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余華文學作品的現代性

2018-02-02 00:32龍翔宇
祖國 2018年1期
關鍵詞:文本分析余華現代性

龍翔宇

摘要:余華是當代中國一名十分重要的作家。人們談起余華的作品,總會不可避免的談到一個詞,那就是現代性。余華的作品中,不僅體現了現代性,在其不同時期的作品中,也通過不同的方式在體現的現代性。我們想要理解中國當代文學,余華的作品是一個十分好的切入點。因此在本文中,筆者根據余華前期與后期不同的特點,來闡述余華作品中現代性的體現。

關鍵詞:余華 文本分析 現代性

余華是中國當代一個十分重要的作家。1984年余華發表他的處女作《18歲出門遠行》。在這個短片中,余華展露出了他極強的先鋒性,自此以后狂飆突進,余華成為了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人物。余華的作品,我們可以簡要的分為前期和后期兩部分。余華在前期的作品中,主要集中對于作品形式的實驗和對作品講述方式的結構。而在后期的作品終余華開始回歸到故事的敘述和文本內部的構造。在前期和后期作品的轉換之中,余華的作品中一直體現出極強的現代性。余華作品的敘述視角,多為零聚焦,敘述語言多冷靜沉著,因此許多研究者將余華的敘述風格稱為零度敘事。在這種敘述風格中,我們看到了余華作品的現代性,以及它隱藏在冰冷的敘事背后的溫情。

一、正確認識文學文本中的現代性

在討論余華作品中的現代性之前,我們必須要明確的就是何謂文學文本中的現代性?,F代性一詞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一般來講,我們認為現代社會就是在工業化大生產開始形成以后,整個社會開始向著統一的標準化的模式發展的一種社會形態。然而我們卻不可以現代社會的,特征來直接理解具有有現代性的文學文本。具有現代性的文學文本所體現出的內涵與現代社會的特征并非一致。事實上具有現代性的文學文本,其根本內涵是在反思現代社會,解構現代社會中的許多社會價值與存在意義。

比如我們常常在分析現代性的文學文本時提到一個概念,那就是對于個體的關照或人文情懷。這與現代化社會的社會發展現狀是不符的。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之上的。這種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將人們的消費,人們的需求,人們的欲望,甚至人們的審美都高度統一起來。而現代性的文學文本,就是在不滿這種高度統一的社會現狀之下所產生出的一種對于現代社會形態的反思。在這種反差之下,具有現代性的文學文本,所思考的必然是對于每一個個體的關注,側重的是每一個特殊的個體在現代社會之中存在的價值。

二、余華文本的現代性

上文中我們將余華的作品簡要的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因此我們下文中會針對這兩個階段來探討余華作品中的現代性。在討論中,我們可以將1993年的《細雨中呼喊》作為余華作品前后分期的標志。

(一)前期作品中的現代性

在1993年以前,余華所發表的作品多為中短篇。其中的代表作,如我們上文提到過的《18歲出門遠行》、《往事與刑罰》、《河邊的錯誤》、《現實一種》、《死亡敘事》等。余華在這些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對于文學敘事的結構的改變,以及文學敘事語言的改變使他獲得了先鋒作家這個稱號。

以《現實一種》為例:“現在他們像往常一樣圍坐在一起吃早飯了,早飯由米粥和油條組成。老太太常年吃素,所以在桌旁放著一小碟咸菜,咸菜是她自己腌制的。她現在不再抱怨骨頭發霉,她開始說:“我胃里好像在長出青苔來?!庇谑切值軅z便想起蚯蚓爬過的那種青苔,生長在井沿和破舊的墻角,那種有些發光的綠色。他們的妻子似乎沒有聽到母親的話,因為她們臉上的神色像泥土一樣?!蔽覀兛梢杂^察到,余華作品中的語言,十分機械并且不帶美感。這種語言在初讀之下讓人難以接受,然而我們要知道余華發表這些作品的時代。文革結束以后,作家們普遍對于文革式敘述的語言抱有一定的反叛心理,因此著力在尋找一種不同于文革話語體系以及文革話語習慣的語言。余華早期作品中的語言脫胎于威廉??思{等歐美現代作家的譯作。語言中的歐式感和翻譯腔十分明顯。然而這種語言的方式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來說是具有新鮮感的,同時也破除了文革式的敘述習慣。在看過了籠統的口號式的語言之后,余華這種冰冷的直面生活本真的語言方式,讓人們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時也讓人們換了一種視角去觀察生活的真相。

(二)后期作品中的現代性

在1993年,于華發表了兩部十分重要的長篇,分別為《細雨中呼喊》以及更重要的《活著》。這兩部長篇對于余華個人的寫作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標志著他從以往對于故事敘述方式以及故事敘述語言的迷戀轉向了對于故事內在的架構。

以《在細雨中呼呼》為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原生的支離破碎的家庭。故事的主人公孫光林由于自身的內向以及幼時被寄養的經歷長期受到其兄弟和父親的欺壓。故事由一個家庭而起,但卻沒有被家庭的光框架困住,反而在家庭中思考了關于每一個個體的人在具體情況中所做的選擇以及所展現出的人性。這種對于既往觀念的突破,以及對于傳統敘事套路的反叛,表現出了余華對于生活在當下的人的溫情的關注目光。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文革后出道的作家,余華經歷了中國新時期文學發展的全部階段。因此我們現在如今再去審視余華的作品,也必須將余華的作品融入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討論。知其人,論其事,我們才能夠從過去的作品中獲得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榮麗春.生命的焦灼與抗爭——余華作品現代性的探析[D].延邊大學,2003,

[2]關懿珉.生命的焦灼與抗爭——余華《夏季臺風》解讀一種[J].小說評論,1992,(05).

(作者單位:武警警官學院廣州訓練基地)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本分析余華現代性
一顆假糖的溫暖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代性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投資者情緒短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
活著,是生命的常態——讀余華的《活著》
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實踐探索
淺談夢窗詞之現代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