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教育公平研究

2018-02-14 02:30何占磊
關鍵詞:博弈教育公平需求

何占磊

摘 要:鑒于各地教育不公平的現狀,本文以需求理論為切入點,以河南省教育資源布局現狀為研究對象,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實驗法等實證研究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高等教育、高中非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初中、小學)、學前教育4個教育階段,硬件配置和軟件配置兩個角度,針對圍繞“優質教育”產生的社會熱點與難點問題,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運用產出博弈和最大化耦合理論,在軟硬件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共享方面展開客觀評價與研究,得出以區域優化、設置教育需求征詢系統、師資平級交流、管理層面“榮譽+利益”驅動、學生層面教育硬件設施資源共享為特征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模型和以增設專業征詢系統、增強高校人才培養的社會功能及加大教育主管部門監管力度為核心的高師專業優化設置模型,并在一定范圍內展開對比實驗論證,旨在不大幅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推進教育公平。

關鍵詞:教育公平;教育資源;需求;博弈;產出最大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11-0120-06

一、研究現狀

自黨和國家明確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以來,全國各個省份都增加了對各級各類教育的投入,但由于這些教育投入的導向性不明,多被用于擴大規模的重復性學校硬件建設上,而忽視了教育軟件資源的投入,致使教育投入未發揮充分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各省不同地區教育資源布局不均衡的現狀,不僅制約了各省不同地區之間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嚴重影響了這些省區的發展,而且從根本上制約其長遠發展后勁,給各省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從微觀上逐漸凸顯為圍繞“優質教育”而產生的供需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階段:

基礎教育階段,一方面表現為社會、教師、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持續升溫,社會各界圍繞“優質師資”形成“爭奪戰”,圍繞“優質教育”產生的供需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處處呈現“好學校一座難求”的局面,而“二、三流”學校面臨生源緊張的生存壓力;另一方面,城鄉優質師資的缺失,造成城鄉學校師資建設存在“量”和“質”兩個問題:質的不足使城鄉大多數學校缺少優秀教師充當教學、科研的骨干力量;量的不足直接使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出現教師工作量大、壓力大、應付教學等問題,逐漸造成學校教師結構不合理,使教育領域出現“馬太效應”,以致城鄉教育大面積停滯不前甚至萎縮,歸根結底,是家長們對名校優質師資的追求與現實中優質師資的不足之間存在明顯矛盾。

在高等教育階段,諸多省份大中專院校的教育資源不能共享與交流、亦未充分發揮作用,重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等院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導致一些高等學校的圖書資料、實驗設備、優秀師資使用率過低;二是師范專業設置存在明顯不足:專業設置過于寬泛,各高師院校師范特色不明顯,專業存在明顯“滯后性”,課程設置過于“籠統”,師范生所學課程存在與現實“脫節”現象,造成師范專業畢業生擇業時“競爭力不強”,使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從業后不能“學以致用”,用人單位(主要是各級學校)在錄用新人后,就必須馬上對他們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因此有效解決上述矛盾,迅速提升各省教育質量,勢在必行。

鑒于此,本文以“中原經濟區”河南省教育不公平現狀為研究對象,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實驗法、定性與定量分析法、歸納法等實證研究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高等教育、高中非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初中、小學)、學前教育4個教育階段,硬件配置和軟件配置兩個角度,針對圍繞“優質教育”產生的社會熱點與難點問題,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運用產出最大化理論和博弈論,在硬件資源及軟件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共享方面展開客觀評價與研究,尋求有效合理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模式,并在一定范圍內展開實驗論證,旨在不大幅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得出適合各省實際教育現狀、切實可行、可操作性強的城鄉教育資源區域優化配置模式和高師專業優化設置與師資培養模式,為決策層提供翔實、客觀的第一手資料與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模型和實證個案。

