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蕭紅《呼蘭河傳》的散文傾向

2018-02-02 00:30曹詩悅
祖國 2018年1期
關鍵詞:呼蘭河傳蕭紅

曹詩悅

摘要:蕭紅《呼蘭河傳》是一部內容豐富,帶有散文特征的小說。并且通篇的散文傾向非常具有代表性,主要體現在散文的結構、散文的語言傾向、情感傾向、已經傾向等等呢個,讓蕭紅在創作的構成中能夠更好的展現自己的孤寂滄桑的心態。尤其是在民國時期。小說的創作手法不斷豐富,一些優秀的小說帶有濃厚的散文傾向,引起了當時人們的關注。蕭紅創作的《呼蘭河傳》就是當時散文傾向的小說代表之作。

關鍵詞:蕭紅 《呼蘭河傳》 散文傾向

一、《呼蘭河傳》的散文結構

《呼蘭河傳》的通篇結構,一直沒有連貫的情節敘述,以及鮮明的主角特色。整篇下來看似漫不經心的隨處描寫,也似乎是在寫每個小人物的成長和發展,結構看似散漫不合,其實非常有我國古典水墨畫的“神散形不散”的特點。

小說的章節一共有七章。一二兩章則是描寫邊陲小城的風土特色,人情禮節。但是到到第三四兩章,則是描寫作者在小說中各個人物的說話形態。五六七章則是描寫作者身邊的一些旁枝人物,能夠通過人物的微小實踐,傳達出這個鄉鎮的風土任強,以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以及做人處事的風格。同時,在描寫的郭恒中,也對人們的生與死,人生中出現的歡樂與悲哀進行敘述。

二、呼蘭河傳的散文語言傾向

小說的語言在抒情方面非常明顯,作者采用流暢的而語言開展對于自己童年時橫禍的向往,以及逐步描寫童年生活的點滴。并且采取率真、自然、天真的詞匯相融合,能夠給人們非常直觀的感受。

通過小說語言的一再描寫,比如作者在《呼蘭河傳》中對人物進行外貿描寫,卻主要傳達的是自我感受,以及對于人物的感情寄托。比如,蕭紅在描寫小團圓的老婆時:“她的頭發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們的辮子都是到腰間那么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膝間了。她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敝饕菑淖髡叩慕嵌葘θ宋镞M行描寫。比他給你切通過直觀的形容詞:“大”,以及用“黑乎乎、笑呵呵”來形容面部容貌,以及面部表情。讓讀者能夠切實感受到這種變化。

除此之外,蕭紅還在描寫自然經貿上使用了讓抒情的寫法。比如作者對呼蘭河的黃瓜絲蔓進行的描寫:“太陽一出來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絲蔓,一變而為溫暖了。于是它們向前發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著那絲蔓就長了,就向前跑去了。因為種在磨坊窗根下的黃瓜秧,一天爬上了窗臺,兩天爬上了窗欞,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欞上開花了?!睆倪@段簡樸而簡單的語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即便是身處于動亂之中,一人孤寂漂泊的情況下,心里還是依賴溫暖,期待美好的未來的。作者們能夠通過作品對作者抒發的情感有所共鳴。

三、《呼蘭河傳》的散文情感傾向

通篇小說沒有準確的實踐嫌多,而是采取回憶的方式,讓所有的情節融入作者的情感,情節松散,但是形散神不散。以作者的情感為線編織曾經生活的畫卷。在描寫的過程中,作者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慢慢展開一個個事情的發生,將自己隔離在作品之外,但是在情感的抒發上,卻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作者的真誠。通過萬行的描寫,讓小說有了自己的主題思想,也采用了多種角度去看待不同層面上的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感官。作者通過人物的刻畫,隱藏對于事物的明面觀點,讓作者去感受,去認同。比如:在文章的第一張中就有關于大泥坑的描寫,作者運用大量“勇敢者”、“冒險”、“懦怯者”“、“奮斗”、“迎戰”等詞語。這些較為鮮明的形容詞、動詞去讓文章的情感更加柔美,也更加具有散文傾向。

