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中庸》致中和

2018-02-06 13:01宋振中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2期
關鍵詞:中和朱子中庸

宋振中

提起《中庸》,很多人會想到迂腐、缺乏個性、不講原則、走中間路線、和稀泥、好好先生等諸多富含貶義的詞匯。其實,這些都是對《中庸》的曲解、誤讀。細讀《中庸》,我們會更深刻地理解《中庸》之義,領悟《中庸》不僅是儒家的道德標準,也是儒家所推崇的方法論原則?!吨杏埂分兰词侵泻椭??!吨杏埂肥堑赖碌闹粮呔辰?,是普遍的方法論,一般人很難達到,也很難把握,但卻存在于人們的日用行為之中。

一、《中庸》其書

《中庸》原本是西漢戴圣選編的《小戴禮記》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唐孔穎達奉敕撰修《禮記正義》,序定《中庸》為第三十一篇。今本《中庸》在演變過程中經過后儒的注解,夾雜了一些時人的言論,由此宋以后曾出現關于《中庸》作者說的爭論?;驌吨杏埂返诙苏隆敖裉煜萝囃?,書同文,行同倫”一句,對子思作《中庸》提出質疑,懷疑《中庸》是秦漢以后的著作?;驌吨杏埂防锏摹叭A岳”(《中庸》第二十六章有“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不確指哪座山,而質疑《中庸》作于子思。然而,《中庸》的主要思想觀點源于子思則是沒有疑問的。

子思,姓孔名伋,孔子嫡孫,戰國初年人,相傳受業于曾子?!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吩唬骸白铀甲鳌吨杏埂??!稘h書·藝文志》著錄《子思》二十三篇”。東漢鄭玄在《三禮目錄》中說“孔子之孫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肯定《中庸》為子思所作。南朝梁國沈約指出,小戴《禮記》中的“《中庸》《表記》《坊記》《緇衣》,皆取《子思子》”(《隋書·音樂志》)。宋代朱熹也肯定《中庸》作于子思,朱熹《中庸章句》序:“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睆堘纺晗壬砟陼r也認為:《中庸》的大部分是子思所著,個別章節是后人附議的。

《中庸》歷代注本很多,漢代至南朝,不斷有人研究《中庸》。早在西漢時代就有專門解釋《中庸》的著作?!稘h書·藝文志》著錄有《中庸說》二篇,其后各代也有關于這方面的著作,但影響甚微。唐以后至北宋,諸多大家都重視《中庸》。唐代韓愈注重《大學》《中庸》,揭示道統。到宋代,很多人將目光轉向《中庸》。范仲淹讓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讀《中庸》,二程推尊、表彰《中庸》(有程顥的《中庸義》、程頤的《中庸解義》),認為其是“孔門傳授的心法”,二程弟子也有關于《中庸》的著作,清代有李恭的《中庸傳注》、戴震的《中庸補注》等,近代康有為也曾作《中庸注》等。但最著名的、影響最大的還是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中庸章句》。

朱子大力表彰《中庸》,將《中庸》和《大學》(《禮記正義》第四十二篇))從《禮記》中單獨抽出,與《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章句集注》(后稱“四書”)。從元代開始,《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各級學校的必讀書,是士人求取功名的階梯,影響深遠。我們讀《中庸》,不僅要讀《禮記》里的《中庸》篇,還要讀朱子的《中庸章句》。

《中庸》雖然只有三千五百余字,但有一個完整的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程頤認為,“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朱子將其分為三十三章,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十一章,其中第一章是總綱,子思述所傳孔子之意以立言,以下十章是子思引孔子的話來印證總綱。第二部分是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其中第十二章是子思的話,闡發“道不可離”,以下八章又引孔子的話加以闡發。第三部分是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三章,其中第二十一章是孔子講的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說,以下十二章反復推論天道、人道的思想。

二、中庸之義

何為“中庸”?中庸到底該如何解釋?歷來學者都在不斷發現、闡釋,以求找到適時、恰切、合理的解釋。

關于“中”字的本義,從甲骨文字形看,中象旗桿,上下有旌旗和飄帶,旗桿正中豎立。其本義為中心;當中,指一定范圍內部適中的位置?!爸小卑c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在一定范圍內,里面;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適于,合于等含義?!墩f文解字》:“中,內也。從口入,上下通?!边@個“中”字,相對于“外”來說是“內”,里面;在方位上,相對于四周來說是“中心”;在程度上,是相對于上下的中等;在過程中,是相對于全程的“一半”?!墩f文解字》亦將“中”釋為“正也”。相對于“偏”來說,“中”就是“正”,不偏不倚。段玉裁指出,“中”是相對于“外”,相對于“偏”來說的,同時又是指“合宜”的意思?,F代有些方言說“中”即為“好”“行”之意。中庸的首要含義是無過無不及。我們今天講的“中庸”之“中”,就是指適當、切合、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只有堅持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標準,我們在為人處事時,方可上下通達無障礙。

關于“庸”字的本義,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大鐘,通“鏞”;有的說是城,通“墉”;有的說是勞義,通“傭”,等等。概括來說,“中庸”之“庸”大致有“用”“?!薄捌匠!钡热齻€方面的意思。

