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羅素對個體主義自由的探索

2018-01-29 10:57,
關鍵詞:羅素權力政治

,

(1.井岡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2.井岡山大學 醫學部, 江西 吉安 343009)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矢志不移地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幸福和自由的生活。而自由是其中根本的價值,離開自由就沒有幸??裳?,更不可能展現人生的美好,可見自由對于人類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自由,是重要的政治概念,也是政治哲學的重要價值范疇。以自由為主題的基本問題,是長期以來哲學家和思想家們探索的課題。20世紀著名的英國學者伯特蘭·羅素,作為世界范圍內享有盛名的哲學家、數學家、政治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為人類知識和人類正義事業貢獻了一生,取得了累累碩果,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對人類理想社會的探索做了不懈努力。自由問題是羅素政治哲學的中心問題和理論主題,羅素的政治哲學也可以說是他關于自由的價值學說,他的政治學說就是圍繞實現人的自由而展開的,他認為“一種好的社會制度會把人的自由當做最高目的”[1]190,“一切美好的東西必須實現于個人身上,而一個志在重塑世界面貌的政治制度,其終極目標必須是個人的自由發展”[2]47。羅素對實現個體自由之路的探索,是建基于他對人性的認識和對自由的理解基礎上,羅素所理解的自由屬于消極自由。在他看來,追求自由的過程,其實就是排除障礙、拆除束縛的過程。我們把他對自由的探索分為三步:一是追求自由的目標;二是追尋自由的路徑;三是追求自由的關鍵。

一、追求自由的目標

自由在羅素看來是最高的善,善是欲望的滿足,自由就是實現了欲望的滿足,也就是實現了善,那么最高的善也是最普遍的、公正的善,能夠惠及社會中的每一個體。關于自由的目標,就是指要追求的自由包括哪些內容。從羅素所關注和重視的方面來看,他對自由目標的設定主要還是圍繞人性而思考的,其追求的自由目標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本能需要、思想自由、個性自由、政治自由等。這些自由彼此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

本能自由是他首先強調的。人要順利生長,就要滿足其本能中基本的沖動和欲望,尤其是人對基本必需品的欲求。羅素指出,自由的最低要求就是關于對必需品的滿足,它的地位應當高于其他一切要求。這些必需品包括食物、衣物、住宅、性以及父母的關懷,這些是構成自由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從人的生長的中心原理引出來的本能的欲望沖動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欲望在則生命在,欲望不在則生命亡。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的本能沖動應該盡力滿足,當然有些沖動若有害于自己或他人的成長,就應受到抑制。在羅素的人性論里,我們知道人的本能沖動有一種是占有性沖動,有一種是創造性沖動。占有性沖動就包含破壞性的一面,破壞性沖動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種本能傾向,容易滋生無限的貪婪、虛榮等欲求,導致人與人的沖突,是需要抑制的沖動,不能成為自由的目標。本能自由是人自由中的最低要求,也是最容易實現和最容易被剝奪的自由。在科技發達、政治逐漸文明的現代社會,實現本能自由已經不是太難,然而在傳統專制社會里,人們的本能欲望普遍受到壓抑,尤其是在西方文藝復興以前的社會和傳統中國的社會里,禁欲主義主導的社會,人的本能被統治者或者宗教神權牢牢地控制,難以得到滿足,根本就沒自由。羅素對本能自由的重視,體現了他對人的生命價值的無比重視和對充滿活力的社會的殷切期望。

思想自由,如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所指出的:“要享受自由的話,就應該使每個人能夠想什么就說什么;要保全自由的話,也應該使每個人能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盵3]關于思想自由,羅素和傳統自由主義主張的內容差不多相同,主要包括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等。擁有思想自由,人們才能在洞察力、識別力、判斷力的幫助下作出自我選擇;人們才能將智慧運用于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人們才有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思想自由是人們確認自己本質的力量。人們的幸福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既有本能需要,也有精神需要。羅素說:“本能和精神需要同時被滿足成為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實際上也成為給人們帶來最好的生活追求的必要條件?!盵4]174可見,思想自由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從羅素的價值觀來看,價值是由每個人的欲望、情感來決定的,因而社會價值是多元的,在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人們的思想是獨立的且自主的,而不是以單一的信仰來控制人們的思想,以統一的價值標準來制約人們的言論。羅素的思想自由與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密爾的主張保持了一致,都認為政府不能壓制人在思想和感情上的自由,否則就是對人類智慧的摧毀,“控制、壓制思想自由的做法是‘精神專制’的表現,它不符合人類自由的基本精神”[5]408。

