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創新內涵、阻力及應對之策分析

2018-02-22 00:03李潔宇
西部學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世紀倡議國家

李潔宇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自提出倡議以來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如何在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理解“創新”一詞的含義,結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賦予其中國特色和時代內涵,剖析面臨的挑戰并找出對策,筆者擬從以下三個方面作深入探究。

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創新內涵

(一)創新在于打破了局限于貿易領域合作的慣例

美國提倡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旨在通過嚴苛的規定達成符合條件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東盟提倡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RCEP)關系旨在建立亞洲主要經濟體和東盟之間的自由貿易關系,均聚焦于經濟貿易領域之間的合作。特朗普就職當天宣布美國退出TPP協定,無限期擱置TPP進程。貿易自由進程涉及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消減,伴隨著相關國家之間的妥協,強調官方主導而非民眾參與。而中國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強調政府搭臺,也強調民眾唱戲,不僅強調貿易暢通,也強調設施聯通、民心相通、資金融通?;A設施的互聯互通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固有內涵,體現了中國惠及民生的宗旨和以人為本的情懷,體現其不但倡議官方之間的合作,更倡議合作的歸宿在于提升各國人民的便利程度和幸福指數。

(二)創新在于打破了地域限制

TPP談判沒有邀請中國加入,其理由是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表現不符合TPP參與國的要求,東盟沒有邀請美國和俄羅斯加入RECP談判,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關系。而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是典型的開門搞建設,不排除任何有興趣的或利益相關的國家參與,其重點面向亞非歐國家,同時也面向其他的國家例如美洲國家。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曾在其系列報道“新絲路、新夢想”中刊登地圖,沒有將菲律賓馬尼拉港口描繪在內,引發外界猜測,《華爾街日報》曾撰文引用菲律賓副外長勞拉·德爾羅薩里奧女士的言論,稱菲律賓有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拋棄的感覺。中國官方遂澄清關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并沒有官方地圖。

(三)創新在于打破思維定勢

絲綢之路是繁榮之路,旨在推動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實現他們的互惠互利和互通有無,這有利于讓他們跳出眼前利益的束縛,著眼于長遠。中國倡導的合作,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符合矛盾論和辯證法的哲學原理。隨著某些領域合作的率先成功,合作效應將不斷外溢,看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領土爭端和海域權利爭端將不再成為阻礙中國對外合作的頑疾。

(四)創新在于中國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國和牽頭國,而不是主宰國和控制國

關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中國的作用在于倡議和牽頭,即搭建平臺主持會議,而非主導議程的設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議程設置并非由哪個國家單獨把持,而是以平等姿態共同協商、保持交互,通過闡述各自觀點明確對方關切,說服別人或者被別人說服。每個國家都可以提出議題,經過公開、民主、深入地協商,上升為議程。

(五)創新在于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協商規范

西方文化注重法律規范,習慣于用合同或者協定框定人際或國際關系的發展,東方文化注重社會規范,主張德法并重。談判以結果為導向,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而協商以過程為導向,反映了東方文化的價值觀念。談判往往伴隨著流淚和流血,以弱者吃虧強者沾光而告終,出臺的協定或多或少體現了叢林法則的邏輯和強者的話語。相比之下,協商的功能在于創建了一個龐大的關系網絡,讓參與者保持交互和延續對話,這和東亞文化重視面子、人情和關系的價值觀念是一致的。

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創新方面遭遇阻力之分析

中國推進海上新絲路建設,面臨著如何向外界解釋清楚概念和摘掉一些國家有色眼鏡的課題,還面臨相關國家地方民眾對計劃建設項目的反彈情緒,以及面臨如何根據歷史和現實情況,公平對待中國地方政府參與絲路建設熱情的課題。

(一)中國參與建設或提供貸款支持的其他國家的項目建設,在當地遭遇阻力

中國支持的緬甸撣邦薩爾溫江水壩于2014年9月得到了緬甸政府水利部的批準,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大壩項目,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中國葛洲壩集團是項目建設合作方之一。當地民眾對大壩建設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表示擔憂,反對聲不絕于耳。由于中國投資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迫于民眾壓力,緬甸政府擱置了涉資36億美元的密松水電站,該項目由中緬兩國合資建設,是緬甸最大的水電站。

(二)中國倡議面臨公共關系方面的挑戰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涉及到中央政府12個部門,例如外交部、商務部、海洋局、發改委等,前后共有20個省表態參與新絲路建設。中國要提升表達話語的能力,提升概念的精確度,用西方國家民眾聽得懂的語言說話,促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落實。

東方人見林,西方人見木。這一句話精準地道出東西方思維的顯著差異。中國人談問題,習慣舉一反三,喜歡全面綜合,唯恐掛萬漏一,而源于每個人思考力不同和研究視角不一,對于一個概念尤其文本,容易得出個性化的詮釋或理解。西方人講概念,則習慣去除繁冗留清瘦,主張得出片面而深刻的解釋。官方統一解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內涵,在處理國際關系中增信釋疑,是中國政府在多媒體時代面臨的新課題。

