要重兵,于是蔣介石把周圍能調動的部隊都調到了南京。時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譚道平給出的數字是81000人[3]95。這個說法歷來不一,查閱更多的記載,約是10萬人。國民政府軍令部作戰廳廳長劉斐則回憶道:“蔣介石把一切可以調得動的兵力,都調去防守南京,以至兵力越增越多,共計達到十余萬人?!盵4]檔案資料《南京衛戍軍戰斗詳報》記載,蔣介石決定守南京后,先后奉命參加南京保衛戰的軍隊有徐源泉的第2軍團、葉肇的第66軍、王敬久的第71軍、孫元良的第72軍、俞濟時的第74軍、宋希濂的第78軍、鄧龍光的第83軍以及桂永清的教導總隊和憲兵部隊。如果均為滿員編制,人數應該為175000人,但南京守城部隊多是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多數沒有得到補充與修整,加上部分補充的新兵,人數在十萬人以上應該沒有問題。那么中國軍隊在南京保衛戰中究竟又損失了多少兵力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檔案》中日方資料記載:“上海派遣軍曾發表了部分從進攻南京到完全占領南京之間給予敵軍的打擊情況。根據其后詳細調查……敵方戰死八萬四千,被俘一萬五百人?!比绻麑⑦@段文字中的八萬四千與一萬五百人相加,即可得中方的損失約九萬四千五百人,這實際上是中國軍隊在戰斗中陣亡和被屠戮數字的總和。另外,譚道平列表統計的中國軍隊保存數為44500人[3]95。他在戰時曾直接從事軍務統計工作,并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其數據有較大的可信度。因此,若將損失數與保存數相加,我們就可以大致推算出防守南京的軍隊約為15萬人。

二、南京保衛戰的戰前形勢

南京保衛戰是和淞滬會戰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戰役。1937年11月中旬,上海失陷后,日軍進攻南京已是毋庸置疑。因此,中日雙方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南京堅守陣地的中方官兵有70%是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其余則是臨時補充的壯丁,這些官兵大多已經在淞滬戰場上經歷了3個月的苦戰,根本來不及喘息,南京保衛戰就開始了[5]13。國民政府于11月18日布置了城防計劃,除將大量兵力調入南京城外,碉堡、戰壕、鐵絲網、防御工事也修了一層又一層,蔣介石為此戰定下的基調為“短時間之防守”。日方也于1937年12月1日以大陸命令第8號下達敕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占敵國首都南京?!盵6]25

三、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的原因

(一)南京棄守的選擇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隨即日軍兵鋒直指南京,華中方面軍松井石根的命令就是“發揚日本的武威使中國畏服”[7]342。11月中旬,蔣介石連續在他的陵園官邸召開了3次高級幕僚會議,討論南京棄守問題,包括何應欽、白崇禧、劉斐等在內的高級將領都認為不論是從地形、我軍士氣、補給等方面來說,南京不可守。國民黨將領劉斐認為:日軍乘勝追擊,士氣正旺,可從京滬鐵路、京杭鐵路和長江沿岸三條線攻襲南京,此其一也;南京在地理上沒法守,日軍把蕪湖一占,就等于把后面的交通線切斷,再從東、西、南三面一圍,再用軍艦封鎖長江,南京就此成為一座孤城,此其二也;中國軍隊經過3個月的大戰,戰斗力已經嚴重消耗,此為三也。所以南京所面臨的不是守與不守的問題,而是沒法守住的問題。但是,蔣介石喜歡南京,且他是國民政府元首,因此不可能單從軍事角度看問題。南京是中國首都,抗戰之初不戰而棄會不會影響全國的抗日熱情?南京又為國際觀瞻所在,更何況巍巍中山陵,總理陵墓在此!最后,蔣介石還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南京孤城不能不守,對上、對下、對國、對民殊難為懷也……南京守城,非守與不守之問題,而是固守之時間問題,在敵人火力優勢長江得自由航行之情勢下,欲期保持,頗屬難能,故只可較短時間之防守?!盵6]25可見,蔣介石對于南京防守的態度是“短期固守”,也就是說南京城陷是早晚的事。

那么,蔣介石所說的短期防守是多長時間呢?答案是1個月。他預測1個月以后,國際形勢必將大變。但問題是,既然決定要守,就應該拿出一個退守的最佳方案,提前做好準備,以便組織十幾萬大軍有序的撤退。遺憾的是,在現存的有關記載與資料中,我們沒有看到南京衛戍司令部提前擬定撤退計劃的內容。

