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蒙漢雙語專業教學改革探詢

2018-02-14 02:30包天花

包天花

摘 要:“一帶一路”構想為內蒙古地區蒙漢雙語人才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高校作為蒙漢雙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必須把握這時代契機,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蒙漢雙語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11-0130-03

內蒙古地區高校的蒙漢雙語專業開設已有近30年的歷史。在這30年里,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赤峰學院等高校,為內蒙古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培育了大量的蒙漢兼通高級人才。毋庸置疑,各高校蒙漢雙語專業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視的。然而,我們從當前蒙漢雙語專業人才的整體專業水平、可持續發展性以及就業分布等情況來看,目前蒙漢雙語人才的培養相對滯后。特別是隨著內蒙古地區“一帶一路”規劃實施以來,蒙漢雙語人才需求量遽增。換句話說,蒙漢雙語人才獲得了新的機遇。機遇也伴隨著挑戰,“一帶一路”建設對蒙漢雙語人才提出了政治素養過硬、文化多元化、專業復合型、綜合素質高等一系列新的要求。高校作為蒙漢雙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必須把握這時代契機,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高質量人才。鑒于此,本文對相關問題展開探討,以期為實踐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

一、高校蒙漢雙語專業教育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蒙漢雙語專業分屬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以蒙漢兩種語言授課,以培養蒙漢兼通人才為主要目標。內蒙古地區高校蒙漢雙語專業的開設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赤峰學院、呼倫貝爾學院等高校近30年的開拓與不斷推進中,蒙漢雙語專業已成為內蒙古地區的特色專業,培養了大量的蒙漢兼通人才,為內蒙古地區社會經濟的繁榮以及民族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內蒙古地區幾所高校蒙漢雙語專業招生如下:內蒙古民族大學于1989年開設蒙漢雙語專業,共招收35個自然班1835人,其中在校生327人,畢業生1508人;內蒙古師范大學1998年開始招生,共招收25個自然班1123人,其中在校生295人,畢業生828人;赤峰學院招生始于2000年,共招收19個自然班785人,其中在校生237人,畢業生548人;呼倫貝爾學院自2000年開始招生,共招收16個自然班472人,其中在校生258人,畢業生241人。

上述幾所高校在培養目標方面總體上類似,即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蒙漢兼通的人才。不過,由于學??傮w定位的差異,上述幾所高校蒙漢雙語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有一定的差異。比如,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兩所以師范為特色的高校,在具體實踐中更側重對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即通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為內蒙古地區民族中小學培養合格的漢語文教師,另外幾所高校則強調培養綜合性的雙語人才。

師資配備上,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赤峰學院、呼倫貝爾學院等幾所高校普遍都具備了知識結構基本合理、年齡上老中青結合、學歷水平高的師資隊伍。部分高校的蒙漢雙語專業教學隊伍,博士學歷教師比例甚至高達50%,遠遠超出其他專業。簡而言之,內蒙古地區高校蒙漢雙語專業師資方面是具有明顯知識資源優勢和可持續發展力的。

在教學模式上,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赤峰學院、呼倫貝爾學院都采用了蒙漢雙語并用的模式?,F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寫作等課程采用漢語授課;現代蒙語、古代蒙語、蒙古族文學史、蒙古史等課程采用蒙語授課;外國文學、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教學法等課程則采用蒙漢兩種語言授課。無疑,這樣雙語并用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以蒙古語為母語的學生進一步深化蒙古語言文化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蒙授學生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和技能。

在課程設置方面,內蒙古地區開設蒙漢雙語專業的高校大多緊緊圍繞培養既有蒙古語言文學基礎、又具備一定程度的漢語言文學能力的蒙漢兼通的蒙古族復合型人才而進行的[1]。幾所高校均按照語言類、文學類、技能類設置了相關課程。語言類課程涵蓋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現代蒙語、古代蒙語、語言學概論等課程,基本滿足培養蒙漢雙語專業學生掌握蒙漢兩種語言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目標。文學類課程不僅包括了以漢語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等課程,以及蒙古族語言文化為基礎的蒙古族古代文學史、蒙古族現當代文學課程,還涉及了外國文學,基本可為蒙漢雙語專業學生奠定文學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學生的文學視野。技能類主要開設了普通話、寫作、語文教學法、蒙漢翻譯等課程。

教材建設方面,這幾所高校蒙語授課課程所選教材基本與蒙古語言文學專業所選教材一致,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全福主編的《蒙古族現當代文學》;漢語授課課程的教材部分選用區內漢語言文學專業通用的一些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棟霖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哈森主編的《現代漢語》等;另有部分則為雙語專業教師主編或參編的教材,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慶照日格圖主編的《漢譯蒙簡明翻譯學》。

可見,內蒙古地區高校蒙漢雙語專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即具備合格的師資、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以及政策支持等。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當前蒙漢雙語專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然影響到了該專業的發展速度和前景。通過對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赤峰學院等幾所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知識結構、可持續發展力等方面深度調查,發現內蒙古地區高校蒙漢雙語專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籠統、僵化、滯后。我們在考察內蒙古地區蒙漢雙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發現,幾所高?;旧隙及雅囵B蒙漢雙語復合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毋庸置疑,這一總體目標設置是符合蒙漢雙語專業特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然而,各高校均缺乏深入系統的細化目標,且對復合型人才這一目標未能真正落實。其中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在培養目標中突出了師范類的特點,強調培養學生的蒙、漢語文教學技能以及奠定相關知識基礎。在一定程度上,為內蒙古地區中小學培養合格的師資是蒙漢雙語專業一個重要任務。但是,隨著近幾年來內蒙古地區“中心?!钡冉逃Y源改革的實施,小學師資需求量整體降低,所以師范類專業就業并不理想。特別是隨著生育率的降低,以及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蒙古族中小學入學率更是明顯降低。因此,鑒于社會對師范類人才需求的變化,高校蒙漢雙語專業也應當相應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而且,隨著“一帶一路”實踐的開展,蒙漢雙語人才的總體需求量是呈上升趨勢的,高校蒙漢雙語專業應當抓住這一新的契機,努力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復合型人才??傊?,從培養目標來看,相關高校拘泥于傳統,還未能與時俱進,部分部門應當及時給予調整。