二、理論基礎

推進教育公平是在不大幅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以需求理論、產出最大化理論和博弈論為指導,追求教育投入的產出最大化,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Berwick認為需求由兩個部分構成:覺察需求和意識需求[1]。Kemp結合教育實際,給需求下定義為“希望得到的東西和現存狀態之間的差距”,并把需求分為6種[2]。束定芳則認為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兩大類[3]。本文認為,可以從學生、學校、社會3個角度出發,來分析討論需求問題。在教育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三者之間存在重疊部分(見圖1),且這個重疊部分的面積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變化的。當重疊部分面積越大,則說明三者在需求方面達成的共識越多,該模型就越理想,反之則越不理想。

博弈論是解決兩個或多個理性決策主體之間發生沖突時的決策問題及均衡問題的理論[4]。博弈過程主要指博弈主體之間所開展的博弈過程[5],即博弈主體在“策略空間”,作為“理性參與人”在面臨多個策略時進行選擇及實現對自己利益最大化方案的可能性。但博弈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決定了各個利益主體不能站在全局統籌的角度,實現總體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產出最大化理論起統籌作用。

產出最大化理論就是在既定單位投入的前提下,通過統籌安排、優化組合,發揮既定單位投入的最大功用[6],簡言之,就是獲得單位投入的最大收益率。

三、文獻綜述

自需求理論、產出最大化理論和博弈論誕生以來,國內外學者就展開了大量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教育領域的研究有:國外Berwick運用需求理論分析了語言設計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1];國內周燕運用需求理論研究了高校英語教師的發展需求[7],王雪冰等運用博弈理論研究了大學生的家庭教育與管理[8],陳顏研究了需求理論視角下的高職高專新生的管理工作[9],道靖運用博弈論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中的評估難題[10],王麗娜、卞啟蘭運用需求理論研究了農村中學教師的流失問題[11],王賢運用博弈論分析了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均衡發展問題[12],等。

上述諸位學者的研究值得充分肯定,但詳細研究后發現,我國目前對城鄉教育資源優化統籌與師范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研究,基本停留于運用教育理論研究本領域問題的層面,研究不夠深入,研究視角受到一定的限制??傊?,迄今為止,在教育資源現有布局的基礎上,跨領域引入需求理論、經濟博弈論及產出最大化理論,通過調查論證,探究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模型和服務城鄉基礎教育統籌的高校師范專業優化設置模型,且通過對比實驗,對新模型的積極作用展開大規模的實踐論證,尚無人開展。

四、問卷調查

本文首先在需求理論指導下,以河南省教育不公平現狀為研究對象,針對不同教育階段,從硬件配置和軟件配置兩個角度,設計出針對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基礎教育階段重點/普通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需求的4種教育需求調查問卷和圍繞基礎教育階段師資培養而設計的高校教師教育專業設置需求問卷(包括師范生卷、師范生家長卷和用人單位卷3種,展開大規?,F實/網絡調研論證,輔以在一定范圍內開展與師生、家長座談的形式,收集翔實的第一手需求信息。調查問卷主要針對各級學校的硬件配置與軟件配置參差不齊、“二三流”學校教職員工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迫切和高等教育階段教師教育專業設置“滯后性”突出等社會熱點與難點問題設計,問卷發放回收之后,首先對各種問卷的選項進行統計,接著運用加權平均數,得出各個調查項目的滿意度百分比;在數據分析階段,課題組運用專業統計分析軟件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計、整理與分析,得出切實反映現實需求的第一手信息。

本文問卷典型數據包括針對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師資稀缺”的現實問卷調查和針對高師專業設置矛盾的網絡問卷調查兩部分。