(二)守城軍隊的士氣

前面已經說過,唐生智向蔣介石保證將以最大的限度防守南京,蔣介石也把能調動的部隊都調入了南京城,先后奉命參加南京保衛戰的軍隊有近15萬人之多。但要命的是這些軍隊多是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疲憊之師,經3個月的苦戰,戰斗力、士氣已極弱,并且很多部隊都不足滿員編制,補充的新兵又缺乏訓練。

(三)陣地的布防

對中國軍隊來說,南京保衛戰有兩道防線,防線有用鋼筋混凝土構筑的永久性工事,包括碉堡、觀察哨、指揮所等,后又拉上了鐵絲網、挖了交通壕和反坦克戰壕。此外,還以烏龍山的炮臺等地為依托,封鎖通往南京的長江江面,甚至連蔣介石官邸的后園也挖了交通壕直通富貴山。

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陣地的布防情況如下:宋希濂第36師守挹江門、下關、幕府山等南京城北陣地;桂永清教導總隊守紫金山等南京城東陣地;孫元良第88師守中華門、雨花臺等南京城南陣地;蕭山令憲兵部隊和警察部隊守城中清涼山附近的陣地,維持城內的秩序;葉肇第66軍守淳化鎮至鳳牛山一線,向句容派出前進部隊;俞濟時第74軍守淳化鎮至牛首山一線,向秣陵關、湖熟鎮派出前進部隊;鄧光龍第83軍守風牛山附近經拜經臺至龍潭一線,向下蜀派出前進部隊;徐源泉第2軍團守棲霞山、烏龍山、龍潭一線;王敬久第87師守鎮江一線,形成了對南京城半環形的外圍防守陣地,但致命缺點是每個部隊負擔的正面都很寬,缺少縱深配置?!爸髁杏谀暇┏墙缄嚨?,采取消極防御戰略,致使南京外圍之屏障金壇、句容、溧水等地不戰而落入敵手?!盵8]42至于中國守軍的退路,南京西南方向的蕪湖也被日軍輕易占領,導致日軍從東、西、南三面向南京合圍,這樣就只剩下北面下關的一個出口。在激戰中,有的部隊提出主動出擊的計劃,但隨即遭到否決,這致使15萬中國軍隊雖經浴血奮戰,但既不能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也不能堅守更長的時間,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

(四)南京防守地形的不利

中國守軍在撤退、轉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損失,與南京防守地形的不利條件也是分不開的。歷史上,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明、太平天國及“中華民國”都曾在南京建都。但是如果宿命一點,歷史上西晉攻滅東吳、南北朝侯景之亂、明朝靖難之役、晚清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每一次以南京為首都的保衛戰,都以城陷為結局,這一點在1937年的南京表現得更為突出。

由于南京的地形不適合防守,南京保衛戰可以說是中國軍隊的背水一戰?!澳暇┑靥庨L江彎曲之內側,地形背水而立,其東部無有力屏障,易攻而難守?!盵9]23后來事實也正如之前預測的那樣,日軍從東、西、南三面掩殺而來,切斷上游城市蕪湖,繼而南京陷入三面合圍之中。如果1937年的日軍從江北而來,那么長江還可以被稱作“天險”,可事實上日軍卻是從背后三面殺來,這樣長江就成了中國守軍的絕命之江。于是,不愿從正面突圍的士兵和逃難的市民奔向下關方向,在他們看來,這里是唯一的出口,以至下關的人越涌越多,此時的南京城真的是欲退不能,欲進無路。

(五)最高指揮官的指揮不力

唐生智,湖南安東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曾主政湖南,國民革命時參加北伐戰爭和三次反蔣戰爭;1934年兼任國民訓練總監部總監;1935年被任命為陸軍一級上將;1937年指揮南京保衛戰,南京戰事結束后解甲歸田,避鄉閑居,慘淡余生[10]16。

對于南京衛戍司令的人選,由于唐生智的自告奮勇,蔣介石選擇讓其上任。這除了看重他的資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唐生智參與了以前擬定的首都保衛計劃和相關軍事演習,而且是計劃主要的擬定者。

南京一役,中國軍隊雖為主動撤退,但撤退無方,被動挨打,損失慘重,守城最高指揮官唐生智難辭其咎?!澳暇┪颐髦豢墒?,這是任何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的?!盵11]273可唐生智還是做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死守準備,這乃犯了兵家之大忌。他為了表示固守南京的決心,讓交通部長俞飛鵬把下關到浦口的渡輪全部撤退,并且禁止任何部隊和軍人從下關渡江[12]268。既然是“短期固守”,那當然應該留好退路,可唐生智卻將各部船只一律收繳,以至撤退命令下達以后,根本拿不出運輸船只,只得臨時征集扣留民船,一時間倉皇無措[13]93?!跋玛P浦口間原有兩艘渡輪,每次可載七八百人,往返一次需時四十五分鐘,那時下午五時天就黑了,早晨要到七時天才亮,即夜間整整十四個小時可以航行。如果衛戍司令的長官確實掌握這兩艘渡輪,則至少可以運送三萬人過江……”[14]76然而這僅僅是如果,歷史卻不容假設。造成如此惡果,唐生智負有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責任是毋庸置疑的,正如他本人在事后談及此戰役時所說:“總之,我是指揮無方,措施失當,使十萬守軍陷于敵手,生者無多,我罪責難逃?!盵15]484

