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學調查研究

2018-02-14 02:30曾云易朝紅
關鍵詞:學員孔子學院漢語教學

曾云 易朝紅

摘 要: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成立6年來,在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漢語教學發展特色突出,辦學規模逐漸擴大,教學體系日趨完善,已形成“線下+線上”教學模式,開設漢語專業,積極推動漢語教師本土化。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在教師、教法、課程、教材等方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應適度擴大中國教師規模、優化師資結構、積極培養本土漢語師資;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注重教學質量提升和內涵式發展;多舉措滿足教材需求、充分利用其他學習資源、開發本土漢語教材,以推動漢語教學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學;師資;學員;教材;課程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11-0126-04

孔子學院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載體,是外國人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促進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平臺,也是推動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僅2017年,各國孔子學院和課堂各類學員總數達232萬人,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受眾1272萬人[1]。與其他地區孔子學院相比,非洲地區孔子學院起步較晚,也普遍面臨著漢語教學軟硬件不足等難題,但非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為非洲孔子學院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而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關系的不斷提升,以及中國在新時期對非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也為孔子學院在非洲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源和強勁動力[2]。

西非國家塞拉利昂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1971年7月與我國建交,并于2016年12月上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塞大孔院)成立于2012年,由塞拉利昂大學和贛南師范大學聯合承辦,是塞拉利昂目前唯一的孔子學院,現有教學點10個。如圖表1、2所示,成立6年來,塞大孔院注冊學員人次以及HSK/HSKK報考人次等方面迅速增長。塞大孔院在塞拉利昂特別是首都弗里敦地區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漢語教學和中塞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塞大孔院克服了塞拉利昂作為四類地區的艱苦條件,在出色完成漢辦要求的所有漢語教學與文化傳播任務的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特色與創新項目,例如針對當地民眾主要依賴于無線廣播獲取信息的特點,塞大孔院創辦了“中國之聲”漢語廣播電臺這一“線上模式”,通過“跟我學漢語”等欄目,顯著提高了語言和文化教學的受眾面,拓寬了教學內容,延長了教學時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漢語教學始終是孔子學院的核心任務,而高質量的漢語教學無疑是推動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前提。本文在問卷調查基礎上對塞大孔院弗拉灣學院教學點漢語教學現狀進行研究,在總結辦學有益經驗的同時發現目前塞大孔院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師資狀況的統計分析及建議

目前塞大孔院包括9名中國教師和一名本土教師,其中中國教師又包括5名公派教師和4名志愿者教師。5名公派教師全部為男性,年齡介于33-55歲,其中4人由贛南師范大學派出,1人為漢辦選派的中學教師;4名志愿者教師中男女各兩人,年齡介于25-28歲,目前主要承擔著基礎漢語、武術太極、中國音樂與舞蹈、中國書法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本土教師目前主要承擔著彌爾頓·馬蓋教育與技術學院教學點的教學工作。

通過調查發現,漢語教師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塞大孔院辦學水平提升和規模擴大的“瓶頸”,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漢語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隨著孔子學院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當地請求開設漢語課程的機構日益增多,例如塞教育部、弗里敦師范學院、恩加拉大學、當地中小學校以及眾多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當地企業,而漢語教師有限的數量無法滿足這種快速上升的需求,也造成孔子學院的影響力更多地集中在首都弗里敦地區,很難進一步擴大。在適度增派中國教師的同時,仍應通過加大赴華攻讀對外漢語專業學員的選派以及開設漢語專業等途徑大力推進本土化漢語師資培養模式[3],這是實現塞大孔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漢語教師對外漢語專業背景薄弱:對外漢語教學有其特定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因而要求漢語教師具有良好的對外漢語專業背景。然而調查發現,9名中國教師中只有兩位志愿者教師擁有對外漢語專業碩士學位,而5位公派教師全部都是英語專業背景,派出之前只接受過漢辦組織的短期培訓,因而在漢語教學法和教學技能等方面存在著欠缺。建議在塞中國教師加強自我學習,同時塞大孔院定期組織教研活動;另一方面應優化中國教師結構,即適當縮減公派教師的比重,多選派具有對外漢語專業背景,特別是本、碩階段皆為對外漢語專業的志愿者教師。

3.漢語教師的教學經驗普遍不足:良好的教學經驗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調查發現,9名中國教師中超過一半的教師漢語教學經驗不足兩年,而目前唯一的本土教師漢語教學經驗更是不足一年。中塞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以及塞拉利昂學生較中國學生截然不同的特點都需要漢語教師花時間去適應。建議保持漢語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一方面通過激勵政策適當延長中國教師的任期,特別是志愿者教師的任期;另一方面,創造條件使本土教師盡快成長為合格的漢語教師。