(一)基礎教育階段多方需求數據統計

82.3%的家長“希望各個基礎教育階段的名校都適當擴大招生規?!?73.5%的家長明確表達其被動與學校合作的不滿;79.7%的學生家長“希望當地各級學校有更多優秀教師,以保證優質教學質量”,96.1%的學生及98.2%的家長希望得到名師點撥,接受優質教育;教師肯定參與師資交流模式的意愿比為65.3%,而在對重點學校師生的此項問卷調查中,該項比例分別低至23.2%和35.1%,即76.8%的重點學校教師對參與到不同學校(這里主要是到“二三流”學校)“支教”積極性不高;從學生問卷反映的數據來看,93.9%的普通學校學生希望能夠與兄弟學校開展友好交流,渴望到重點學校借閱圖書,完成一些學科實驗,在圖書館、實驗室等硬件設施方面實現共享;79.7%的學生希望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學習,而87.5%的教師也表示,開通網絡課堂是一個“投入少,產出大”的途徑,而普通學校多媒體裝備配置比例僅有11.2%,該比例之低,與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的投入比例格格不入;由于多媒體網絡實驗室建設成本過高,但其使用性價比不高(僅為34.1%);96.1%的學生及98.2%的家長希望得到名師點撥,接受優質教育;89.7%的學生希望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學習;98.1%的學生及85.8%的家長認為學生作業負擔過重,且完全起不到鞏固學習的作用,基本完全流于形式。

(二)高校教師教育專業設置需求數據統計

此次調查問卷中,89.4%的用人單位認為“專業設置應以就業為導向,充分反映用人單位需求”;93.8%的師范生表示,對“目前專業設置不滿意”,認為“專業設置完全流于形式,現實針對性差”;78.5%的師范生家長對“專業設置與現實需求嚴重脫節”,表達了對當前高師專業設置不合理現狀的不滿;89.4%的受試對師范專業的現實針對性表示“不滿意”,認為“專業設置過于寬泛”;67.7%的受試表示招不到“專業知識與能力真正對口的師范畢業生”;74.9%的用人單位表示,希望“畢業生對自己正確定位,調整心態,提高實際工作能力”;而師范生問卷數據中,有79.9%的學生已經意識到實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表示“就業前景太嚴峻,在學校應多提高自己能力”;75.9%的師范生對課程開設“老、舊”現象提出明確批評;用人單位卷數據表明,84.1%的受試表示,職場新人的“專業知識過于籠統,不能對口迅速開展實際工作”;83.7%的受試認為,新錄用人才“重理論、缺乏實用性,需對其展開職業培訓”,耗時耗力;75.6%的受試表示,希望提高能力訓練課程比重;家長問卷中,64.5%的家長對教育實習表示“落實不到位,流于形式”;參與問卷調查的師范生,有87.1%受試“希望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80.4%的師范生問卷回復者“希望自己所學專業在就業時具有競爭力”;76.3%的參與問卷調查學生在“就業前景”一項,屢屢提及“畢業即失業”一詞; 有72.3%的家長對自己孩子就業的期望值明顯降低,表示“現在就業壓力巨大,到哪里就業都行”;對于招生規模,有67.7%的家長表示應“根據基礎教育階段用人需求,確定招生規?!?對于教育實習環節,師范生表達出理性看法,83.3%的受訪對象表示“基本流于形式”;而對于申請專業調整的程序,有80.1%的學生表示“太過繁瑣”。

五、數據分析與結論

造成當前不同階段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優質師資的缺乏及同級城鄉學校之間的教師待遇、教學設施、辦公條件差別巨大,逐漸形成各地不同階段教育資源的布局不均衡的現狀,此現狀又進一步促使優質師資和生源向重點學校更加集中,加劇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布局,從而造成區域內學校發展過程中“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

本文認為,必須從基礎教育階段優質師資的培訓、高等教育階段優質師資的培養和所有教育階段硬件教育設施的共享3個方面,以追求優質教育各方需求趨同最大化為軸心,以教育資源區域優化為突破口,集中破解城鄉教育統籌發展難題。