(六)草率而不周全的撤退及突圍計劃

南京保衛戰失利后,中國軍隊主動撤退。事實上,中國軍隊不但沒有掌握主動權,反而有數以萬計的軍人慘遭屠殺。1937年12月12日下午,日軍突破南京城的中華門。當天晚上,蔣介石電告唐生智視情勢可相機撤退。唐生智也于當晚召集所部軍官會議,擬定下達突圍命令:鑒于人多船少而不確立的“大部突圍,一部渡江”的原則,但在下達命令后又補充口授命令:87師、88師、74軍、教導總隊不能全部突圍時,可以過江向滁州方向集結。

可以說突圍命令是致命的。首先,衛戍司令部只有幾艘小火輪和為數不多的民船,如何能運送這么多部隊過江?其次,由于當時的通信設施已中斷,很多部隊都已聯系不上,即使有輪渡,又如何通知?所以此口一開,就發生了“在撤退過程中,絕大多數部隊都沒有執行突圍命令,一起涌向下關”[16]37的情況,反而形成了“一部突圍,大部渡江”的現象。時任第78軍軍長兼第36師師長宋希濂在回憶中說:“這次撤退的混亂,在戰史上是罕見的。以這樣大的兵團,既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又無明確的撤退目標,造成部隊各自為政……”[17]180此種情況的出現,著實令人心痛。正面突圍,雖然代價巨大,但正面突圍的部隊經過浴血奮戰,終是殺出一條血路,保留了大量的抗日精英。既然一打就要突圍,那當初又為什么要向復廓陣地①撤退呢[18]15?“倘使守土者能做一些有計劃、有次序的安排,至少有十幾萬的武裝部隊絕大部分是可以渡江的,何至于半數以上(約三分之二)會死于相互火并、踐踏和被日軍當作水鴨或兔子打死?”[19]339涌向下關的部隊,面對滾滾長江,捶胸頓足,最終成為日軍槍下的亡魂。

(七)攻城日軍的心態

關于這一點,本文只敘述日本人性格中最為典型的強烈復仇心理和畸形的民族優越感。其實,在世界戰爭史上,大屠殺的情景曾多次出現過。但若論屠殺手段多樣、令人發指的程度,筆者認為以南京大屠殺為最。南京浩劫的深處,包含著日本士兵對中國人的極度輕蔑,這種輕蔑自1894年以后在日本人的心中迅速蔓延,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中被無限度地釋放出來。筆者以為這是日本民族的一種典型的近乎變態的復仇畸形心理。美國人約瑟夫曾拍攝過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片子,中文翻譯為《南京夢魘》,用這個詞來形容1937年南京中國軍民的狀態是非常貼切的。即使在今天,當我們看到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動態畫面時,其震撼程度仍是無法言說的。

1937年,侵華日軍在南京屠殺的不僅是全副武裝過的士兵,還有放下武器、對敵人不構成任何殺傷力的傷病士兵以及手無寸鐵的平民,手段殘忍,令人發指。這些日本士兵在國內也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年輕人,可為什么來到中國的土地上,他們殺戮、強奸、搶劫、放火,變成了猙獰的魔鬼?日復一日的罪行使“鬼子”這個稱呼名副其實。1937年在南京參與屠殺的不是某個士兵的行為,而是全體日本兵的行為,這種依賴集團及崇尚等級的心理,導致日本軍隊在施暴時產生集體無罪感,即岡松環所說“在南京殺人,沒有罪惡感”[20]62。

700年的武士斗爭史,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種復仇文化。對于攻擊光華門的戰斗過程,侵華日軍描述說:“在血戰三日的猛攻中,部下死傷頗多,疲勞困苦已至極點?!盵7]342日本侵華華中方面司令官松井石在根接受戰后審判時為日軍南京大屠殺行為辯稱:“自登錄上海以來,因苦戰惡斗,付出巨大犧牲,激起我官兵強烈之敵愾心?!盵7]342我們當然不能相信松井之流為日軍屠殺暴行所做的辯解,但他們在辯解中所揭示的戰爭殘酷場景和日軍的報復心理,應當是可信的。日軍在上??鄳鹑齻€月后,在向南京追擊途中又遇到中國軍隊的步步抵抗,沒有后勤保障的行軍令士兵“苦不堪言”,凡此種種讓日軍在陷城后產生了報復心理:其一是為其死去的人復仇,他們認為屠殺中國人,就能使死去的戰友或親人得到慰藉;其二是“發揚日本武威使中國屈服”,因而他們把“見人就殺”的行為看得很平常。1938年2月,新擔任南京地區西部警備司令官的天各少將,認為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是由于長期以來的緊張戰斗和遇到中國軍隊出乎意料的抵抗”,“所以我們在屠殺中國人的時候比殺一只雞還要輕松愉快”[21]238。

