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輿論監督:記者義不容辭的使命(下)
——以從業30多年的新聞實踐為例

2018-02-22 00:03莊電一
西部學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輿論監督稿件筆者

莊電一

五、記者不應為自己預設禁區,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應承擔起輿論監督的責任

筆者雖然是常駐寧夏的記者,但也曾兼管過外省記者站,還回報社值過班,參加過中宣部等部門組織的異地采訪。一般說來,赴外地采訪應以正面宣傳為己任,“管閑事”的手應該縮回來,不應該再“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但筆者沒有這方面的顧忌。

1987年、1989年,筆者兩度兼管甘肅站。在武威發現有古建筑被外單位侵占,便毫不客氣地給予批評。1988年,受報社委派到河南省沈丘縣了解一個事件,無意中了解了那里的“大班額”現象,便在《光明日報》突出位置進行披露。到洛陽參加活動,發現這個九朝古都文物盜竊、走私活動猖獗,有大量珍貴文物流散民間,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此寫出了多篇報道。在行進途中,發現有些地方的農田里墳包特別多,死人與活人爭地問題很突出,便專門撰文給予披露。

有一年,報社調筆者回報社值班,雖然沒有采訪任務,但常常抽空出去“撈外快”。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除了報道他們的館藏外,還就他們的隸屬關系問題發出呼吁 《北京自然博物館應恢復為國家館》。到國家文物局采訪,除了報道《三峽壩址中堡島考古有重大發現》,還發出長篇報道《警惕對文物的“建設性”破壞》,反映了一個帶有共性的問題。休息日到天安門廣場遛彎,發現許多混凝土地磚破損不堪,但許多人卻視而不見,筆者先在光明日報上發了一篇“記者來信”《天安門廣場破損的方磚應及時更換》,隨后又發了內參 《天安門廣場方磚需要補補了》。這些努力沒有白費:沒過多久,天安門的地磚就全部更換成平整、光滑的石頭了。

筆者曾參加《光明日報》重點報道組,報社領導分給“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采訪國務院機構改革。雖然采訪一波三折,甚至幾近夭折,但最終大獲成功:除了長篇通訊《“中樞”在變革——國務院精簡機構轉變職能記事》 在 《光明日報》 頭版頭條刊登外,還“摟草打兔子”,發出了《市場經濟呼喚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精簡不等于機構改革》《機關工作也要講效益》《政府職能既要轉變又要加強》《對精簡的認識不能偏頗》等多篇稿件,結出了多個果實。

在重點報道組里,除了完成“規定動作”,筆者還有許多“自選動作”:了解到影視選材方面的不健康傾向,寫了《影視帝王后妃熱何時降溫?》;針對怪名、洋名泛濫的情況,向社會呼吁《取名當隨時代》;還針對各地高校無節制招收自費生現象,寫了《自費生招生應嚴加控制》;針對人才爭奪戰,寫了《人才流動應合理有序》;針對“垃圾書”過多過濫、層出不窮問題,寫了《出版無人看的書,干啥?》;針對各地爭相拍攝武則天的怪現象,寫了《何必都拍武則天》。這些稿件,在有的人看來全是“多管閑事”。在重點報道組干了兩個月,筆者發出了20多篇報道和評論。

