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n4+摻雜Co3O4納米纖維的靜電紡絲法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

2018-02-01 06:56朱亞波唐曉彤段連威劉萬英曹星星馮培忠
無機化學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充放電電流密度電化學

朱亞波 唐曉彤 段連威 劉萬英 曹星星 馮培忠

(中國礦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州 221116)

0 引 言

環境污染壓力,正不斷推動著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進步。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高能量密度與高循環穩定性的儲能元件,已被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等汽車領域[1]。目前廣泛研發的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導電聚合物以及碳材料等。其中,過渡金屬氧化物由于其較高的理論比電容引起廣泛關注。Co3O4作為一種過渡金屬氧化物,理論比電容高達3 560 F·g-1[2],并且具有長循環壽命和耐腐蝕性等優勢[3]。但是自身結構問題使得實際比電容遠低于理論比電容值。MnO2具有成本低、電化學性能好、環境友好等一系列優點,也是一種很好的贗電容電極材料。其理論比電容達1 370 F·g-1[4],但是二氧化錳的循環穩定性和導電性差,這制約了其作為電容器電極的發展空間。

人們嘗試制備各種形貌的氧化物納米材料用作電容電極,這包括Co3O4納米片狀[5]、三維籠狀[6]和3D 六邊形片層花狀[7]等,以及 MnO2花狀[8]、多孔[9]和中空巢狀納米微球[10]等。不過,作為單一氧化物電極材料,結構穩定性差等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致使比容量一直偏低。新的嘗試則是將多種過渡金屬氧化物加在一起復合,以期增強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增加離子嵌入/脫出通道及效率,并可能產生雜質能帶效應,提高電極活性物質氧化還原反應效率[11-13]。Su等[14]制備了Co3O4/NiO/MnO2三元復合電極材料,發現當 wCo3O4∶wNiO∶wMnO2=3∶3∶2 時,在 0.5 A·g-1的電流密度下,比電容達到549 F·g-1。Huang等[15]利用溶劑熱法制備了生長在泡沫鎳表面的核殼狀Co3O4@MnO2,在0.2 A·g-1的電流密度下,比電容可達到560 F·g-1,但制備工藝相對復雜。

靜電紡絲法[16]是一種簡單、高效與低成本的制備復合納米材料的方法。該方法制備的復合纖維,復合充分,分散均勻,并且擁有高長徑比,表面可呈現多孔形貌。這均有利于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改善。本文利用靜電紡絲方法,制備Mn4+摻雜的Co3O4復合納米纖維,并進行表征和電化學性能測試,探討該復合纖維體系電化學性能改善的途徑,分析改善的機理,尤其弄清Mn4+在體系內協同作用。

1 實驗部分

1.1 樣品制備

實驗中用到的試劑: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四水合乙酸鈷,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四水合乙酸錳,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析純,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按照設定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在15 mL DMF中加入1 g Co(CH3COO)2·4H2O 和 0.098 g Mn(CH3COO)2·4H2O。經磁力攪拌器攪拌4 h后,加入2.2 g的PVP繼續攪拌4 h,由此制備出樣品的前驅體。將前驅體注入5 mL的注射器中,采用內徑為0.5 mm的針頭噴絲。靜電紡絲儀(型號LSP01-2A)的靜電壓選擇15 kV,極板間距選擇20 cm。

將所得的紡絲樣品放入干燥箱90℃干燥24 h,再移至馬弗爐中,以4℃·min-1的升溫速度升到600℃,保溫3 h后自然冷卻到室溫。最后得到nCo∶nMn=20∶2 的復合納米纖維, 記作 20∶2 樣品 (20∶2 sample)。重復上述實驗步驟,通過前驅體和質量配比選擇, 制備出 nCo∶nMn分別為 20∶1、20∶3 的復合納米纖維,分別記作 20∶1 樣品(20∶1 sample),20∶3 樣品(20∶3 sample)。另外還制備了純 Co3O4納米纖維和MnO2納米纖維等。

1.2 結構、形貌與成分表征

用X射線衍射儀 (XRD,Bruker D8-Advance;德國Bruker公司)對樣品的相組成進行測試,選擇X射線管電壓40 kV、管電流30 mA的陽極Cu靶Kα輻射(λ=0.154 06 nm), 掃描范圍 2θ=5°~80°。 用SAM-800型光電子能譜儀(XPS,SAM-800;日本島津KRATOS)對樣品進行表面分析,電子結合能用碳的C1s峰(284.6 eV)校正;用 JSM-IT300 掃描電鏡(加速電壓20 kV)和JEM-201透射電鏡 (加速電壓200 kV)觀察形貌;用F-Sorb2400 BET比表面積測量儀器測試N2吸附-脫附曲線。