個性自由,實質是指一種自我決定、自我選擇的自主自由。羅素認為:“一切美好的東西必須實現于個人身上,而一個志在重塑世界面貌的政治制度,其終極目標必須是個人的自由發展?!盵6]28他認為社會應該造就個人,而不是公民?!肮瘛睍箓€人喪失自我存在的個人價值,而成為集體的依附,在單一的機械模式下逐漸失去個性。從羅素的原子主義世界觀來看,社會是由原子的個人組成的,每一個體都是獨立而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個性自由不應該被外在的強制所壓迫,每一個體都是獨立的道德主體,能夠作出自己的善惡判斷,其價值觀念應受到尊重。而現實中極權主義、專制主義就會摧殘人的個性和心靈的自由。羅素認為,“公民”會盲從傳統和權威,使個人淪為政府的工具,甚至是犧牲品。所以他一直反對專制、獨裁、極權主義政治模式。密爾強調個性發展,指出只有個性才能有首創和進取精神,才能培養出天才人物。因而,他主張社會與政府完全不要干涉公民的個性自由,否則會影響到人類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密爾這種對個性的放任主義態度,還是有點偏激?!皩嶋H上,人本身應該是一種自我存在的個體,個人事業是人類最好的活動,雖然在現代,任何人都得淪為公民,但必須首先意識到個人價值和個人所有的潛在本能,這樣才不至成為毫無個性的‘公民’”[7]207。因此,羅素所要追求的個性自由是能與“公民”達成一定和諧的個人自由,這個尺度應該是個人自由與良好社會秩序之間的平衡。

這種個性自由其實就是主張價值多元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應該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羅素的主觀主義價值觀主張,人的欲望賦予價值,價值只是情感的表達,價值本身不具有客觀性從而不具有普遍性,因而不存在道德知識。羅素將知識與道德分離了,就是否定了柏拉圖“知識就是美德”。在他看來,每一個人都是道德主體,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念,都有適合自己口味的“美好生活”的見解。他支持自由主義的價值多元論,承認個體道德自由,就是顛覆整體主義的世界觀,而倡導個人主義的世界觀。然而,價值差異必然導致沖突和矛盾。從馬克思主義來看,價值多元的沖突的根本在于利益沖突,根源于私有制。只有消滅私有制才能使價值不再沖突。這一點,羅素和馬克思主義達成了共識?!懊總€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8]273此為二者之共識。但是羅素和自洛克以來的自由主義一道誓死捍衛個人主義的立場。

政治自由,“只有當一個人參與制定集體決策或政府決策時,他的自由才有意義。在此意義上的自由,即為政治自由”[9]233。政治自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最重要的自由,因為政治活動是社會生活中的核心內容,享有政治自由意味著人們免于政治上的專制壓迫,并且使人們擁有自主支配的政治權利和政治利益。法國政治思想家貢斯當把自由分為“個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政治自由”就是公民擁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包括立法、選舉、司法等方面的權利。貢斯當認為個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是不相同的,個人自由是真正的現代自由,政治自由更多的屬于古代人的自由。人類只有首先獲得政治自由,才能獲得和維護個人自由,個人自由是政治自由的體現,兩者必須兼顧?!胺艞壵巫杂蓪⑹怯薮赖?,正如一個人僅僅因為居住在一層樓上,便不管整座房子是否建立在沙灘上?!盵10]48羅素認為,現實的制度是建立在財產和權力的基礎上,沒有財產和權力,人享有的自由會變得極其有限。而政治權利不能維護,意味著其他方面的自由也會逐漸喪失,人們就可能陷入被專制、被奴役的境地。因此,要通過民主制度的改良和社會組織的改造等措施,切實有效地維護公民的政治自由。

二、追求自由的路徑

明確自由的具體目標后,要尋求有效的方案才能實現自由的目標,針對各種不同的具體目標,羅素提出了不同的設想。其實,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解除實現這些自由目標的障礙,對于不同目標來說,障礙雖各有不同,但從根本上來說,絕大多數來源于政治和社會組織所造成的阻礙。只要根本上的障礙消除了,那么很多自由都會得到實現。