2002年至2006年,筆者先后參加中宣部組織的“三個代表在基層”“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新農村”等主題采訪活動,先后奔赴西北、東北及中原地區采訪。這些采訪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時間安排緊,按說也就無暇管閑事、不該管閑事、沒有機會管閑事了。但筆者“愛管閑事”的習慣未改,仍然注意將采訪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整理成文,也頻頻搖動“閑筆”??吹疥儽笔娚绞叩钠茡p情況,發出了《鐘山石窟在呼救》的呼吁;看到位于河南省的三國受禪壇和“三絕碑”,呼吁《妥善保護三國受禪壇和“三絕碑”》;到東北采訪,聽說某地級市文物因沒有庫房、沒展室而長期放到鍋爐廠,義不容辭為他們代言《文物棲身鍋爐廠,雙鴨山真該建個歷史博物館》。此外,還針對吉林省延邊州朝鮮族教育出現的新情況寫了內參。在甘肅省敦煌市,看見館藏文物豐富的敦煌博物館卻游客稀少、冷冷清清,寫了《旅游別冷落了博物館》;在青海省,看到有人在青海湖附近用木桿綁著塑料袋向過往車輛搖晃,隨即了解已經禁捕的青海湖仍然有人在偷捕、偷賣湟魚的狀況,寫出《珍惜青海湖“魚鳥共生”狀態》的記者來信;看到有的地方為一點土特產而過度包裝,直言不諱寫出報道《虛假包裝有違誠信》;在甘肅敦煌莫高窟采訪樊錦詩院長,了解到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過多不堪重負,就呼吁《讓敦煌國寶有個“喘息”》。

到東北采訪,我們在從一個城市趕往另一個城市,看到100多公里長的等外公路(只有二車道)居然設了4個收費站,筆者深感意外,便見縫插針,在車里采訪了當地人。從司機和當地陪同者的口中了解到,汽車在這段路上行駛,過路費超過了燃油費,有的車輛一年繳納的過路費居然超過萬元。豈能讓這種不合理收費大行其道?筆者振臂一呼《這里公路收費站多且亂!》。

經常出差,飛機就成了“旅伴”。在飛機上吃飽喝足之余,發現有些飛機上發下來的餐盒是滿滿的,收回來的餐盒還是滿滿的,所用包裝材料居然有七八種之多,這與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相違背的。于是,就此采訪了幾位空姐,寫出了一篇不短的通訊《客機上能否少制造點垃圾?》。此后,針對有些航空食品華而不實的問題,寫出報道《航空食品能否再簡單、再實惠些?》。針對有些航班上午“精神食糧”豐富——可供閱讀的報刊較多,而到下午幾乎無報可讀的狀況,提出問題:飛機上的報紙,可否多次閱讀、而不要急于收走?為了減輕飛機負擔和處理成本,甚至提出“為了少用飛機廁所,能否盡量在登機前‘方便’?”也許,有人會認為筆者對此有點過于計較了。

就這樣,筆者無論走到哪里“管閑事”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慣性思維”了。凡是能看到的,能聽到的,能接觸到的,能想到的,能介入的,可以干預的,都要有所“表示”、有所“作為”,以期發揮一點積極的作用。

六、客觀公正、嚴謹求實的輿論監督,是能夠得到理解和支持的,也是能夠受到社會各界、包括監督對象歡迎的

報社領導和編輯部對筆者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很少讓那些鋒芒畢露的稿件胎死腹中,還常常放在突出位置、給以突出處理。

筆者的新聞評論作品集《悠悠我心》出版,時任《光明日報》總編輯王晨(現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熱情地寫了非常中肯的序言。他說:“電一同志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敢于寫批評稿件,勇于搞輿論監督。他既栽花,又挑刺兒,有些‘刺兒’挑得是很有些膽量的。他的許多稿件都是振聾發聵之作。有的稿件一發表,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紛紛議論和極大反響。他寫批評稿件的特點是:問題重大,鋒芒畢露,毫無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意思。有些同志曾擔心他的稿子這樣尖銳,在當地會遇到麻煩;其間,他也確曾受到過這樣那樣的非難。但是,電一同志經受住了壓力和考驗。這里面,有寧夏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有報社編輯部的全力協助,就他本人來說,出以公心,忠于職守,深入采訪,實事求是,與人為善,以建設性的態度推動問題的解決,都是他的報道站得住的重要原因,也是他獲得成功、受到當地好評的重要原因?!边@些評價,充分說明王晨同志對筆者是非常理解、非常支持的。