1.3 電池組裝及電化學性能測試

將制得的樣品與碳黑和聚氟乙烯一起,按8∶1∶1(w/w)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制成漿料,均勻涂覆于鎳網上,再經過100℃真空干燥6 h,6 Mpa的壓力壓片,制成工作電極。用飽和甘汞作為參比電極、鉑作為輔助電極,電解質溶液為1 mol·L-1的KOH。采用上海辰華CH1660E電化學工作站進行測試。實驗主要測量材料的循環伏安曲線和恒流充放電曲線。循環伏安曲線測量參數:電勢差范圍0.1~0.5 V,掃描速率為 10、20、30、40、50 mV·s-1。 恒流充放電測量參數:電位窗口0~0.4 V,電流密度為1、2、3、4 A·g-1。

2 結果與討論

2.1 樣品的形貌與成分

2.1.1 樣品的XRD分析

圖1是3種摻Mn4+的Co3O4納米纖維以及純Co3O4納米纖維的XRD圖。該圖顯示,它們的XRD圖均相同,有4個主要特征衍射峰,峰位分別位于18.8°、37.5°、43.5°和 63.2°處,峰形尖銳。經過 PDF 標準卡片比對,這4個峰完全對應Co3O4(PDF No.42-1467)的(111),(311),(222)和(440)衍射晶面。說明 4 個樣品中Co3O4晶體的晶格結構及晶格常數相同。

2.1.2 樣品的XPS分析

圖1 純Co3O4納米纖維和摻Mn4+的Co3O4復合納米纖維的XRD圖Fig.1 XRD patterns of the pure Co3O4nanofiber(a)and Mn4+doped Co3O4composite nanofibers (b)

圖 2 20∶2 樣品的 XPS 譜圖:(a)全譜,(b)Mn 高分辨圖譜Fig.2 (a)XPS spectra of 20∶2 sample and (b)Mn spectra of 20∶2 sample

為了證實Mn4+的存在及樣品的結構信息,我們針對20∶2樣品進行XPS表征。XPS測量結果如圖2所示,所測樣品結合能使用C1s(284.8 eV)校準。圖2(a)是全譜分析數據,分別對應于Co,Mn,O,C的結合能峰位, 且所占比例(n/n)分別是 16.73%(Co),10.85%(Mn),52.46%(O),17.09%(C)。 表明樣品含有Co,Mn和O元素,其中Mn原子占比符合實際添加比例,Co原子含量相對較低,這與Mn原子在表面對Co原子進行替代有關。圖2(b)是Mn的高分辨XPS圖譜,Mn2p3/2642.2 eV和Mn2p1/2653.8 eV峰都對應于Mn元素在Mn-O鍵中的結合能峰位,顯示Mn4+價態[17-18]。這證明利用靜電紡絲法成功實現了Mn4+離子與Co3O4納米纖維的復合。結合XRD和XPS觀測,可以判斷,在復合纖維中,Mn4+離子沒有進入到氧化鈷晶格,它只存在于纖維表面和晶體晶界等界面處。Mn原子取代部分Co原子,以1個Mn4+取代2個Co2+原子的形式,通過與O結合,形成O-Mn-O結構。事實上,XPS揭示出Mn原子占比為10.85%(n/n),這可以代替 2×10.85%=21.7%的 Co原子,考慮到表面附近仍存留16.73%Co原子,可以算 得 表 面 nCo/nO=(21.7%+16.73%)(Co)/52.46%(O)=0.733,這與Co3O4納米纖維的Co/O原子比0.75十分接近,這個數據支持 “在界面處Mn4+取代部分Co2+并與O2-結合,形成O-Mn-O結構”的判斷。

2.1.3 樣品的SEM和TEM分析

圖 3 為 20∶1,20∶2 和 20∶3 樣品以及純 Co3O4納米纖維的SEM和TEM圖。由掃描電鏡圖,可以看到,作為產物的纖維長度一般大于5 μm,尺度均勻,纖維直徑位于100~300 nm之間,長徑比大于30∶1。 相比較,復合纖維表面更粗糙,見圖 3(b,d),圖3(e)能清晰展現復合纖維的粗糙表面(20∶2 樣品),顯示纖維由許多氧化鈷納米顆粒堆砌,顆粒形貌無規則,尺度在 30~50 nm 之間,結晶性良好。 圖 3(f)是20∶2樣品的透射電鏡圖,其中透光不均勻,這說明纖維的顆粒之間存在孔隙,這是煅燒有機物燃燒所留下的。