從本能需要的目標來看,羅素認為物質需求滿足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條件或者說物質障礙。對于來自自然的物質障礙,羅素主張運用科學知識來克服困難,運用科學技術知識來提高生產能力,以生產出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來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一般來說這點并不難。而且還可以通過分配的方法,給予人們最低的生活保障,“使每一個人,無論勞動與否,都得到一份足夠維持生計的小收入,但只有那些愿意從事被公認為對社會有用的工作的人才能得到更高的收入,但高出的收入應以社會所能保證生產出的產品總量為限”[6]14。這里羅素既講了公平也講了效率,他認為無政府主義的計劃也可以逐步采納,也就是所有日用品免費供應,不強制任何人從事義務勞動。另一方面是來自他人或社會的障礙。人的欲望中包括破壞性的占有沖動,有部分人取得財富的方式主要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的,剝奪別人對必需品的占有,所以社會就必須堅持公平的原則。為了保障所有社會成員對必需品的滿足,對這部分成員的財富要進行干預和調整,對那些破壞性占有沖動進行制約。但是,羅素不主張對于那些并不是以犧牲他人獲得的財富進行干涉,那些精神財富比如文化藝術、科學知識、思想理論等能夠與他人分享的財富,從本能角度來說,這類財富根源于創造性沖動,這類沖動只會給社會創造財富,不會造成人們的欲望沖突,有利于團結合作。因此,這類創造性自由要得到社會的保障和鼓勵。好的社會制度應該使破壞性沖動得到抑制、創造性沖動得到充分的自由發揮。羅素的主張還是值得稱道的,現代許多國家基本沿用了這一思路。很多現代國家一邊積極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力,使物質越來越豐富和充裕;一邊積極實施福利政策,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并且想方設法尋求體現公平和效率的分配制度,控制貧富差距的擴大。

從思想自由的目標來看,羅素認為其障礙主要來自四種因素:宗教信仰、教育、宣傳和經濟壓力。首先,現代自由的概念就來源于宗教寬容思想,許多政治哲學家都倡導宗教寬容,洛克、休謨、伏爾泰等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政治家羅斯??偨y和丘吉爾首相都強調言論和表達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英國是思想自由的發源地,也是最早實踐自由的國家,但是其受基督教的支配和影響還是很大,羅素作為無神論者積極主張宗教寬容、倡導宗教信仰自由,認為只要不與法律秩序相違,就應該寬大包容各種信仰。其次,羅素認為教育是智慧發展和思想自由的主要障礙,而教育幾乎都被政府壟斷了。政府控制了教育,政府則出于政治目的,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F實中,他們只傳授信息而并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向學生灌輸愛國精神,培育仇視、屠殺外國人的價值取向。羅素認為教育要做到的,“首先,傳授明確的知識、讀和寫、語言和數學等等。其次,培養能使人獲得知識并獨立作出正確判斷的思維習慣”[4]206。羅素主張教育凸顯人的價值理性,高揚人的自由與尊嚴,然而在現實中他想消除政府對教育的政治控制,只能是一場夢。再次,宣傳導致了思想的盲從,它也給有權勢的人提供了不正當的機會。要想思想自由,那就得使思想觀點的表達獲得平等的機會,讓人們能聽到不同的辯論,從而不讓思想為權力和財富所左右。其途徑是要制定詳細的相關法律來維護公正,還要以更好的教育及持懷疑態度的公眾輿論來支持。最后,羅素認為造成障礙的經濟壓力危險在增長。羅素列舉了許多現實例子,在俄國、美國、法國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思想觀點的表達而招致餓肚子、被開除、被解聘等現實。為此,他提出所謂兩項原則,教育人們不要盲從大人物的世界觀,要相信能拿得出論據得到證實的觀點,按工作的適宜性來安排職位。羅素還指出:“我認為我們必須承認,世界上的邪惡既是由于智慧的欠缺,也是由于道德方面的貧乏?!盵4]212那么,首要的任務是提高智力,認清謊言,消除輕信。其實,羅素這些方法抓不住根本,也難以排除他所說的障礙。思想自由強調的是一種內心活動的自主,意味著獨立思考的權利、內在理性的解放。我們認為營造一個多元化的寬松的社會更為關鍵,政府應提供思想競爭的平臺,促進思想自由,并排除各種經濟、政治方面的不利因素。那么為思想自由建構一個良好的民主社會是根本,設置憲法保護框架則是最有力的措施。