關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最典型的一點就是優越感與自卑感并存,也就是所謂的“恃強凌弱”,在秉持弱肉強食理念的日本軍國主義盛行的時代,日本人認為他們在中國的一切專橫和利益都是理所應當的。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日本在20世紀的盟友相繼是英國、德國和美國。日本人對作為西方強者的西方人懷有自卑感,而對多年來他們連續戰勝的中國人心存不屑。日本人崇尚等級,伴隨著等級關系出現的是上級對下級的壓迫和下級對上級的無條件服從。在他們看來,“弱小”服從“強大”乃是“天道”。在1937年的南京,這種等級壓迫在最基層的日本士兵身上爆發,他們壓迫的對象自然是手無寸鐵的中國戰俘和平民。因此,單個的日本士兵是內向的、緊張的、收斂的,甚至是膽怯的,但是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就是張揚的、強悍的、富于進攻的,這種依賴于集團的心理,使他們對集團盲目認同,導致整個軍隊在施暴時產生集團無罪感,這也就少了約束力,暴行只能越演越烈。

在南京保衛戰發生的年代,中國軍隊去守一個明知道守不住的首都,這本身就充滿了悲劇性。南京保衛戰在“短期固守”的戰略決策下,中國軍隊損失如此慘重,與高層決策者的戰略部署和指揮失誤密切相關。

注釋:

①復廓陣地是指預備陣地,這個詞來源自蔣百里翻譯的日文軍事著作,可以在國民黨的一些文獻資料中看到。

[1]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8.

[2] 嚴海?。暇┍Pl戰若干問題辨識[J].近代中國史研究,2003(5):78–88.

[3] 譚道平.南京衛戍戰史話[M]//唐生智,劉斐.正面戰場:南京保衛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95.

[4] 劉斐.抗戰初期的南京保衛戰[M]//唐生智,劉斐.正面戰場:南京保衛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15.

[5] 薩蘇.南京是一個坎兒[J].讀者:原創版,2009(6):12–14.

[6] 李艷.抗戰初期正面戰場上三次戰役之比較[D].南京師范大學,2011:25.

[7]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R].北京:群眾出版社.1986:342.

[8] 程奎朗.南京復廓陣地的構筑及守城計劃[M]//唐生智,劉斐.正面戰場:南京保衛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42.

[9] 孫宅?。吻鍤v史:南京大屠殺研究與思考[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23.

[10] 宋鳳英.唐生智與南京保衛戰[J].龍門陣,2007(12):16–26.

[11] 胡繩.抗日戰爭[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273.

[12] 宋希濂.南京守城戰[M]//唐生智,劉斐.正面戰場:南京保衛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268.

[13] 孫宅?。粕桥c南京保衛戰[C]//抗日戰爭史論文集:中國現代史學會第四、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90–100.

[14] 陳欽.南京保衛戰[J].百年潮,2015(7):75–77.

[15]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484.

[16] 王晏清.南京保衛戰片段[M]//唐生智,劉斐.正面戰場:南京保衛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37.

[17] 田中正明.南京大屠殺之虛構[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180.

[18] 丁德濤.抗戰初期的南京保衛戰[J].歷史學習,2003(Z1):15.

[19] 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理南京大屠殺事件之經過[M]//唐生智,劉斐.正面戰場:南京保衛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339.

[20] 松岡環.南京戰:尋找被封閉的記憶[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62.

[21] 洞富雄.南京大屠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238.

〔責任編輯 趙賀〕

2018-03-25

曹冰冰(1994―),女,安徽界首人,碩士研究生;朱正業(1970―),男,安徽肥西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K26

A

1006–5261(2018)04–0146–05

猜你喜歡
保衛戰日軍軍隊
棘龍形象保衛戰
侵華戰爭中的日軍“三羽烏”
打贏藍天保衛戰
軍隊組織形態解讀
地球保衛戰(4)
舊軍隊的改造和國民革命軍的建立
日軍“特攻戰之父”大西瀧治郎
中國軍隊河內受降記
五代后周的軍隊改革
對日軍編制和軍銜稱謂的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