2.1.4 樣品的比表面積及孔隙率

圖4是純Co3O4納米纖維和20∶2樣品的等溫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曲線。p是氮氣平衡氣壓,p0是液氮溫度飽和蒸汽壓,以相對壓強p/p0做為橫坐標,樣品吸附脫附量為縱坐標??梢钥闯鰞山M樣品與吸附質之間的相互吸附作用較小,在低壓區吸附量少。隨著相對壓力的升高吸附量也增加,均表現出有孔填充。當p/p0小于0.3時,吸附和脫附曲線基本重合,說明樣品存在中微孔(<2 nm)比例較高。當相對壓力較高時,吸附相對于脫附曲線存在滯后,則表明樣品存在一定數量的介孔(2~50 nm),以及少量的大孔(>50 nm)。

圖 3 (a~c)純 Co3O4納米纖維、20∶1 和 20∶3 樣品的 SEM 圖,(d~f)20∶2 樣品 SEM 和 TEM 圖Fig.3 SEM images of pure Co3O4nanofibers,20∶1 sample,20∶3 sample (a~c);SEM and TEM images of 20∶2 sample (d~f)

圖 4 樣品的等溫 N2吸附-脫附曲線和孔徑分布曲線:(a,b)純 Co3O4納米纖維,(c,d)20∶2 樣品Fig.4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pure Co3O4nanofiber(a,b)and 20∶2 sample (c,d)

F-Sorb2400可以自動算出比表面積,一點法算出的比表面積存在誤差,Langmuir適合單分子層計算比表面積,從圖4(a,c)可看出樣品的等溫吸附和脫附曲線屬于Ⅲ型,適合BET理論,據此可以求出純Co3O4納米纖維的BET比表面積為65 m2·g-1,而20∶2 樣品的比表面積為 68 m2·g-1。對比圖 4(b)和(d),20∶2樣品中纖維表面孔徑分布以微孔、介孔比例較高,不存在大孔,吸附的平均孔徑為約14 nm;純Co3O4納米纖維表面以介孔為主,并存在少量大孔。由圖4可知,20∶2樣品表面的微孔、介孔比例高,尺度分布范圍寬(2~40 nm),無大孔。這歸因于氧化鈷晶體界面處存在Mn4+及其摻雜后形成的相關非晶結構,這可以阻止因有機物燃燒形成大孔,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并帶來較大的比表面積。

2.2 樣品的電化學性能

不同掃描速率下,測得的純Co3O4納米纖維和復合纖維樣品的循環伏安曲線如圖5。由曲線形狀可以判斷,所有樣品均基于贗電容方式儲存能量,呈現出清晰的氧化還原峰。當不斷增大掃描速率時,峰電流強度呈逐漸增強趨勢,但峰位偏移小。較小偏移意味著較好的可逆性和相同的氧化-還原機制。比較它們的循環曲線集成面積,可見在相同掃描速率下,20∶2 樣品面積最大(見圖 5(c),有最大的比電容性能。

圖 6(a~d)是純 Co3O4納米纖維、20∶1 樣品、20∶2樣品和20∶3樣品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恒電流充放電曲線。由公式式中C為電極材料的電化學質量比容量(單位為F·g-1),I為放電電流(A),t為放電時間(s),m 為電極活性材料的質量(g),ΔV 為電位窗口區間(V),計算得到在 1、2、3、4 A·g-1電流密度下,純 Co3O4納米纖維的比電容分別為 416、393、386、348 F·g-1,20∶1 樣品的比電容分別為 454、414、384、364 F·g-1;20∶2 樣品的比電容, 分別為 585、515、475、469 F·g-1;20∶3 樣品的比電容分別為 429、406、381、365 F·g-1。

可見隨電流密度增大,被測樣品比電容值均呈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逐步減小。Mn4+摻雜樣品的比電容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20∶2樣品比電容提升最明顯。在1 A·g-1電流密度下,對比4個樣品的比電容值,可算得 20∶1、20∶2 和 20∶3 樣品比純 Co3O4納米纖維的比電容分別提高9.13%、40.63%和3.13%。

