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舜帝為道德榜樣談孝道

2018-02-26 15:19
關鍵詞:歷山舜帝所欲

(菏澤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山東菏澤 274000)

舜帝,亦稱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華,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孔子所明確承認的幾位圣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舜帝可謂是德的典范?!渡袝?舜典》贊之曰:“德自舜明?!薄妒酚?五帝本紀》亦稱頌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痹凇吨杏埂防?,也不乏孔子對舜的贊美:“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泵献痈前阉吹圩鳛樽约豪硐氲摹跋韧跣氯恕毙蜗蠖鴮ζ渥隽藵饽夭实乃茉?,“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還在自己性善論的基礎上得出了“人皆可以為堯舜”的結論。

舜帝的德行堪稱完美,舜帝之孝,被儒家以為是孝之極,其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父母不慈,而他能順事父母、克諧以孝,并且把對父母之愛敬發揚光大——以“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也因而成為為萬世所敬仰、愛戴的孝祖。所以,談孝道,我們不得不談舜帝。

一、順事父母,克諧以孝

《尚書·堯典》中記載了舜帝的家庭情況:“父頑、母囂、象傲”?!妒酚?五帝本紀》載:“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后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笔妨纤d的舜的父親瞽叟很沒有為人父的樣子,他和后妻還有小兒子象視舜為眼中釘、肉中刺,時常想置舜于死地,舜大難猶可避,偶爾犯點小過卻總是被重罰。而舜卻仍能恭順地侍奉父親和繼母、友愛兄弟,天天都忠敬謹慎,沒有絲毫懈怠。

成年后的舜當了堯的上門女婿,更是遭到了父親、繼母和弟象的反對和不滿。仁孝的舜仍接家人同住,其父瞽叟卻欲除之而后快?!皥蚰速n舜絺衣與琴,為筑倉廩”,堯帝賜給舜細葛布衣與琴,派人為其家修筑糧倉,并送了許多糧食和牛羊等。后母和象忌恨,使瞽叟害之?!妒酚?五帝本紀》載:瞽叟“使舜上涂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不得死?!鳖抛屗瓷霞Z倉的屋頂涂泥,等舜上了屋頂,他從下面放火想把舜燒死,舜從房頂上拿著兩個大斗笠像張開兩翼一樣跳了下來,才得以不死?!昂箢庞质顾创┚?,“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焙髞眍庞肿屗吹骄锶ジ苫?,可是,當舜下去以后,父親和弟弟竟然往井里填土,想把舜埋死在井底。舜在井里挖了一條暗道,又逃走了。

在發生了親人加害自己的事情后,舜不但對父母、弟弟沒有一絲一毫的怨恨,反而是“復事瞽叟愛弟彌謹”,“克諧以孝,蒸蒸乂,不格奸”,侍奉父親、對待弟弟更加恭謹,用自己的孝心、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不至于作奸犯科,犯下殺人重罪。舜“踐帝位”后,“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帝乘著有天子旗幟的車子去拜見父親,仍以子之禮恭敬地對待父親,還給予了弟象諸侯的封賞。

舜帝之孝還在于他的“終身慕父母”,他五十歲的時候還總是對虐待自己的父母依戀不舍,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愛而“往于田,號泣于旻天”,他視“天下之歸己如草芥,而惟欲得其親而順之也”。關于這一點,孟子是這樣評價的:“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 無足以解憂者,惟順于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彼吹厶幪幨苋藲g迎和贊頌,又娶了好妻子,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卻仍然很憂愁,這是由于得不到父母歡心的緣故。在舜帝看來,惟有順從父母的意愿,使父母歡欣和喜悅,才能真正化解他心中的苦悶。因此,孟子發表感慨說:人們年少時敬愛父母,青年時喜愛活潑美貌的異性,娶妻后疼愛妻子,出仕為官以后則忠君愛國。而大孝之人則一輩子孝敬父母。直到五十歲以后仍然那么孝順父母的人只有大舜。舜帝之孝,如是。

《弟子規》有言:“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碑敻改笎畚覀兊臅r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情;當父母不喜歡我們的時候,若我們還能以恭敬心對待父母、體諒父母、孝順父母,這種行為是很難能可貴的。歷史上有過像舜帝這樣被親人加害遭遇的人少之又少,而又有幾人能像他那樣把孝道盡到極致呢?

二、天下無不是底父母

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被列為十三經之首的《孝經》開篇即言:“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古圣先賢有至高無上的品德,最為重要的道德和方法,用了之后,可以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天下和諧(以順天下);二是老百姓家庭和睦(民用和睦);三是上下、尊卑沒有怨恨、沒有對立(上下無怨)。這個至德要道究竟是什么,孔夫子在第二句給出了答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贝蟮乐梁?,真正的大道只有一個字——“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做人教育的根本。但行孝真的會有那么大的效用嗎?舜帝的一生應該給了這個“大道”最好的詮釋。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本褪钦f,愛自己的父母是不敢討厭其他人的,尊敬自己的父母是不敢怠慢其他人的。天子以身作則,為四海的百姓做好榜樣,把愛敬在家里、在父母這里養成以后,再拿出去對待百姓,自然能夠把德行、孝道發揚光大,而這樣帶動社會的作用效果是不可思議的。

的確如此,舜帝的“克諧以孝”以及他對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感化、影響了很多人,“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聽說了舜帝事跡的人們開始孜孜不倦地行孝、為善,“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彼跉v山耕作,歷山的人都互相推讓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的人都互相謙讓捕魚的地方;在黃河岸邊制作陶器,那里生產出來的陶器都不粗劣了。舜帝所在的地方總是很快就能發展成為有著良風美俗的大都市。甚至連動物都被舜帝的孝心感動,《山海經》中說,舜耕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舜帝之孝感天動地,舜帝也因此成為世人所尊敬、愛戴、效仿的孝祖。舜帝“踐帝位”后,“寬裕而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他把對父母的愛擴大到愛全天下之人,其廣施仁政,造福于天下之民,最終得以“賢士歸之,萬民譽之”,終而天下歸之。

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薄熬觿毡?,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今人行孝,可以以把孝道盡到極致的舜帝為道德榜樣,“順乎親,孝于親”,“克諧以孝”,“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并且能夠把對父母的孝心發展成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無不是底父母”的仁愛之心。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踐行下去,總有一天,我們“可以為堯舜”,達到“圣與賢”的境界。

[1]紀丹陽.史記譯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01.

[2]張瑞.反腐倡廉治本之道[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3.09.

[3]鐘茂森.修德立業的根基:《弟子規》研習報告[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01.

[4]鐘茂森.《孝經》講解[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09.

[5]鄭國茂.舜帝之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3.

猜你喜歡
歷山舜帝所欲
冒死護友
《論語》“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天下為家
舜鄉戀歌
亞歷山大 戰無不勝的征服者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廟
東安縣蘆洪市鎮文化資源探討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真紳士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