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讓品德課堂更精彩

2018-01-31 06:45倪紅霞
考試周刊 2017年100期
關鍵詞:品德課堂實踐應用生活化

摘 要:真正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人們通過對生活的體驗、認知、感悟的綜合經驗而形成的內在的道德觀。品德課堂的教學回歸生活這個教學理念,以生活為本,具體的方式方法取之于生活,也回歸到生活當中。要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就要鼓勵學生積極關注生活,主動探索生活,把對生活的見解和問題一并帶到課堂中去解決。同時學習不單只局限學習課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把生活實際與理論相結合,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關鍵詞:品德課堂;生活化;實踐應用

我們的教育意義是通過生活實踐表現的,只有聯系生活,教育才能體現出真正的作用?,F代小學生學習的品德教材明確指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把知識學習和實際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真正走入生活,不在真空環境里面。不然,學習再多教材內容,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沒有任何幫助。學生的發展必須是全面的,它必須是有個人情感知識技能的一個轉變過程。要達成這些目標,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踐。品德課生活化就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的一個過程,它是促進學生在生活中評判是非對錯、體驗生活、探索未知、品德樹立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一、 教學目標生活化

教學目標是我們課堂的指導,品德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指導學生把學習的內容技巧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除了設計自己的教學目標以外,也要引導學生去確立自己的學習或者生活目標,這就是品德課堂有別于其他學科學習的地方。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上,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達到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要教會學生懂得去制定目標,不盲目貶低自己也不盲目高看自己,首先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評價,對于目標有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并且自信地去完成目標。

例如在《拉拉手 交朋友》這一課中,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先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這個是幼兒園就玩過的游戲,讓學生在輕快的音樂中邊唱邊跳,跟新朋友握握手,笑一笑,相互認識。一年級的學生給他們講述朋友的重要性他們是不能理解的,但是通過一個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認識新朋友,是學生比較樂于接受的。同時也是通過游戲告訴學生,我們在和同學相處的時候要笑一笑、握握手,這樣你就能在集體中交到好朋友。我想這樣的生活目標,比老師講授要更加直接,學生也會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努力做到。

二、 教學內容生活化

創造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對教學生活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讓學生切身體會的一個重要途徑,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切身體會當中的意義,并且反思自己的行為,使之產生共鳴。教學內容生活化還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滿足學生生活化體驗的期待和需求,能充分達到自我認知、自我教育的效果。

在課程當中,教師可以給出貼合生活的情境題目,如“保護環境、怎樣從我做起”,這樣的題目能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愛護,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如何從自我做起去保護環境。老師設計了一個情景劇分別讓學生出演角色,講述的是一家三口去郊游,看到許多人不愛護環境的行為,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涂亂畫、亂砍伐樹木等行為,在郊游的過程當中,他們遇到了會說話的樹木花草,還有小動物。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站在角色的角度,他們會怎么去做?在這樣一個角色體驗的過程中讓他們學會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表演結束后對這次表演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人不愛護環境,他們為什么這么做?植物和動物他們都在遭受著什么樣的環境?如果繼續破壞環境我們人類會面臨什么樣的問題等,讓學生進行討論。使他們對課程內容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三、 教學模式生活化

在課堂當中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把學生帶到熟悉的生活情境當中傳播知識,沒有以往刻板的講臺和課桌,老師也從高高在上的教師形象,融入到學生當中,成為學生的一部分,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當中去學習,課堂中也充分體現了寬松民主的氛圍。

在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我心中的那顆“星”》一課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把課桌擺成一個大圓開展一次與“星”面對面的活動,參加活動的同學課前查找自己心中的明星的特點,做好演講的準備。老師作為主持人,會對當下追星的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討論,分析現在的追星現狀。然后讓學生來交流自己心中的那顆星,他有什么地方深深吸引了自己,引導學生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站在欣賞和學習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做有一個積極正面的引導,引導學生去尋找優點,學習優點,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明星效應。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引導學生如何選擇心中的“星”。這樣的方式可以集思廣益,給大家充足的空間和自信去完成預設情境當中的生活問題。大家可以暢談對于主題觀感,和他們觀察到的社會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大家積極討論得出他們認為不錯的結果,老師在當中不做太多的評判,只是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所帶來的意義。這樣的學習會更加有趣、有效。

四、 課后延伸生活化

課后的實踐社會活動是品德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切實有效的對課程內容的一個延展,也是檢驗課程成果的一個方法。以往的老師注重書面表達和知識的儲存,但并未感受到課程對學生所帶來的生活影響,讓內容僅僅是流于表面?,F在越來越多的教師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生活。讓理論知識和生活實踐得到一個平衡,讓課程內容去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也是對課程吸收的一個檢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好地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生活實踐中深化自己的自省自覺能力。

如《不說話的朋友》這一課中,老師可以布置課外的作業,讓學生去觀察公共生活當中,公共設備有哪些類型的破損?對于維護公共財產存在哪些問題?設想一下解決的方法。老師也積極組織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案:有做愛護公共財產宣傳的,有做志愿者去維護的,也有對公共財產負責單位寫的倡議書。通過參加這樣的社會活動,能不斷深化課堂上的學習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小學的品德課堂的教學質量與它的實踐應用對于每個學生的成長都有著必不可少的意義。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教師通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設置生活化的課堂讓課程內容潛移默化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讓知識理論與生活緊密相連,讓每個學生學會自立自強,能夠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多些理解和同情,同時對他們的心智發展有著不斷的提升,讓學生在各種環境下能增強適應性,得到全面的發展,也讓品德課堂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陳婕.立足學生生活,突顯生本意識——如何讓生活走進思想品德課堂[J].知識窗,2016(20):13-13.

[2] 于麗.探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新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65-65.

作者簡介:

倪紅霞,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品德課堂實踐應用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品德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的運用策略
高中英語課堂中反思性教學應用策略分析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讓有效活動激活品德課堂
適時有度用之有道
稅務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實踐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