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

2018-02-02 00:44郝玉鳳
祖國 2018年1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郝玉鳳

摘要:農業經濟意識關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世界生態環境的不斷改變和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經濟改革的背景下,農業經濟也將要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沙掷m發展能夠為農業經濟帶來穩定、長期的效益,進而影響國家的整體經濟狀態。通過分析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試探性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 經濟改革 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關乎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農業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影響著社會的安定和社會的發展。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我們要正確的對待限有的農業經濟狀態,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經濟道路,建設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我國雖然擁有廣闊的耕種面積,但是從產業化程度上來看,農業的整體競爭性不強,農業產量總量雖然名列世界前幾位,但是人均的農業產值很低,沒有系統性的產業結構,沒有強大的組織企業來對農業發展進行升級,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只有一成左右的企業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并且,由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正在處于改革之中,制造業、服務業吸收了社會上的大量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信息技術和優秀的人才,農業經濟沒有得到突破性、可持續性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才引進失敗,沒有科學技術來提高生產力,使得生產力水平維持在較低的階段。而且,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由于人們的意識問題,沒有注重對于農業環境的保護,對于農業環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費。人們在經濟條件受到嚴重制約的情況下,只能夠選擇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經濟收入。

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農業經濟之所以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主要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夠扭轉農業經濟結構,平衡農業經濟中的長期利益與遠期利益??沙掷m發展能夠幫助農業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創造更豐富的收入,并且降低了農業發展的風險,由于農業發展依賴于自然條件,所以農業經濟狀況具有一些不穩定因素,而可持續發展正是調節這些不穩定因素,降低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和提高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幫助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在合理使用農業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加大科研力度,提高農業產量。另一方面,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優化生態環境的需要,在經濟、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生態環境也已經成為了人類發展中的重要課題,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關聯,調節農業經濟的結構能夠幫助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物質在短期內會為農業經濟帶來一定的刺激效果,但是從長期的和生態的角度來觀察,這類物質的使用會阻礙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且污染環境,對土地資源造成嚴重的迫壞。

三、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一)調整農業經濟結構

發展農業經濟,扭轉農業經濟的態勢,首先就要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讓農業經濟結構從整體性方面朝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進行,農業經濟結構普遍是以農耕、畜牧業為主,在農業經濟結構中,適當的調整農業各項經濟活動所占的比例,雖然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農民會更傾向于將土地進行耕種,但是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農業經濟可以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適當的建立自循環的生態農業經濟,對自循環的生態農業經濟進行一定的補貼和優先采購權。以金融的方式來扶持農業經濟的發展使其能夠逐步的對自身結構進行調整,以期能夠達到最終可持發展的道路上。

(二)建設農業經濟基礎設施

經濟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在農業經濟的問題長,從長期的農村經濟活動中我們可以發現,農村基礎設施一直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農村道路、地理環境都影響著農業經濟的改革?;A設施的建設一方面能夠有利于農業產品的流動,增加產品的流通性,為農業產品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能夠提供基礎技術支持,為農業耕種提高生產效率,在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是農業改革最好的方法之一?;A設施建設應當以地域為單位,滿足地區的生產力發展需要,運用科技生產力代替低效的勞動力,解放勞動力的同時提高生產的效率,大幅提高農業經濟個人生產率。

(三)優化農業經濟資源配置

可持續發展所關注的是農業經濟的長期發展道路,力求建設出符合時代要求、符合環境要求的農業經濟發展道路。在這樣的指導方針下,農業經濟資源的配置會被進一步優化,在以往的三農問題上,金融支持一直是常見的扶持農業的方法?,F在,在資金支持的基礎上,以科學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對農村經濟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剔除不良的資本流向,使資金能夠為農業經濟帶來長期的、繁榮的效益。引導農民選擇合適于自身發展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農業經濟與金融的支持效率最大化,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同時扭轉農業的發展方向。

(四)培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意識

農業經濟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即便是在金融扶持的基礎上,農民也不會主動選擇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經濟,在他們眼中,直接的回報是自己農業增長的最好方法,生態環境等發展的問題沒有生活經濟問題嚴重。農民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主體,要發展可持續經濟,必須扭轉農民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培養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可以提高農民樂于參加農業經濟改革活動,只有在人們意識發生轉變后,可持續發展經濟才能夠長久的活躍于農業經濟,單純的經濟扶持只能夠改變一時的經濟態勢,從思想上改變人們對于農業經濟的認識有利于可持續經濟的長期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經濟產量雖然巨大,但是人均產量較低,提高人均生產量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在經濟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的經濟重心正在向服務業和制造業轉型,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農村流失,影響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夠為農業經濟提供有效的保障,幫助農村恢復經濟活力。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建立良好的生態循環經濟。其次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經濟的生產力并為其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優化農業經濟的資源配置,引導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培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建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關明文.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分析[J].農業經濟,2013,(02). [2]陳金松.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解析[J].農業經濟,2013,(04).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環嶺街道農村經濟管理站)endprint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農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概述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方法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