進一步就20∶2樣品與純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的循環伏安曲線進行對比分析。由圖 7(a)所示,在 50 mV·s-1的掃描速率下,20∶2 樣品循環曲線面積顯然大于純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的循環曲線面積,且MnO2對應面積最小。 圖 7(b)是 20∶2 樣品、純 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在1 A·g-1電流密度下循環充放電曲線。經過500圈循環之后,20∶2樣品電容保持率為82.6%,Co3O4納米纖維和MnO2納米纖維的電容保持率分別為76.4%和71.3%,可見20∶2樣品電容保持率最高。

圖 5 樣品在不同掃描速率下的循環伏安曲線:(a)純 Co3O4納米纖維,(b)20∶1 樣品,(c)20∶2 樣品和(d)20∶3 樣品Fig.5 CV curves of pure Co3O4nanofibers (a),20∶1 sample (b),20∶2 sample (c),20∶3 sample (d)at different scan rates

圖 6 不同樣品恒流充放電曲線:(a)純 Co3O4納米纖維,(b)20∶1 樣品,(c)20∶2 樣品和(d)20∶3 樣品Fig.6 Charge-discharge curves of different electrodes:(a)pure Co3O4nanofiber,(b)20∶1 sample,(c)20∶2 sample and (d)20∶3 sample

圖7 (a)20∶2樣品、純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在50 mV·s-1的掃描速率下的循環伏安曲線;(b)20∶2樣品、純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在1 A·g-1的電流密度下循環充放電性能;(c)20∶2樣品、純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的交流阻抗譜Fig.7 (a)CV curves for 20∶2 sample,pure Co3O4nanofibers and pure MnO2nanofibers at the scan rate of 50 mV·s-1,(b)Cycling stability of Co∶Mn=20∶2 sample,pure Co3O4nanofibers and pure MnO2nanofibers at a GCD current density of 1 A·g-1 ,and (c)Nypuist plots of Co∶Mn=20∶2 sample,pure Co3O4nanofibers and pure MnO2nanofibers,and the inset is enlarged view

2.3 樣品電化學性能的機理分析

每個Co3O4分子內包含1個Co2+原子和2個Co3+原子。作為活性物質,Co3O4在 1 mol·L-1KOH 堿性介質中的電極反應[19]為:

充/放電時,對應的氧化還原過程為,Co2+?Co3++e-,可見,Co3O4中Co2+直接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并發生價態改變,這自然會影響Co3O4結構穩定性,也造成其實際比電容容量較低。若對Co3O4納米纖維進行Mn4+摻雜,前面指出,在樣品的界面處,部分Co2+被Mn4+取代,Mn與O結合,形成O-Mn-O非晶結構。該結構也參與充放電過程[20]:

而在(3)式反應中,Mn4+價態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事實上循環伏安曲線(見圖5)已反映,所有樣品氧化還原峰位均相同,說明即使Mn4+摻雜的樣品,其氧化還原反應依然是Co2+?Co3++e-,Mn4+沒有參與該化學反應。

綜合以上觀測與分析,Mn4+摻雜Co3O4能協同提高復合纖維的充放電容量和循環穩定性,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方面:(1)Mn4+摻雜形成的O-Mn-O結構(MnO2)直接參與充放電,并保持Mn4+價態不變,這促進了復合材料的結構穩定性;(2)Mn4+僅存在于界面處,使得O-Mn-O結構客觀上在Co3O4晶粒表面,形成界面維護層,這會制約Co2+因價態變化所帶來的結構不穩定性的發展,維護著Co3O4晶粒結構穩定;(3)Mn4+進入 Co3O4晶粒間隙,有助于復合纖維體內產生更多的缺陷活性位以及離子通道,使得更多Co2+參與充放電過程,提高活性物質的反應效率。此外,由圖 7(c)交流阻抗譜,可以發現 20∶2 樣品、純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的阻抗圖譜相似,且電子傳導電阻相差不大(高頻區呈半圓弧形,半圓弧直徑代表電子傳導電阻,直徑越大電子傳導電阻越大),但在低頻區,20∶2樣品的斜線的斜率大于純Co3O4納米纖維和MnO2納米纖維的斜率,這表明復合纖維樣品的離子擴散電阻小于純氧化物樣品的擴散電阻。這正是Mn4+摻雜所帶來的直接的積極效果。當然,若增大Mn4+離子在Co3O4復合納米纖維中的摻雜濃度,可能會因為更多的富余Mn4+離子不能進入O-Mn-O結構,這反而會削弱復合材料的充放電反應效率。若減小Mn4+離子在Co3O4纖維中的摻雜,會不利于充分實現Mn4+離子的摻雜效果,即穩定Co3O4結構并促進反應效率的提升。