從個性自由的目標來看,羅素認為它的障礙主要來自政府的壓制、他人與社會的干涉。尤其在形形色色的極權主義、專制主義社會里,大一統的單一模式下就不可能有個性的自由,人的個性完全遭到扼殺。那么要實現個人自由,必須排除專制和權威的壓迫,民主政治模式是唯一的選擇。羅素認為民主能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個人自由的干預,要把國家政府的權力弱化到最小程度,盡力保障個體的個性自由。在專制社會里,統治者利用政治和經濟壓迫、摧殘人的個性和心靈自由,個人處于被奴役的地位而失去了自由,統治者的世界觀、價值觀就是社會的統一標準,人們都得遵循。在這種單一的模式里,一切都是整齊劃一的,從思想到行為,甚至生活習慣都是標準化的統一格式。如此,社會就沒有任何創造力,毫無進取和創新精神。由此,要反對極權、專制,獨裁霸權等政治模式。羅素指出個人價值受到摧毀的主要原因除了專制還有戰爭,“認為對個性的壓抑產生于對抗世界的強烈敵意,甚至會引起野蠻殘忍的行為”[7]210。由此,消除好戰的心理是當務之急,只要有公正的政治經濟以及教育制度就可以消除這種由于錯誤的信仰而引發的激情,從而使人的個性得到糾正而恢復自由。羅素認為良好的社會制度應該是能積極促進個體的成長,“社會制度對于每個人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他自己的生長又自由又有勁:它們不能強迫他按照別人的模型而生長”[4]72。個性自由要求社會價值多元化、反對一元化,其所受到的障礙還來自于人們對“同一性”的趨向。在工業社會里,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在城市生活中集體的行為方式,幾乎沒有人在工作中是獨立的,都從屬于組織,從事集體事業的一個部分,如此就增加了這種同一性的趨勢,羅素主張必須保持個人判斷和個人創造力才能消除對同一性的過分迷戀。

自由主義認為價值多元化的社會,應強調國家道德中立,“國家道德中立在限制政府權力并防止國家走向暴政、專制,從而維護公民的自由和權力,確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1]169。如此國家權力才不會承擔道德教化的責任,干涉個性自由。價值多元化,人們的價值必然沖突,要保持個性自由,人們就必須彼此尊重各自的價值觀念?!岸嘣撜J為任何價值差異都應該建立在一個基本價值體系的基礎之上,這些基本價值體系是基于共通人性所決定了的,它的存在與多元論的觀點并不沖突。因為任何階層、民族、宗教的差異性,都不能夠也不應該抹殺人性——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諸如趨利避害、珍惜生命、惻隱之心、追求真善美等等,人性應當超越任何個體或群體共性所帶來的差異”[11]177。個性自由必須尋求一種個人自由與良好秩序的平衡,否則個性自由難以保證,無政府主義主張社會的絕對自由其實是難以實現的,每一個體都強調自己的絕對自由就必然引發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沖突,社會秩序必然陷于混亂,結果人們反而不自由了。因此,必要的政府權力對社會自由的制約還是需要的,政府權力的限定使用,應該是在維護以共通人性決定的基本價值體系范圍以內。另外,羅素贊成馬克思關于價值沖突根源于私有制的說法,也認為應該消滅私有制,實行財產公有制來克服利益的不平等。從羅素這些排除障礙的主張和舉措來看,羅素那一套基本是屬于自由主義的方案,體現了堅定的個人主義立場。對于維護個人自由,大多是切中要害的。

