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根、拓展、例證”三法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培育學生文化自信初探※

2018-02-08 19:49錢桂敏周淑寧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8年16期
關鍵詞:胸痹醫案中醫學

楊 揚 王 娟 錢桂敏 周淑寧

(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中藥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中醫學基礎”是每一個投身中醫藥事業,健康產業學生的專業入門課。中醫藥學深深印刻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烙印,蘊含著我們本民族文化的基因。博大精深、璀璨多姿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滋養中醫藥學的深厚土壤,是中醫藥學歷經千年而不衰的支撐,更是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不竭動力。

如果學生沒有建立一個較為純正的中醫思維,沒有打牢一個較為扎實的中醫基礎,會對其后續課程的學習以及今后從事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帶來諸多障礙;如果學生沒有一份對代表著傳統文化的中醫的認同與信任,那么其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勢難高漲。

筆者在正式授課前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旨在了解大一新生對中醫學的認知情況。其中,有近七成的學生沒有接觸過中醫的治療,缺乏感性認識,生病時多選擇西醫診治。由此可見,學生對中醫的接觸機會很缺乏,對中醫的認識不足,對中醫的信任亟待加強。故筆者試圖結合“中醫學基礎”的教學,探索如何引導學生認同、信任和熱愛中醫藥,如何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1 尋根法——追尋中醫根脈 推崇經典原文

1.1 教學設計 因中醫學的發生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這一母體,故推崇的經典,不僅限于中醫藥領域的經典著作,同時也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內的其他經典著作。要讓學生了解中醫學,熱愛傳統文化,一定要讓學生接觸到經典原文,這樣學生才能在心中建立一個對中醫學的深刻印象。教學內容以教材的現代化解釋為基礎之外,將涉及該內容的相關經典著作舉例提及??紤]到課堂學時有限,且學生在此前學習經歷中接觸古文的機會較少,因此,要讓學生了解到“中醫學基礎”課堂上提到的諸如“陰陽”“五行”“氣血”等概念并非只見于中醫藥著作中,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內的其他經典著作中也不鮮見。同時,介紹各概念在各著作中的內涵與關聯,便于學生理解中醫與傳統文化間緊密相連的關系,更深刻地理解中醫學的學科特性。

1.2 實施與考核 具體講授時,考慮到緒論、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三章,涉及到古代文、史、哲學等相關知識較多,在完整講授相關概念的同時,將涉及相關內容的經典著作的原文舉例提及,并加以解釋。如,在講授事物的五行歸類時,自然界五味、五色、五氣、五季以及人體臟腑、官竅、形體、情志等內容用表格形式予以展示之外,同時聯系《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的原文“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再補充講解《淮南子》中的相關原文,如“東方,木也……北方,水也”,以擴充學生視域,用還原式的思維,回歸經典原文。為了不削減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取文意艱澀古奧的經典原文,多選通俗易懂便于講解且易被學生接受的內容。課下,請學生任選傳統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三本,結合興趣摘錄相關原文30句,作為平時學習態度考核分的評價指標之一。

2 拓展法——立足基礎理論 援引經典方劑

2.1 教學設計 中醫不僅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執簡馭繁的思維,更有不計其數的治病“武器”,針灸推拿千變萬化的手法是武器,丸、散、膏、丹、湯等劑型不一,藥味多寡懸殊的方劑更是個龐大的“武器庫”。在講授中醫基礎知識點的時候,拓展相關的經典方劑,展示中醫治病抗邪的“武器”,使學生意識到中醫認識疾病的方法是獨特的,其治療疾病的手段更是豐富的,使其頭腦中形成“中醫如何識體,如何識病,如何治病”的完整認識。如此,有助于鞏固學生對中醫興趣,提高對中醫的信心,培育文化自信。

2.2 實施與考核 具體講授時,筆者將氣血津液、藏象兩章與病因病機、辨證兩章進行整合,按照“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證候探究”的模式,使前后相貫,對照呼應,啟發誘導學生理解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系統聯系,分析病理變化,探究證候歸屬,在此基礎上援引經典方劑。如在講授脾的生理功能之脾氣主升時,聯系辨證一章中氣血津液辨證部分的氣陷證和臟腑辨證一章的中氣下陷證,同時介紹金元四大家中“補土派”的李東垣所創制的補中益氣湯,再引出載于明代張介賓《景岳全書》的舉元煎和民國時期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的升陷湯。舉元煎和升陷湯均為補中益氣湯的衍化方,體現了中醫學術的一脈相承與歷代醫家的發揮創見。這對于梳理學生的中醫學術脈絡,增強學習興趣,培育文化自信大有益處。

