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創新中實現超越

2018-02-02 18:09高東廣原溱
祖國 2018年1期
關鍵詞:軍隊軍事理論

高東廣++原溱

中央軍委習近平主席反復強調:要高度重視前沿性、顛覆式的創新。新時代我軍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建成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隊,任重道遠。我們既要提高核心軍事能力,也要提高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對此,必須確立創新理念,在創新中形成后發優勢。唯此,才能實現從“趕上”到“超越”世界發達國家軍隊建設水平。

創新,觀念為先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總的發展趨勢是螺旋式發展,波浪式前進。這其中包含著在事物發展進程中,能夠跳躍或創新某些環節、某些層次,進而實現在新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這一辯證邏輯關系是符合時代潮流的。一些國家的發展、一些行業的進步、還有包括我們身邊一些落伍者經過刻苦努力、奮發作為取得的巨大進步,表現出來的都是通過不斷“創新”,達成后來居上的目的。其要旨就在于:回避別人曾經走過的彎路,正確選擇適應自己的、獨特的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創新發展。在組織的一次演習中,一方是享有盛譽的常勝之師甲師,另一方則是并不太出名的乙師。在近似實戰的對抗演習中,甲師因背著舊觀念的束縛,加之各種慣性思維和條條框框的影響,連連敗陣。后來,甲師及時轉變觀念,突破舊觀念、舊思維的制約,首先實施思維上創新與超越,在指揮上創新與超越、在編制上創新與超越、在力量運用上創新與超越。終于完勝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乙師。這生動地說明,因循守舊的思維方式是軍人走向勝利的最大障礙。對于我們軍人來說,要履行新的歷史使命,要有效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首先必須在觀念上、在思維上牢固確立創新、超越理念。這是因為思想的解放、觀念的超越,是人類進步的一個永恒主題。特別是在大變革時代、在軍隊建設轉型期,陳舊的觀念、保守的思維方式與時代的音符是格格不入的。其結果也只能是跟在別人后面,形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歷史差距。

創新,理論牽引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理論的創新就沒有實踐的創新。適應新軍事變革、促進軍隊建設轉型,必須積極推動軍事理論創新,這是謀求軍隊建設發展的關鍵所在。實踐表明,先進的軍事科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科學地預測未來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把握軍隊建設的發展趨勢,正確選擇建設的目標和途徑,避免主觀指導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減少決策失誤的損失。二戰之初,法西斯德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占領幾乎整個歐洲,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英、法、蘇聯及東歐若干國家盲目的沿襲陳舊的作戰理論,對德軍提出的坦克和航空兵的閃擊戰理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德軍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投入戰爭后,茫然而不知所措。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伊軍之慘敗,不僅僅是官兵素質和武器裝備不如人,更主要的是敗在作戰指導思想和作戰理論落后上。這再一次說明,作戰思想和作戰理論落后是最致命的落后。毛澤東關于中國抗日戰爭三個階段和解放戰爭進程的科學預斷,并以此而確立的科學的戰略指導方針和作戰指導理論,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光輝范例,成為千古絕唱。正如李際均將軍所言:“只有具備預知預見的超前性理論思維,才能有超前的戰略指導?!边@些都說明,理論上的創新,不論是在平時還是在戰時都是至關重要的。面對全新的戰爭背景、全新的戰場環境、全新的作戰樣式,面對軍事斗爭準備的嚴峻性和艱巨性,我們必須對軍隊建設、體制編制、武器裝備、作戰指導、作戰指揮和后勤保障理論等等,進行系統探索與創新,形成具有我軍特色的適應新軍事變革的完整而科學的理論體系。據此,從理論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用以指導軍隊建設實現科學發展。

創新,人才為重

幾場初具信息化特征的高技術戰爭表明,交戰雙方,不僅僅是國家整體實力、軍事實力的較量,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官兵高科技素質的較量。習主席深刻地指出:要抓住人才隊伍建設這個關鍵,大力培養各級各類新型軍事人才。新的歷史時期,國際形勢更趨多變性和復雜性,我軍要積極適應新軍事變革,要履行新的歷史使命,要完成機械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要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就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特點與規律,對于急需的、特殊的能夠利用知識與技術創新的軍事人才,如信息化作戰指揮人才、信息化武器裝備人才、信息化后勤保障人才等,能先行的就先行,能重點突破的就重點突破,揚長避短,集智攻關,力求實現人才培養的創新式發展。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就只能永遠落后。特別是軍隊信息化建設還只是剛剛起步,要實現越跨式發展,就必須把培養機械化作戰人才與培養信息化作戰人才有機結合起來,必須把我軍人才隊伍建設與現代戰爭發展步伐協調起來。這種“結合”、“協調”其本質內涵就是要實施人才培養上的“創新”,這是時代所需、使命所系。當然,人才培養不論是渠道還是方式方法都要力求“創新”,通過創新的方法和途徑,適當減少中間一些不必要的環節,三步并做兩步、兩步并做一步,形成后發優勢,達成“趕”與“超”并舉的培養目標。正如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曾經說過的軍隊人才培養要“著眼于不斷變化的世界,著眼于復雜多變的未來,著眼于軍事技術和裝備的現代化”。尤其是對于處于裝備和技術劣勢一方的軍隊來說,更要重視人才培養的上走出一條“創新”的路子,以形成“后發優勢”。充分借鑒、吸收國內外反復證明了的先進成果,以便越過人才培養的若干低級階段,躍升到一個更高次的階段,甚至于趕上或超過別人。當然,創新式發展決不是那種只要速度、只要進度,不求質量的急功近利的不良做法,而是人才內在本質的創新,是素質、知識、技術、能力等的創新與突破。

創新,科技爭鋒

各國社會經濟發展和軍事進步的實踐都表明,科技是關鍵性的推動力量。一些國家由落后創造出經濟奇跡,一些國家軍事實力的整體躍升。其中,科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利用科技的廣泛滲透性,解決老舊裝備信息化改造問題,武器裝備、后勤保障裝備都可以據此實現戰技性能上的創新。信息技術的兩用性,建立軍民兼容的科技研發體系,開發具有軍民通用性的產品,借以實現軍民兼容式創新發展;利用新科技中的仿真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部隊訓練和裝備發展中的模擬訓練和裝備實驗等難題。通過仿真技術對部隊作戰方案、訓練科目、新概念武器等的戰技性能等進行試驗或驗證,解決類似的一些戰備訓練和裝備建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作者單位系軍事科學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軍隊軍事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19年2期)2019-06-12
軍隊的4月1日
軍隊組織形態解讀
軍事幽默:局
軍事
軍事幽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