從政治自由的目標來看,羅素認為主要有來自政治制度的障礙,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比如地理條件、文化傳統觀念、財產和權力、公民的能力素質等。政治制度對個人的政治自由所構成的制約主要體現為政治權力對社會政治自由的控制,在專制主義、極權主義、寡頭政治模式下,社會就沒有自由可言,享有政治自由的就是極少數統治者,民眾處于被統治被奴役的地位,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利。作為自由主義的羅素非常痛恨各種形形色色的專制主義、極權主義。他認為要實現廣泛的政治自由,就應該建立民主政治模式,因此羅素積極推崇民主政治。民主的重要特征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然而在現代民主社會中,公民的政治權利也未必能得到充分的保證,但比起專制、獨裁體制,民主政體給予了公民一定的政治自由。如何讓這份自由更充分,這個問題其實也不簡單。羅素指出民主也有虛假的,或者成為當權者用以博取聲望的幌子,即使在民主形式下也存在多數人對少數人實施暴政的可能。沒有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亞里士多德指出:“自由的要領之一(體現于政治生活)為人人輪番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政事裁決于大多數人的意志,大多數人的意志就是正義?!盵12]312在現代國家規模下,民主不能像古希臘城邦那樣實行直接民主,而只能采取代議制度的間接民主形式,民眾通過選舉代表來行使政治權利。民主政治需要建構有效的制度來落實和保障。羅素主張分權,以減少權力的過度集中,實施亞群體的自治,成立各種社團組織,擴大社會組織的自主權力,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霸谑┬忻裰髡蔚牡胤?,設法保護個人和少數黨派、少數民族等,使之不受暴虐仍然是必要的”[13]229。政治自由只有在比較寬松的政治環境中才能存在,自由只有政府權力不被濫用時才能得到保障。羅素吸收了孟德斯鳩的權力制衡思想,并從政治、經濟、宣傳、心理等方面提出節制權力的方法,以防止權力的專橫與濫用,盡可能避免權力對個人自由權利的傷害。民主意味著主權在民,要讓人民有效進行政治控制,讓所有公民有平等表達意見和決策的機會;要使公民盡可能參與公共事務,同時也能防止權力的專斷,體現人民的主權。政治權力的分配對于任何社會都具有首要的意義,它會影響到其他領域的分配。羅爾斯指出:“政治制度中的不正義結果比市場的不完善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盵14]216羅爾斯認為,權利、權力和公職,都是政治領域必須加以分配的對象,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獲取的機會。羅素意識到這點,提出公職崗位需向民眾公開,有才能的人都有機會獲取。

政治自由還受到除了制度以外的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孟德斯鳩就曾經提到政治受地理環境等的影響。羅素指出,由于國家幅員遼闊,那么設置代表各種利益的組織,采用聯邦或地方分權的辦法可能是較好的辦法?!霸诜鶈T廣大的現代國家中,即使實行民主政治,普通公民的政治權利感仍然是很微弱的……他的一票對整體作用之小,使他自己覺得是無足輕重的?!盵13]226而如果在一個小的團體內,人們便感覺享有的政治權利比較有效,由此,羅素提出以地域劃分的地域選舉制和以職業劃分的工會選舉制相結合的應對辦法。對于文化傳統因素來說,羅素認為應采取宗教寬容的方式,只要與法律、秩序不相違背,就應寬大包容。

羅素所處時代的現實制度,在他看來是建立在財產和權力的基礎上的。這兩樣東西對人的幸福都很重要。沒有財產就會失去自由,沒有權力則沒有展示創造力和進取心的機會。而財富和權力是分配最為不公的東西,那種創造進取的權力主要被少數富人控制,而一般民眾無權參與管理,也不能享有多少政治自由,除非參加工會,否則那點小權也沒有。羅素提出要促進各種機構的管理民主化,加強亞群體的自治。在我們看來,羅素沒有從階級矛盾的視角去分析問題,就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沒有財產,只有采取暴力把政權奪過來,才有當家作主、享受政治自由的機會。另外,針對公民的素質,從心理素質來說,人們都懼怕貧困,擔憂安全,由此會變得越來越馴服并養成服從組織權威的習慣。羅素認為要摒除貧困與財富的不均,才能消除大多數人對貧困的恐懼,人們才不會放棄對公理正義的追求,人們也許才會有熱情有精力去參與政治生活,而不是為求生計被勞動壓得疲憊不堪。關于政治自由受公民個人知識素質的制約,強調知識重要性的羅素反而沒做什么思考,也許他看重的只是應對自然壓力的科學知識,而應對社會壓力的知識除了他和少數精英人物擁有,其他人就不需要任何政治和道德方面的知識嗎?其實一個人的知識素養會影響到他行使權力和權利的能力,在我們看來,這同樣重要。一個人如果知識水平有限,就難以充分享受法律賦予的政治自由。而應對方法,當然離不開教育,以及在實踐中的宣傳引導。