二、學員狀況的統計分析及建議

本研究隨機選取50名塞拉利昂大學弗拉灣學院漢語教學點學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員年齡、性別、學習時長、漢語水平、學習動機、學習特點、對課程、教材及教師的評價等方面。

1.學員年齡:年齡介于19-30歲,正處于精力旺盛、思維活躍的年齡階段,而絕大部分孔院教師年齡介于38歲以內。教師和學員之間不存在著明顯的代溝,這非常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2.學員性別:男學員37人,占比74%,女學員13人,占比26%,男性明顯多于女性,這與該漢語教學點每個班級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也與弗拉灣學院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符。女學員比例偏低不利于某些漢語語言操練中有關性別角色的環節的開展。

3.學習時長:所有調查對象中,漢語學習時長半年以內的有31人,半年至一年的有10人,一年至兩年的有5人,兩年以上的有4人,人數分布呈現明顯的上小下大的金字塔結構,這說明了能夠堅持漢語學習并達到較高漢語水平的學員比例非常小,調查其主要原因,一是很多學員認為漢語較之英語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習難度很大;二是很多學員學習動機不足,對于學習漢語的實際益處并不真正清楚。建議一方面選擇適合當地學員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漢語教師應激勵學員更加投入漢語學習,告知學員學習漢語能夠享受到的優惠政策以及對其個人可能帶來的實際益處,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

4.漢語水平:漢語水平依據其通過的HSK/HSKK考試來判定。調查發現,學員的漢語水平與學習時長呈現正相關,受訪學員中通過了HSK4級及HSKK中級以上的學員人數非常少,因而學員整體漢語水平不高。

5.學習動機:學員的學習動機呈現多元化。調查發現,初級班(D班)很多學員注冊漢語課程是因為免交學費外加受周圍同學及朋友的影響,部分學員是因為受中國功夫影視的影響想了解中國及中國文化,也有部分學員是因為想到中國留學或到中國企業工作。

6.學習特點:基本按照中國教師的課堂教學進度,不注重自我研習,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課后練習,學習的緊迫感不強,學習效率普遍不高。課堂教學中,學員普遍喜歡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喜歡中文歌曲演唱、語言游戲、角色扮演等學習形式。由于“黑人時間”(Black man time)的影響,學員的時間觀念普遍不強,因而上課遲到早退現象非常嚴重,對正常的教學秩序會造成一定的干擾。

7.對課程、教材及教師的評價:學員對課程、教材及教師的總體評價較高,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議,課程方面例如課程可選性不強,教材方面例如內容及編排不大符合當地學員的生活及學習習慣,教師方面例如有的教師課堂上使用英語過多以及師生間互動不足。

三、課程設置及教學狀況的統計分析及建議

課程分為漢語語言課和中國文化課兩大版塊,這與孔子學院承擔的推廣漢語語言和傳播中國文化的基本任務一致,其中《基礎漢語》(1-4)為語言課,其余均為文化課。

《基礎漢語》(1-4)作為最主要的漢語語言課程,要求學員在掌握一定詞匯量的基礎上,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漢語進行會話,滿足日常學習與生活的需要。完成各階段學習任務的學員可能考慮參加相應級別的HSK/HSKK考試。塞大孔院貫徹“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方針,每次HSK/HSKK考試之前均組織考試培訓課。

《中國文化與文明》(1-2)采用英文授課,主要介紹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現當代中國的建設成就,旨在讓塞拉利昂學員更好地了解并理解中國?!吨袊Ψ颉分饕淌谥袊湫g和太極,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武術太極俱樂部,并連續兩年為“發展中國家少林武術培訓班”與“發展中國家陳氏太極拳培訓班”輸送了獎學金生38人次?!吨袊鴷ā泛汀吨袊枨c舞蹈》均為公選課,旨在吸引學員對中國不同文化的學習興趣。

圖表4表明,學員對目前的課程設置滿意度較高。反映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目前所有的課程均為選修課,沒有必修課。由于漢語專業剛設立,尚未正式開課,因而目前將面向非漢語專業學員課程全設置為選修課,目的在于吸引更多人前來了解學習漢語,但也存在明顯弊端,其一,學員不清楚什么階段應該學習什么內容,該培養哪些方面的能力;其二,學員流動性非常大,注冊學員流失率也非常高,這不僅不便于教學管理,也不利于培養更多漢語人才,因而建議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置一些必修課程,并加強教學管理。