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限,對于經典方劑的援引,僅以給學生做展示為主,凸顯中醫治病武器庫的強大,不對方劑本身做重點的闡釋,留待后續課程去講授。課下,請學生查閱相關方劑的組成與出處,作為平時學習態度考核分的評價指標之一,同時作為課程知識點的拓展,也為后續課程架起一座銜接的橋梁。

3 例證法——見證古今實效 甄選經典醫案

3.1 教學設計 筆者常聽到這樣的提問,如“老師,現在的中醫臨床效果怎么樣?”如何回答此類問題。所謂“事實勝于雄辯”,要讓學生從內心認同中醫,不懷疑中醫的臨床療效,建立對中醫的信心,也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理論,強化學習興趣。為使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見證中醫療效,信中醫,愛中醫,醫案無疑是捷徑之一。因醫案是溝通理論與臨床的橋梁,是中醫理法方藥綜合運用的真實體現[1],是中醫臨床實踐的真實記錄。故筆者以經典醫案作為例證,使學生對中醫,我們本民族的原創醫學有更深的理解與感觸。

3.2 實施與考核 具體講授時,筆者結合課程教學知識點,以疾病為核心,采取回溯性的方式從歷代名家醫案中甄選有代表性的醫案,點撥學生,使其明白現代的治法用藥,實宗于古法而更有創新。如在講授常見的痰飲、瘀血病證時,提到胸痹,選用首屆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治冠心病驗案為代表,展示現代中醫對該病的論治:“胸痹常感胸悶不適,腰間酸楚灼痛,夜間少眠,脈結代弦滑,舌紫苔白膩少津。高年氣陰兩虧,瘀濁交阻,心陽不振所致?!盵2]藥選全瓜蔞、薤白、丹參、川芎、桂枝等。又選清代《臨證指南醫案》所載徐案:“胸痹因怒而致,痰氣凝結。土瓜蔞、半夏、薤白、桂枝、茯苓、生姜?!盵3]再列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所云:“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弊詈笳劦健鹅`樞·本臟》所言:“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據所引文獻顯示,可以管窺歷代對胸痹的病因病機的沿革,用藥的異同之處。

出于課時的限制,醫案本身不作大量的分析解讀,點到即止。如此由近及遠,回溯性地展示古今中醫俱有實效,旨在帶給學生啟迪,深化內心對中醫的肯定與認同。課下,請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搜集最感興趣的常見疾病的古今中醫處方,作為平時學習態度考核分的評價指標之一。

4 教學反思

“尋根、拓展、例證”三法的應用,讓筆者初步達到了預期目標。期末結課時,學生反饋:對中醫的認識,從陌生到產生興趣,且對其療效頗有信心。留給學生作為平時學習態度考核的作業使他們課后經常往返圖書館,一開始普遍覺得麻煩,但在翻閱資料過程中,接觸到古文獻,他們對中醫植根于傳統文化的祖國醫學有了更深的認同與信任,對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學生說:“老師,原來中醫是這么的有用,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那么的豐富多彩,身為一名炎黃子孫,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信?!?/p>

對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時刻不能停歇。只著眼于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要引導學生聯系所學,聯系生活,啟迪學生智慧。就中醫學而言,要讓學生感受到中醫的無處不在,大到自然界四季更迭,寒暑交替,小到個體生命的生長壯老已。要讓學生認識中醫的生命活力,古法亦能識今疾,古方亦可治今病。對于現代某些疾病的認知,歷代中醫典籍皆有所載,對于現代中成藥的研發,多化裁于古方。要讓學生明白中醫與傳統文化間的密切關系。強化對傳統文化的熏陶,除多推薦學生閱讀經典文化著作外,利用網絡媒體手段亦是可取的方法,如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傳遞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滌蕩學生的神魂[4],進而提升對本民族文化的由衷熱愛與自信??傊?,基于“中醫學基礎”,運用“尋根、拓展、例證”三法,引發學生對中醫的興趣是第一步,建立對中醫的認同與信任是第二步,最后使之上升為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并帶著這份自信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投身事業,面向更輝煌燦爛的人生。

猜你喜歡
胸痹醫案中醫學
中醫醫案方劑多維相似度算法設計與探索
活血化瘀法論治胸痹
中醫學關于“瘀血”的用法
中醫學關于“證”的用法
胸痹氣虛證療效評價量表探討
中醫學對腦心的論述
新加香薷飲醫案6則
辨證施護胸痹60例
古醫籍中刺絡放血醫案淺析
胸痹治則治法源流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