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濕胃苓湯治療慢性濕疹200例*

2018-02-22 03:23譚凌玲
西部中醫藥 2018年12期
關鍵詞:濕疹復發率炎癥

譚凌玲

松滋市人民醫院,湖北 松滋 434200

慢性濕疹屬于臨床常見慢性皮膚病之一,其特點為反復發作,病程纏綿,病情時緩時劇,影響患者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1]。由于慢性濕疹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包括內分泌失調、情緒變化、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感染等內部因素和干燥、日光、寒冷、化妝品、動物皮毛、人造纖維等外在誘發因素,目前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2-3]。臨床上西醫多采用對癥治療,但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復發率高[4]。近年來,筆者采用除濕胃苓湯治療200例慢性濕疹患者,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松滋市人民醫院就診的400例慢性濕疹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200例,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齡 19~64 歲,平均(35.73±7.61)歲;病程0.4個月至5.7年,平均(2.28±0.54)年。觀察組200例,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齡18~65歲,平均(35.21±7.72)歲;病程0.5個月至5.4年,平均(2.31±0.55)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納入:符合慢性濕疹的中西醫診斷標準[5-6]者;2)年齡 18~65 歲;3)病程不少于 3個月;4)符合知情同意原則,且簽屬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排除:1)納入研究前2周內服用過糖皮質類膽固醇者;3)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內分泌系統、造血、肝腎、精神疾病者;3)過敏體質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鹽酸依匹斯汀膠囊(重慶凱興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31207,規格:10 mg/粒),10 mg/次,1 次 /d;外用復方氟米松軟膏(四川上善醫藥營銷有限公司,批號:20131125;規格:15 mg/ 支),每天涂抹 3 次,涂抹在患處后進行輕度按摩。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除濕胃苓湯,藥物組成:蒼術15 g,地膚子 15 g,白鮮皮 15 g,土茯苓 15 g,厚樸 15 g,白芍 12 g,茯苓 10 g,附子 10 g,防風 10 g,白術 10 g,陳皮8 g,甘草6 g。1劑/d,水煎早晚分晚。2組均連續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7]痊愈:皮膚苔蘚樣變均消失,沒有自覺癥狀,停藥2個月后沒有復發。顯效:有少量的苔蘚樣變,但皮膚沒有脫屑現象,自覺瘙癢癥狀基本消失,且停藥2個月后沒有復發。有效:苔蘚樣變時而發作,出現少量鱗屑,但沒有明顯的滲出現象,瘙癢明顯減輕。無效:苔蘚樣變無顯著改善,鱗屑較多,有滲出傾向,且瘙癢劇烈。

1.5.2 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 于治療前后評定濕疹面積及嚴重度指數(EASI)評分及瘙癢程度評分。1)EASI評分:包括紅斑、苔蘚化、丘疹、表皮剝脫、角化以及浸潤等方面,分值等級為0~3分,程度越重分值越高,各項分值綜合為EASI總評分[8]。2)瘙癢程度評分:0分為瘙癢感,1~2分為偶爾瘙癢,但不影響生活、學習及工作,無需用藥;3~4分為陣發性瘙癢,程度時輕時重,會一定程度影響患者生活、學習及工作,需要用藥止癢;5~6分為劇烈瘙癢,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學習、工作[9]。

1.5.3 炎癥狀況 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測定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及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

1.5.4 不良反應及復發率 觀察2組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及隨訪半年間的復發率。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經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總有效率觀察組為94.00%,對照組為81.5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EASI和瘙癢程度評分 EASI和瘙癢程度評分治療前后2組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組間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炎癥狀況 炎癥因子TNF-α、IL-6及IL-10水平治療前后2組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組間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EASI評分和瘙癢程度評分比較(χ±s) 分

表3 2組治療前后炎癥狀況比較(χ±s)

2.4 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 觀察組發生不良反應5例(2.50%),其中蕁麻疹2例,皮疹1例,瘙癢1例,神經系統癥狀1例;隨訪半年復發8例(4.00%)。對照組發生不良反應17例(8.50%),其中蕁麻疹6例,皮疹4例,瘙癢4例,神經系統癥狀3例;隨訪半年復發19例(9.50%)。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濕疹患者發病后大多會伴有劇烈的皮膚瘙癢,對生活、學習、工作產生一定影響。目前,西醫主要應用抗組胺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對癥治療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不可否認的是此類藥物副作用明顯,復發率高。

濕疹在傳統中醫學中被稱之為濕瘡,其病因是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或外感風、熱、濕諸邪,或飲食失節,導致濕邪郁阻于肌膚所致[10-11]。內外之邪共同作用為本病主要病機。慢性濕疹患者大多由于長期反復發作,或者久病不愈,進而傷及脾胃,耗血傷陰,化燥生風,肌膚失去濡養。因此,其治療應以除濕止癢,健脾養血為主。

除濕胃苓湯源自《醫宗金鑒》,由蒼術、地膚子、白鮮皮、土茯苓、厚樸、白芍、茯苓、附子、防風、白術、陳皮、甘草等藥物組成[12]。方中厚樸、蒼術、白術燥濕健脾;茯苓補益脾胃,利水滲濕;防風散風祛濕;附子為大辛大熱之物,可溫補下元,且與白術、蒼術、厚樸等健脾藥物合用可溫暖中焦脾胃,助力下焦氣化,達到脾腎同補的目的,附子還具有促使諸藥通達內外之效[13];地膚子清熱利濕止癢;白芍養血活血,養肝護體;白鮮皮解毒燥濕,清熱祛風;土茯苓祛風、解毒、利濕;陳皮理氣除濕;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標本兼治,共奏除濕止癢,健脾養血之效。已有研究證實,除濕胃苓湯輔助治療慢性濕疹效果優于西藥治療,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14]。

TNF-α和IL-6均為促炎因子,TNF-α由單核巨噬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產生,IL-6可通過刺激T淋巴的增殖來誘導炎癥。IL-10為抗炎因子,由T淋巴細胞分泌,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進而達到抗炎效果。有研究表明[15],慢性濕疹患者體內TNF-α、IL-6促炎因子會隨著病情的加重而上升,而IL-10抗炎因子則有所下降。由此可見,調節慢性濕疹患者體內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減輕患者炎癥狀況,進而改善臨床癥狀。從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來看,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這可能與除濕胃苓湯具有協同增效減毒的作用有關。

綜上所述,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除濕胃苓湯治療慢性濕疹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加快臨床癥狀和炎癥狀況的改善,且不良反應和復發率低。

猜你喜歡
濕疹復發率炎癥
中西醫聯合治療慢性肛周濕疹1例
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應用療效和復發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紅外光治療慢性宮頸炎的有效性及對復發率的影響
鍛煉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癥
脯氨酰順反異構酶Pin 1和免疫炎癥
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聯合ALA-PDT治療尖銳濕疣的療效及復發率分析
《感染、炎癥、修復》雜志版權轉讓約定
歡迎訂閱《感染、炎癥、修復》雜志
戰勝濕疹是持久戰
煩人的濕疹何時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