《說文解字》:“庸,用也?!庇篂闀庾?,從用,從庚。庚更同音,表更換。先做某事,然后更換做別的事。庸,就是用、需要、運用的意思?!抖Y·中庸正義》曰:“按鄭目錄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痹跐h儒鄭玄看來,《中庸》這篇文章,就是記中和之用的。

《爾雅》:“庸,常也?!焙侮獭都狻罚骸坝?、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弊映套釉唬骸安黄^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焙侮讨v的“?!迸c程子講的“不易”,為常規、常理之意,就是恒常不變的道理。

朱子則以“平?!眮斫忉尅坝埂?。在《中庸章句》篇題之下,朱熹對“中庸”下了一個定義,指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敝熳佑谩捌匠!贬尅坝埂?,以此指明中庸普遍日用的特點。庸即平凡之德,就是平常每個人所應實現的行為,是“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的道理,都是實用的學問。

孔子把中庸作為最高的道德?!墩撜Z·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鳖佒圃凇额伿霞矣枴そ套印分姓f:“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鼻宕衢性凇恫柘闶依m鈔·三階》中說:“人有三等,賢、愚、中庸?!敝杏共粌H是道德修養的境界,也是人們應當持守的方法論原則。中庸之道的高明之處在于它強調對“度”的把握,追求“和”的境界。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物極必反,都不是中庸的境界?!盁o過無不及”的中和狀態才是中庸的境界。

三、中和之道

“中”與“和”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爸小钡囊馑际遣黄灰?,無過無不及,即適度。在哲學上,這又是對立與統一、質變與量變、肯定與否定之間的“關節點”或“臨界點”,也就是“度”,越過這一界限,事物就會發生大的變化?!墩撜Z·先進》篇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唬骸叭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薄墩撜Z·子罕》篇載,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笨鬃铀f的“過猶不及”“叩其兩端”都是在論“中”,談對“度”的把握?!昂汀币环矫媸嵌鄻咏y一、和諧的意思,另一個意思則與“中”一樣,指恰當、適度??鬃又v“和而不同”?!墩撜Z·子路》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秶Z·鄭語》:“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薄昂汀笔菑娬{適度保留差異,吸納不同,保持一種和諧的狀態。

中庸強調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是道德修養的至高境界,也是普遍的方法論原則。中庸就是用中,“尚和去同,執兩用中”。中庸之道就是中和之道,就是要達至中和的狀態。而要達至“中和”,不僅要在個人性情上做到“中節”,且要推己及人,在對人、對事上做到“用中”,把握“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如此,方能“天地位”“萬物育”,一切歸于和諧有序的狀態。

《中庸》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比嗽跊]有產生喜怒哀樂這些情緒的時候,心中沒有受到外界的干擾,是平和自然的,這種狀態就是“中”。在處理事務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在心理上產生反映,發生各種情緒上的變化,并且在表情、行動、語言等方面表現出來。如果情緒適當、恰到好處,且符合當事人的身份、不違背情理、適時適度適宜,也就是做到“中節”,如此便達到了“和”的境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薄爸小薄昂汀钡母拍畈粌H局限于個人的性情,而且可以用于詮釋自然、天下,詮釋人與自然、天下的關系?!爸小笔翘煜伦钪卮蟮母?,“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是實際存在于天地之間的道德準則,是人人必須遵循的規矩道理?!爸小笔恰昂汀钡谋緛砻婺?;“和”是“中”的具體表現和必然結果?!爸小迸c“和”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關系?!爸小笔歉?,“和”便是從于“中”的根本,達至“中和”的狀態?!昂汀被颉爸泻汀?,是人生實踐中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它具有通過實踐追求以使現實與理想達至統一的意味。達至“中和”,便天地清寧、萬物興盛。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卑选爸小蓖浦恋健昂汀?,人人都達到“中和”的境界,就可以使天地萬物各處于它們合適的位置,世間萬物也都能夠正常有序地生長、發展。整個社會心平氣和,社會和自然界和諧共處,天下也就太平了。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保ā墩撜Z·學而》)儒家尚和,強調整體的和諧和物我的相通。他們不僅把自然看作是一個和諧的體系,而且強調人際關系的和諧有序,爭取社會的和諧穩定,追求天、地、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化。中國哲學關于天、地、人的“和諧”思想,不僅為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提供智慧,也為現代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F代管理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我等各種關系的和諧,重視協調各種各樣的關系,強調普遍和諧的整體觀念。儒家“和”的觀念在未來世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個人修養的提升、人際關系的協調、社會關系的穩固、以及國際關系的處理等等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儒道諸家都表達了自然與人文和合,人與天地萬物和合的追求?!吨杏埂氛f:“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薄吨芤住は缔o傳》說:“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敝杏怪兰词侵泻椭?,是道德修養的至高境界,也是維護人際和諧、社會和諧、國際和諧、人與自我和諧的普遍方法論。

猜你喜歡
中和朱子中庸
萬物通心
小金魚
人的偉大
中庸自明
多肉
朱子涵 葉子衿
淺析中庸之道與中和之美
淺析中庸之道與中和之美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半碗粥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