(一)設置教育需求征詢系統,追求各方需求趨同最大化

當前城鄉各級教育改革過程中,以基礎教育階段重復硬件建設、同級學校之間固有師資隊伍差距明顯、新入職優秀師范畢業生數量不能滿足基礎教育階段用人單位需求且走向不均衡為特征的教育投入浪費現象,造成各地各級教育供需雙方突出矛盾。造成我國社會教育熱點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各個教育階段實現教育目標過程中缺乏明確、健康的運行軌道,造成寶貴教育資源的嚴重內耗。降低教育資源內耗的根本出路在于,通過設置教育需求信息征詢系統,及時反饋各方教育供需信息,實現教育各方的智慧合力,盡最大限度拉近學生、學校、社會3方需求差距,有力拉動優質教育博弈各方的需求最大趨同化,以最佳方案實現各級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統籌,有效降低教育資源的內耗比例,優化發揮單位教育投入的最大功用,逐步緩解教育矛盾,實現城鄉教育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實施“地緣”區域優化戰略,博取教育資源的最大產出

當前制約城鄉教育統籌改革的核心問題有二,一是優秀師資走向嚴重不均衡且總體匱乏;二是同級學校之間,在“社會聲譽”軟實力、“辦學設施”硬件配置等方面差距過大。

造成優秀師資走向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重點學校以良好社會聲譽為源動力點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及其在生源質量、辦學設施、教師待遇、辦公條件等方面具有的優勢,加劇優秀師資更加向其集結。欲破解該核心難題,須充分發揮區域內重點學校優質師資“輻射”作用,做好重點學校良好教學設施共享工作,同時加大對普通學校硬件建設資金扶持力度,逐步縮減同級學校硬件配置差距;且通過嚴格區域內師資調動管理,確保普通學校師資隊伍的穩定性。

提升普通學校社會聲譽度,根本辦法就是提升優質師資的比例及規模,可通過區域內師資平級交流培訓和從高師院校培養源頭上解決。

(三)區域范圍內實行師資平級交流,實現師資成熟規?;?/p>

以博弈精神為指導,實施區域內師資“平級交流”戰略,加快普通學校優質師資規?;墒爝M程,為縮減學校社會聲譽軟實力差距提供師資隊伍保障??稍趨^域內同級學校之間,通過“榮譽+利益”驅動模式,實行“師資平級動態交流”:在不打亂各個學校原有教師編制、不損害各個學校教師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以一個學期為教學互換周期,開展區域內同級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教師教學崗位互換實戰交流與培訓,采用激勵機制下“自愿參與”的原則,充分調動其參與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改革的積極性,將換崗教師的參與周期長短及教學業績,作為個人職稱評定、晉升工資、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指標;結合教師個人意愿決定實際交流的周期延長與否;如此,可基本消除優質師資優化配置過程中的阻力,加快師資規?;墒爝M程,順利解決城鄉區域內“優質師資分布不均衡”難題,為各個區域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優質師資保障。

(四)打造高師專業設置征詢系統,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現實針對性

當期高師專業畢業生“就業難”與基礎教育階段用人單位“招人難”的供需矛盾,凸顯高師專業設置脫離現實需求的不合理現象明顯。破解此難題,可通過打造專業設置征詢系統,依據社會各界需求,提高專業及課程設置、教育實習環節的現實針對性,破解以專業設置為核心的師范人才培養滯后性弊端,為統籌城鄉教育改革提供優質師資源頭保障。

高師專業設置與師資培養存在低端重復現象,可依據社會需求,通過與臨近省份高師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培養信息共享,逐步確立區域內不同高校的特色專業;同時各省、區域諸高校必須樹立全局觀念,在招收師范專業學生規模等方面保持信息共享,抱團發展,避免專業及課程設置“千篇一律”現象,降低教育成本,發揮有限高等教育資源的最大功用;該措施也利于照顧相當部分師范生的“鄉土情結”,為基礎階段統籌教育改革提供師資保障。