3 結 論

采用靜電紡絲法,經600℃煅燒,制備出nCo∶nMn分別為 20∶1、20∶2 和 20∶3 的 3 種摻 Mn4+的 Co3O4復合納米纖維。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顯示,樣品均呈現出清晰的氧化還原峰,其中20∶2樣品在1 A·g-1的電流密度下,有最大放電比電容,容量達585 F·g-1。該樣品經過500圈循環后,比電容保持率達到82.6%,這明顯優于純的Co3O4納米纖維和純MnO2納米纖維。復合纖維電化學性能的改善主要歸因于Mn4+能通過取代表面Co2+,形成O-Mn-O,參與充放電過程,并以非晶形式存在于Co3O4界面上,維護晶體結構穩定,同時、Mn4+摻雜產生更多的離子通道,有利于減少離子擴散電阻。

[1]Zhang Y,Feng H,Wu X B,et al.Int.J.Hydrogen Energy,2009,34(11):4889-4899

[2]Zhang F,Yuan C Z,Lu X J,et al.J.Power Sources,2012,203:250-256

[3]HUANGGuo-Yong(黃國勇),XUSheng-Ming(徐盛明),YANG Yue(楊越),et al.Chinese J.Inorg.Chem.(無 機化學學報),2016,32(10):1693-1703

[4]LI Si-Heng(李四橫),LIU Qing-He(劉慶 鶴),QI Li(齊力),et al.Chin.J.Anal.Chem.(分析化學),2012,40(3):339-346

[5]Wang R,Qi J Q,Sui Y W,et al.Mater.Lett.,2016,184:181-184

[6]Liang Y R,Yang Y Y,Hu Z G,et al.Int.J.Electrochem.Sci.,2016,11(5):4092-4109

[7]Wang S S,Li Q H,Chen M,et al.Electrochim.Acta,2016,215:473-482

[8]Ni J P,Lu W C,Zhang L M,et al.J.Phys.Chem.C,2009,113(1):54-60

[9]Zuo L X,Jiang L P,Abdel-Halim E S,et al.Ultrason.Sonochem.,2017,35:219-225

[10]Ke B,Wang J X,Li D R,et al.J.Mater.Sci.-Mater.Electron.,2017,28:418-425

[11]Venkateswarlu P,Umeshbabu E,Kumar U N,et al.J.Colloid Interface Sci.,2017,503:17-27

[12]Feng M Y,Zhang G W,Du Q H,et al.Ionics,2017,23:1637-1643

[13]Liu J P,Jiang J,Cheng C W,et al.Adv.Mater.,2011,23(18):2076-2081

[14]Su L H,Wang Y,Sha Y F,et al.J.Alloys Compd.,2016,656:585-589

[15]Huang M,Zhang Y X,Li F,et al.J.Power Sources,2014,252:98-106

[16]SUN Li-Ping(孫麗萍),ZHAO Hui(趙輝),WANG Wen-Xue(王 文 學),et al.Chinese J.Inorg.Chem.(無 機 化 學 學 報),2014,30(4):757-762

[17]Hou D,Tao H S,Zhu X Z,et al.Appl.Surf.Sci.,2017,419:580-585

[18]Nguyen V H,Charmaine L,Neuyen H N,et al.Mater.Lett.,2017,208:102-106

[19]Du H H,Zhou C,Li H,et al.New J.Chem.,2017,41:5161-5167

[20]Benhaddad L,Makhloufi L,Messaoudi B,et al.J.Mater.Sci.Technol.,2011,27(7):585-593

猜你喜歡
充放電電流密度電化學
考慮電化學極化的鉛酸電池電流密度分布的數值分析
V2G模式下電動汽車充放電效率的研究
電化學中的防護墻——離子交換膜
電化學基礎測試題
關于量子電化學
基于SG3525的電池充放電管理的雙向DC-DC轉換器設計
電化學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銅電解常規PC工藝與高電流密度PC工藝的經濟性對比
汽車用蓄電池充放電特性仿真與試驗研究
一種平抑光伏和負荷波動的電動汽車有序充放電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