2.缺乏密集的漢語課程,即缺少專注于漢語聽、說、讀、寫的課程,這不利于學員掌握堅實的中文基礎。目前漢語課程《基礎漢語》(1-4)以教材《漢語會話301句》為基礎,通過漢語會話的掌握帶動漢語口語、詞匯、語法等內容的學習,類似于語言綜合課程。塞大孔院研究過開設專門的漢語口語、聽力、寫作、閱讀等課程,但限于極其有限的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的分配一直未真正付諸實施。建議在孔子學院大樓的功能設計上充分考慮建設專門的語言功能教室,并合理配備師資。

3.語言課程教學時間不足。目前開設的所有課程全為每周1次,1次3個小時,加之很多學員課后并無復、預習的習慣,造成語言輸入強度非常低,不利于漢語的快速掌握。建議適當增加每周的課堂學習時間,并布置相應的課后學習任務。

4.課程數量不足。表現為語言課程較為單一、文化課程不豐富。文化課程中缺少像中國畫、中國剪紙、中國樂器等課程,而這些課程不僅可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調查發現,不同的中國漢語教師掌握不同的中國才藝,因而建議教師們開設各自熟悉的文化課程,擴大學員的選課范圍。

四、教材狀況的統計分析及建議

學習資源是影響和促進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對絕大部分孔子學院學員而言,教材是首要的學習資源,是提供學習的核心要素。然而,通過調查發現,教材問題也已成為影響塞大孔院學員漢語學習的重要因素。

1.教材數量嚴重不足。由于教材完全依賴國家漢辦統一從國內配送,加之配送額度有限,因而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學員規模對教材的需求。目前解決該問題的常用方式為建議學員共用教材或自行復印。

2.教材成為絕大多數學員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學習資源。在所有接受問卷調查的學員中,有9位學員只使用過《漢語會話301句》,有31位學員除了該教材還因為參加HSK/HSKK考試的原因使用過《HSK/HSKK考試批南》或《HSK/HSKK考試教程》,部分學員還會通過電腦或手機使用漢語學習APP以學習漢字讀音或詞匯含義。而孔子學院總部在網絡孔子學院建立的電子教學資源庫竟無一人使用過,究其原因,一是有些中國教師從未介紹過,二是塞拉利昂互聯網不發達,價格昂貴、網速慢,普及率很低。針對這一現狀,塞大孔院一方面將圖書室向所有學員開放以擴大其閱讀面,另一方面著重向學員推薦漢語學習APP,特別是手機版APP,例如Hanping Lite、Speak Mandarin、HSK Chinese Cards by Hylus。

3.教材內容及編排方式存在不適應性。目前在塞大孔院普遍使用的教材為《漢語會話301句》和《漢語樂園》,使用情況總體令人滿意,但作為國內編寫教材,也存在著不適應性,首先是有一些當地人不易理解的內容,不貼近他們的生活因而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其次有很多不符合他們思維習慣或使用習慣的教材編排方式[4],此外還存在著語法結構不系統、英語注釋繁雜難懂等問題。建議塞大孔院順應孔子學院總部鼓勵各地編寫本土化教材的政策,積極編寫符合塞拉利昂國情和學員特點的本土化漢語教材,或者聯系當地的教育和出版機構獨立或聯合編寫出版漢語教材[5]。

隨著中非合作伙伴關系的不斷加強,非洲孔子學院面臨寶貴的發展機遇。塞大孔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漢語教學在規模和層次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解決漢語教學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教師、教法、課程、教材等問題以及加強對學員的有效教學管理,推動教學質量提升和內涵式發展,有助于塞拉利昂大學孔子學院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漢辦官網.第十二屆孔子學院大會圓滿落幕[EB /OL].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7- 12/13/content_711520.htm.

〔2〕李紅霞.新時期非洲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J].對外傳播,2016,(10):52.

〔3〕黃遙,夏日光.海外孔子學院漢語師資建設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4):59.

〔4〕王蘭婷.秘魯漢語教學情況分析[J].現代語文,2015,(12):107.

〔5〕李佳,胡曉慧.孔子學院發展和對外漢語教材本土化進程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出版,2013,(06):32.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猜你喜歡
學員孔子學院漢語教學
委婉語教學研究
籃球運動對軍校學員戰斗作風的培養
否定副詞“不”和“沒”的認知分析
淺談如何培養武警部隊院校學員的法律意識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開展辯論式教學的思考
“漢語熱”面面觀
孔子學院文化傳播的困境與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