(五)設立統籌改革基金,加大投入力度,為城鄉統籌教育改革提供物質保障

城鄉教育“馬太效應”的出現,其根本原因是優秀教師追求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環境。欲撬動教育統籌改革中此頑石,必須打破此利益鏈條。最合理有效的途徑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設立雄厚的教育統籌改革專項資金,且加大統籌改革基金投入,對克服困難,自愿、積極參與師資規?;墒煊媱澋膬炐憬處?,實行豐厚的物質獎勵,確保師資規?;墒旆桨傅目尚行院统青l普通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對積極配合教育改革的各級學校,在辦學經費、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鼓勵性傾斜;同時加大對城鄉普通學校的扶持力度,擴大對其教學樓、辦公樓、實驗室、圖書資料室等教學設施及教師工作環境改善投入,逐步完善其硬件、軟件辦學設施,縮小與同級重點學校的客觀差距,逐漸減緩城鄉統籌改革物質層面阻力,為城鄉普通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提供物質保障。

(六)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協調與監管力度,為城鄉統籌教育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宏觀調控與嚴格監管力度,對參與改革學校嚴格考評,將其考核成績與各學校的辦學經費劃撥掛鉤,確保改革落到實處;通過對參與改革教師的嚴格考核,實行“榮譽、利益”雙重獎勵:建立嚴格的考評制度,將區域內教師參與平級交流的次數及時長作為其職稱晉升、年度考核、評先評優等方面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制;同時加大對教育統籌改革專項資金的管理,對克服困難、積極參與平級師資交流的教師實行物質獎勵,而對于不配合參加平級師資交流的教師實行物質處罰。加大執行力度,從根本上調動區域內各級學校及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確保普通學校師資規?;墒爝M程,從而順利實現其社會教育聲譽度的提升,破解師資配置“馬太效應”難題,為區域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加大區域內各級學校教師招聘工作的宏觀調控與監管,嚴格師資調動管理,逐步縮小城鄉之間、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師資配置差距,且嚴格控制各級普通學校教師向重點學校流動,從制度與管理上確保農村及普通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高師專業改革審批部門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審批程序,增強專業設置的時效性,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圍繞教育需求的正能量,形成積極合力,從根本上調動高師院校作為師資培養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七)加強教育軟、硬件資源共享建設

區域內各級學校應打破教育“小集團利益”思想,增強本學校的教育社會服務意識,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從內而外實現優質教育軟、硬件資源的共享:通過構建互聯網視頻共享平臺,將重點學校優秀教師的授課視頻實現系統上傳、實時更新,充分發揮互聯網絡的積極作用,實現教育軟資源的功能輻射;通過構建區域網絡,實現區域平級學?!耙豢ㄍā?,即平級學校學生可以憑“一卡通”證件,自由查閱、使用重點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互聯網絡教室等教育硬件資源,實現區域內硬件教育資源的共享。

(八)加強學生評教體系建設,嚴格監控教育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高,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自上而下的監管、區域內各級學校師資平級交流的規?;墒爝M程之外,亦需要統籌教育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學生自下而上的積極參與,對區域內各自學校教師的教學質量全程、實時監督,促使教師由內而外自發形成教育教學改革動力,確保區域內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秀人才。在城鄉各級教育改革中,不可偏離。學生作為各級教育改革的受試對象和參與者,其話語權至關重要。因此,應以局域網絡為依托,在各個教育區域內構建教師教育質量評價平臺,對區域內所有教師,實行學生教學質量評價為主、同行評價為輔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教學質量評價作為教師業績考評的重要指標,獎優罰劣,從根本上調動所有老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充電熱情”,增加學生在教育改革評價環節的話語權,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九)優化教育軟、硬件投入比例,增強軟、硬件投入針對性

教育硬件投入比例過大,造成脫離社會實際需求的校舍等硬件教育設施重復建設,而軟件設施配套薄弱,二者嚴重脫節。因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教育經費的使用監管力度,徹底轉變教育資金配置思路,以教育問題意見征詢平臺反映的區域需求信息為指導,優化教育投入資金配置方案,提高教育軟件資金投入比例,加大各級教育軟件建設力度;在硬件建設方面重點通過教室的配置升級,實現教室的裝備現代化進程,為城鄉教育統籌改革提供硬件支撐,從而總體逐步實現各級教育軟硬件的合理配套。