幾十年來,筆者既報喜,又報憂,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既不虛報,又不掩飾;既不隱惡揚善,又不粉飾太平;既不大事化小,又不夸大其詞。報喜,是為了喜上添喜;報憂,是為了徹底解憂。無論是報喜,還是報憂,都感同身受、融入其中,沒有把自己當局外人,從不認為批評性、揭露性、提醒性的稿件就是“負面報道”“捅婁子”“找茬”“雞蛋里面挑骨頭”。有時,批評報道比一些所謂的正面報道發揮的作用更突出、也更明顯。

有人可能會認為,像這樣到處“挑刺”、四面樹敵,一定很討人嫌,也會讓人保持距離、提高警惕,甚至讓人很孤立,各種“好事”也不會沾邊。實際上,筆者并沒有被孤立,也沒有讓人“敬而遠之”,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好事”,也曾不止一次不期而至,也獲得了一些榮譽。筆者認為,只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只要是出于善良的愿望、只要是為了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就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即使“挑了刺”“放了炮”“找了茬”,也不會失掉民心。

筆者之所以能被一些人記住,可能與敢于摘刺、摘了許多人不摘、也很難摘的刺有關。摘刺于筆者,益莫大焉。筆者樂此不疲、陶醉其間,因為這讓自己有了存在感和成就感。筆者從來不相信“記者是無冕之王”之類的話,但確實是把“不管部部長”這頂虛無的帽子自作主張地戴在了頭上。

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在許多媒體上都很少看到批評報道了,有人當了十幾年記者,居然一篇批評稿都沒有寫過。從不寫批評稿、也不敢搞輿論監督、甚至視輿論監督為畏途的記者,在許多新聞單位都大有人在,這是一種很可悲的現象、極不正常的現象,也是需要通過多種措施加以改變的現象。

沒有輿論監督,腐敗就會盛行,謬誤就會泛濫,失誤就會增多。最近,有中央媒體呼吁加強輿論監督,闡述輿論監督的作用和意義。今年8月31日,新華社發出 《“輿論監督敏感癥”要不得!》,引起廣泛關注。去年2月19日,新華社還旗幟鮮明地提出“輿論監督不是捅‘馬蜂窩’,而是要安全摘掉‘馬蜂窩’”。時至今日,任何懼怕、反感、躲避、抵制、打擊輿論監督的行為,都是愚昧落后的表現,這樣的單位和個人也將被歷史所嘲弄、淘汰。

筆者30多年輿論監督的實踐說明:1.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離不開輿論監督。沒有輿論監督,會造成許多有形的和無形的損失、釀成許多不該發生的社會悲劇。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在輿論監督方面負有特殊的使命。2.輿論監督可以和人大監督、政協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紀檢監督、社會監督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監督體系,只有各司其職才能確保社會的和諧、進步。3.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記者,可以在引導輿論、匡正時弊、伸張正義等方面寫很多文章、做很多益事,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所作為,進而在時代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4.記者所做的輿論監督,不是孤軍作戰、單打獨斗,往往離不開各界、特別是所在單位的理解、支持、配合,同時也需要被監督的單位和個人的理解、寬容和響應。5.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需要相關制度保障,也需要權力部門保駕護航,要通過各種舉措,確保輿論監督順利進行,要讓所有監督都合法、合規、健康、準確、到位。6.記者輿論監督的積極性,既需要充分調動、及時激勵,又需要妥善保護、適當褒獎。主管部門和所在單位,既要表彰“栽花”的記者,更要表彰“摘刺”的記者,在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適當向“摘刺”記者傾斜,不能讓態度端正、作風扎實、工作嚴謹、監督作用發揮得好的記者既流汗又流淚,既傷心又失望。不能因一次監督的失敗而讓一個優秀記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變成謹小慎微的“縮頭烏龜”,甚至就此永遠告別輿論監督。

猜你喜歡
輿論監督稿件筆者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老師,別走……
探索輿論監督報道的“破”“立”之道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輿論監督報道要注重“建設性”
輿論監督報道如何促成更多“解決”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見怪要怪”:輿論監督報道的切入點
本刊歡迎下列稿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