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山之石,來自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2018-01-29 17:30
青年與社會 2018年1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民宿城鄉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等,這是對新時代工農城鄉關系的深刻認識,是對國情農情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準確把握,為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么,具體該如何實施呢?我們不妨從日本川場村實施城鄉互動、鄉村復興的案例中汲取一些經驗。

城鄉互動的發展歷史

川場村位于群馬縣北部。上世紀60年代以來,川場村逐漸走向衰敗,并于1971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過疏地域”(即人口與戶數銳減,地域老齡化,經濟萎縮,生活信念低落等)。為了擺脫困境,川場村于1975年確立了發展“農業+觀光業”的基本策略,并于1981年與東京都世田谷區結為姐妹關系,開展全方位的城鄉交流。

第一階段(1981-1990):鄉村服務城市

1981年,世田谷區與川場村締結“區民健康村相互協力協定”,正式開展城鄉交流,并于1986年共同成立了“世田谷區川場故鄉公社”,作為城鄉共建的行為主體。在這一階段,設施的建設與活動的組織主要以服務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

健康村的“富士山館”便是這一時期的建設產物,其選址位于北部山谷中,自然風光優美,整棟建筑依山勢水平展開,風格淡雅樸素,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健康村不僅是城市居民來此療養的居住設施和參與各種自然體驗活動的大本營,也是川場村農產品與手工藝品的銷售場所,其本身形成了城市居民了解鄉村的重要窗口。

第二階段(1991至今):城鄉互助,共建鄉村

1991年,為紀念合作協議締結十周年,“友誼林”項目正式啟動,而這也標志著城鄉互動進入了新的階段。川場村、世田谷區以及林地所有者三方共同合作,以“中野館”附近80公頃范圍的森林為對象,開展森林保護等系列活動。 2005年,“聯合宣言”的發表,在文化交流以及農產品品牌化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全面的城鄉合作目標。

2007年開始,在“友誼林”計劃的成功基礎上,“后山整備計劃”“農林再生事業”等一系列城鄉合作活動相繼展開。在原有的參與者之外,環保企業與志愿者組織的加入為鄉村建設提供了新鮮的血液。此外,多種來源的支援資金的合理配置為鄉村的各項事業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項事業實現的計劃表中,支援資金僅僅用于事業的前半段時期,當該項事業步入正軌后,川場村獨立承擔完成該項事業的責任。

鄉村建設的空間策略

位于群山之中的川場村沿兩條深入山脈的公路線性展開,深入山脈的北部區域主要被作為生態區域保留,城市居民的療養設施與自然體驗場所散布其中;中部區域集中了農產品生產設施、村民住宅與民宿以及村民服務設施;南部區域則集中了文化會館、田園廣場等對外旅游設施。這樣的村落布局兼顧了旅游業與村民生活的需求,使得二者有所交流卻互不干擾。

民居改造民宿,商會管理村民經營

川場村每家民宿都由村民自宅改造而成,民宿的建筑與室內鮮明地體現了傳統建造技藝與現代生活方式的交融。

以其中的中村屋為例,其整體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外覆灰色鋼瓦,墻面顏色以暖色調為主,整體造型樸素卻不失精致。中村屋一層為公共空間,包含了廚房、餐廳、浴室等必備功能,主人生活空間也在一層。二層包含6個客房,均為日式榻榻米房間。民宿內部設施非?,F代化,高級的感應抽水馬桶,帶加熱系統的溫泉浴缸等設施一應俱全。

川場村內的民宿和其他經營設施一樣,都是川場村商工會的一員;在川場村的官網上,可以方便地查詢到所有民宿的價格與聯系方式。這種區域性的組織保障了地區旅游觀光業的有序發展。

巧用基礎設施,營造農業主題樂園

日本的“道之驛”是國道邊上供來往車輛及游客休息、購物的場所,川場村巧妙地利用“道之驛”的窗口效應,使它成為集合了農產品售賣、餐飲、體驗、休閑等功能與一體的“田園廣場”。

園區北側與東側與國道相鄰,停車區沿車道外圍布置。園區內部主要分為北側的商業區與南側的景觀公園。在商業區內,若干商業設施以水面為中心環繞布置。其中,體量最大的建筑位于園區東部主入口附近,其體量呈“L”形,對于人流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這棟建筑的功能十分豐富,不僅為過往旅客提供了休息室、衛生間、哺乳室等服務功能,還容納了一個農產品市場、一個陶藝體驗教室以及若干小型商店。

圍繞水面布置的若干獨棟建筑則分別容納了不同主題的“食物工坊”。這些工坊不僅銷售川場村原產的農產品,還為游客提供食物制作等體驗活動,這不僅提高了游客的購物欲望,更強化了川場村農產品的品牌形象。

旅游路徑結合農業地景

為發展旅游業,川場村建設了包括“歷史民族資料館”“名主紀念館”在內的一系列文化旅游設施。這些設施位于村落中部,距離“田園廣場”有一定的距離。于是,川場村巧妙地規劃了兩條散步路徑,將這些設施串聯起來,形成了完整的體驗流線。

其景觀設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農村的本來面貌:路徑的地面維持了田間小路的原貌,隔幾百米出現一次的路牌是唯一的人工設計物。路牌不僅指示了路徑的地理信息,同時也介紹了附近的農產品信息,小小的路牌也體現出川場村農業品牌化的策略。

總結

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村落,川場村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充分體現了社區營造的5要素的內涵,即:

人:城鄉合作共贏,鄉村力量主導;

景:注重空間品質,保留農業景觀;

文:延續地域傳統,促進文化交流;

地:開發與保護同時進行;

產:農業產業化、品牌化。

川場村借助城鄉互動的契機,最終從一個被認定為“過疏地域”的衰敗村落發展成為城鄉居民共享的“魅力故鄉”,走上了以農業與觀光業為主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endprint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民宿城鄉
孿生院子民宿
選擇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嗎?
城鄉涌動創業潮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你是民宿達人嗎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