(十)破除“小集團利益”思想,增強各階段學校的社會服務意識

當前教育產業化比例過大問題,嚴重影響了各地不同教育階段的生源質量。該問題的解決,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宏觀調控與監管,打破各級學校過于追求經濟利益的小集團思想,嚴格招生收費制度,加大對各級各類學校辦學經費等各項收入的監管力度。

通過教育信息征詢平臺,可助力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實時把握社會需求,合理確定招生規模及師資調配,順利實現各階段教育目標,博取單位教育投入的產出最大化;督促高師院校凸顯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功能:依據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大膽拓展專業開設空間,提高人才培養的現實針對性;依據師范生需求信息,優化基礎課程與能力訓練課程開設比例,提高師范生實用能力;做好師范專業設置信息共享、新增專業師資調配工作,為城鄉統籌改革提供優秀師資隊伍源頭保障。

(十一)設置教育改革監督系統,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確保統籌教育改革在“陽光”下健康運行

為實現教育公平,確保改革舉措落到實處,須通過設置教育改革監督系統,全方位接受教育改革各方、尤其是社會各界的“陽光”監督,確保招生區域劃分、招生規模、師資調配、硬件設施共享、基金使用、教學質量監管等各項改革目標順利實現,逐步實現各方教育信息享有權和話語權的對等,保證統籌城鄉教育改革和諧運營,健康發展。此舉亦有利于調動教育改革各方的參與積極性,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教育合力,為降低教育成本、以最小成本博取最大教育教學質量產出提供監管保障。

鑒于上述統計分析結果,在需求理論、產出最大化和博弈耦合理論指導下,本文得出以學生、學校、社會需求為中心、以教育資源區域優化為統領、切實可行的城鄉教育資源統籌優化配置模型(見圖2):從社會/教育管理機構層面的區域優化、基金管理、考核體系構建;學校層面的硬件設施共享、局域網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學生層面的校際一卡通使用、網上學習、學生評教等9個方面,從社會層面加強監管、教育管理機構設置“榮譽+利益”驅動體系、學校層面通過設置師資平級交流體制、通過平級局域網構建學生評教平臺和優秀教師授課視頻共享平臺、學生層面通過校際“一卡通”工程建設,實現優質授課視頻等教育軟件資源和圖書館、實驗室等教育硬件設施資源共享。

在高等教育階段,提出高校師范專業設置優化模型(見圖3):首先以社會需求(中小學校)、師范生學習、就業需求和師范生家長需求為導向,通過設置師范專業需求意見征詢系統,實現各方需求的認同最大化,通過提高專業設置審批機構工作效能,提高專業設置的針對性與時效性,同時通過凸顯高校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職能,為基礎階段的城鄉教育統籌改革提供師資隊伍的供給保障。

參考文獻:

〔1〕Berwick, R. 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In Johnson, R.K. (eds.).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 CUP, 1989.

〔2〕Kemp, J. et al.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8.

〔3〕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5〕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72-90.

〔6〕趙平.新微觀經濟學——基于投入-產出比效率最大化的微觀經濟學基礎重構/高校社科文庫[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7〕周燕.高校英語教師發展需求調查與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5):206-210+241.

〔8〕王雪冰,等.大學生家庭教育與高校學生管理博弈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9,(02):83-85.

〔9〕陳顏.基于需求理論的高職院校新生管理工作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1,(03):5.

〔10〕道靖.我國高等教育評估矛盾的博弈論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3):12-14.

〔11〕王麗娜,卞啟蘭.農村中學教師流失現狀及其激勵機制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02):173-174.

〔12〕王賢.博弈論視角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效率與公平關系[J].現代教育管理,2009,(02):22-24.

(責任編輯 姜黎梅)

猜你喜歡
博弈教育公平需求
對特殊學生的全納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視角的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發展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集團公司財務預算管理研究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審計意見選擇行為的博弈分析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