第二,課程建設有待提高。首先課程結構不甚合理。目前內蒙古地區幾所高校的蒙漢雙語專業從結構上雖然均覆蓋了通識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4個部分,但是在具體分配上不夠合理。其中較為明顯的問題是通識教育和實踐教育比重小。某種程度上,“一帶一路”這一實踐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先鋒,提示我們較之傳統社會,新時代更需要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恰恰是目前內蒙古地區蒙漢雙語人才的一個短板。因此,通過通識課程讓蒙漢雙語專業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類型”,開拓視野是必要的。另外,相關高校雖然都已建立了實踐教育平臺,如有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固定的實習單位等等,但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形式化、實踐教學師資短缺、資金短缺等諸多問題,實踐教育的不足直接導致了蒙漢雙語學生缺乏相應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其次,專業課程設置與多元化的時代需求不符。目前,蒙漢雙語專業開設的課程雖然涵蓋了蒙古語言文學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本課程,但一些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尚未能體現蒙漢雙語專業的特色也未能緊密聯系時代。另外,從課程建設方面來看,內蒙古地區蒙漢雙語專業師資還需相應的建設與提升。雖然相關教師普遍學歷較高,但在知識結構上多偏重于蒙古族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方面明顯弱勢,甚至一些漢語言文學課程依然用蒙古語授課。而蒙漢雙語專業學生多是蒙古語為母語的學生,有著較好蒙古語基礎,漢語基礎較差,需要強化漢語言文學聽說讀寫能力。最后,蒙漢雙語專業教材尚缺乏針對性。當前蒙漢雙語專業教材多選用漢語言文學專業和蒙古語言文學專業用書,鮮有能夠突出雙語特色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校蒙漢雙語專業改革對策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內蒙古地區已經與蒙古、俄羅斯等多個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實際聯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展開了有效的合作。某種程度上或可說,“一帶一路”戰略將內蒙古地區從國家的“大后方”推向了“最前沿”。而在與內蒙古地區合作的國家與地區中,有許多是以蒙古語為通用語的。因此,內蒙古地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蒙漢雙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作為蒙漢雙語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勢必要抓住這偉大機遇,大力改革與調整迎接挑戰。

第一,調整培養目標,細化培養方案,努力與時代接軌。內蒙古地區幾所高校均將蒙漢雙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蒙漢兼通的雙語人才”。毋庸置疑,這一總體原則是符合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但在實際培養方案中大多以師范類為主要方向,而這顯然不符合當前社會經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事實上,翻譯、文秘、廣告等方向應該納入蒙漢雙語專業培養方案中,同時應該將蒙漢兩種語言的聽說讀寫等實際能力作為一個重點。另外,應該將“國際化”作為蒙漢雙語人才培養的一個新目標?!耙粠б宦贰北尘跋?,蒙漢雙語人才除具備蒙漢兩種語言溝通能力外,必須能立足于世界文化發展,發展民族文化和傳統,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精華,并具有國際思維和國際視野,能夠處理國際事務。

第二,調整課程結構,完善課程設置。鑒于時代經濟發展,高校蒙漢雙語專業應加大實踐教育和通識教育的比重。通識教育是近代關于教育目的和內容的一種教育思想以及據此實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指大學生均應接受的有關共同內容的教育。通常分屬若干學科領域,提供內容寬泛的教育,與專門教育有區別[2]。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而“一帶一路”背景下,蒙漢雙語人才恰恰需要對周邊地區和國家不同文化和價值觀的深入了解,通識課的加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國際文化視野和交流能力。在實踐教學方面,蒙漢雙語專業教學人員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建立穩固的實踐基地。蒙漢雙語專業的實踐基地不應局限于中小學教育實習,而應進一步拓展報社、編輯部、企業等多樣化實踐基地,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更廣泛的實踐知識和技能。另外,目前蒙漢雙語專業教材還需進一步完善。內蒙古地區開設蒙漢雙語專業的幾所高??梢约袃瀯葙Y源統編一套更具針對性、系統性的教材,以彌補目前教材存在的不足。

第三,加強蒙漢雙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內蒙古地區蒙漢雙語專業教師隊伍雖然高學歷,但專業學科結構還不甚合理,特別是能夠蒙漢兩種語言授課的教師并不多。各高校應當規范化、有目標、有計劃的招聘緊缺專業教師,同時加強培養現有教師,組織相關人員到國內外相關專業進行考察,學習和借鑒辦學、人才培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另外,相關部門應該提供專項資金,鼓勵蒙漢雙語專業教師開展相關的教學研究。為了精準對接,蒙漢雙語專業教師專業還應專門對“一帶一路”相關政策與實踐發展進程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除理論學習外,教學人員應當對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等具體環節進行實地考察,從而真正做到以“一帶一路”需求為導向,將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社會服務與“一帶一路”的現實需要相結合,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總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人才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內蒙古地區“一帶一路”實踐,需要一大批蒙漢兼通、熟悉國際規則、具備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內蒙古地區蒙漢雙語專業應當抓住機遇,積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強實踐、重能力”、學科交叉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永春.高校蒙漢雙語專業課程建設的現狀與思考.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06).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姜黎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