三、追求自由的關鍵

羅素認為人們要尋求一個自由的美好人生,就必須克服兩大障礙:一是來自自然的障礙,另一是來自人類自身的障礙。羅素指出,抵御自然的障礙依靠科學的力量,而要克服人類自己的障礙就得依靠政治和社會組織的力量了。關于自然的障礙以及科學的探討不是政治哲學所需深入的話題,政治哲學所要面對的問題主要是人類自身的問題,政治和社會組織如何保障和促進自由,是政治哲學所應該探討的重要內容。在對自由的實現問題上,羅素主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克服人類自身的障礙,如何通過政治和社會組織來實現人的自由。羅素所列舉的自由目標內容所遭遇的主要障礙幾乎都來自于政治制度和社會組織,即所謂的社會和政府的外在干涉。無論是思想自由、個性自由,還是政治自由或者是滿足必需品的自由,都遭遇人為的障礙。這些自由目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關聯、相輔相成的。

羅爾斯指出,無論在什么社會條件下,政治領域的分配正義都具有優先地位,它對其他領域的分配具有關鍵性影響作用,也就是政治自由是首要的,它會制約到其他方面的自由。相比羅爾斯的觀點,貢斯當認為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都必須兼顧,人類只有首先獲得政治自由,才能獲得和維護個人自由,而個人自由是政治自由的體現??梢?,他們都很重視政治自由的優先性。雖然羅素沒有明確說明政治自由的首要關鍵性,但他在論述個性自由、思想自由等方面時都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的障礙,其實也就是事關政治自由的首要條件。他十分重視政治制度條件和國家政府組織的影響,因此他才主張改良政治制度,改造社會組織,其目的就是消除政治和社會組織對自由的阻礙,從而實現人的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個性自由及本能自由。政治上,羅素主張堅持民主政治的原則,在民主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過克服民主政治的一些弊端,使民眾真正享有政治自由,體現主權在民的宗旨。同時,羅素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國家政府的權力,反對官僚主義在政治權力上的專制及資本主義在經濟權力上的壟斷,指出權力和財產的分配不公,提出要尋求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公正制度??傊?,羅素要為適合社會和個人的生長自由消除一切人為的障礙,使社會獲得普遍的自由,主要在于對社會的改造,就現實來看,社會主義是比較理想的社會制度。應該說,羅素為了人類的自由事業煞費苦心,盡管他對有些問題的看法并沒抓住要害,但是他在很多方面揭露了現實的不良狀況,提出了頗有見地的主張和策略,設計了理想的藍圖。

四、小結

馬克思也提出了理想社會的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馬克思一樣,羅素的理想目標也是追求人的個性自由,體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認為,現實中個人的自由本質就是個人的自主活動,“這種自主活動不僅意味著人的主觀上的自由,即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意愿,而且還意味著客觀上的自由,即能夠自由地支配各種外部的社會條件,將各種外部的社會條件置于自己的支配和調控之下”[15]。馬克思認為,人的自主活動是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消除了貧困的前提下,而且這種自主不是各個孤立的自主,而是能夠聯合的自主,“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8]294。羅素主張的是個體主義的自由,他雖然極力贊賞馬克思提出的共產主義下的自由人聯合體的理想社會,但他不是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理解自由,而是從人性的角度來定位,從滿足人的欲望沖動的層面去追尋自由,具有濃厚的非理性色彩和個人主義色彩,因而他的自由目標不是全面發展的目標,具有片面性。他認為私有財富和權力是根本的罪惡,要節制權力,調節財富,主張財產公有,但他又不大喜歡集體主義。在他看來,個人才是最終目的,社會和國家只能是手段,只有改造好社會才能實現個人的自由。在羅素的自由學說里重點是排除政治制度和社會組織的障礙,由此,他的自由基本屬于伯林所說的消極自由類型。羅素在強調人的個性自由時也主張維護人的自主創造性,卻并不注重如何在追求自由目標中提高人的自主能力。羅素是博學之人,他也提出過教育要傳播知識,培養人的智力、判斷力等方面的能力,這是針對政府壟斷教育、賦予教育以政治目的、扭曲教育的現象而言的,這方面對于個人的思想自由目標比較重要。這些都還是次要的,相比之下,還有更重要的,羅素苦心探索如何建構理想社會,試圖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存在的種種矛盾以實現人的自由、生活的理想狀態。理想是美好的,現實道路是艱難的。實現人類美好生活的理想政治制度到底應該是怎樣的,這是羅素循著追求自由之路進一步深入探討的課題。

猜你喜歡
羅素權力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我就是他們要保衛的那種文明
權力的網絡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