另外,中國還需向外界解釋的是,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推進,中國和東盟、歐洲等國的經貿聯系越來越深,中國如何證明不忘初心。西方有聲音質疑中國的真實意圖,質疑中國是否表面上講新絲路建設,實際上卻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慮,是否試圖將中國的海軍和平民執法力量投放到南海更寬廣的水域。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以脆弱性和敏感性為特征的相互依存將成為支配國家間經濟關系的原則。中國將對其他相關國家的經濟變化越來越敏感和脆弱,是否繼續堅守不干涉的國際關系原則成為外界關心的問題。反之,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變化也將表現出與日俱增的脆弱性和敏感性,這是他們和中國發展經濟關系將承受的代價。因此,中國和其他國家在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將不可避免謹慎為之。

(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設施互通前景不是對既存類似項目的簡單重復

互聯互通建設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應有之義。有學者建議中國對東盟互聯互通計劃的若干項目加以包裝重新冠名,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項目。將東盟已有項目延伸到中國,是打造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一條路徑,但不是唯一路徑。中國倡議的互聯互通建設應注重原創性的體現,否則創新將無從談起。

(四)如何科學確定各省份在絲路建設中的作用值得思考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各國對倡議響應非常熱烈,如何和他們合作劃撥資金就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些地區并非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同等的淵源,他們不能同等有效地和古代絲綢之路發源地的地位相匹配,現今面臨的發展問題和具體需求也有所不同。他們彼此之間在利用絲路基金方面形成競爭關系,和東盟在利用該基金方面也形成不可避免的競爭關系??煞褓x予本國區域經濟發展相較于東盟國家的優先地位,以及如何確定具體分配比例,考驗中國的理性行為能力。

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背景下中國外交的應有作為

(一)深度培育新絲路精神

一是創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載體,形成文化輻射力??梢蚤_設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節目、拍攝海上絲綢之路紀錄片、拍攝海上絲綢之路相關題材的電影、創建海上絲綢之路門戶網站等,以此來承載、傳播海上絲綢之路精神,傳播中華文化。

二是統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多元建設主體,形成文化整合力。首先,統籌市場與政府的作用,形成二者優勢互補。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也要發揮市場的核心作用,并積極探索二者的協商合作機制。其次,提高我國公民的對外交往能力,提高國家形象。

三是加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精神培育機制建設。建設協商對話機制;建設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建立長效機制和保障機制。一方面,創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基金會,另一方面制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公約,以契約規則來約束和規范多元主體的行為,明確各自的權利與義務。

(二)拓展海上絲路沿岸國家的海洋人文領域合作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地緣優勢和人文資源優勢,海上絲路沿岸國家要積極引導和動員民間力量展開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

要全面推動沿線國家人民在海洋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使之成為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紐帶。要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積極開展海洋人文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開展海洋文化藝術交流、海上絲綢之路文物考古與學術交流、海洋旅游合作、教育培訓等活動。

(三)妥善利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處理南海問題,改善中國形象,融入國際體系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肩負著維護世界、地區和平和穩定以及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使命,應進一步加強海洋領域的立法,應用立法形式推進“絲綢之路”建設和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的開展。中國應該保障懸掛本國國旗的船舶具有適當的資格。和相關國家妥善處理南海問題。中國應和絲路沿岸國家制定港口管轄權范圍的公約,航行進入其他國家的港口時,應遵守后者制定的合法入港條件。

(四)充分利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僑務資源,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

一是積極在華僑華人中介紹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歷史。建設海外華人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多語種傳媒平臺,鼓勵華僑華人創辦英文傳媒和當地語言傳媒,開展與當地公眾的交流和互動,嘗試“微博外交”“微信外交”等新方式。

二是依托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走出去”戰略。定期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尤其是要組織有規模、有影響、能夠代表國家水平的文化藝術團體前往東南亞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助力文化產業發展,培育一大批高端創意人才。

三是充分發揮華僑華人社團在當地傳承和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作用。支持和協助華人社團舉辦有關海上絲綢之路論壇、學術會議,與華僑華人社團共同舉辦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活動。另外,通過海外華僑華人(或華裔)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及僑鄉文化博物館建設,來展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海外華人的移民歷史、創業經歷、文化傳承以及與僑鄉的關系。

四是加強對華僑華人下一代的教育,強化華僑子女的認同感。如開辦海外華僑遠程教育、青少年海上絲綢之路夏(冬)令營,使他們在學習之中強化對祖(籍)國、祖籍地文化的認識,了解他們的祖先在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發展中的貢獻,提升他們作為華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五)實行公共外交,營造良好環境

在沿線各國設立中國文化中心并組建網絡,同各國各地區工商界、文化界等精英階層以及其他各階層開展平等的對話和活動,加快建立地區性的多邊文化合作機制,加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共同尋求古絲綢之路積累的人文內涵。

(六)掌握文化話語權,推動人類利益共享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以全球視角規劃沿線國家的發展前景,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最終目的是通過互聯互通建設,推動公共平臺和公共產品建設,共同走向繁榮的和平通途。古絲綢之路蘊含的文化底蘊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立足之本,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重塑我國國際地位的重要契機,我們應該精準掌握文化話語權,推動人類利益共享。

猜你喜歡
世紀倡議國家
浙江向全行業發起廉潔自律倡議
世紀贊歌
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都忙啥
1999,世紀大閱兵
My School Life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保護一半倡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景和實踐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發起攜手共贏合作倡議
把國家“租”出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