在小說的第三章中,作者描寫自己的祖母與大針之間的事情,穩重的第一句就采用了第一人稱?!霸谖胰龤q的時候,我記得祖母……”這樣的而語言。如果讀者細細品味,可以發現兩個我代表的是不同時空中的我。第一個我是指在祖母身旁的我,另一個我就是這個時空的作者,在隱藏著自己的影子,通過看童年的我,開展了淡淡的敘述。讀者鞥狗清晰的發現這座在不斷推動情節的發展,通過兒童的眼光去看待真實發生的事物,并且進行描繪當時社會上的真實存在的事件,從而反饋出當時的成年人的社會觀念、為人處世的道理。采取這種隱藏手法,能夠讓小說非常含蓄的展現,也能夠讓小說具有散文情感。

四、《呼蘭河傳》的散文意境傾向

《呼蘭河傳》通篇下來,最吸引讀者的莫過于作者營造的呼蘭河小城的意境美。這種美不僅僅是天然風景。更讓人眷戀的是作者對呼蘭河的深深眷戀,以及在小城中那些鮮活的人物,那些切實發生過的故事,仿佛一瞬間能夠從小說中跳脫出來,形象逐漸完善在讀者的腦海中。這些都是溫暖的,但又是悲哀的。一個這小城,讓所有人都向往,同時,也讓所有人都產生了嘆息。那些在小城中單純而又麻木的人們,過著簡單而又充滿規規框框的生活。比如:小團圓的媳婦因為天性活潑,經常大笑。被小城中的人們認為“不規范”。最后被折磨致死。但是小城中的人們也覺得婆婆非??蓱z。這并不是小城中的人們冷漠,而是真正的沒有人心險惡,沒有直接的矛盾沖突,只是長久以來的規規框框,讓生活和環境變成了不能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仿佛已經約定成俗,已經成了所有人的習慣。但是這種習慣是應該被摒棄和改變的。即便如此,蕭紅仍然對那個小城充滿了眷戀。因為小說總體充滿了溫暖與殘酷這種讓人矛盾的點,也正是因為真實而復雜,讓萬千讀者為之感動,陷入深思,才能夠更加打動讀者,讓小說變得有層次感。

五、結語

《呼蘭河傳》的寫作背景,正值我國抗日戰爭時期。作者蕭紅在動蕩的社會中孤身流浪,一人遠走他鄉。能夠通過小說的閱讀,可以明確的感受到作者孤寂、清冷的一面。通過散文傾向的描寫,通篇都能夠感受到,《呼蘭河傳》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敘事小說,更是一首凄婉的歌謠,一幅描繪祖國江川的風景畫。在抗日最艱難的階段,也是蕭紅的人生末路,一人被困香港,作者也更加思念自己美好的童年,以及溫暖的故鄉,這種情感,也是蕭紅人生最后的一道溫暖光束,照亮了人生的最后時光,也折射到小說的整體創作,讓我們能夠從小說中發現在這種散文傾向,豐富小說情感,立體小說意境,讓《呼蘭河傳》成為不可復制的經典小說。

參考文獻:

[1]曾茜茜.《呼蘭河傳》比喻修辭格研究[D].湘潭大學,2016.

[2]嚴曉馳.《呼蘭河傳》與《城南舊事》在女童視角中的比較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05).

[3]龍波蘭.《呼蘭河傳》的空間敘事[D].西南大學,2011.

[4]王琦.《呼蘭河傳》的體式與敘事[D].吉林大學,2006.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1507班)endprint

猜你喜歡
呼蘭河傳蕭紅
《蕭紅傳》
——一本能夠讓你對人生有另一種認知的書
讓蕭紅真正為人所知(創作談)
蕭紅亮 作品
蕭紅:不要在寂寞時做選擇
譯者主體性之動態研究
淺析葛浩文《呼蘭河傳》的英譯
論影像蕭紅的呈現與接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