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高中生批判性思維新質的涌現

2018-02-26 12:52李仁甫
新課程研究·上旬 2018年12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

摘 要:從整體上來看,能夠催生“批判性思維”枝枝葉葉的土壤,應該是生成的教學理念。生成性的課堂往往具有差異性、變化性,有利于“新質涌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批判性的思維火花,就是課堂上涌現出來的新質。歐陽林老師的課例《我們的裁縫店》,向我們說明了“批判性”的思維新質是如此涌現的——分享與交流,促成主問題產生;切面與聯點,利于細密化交流;追問與引導,激發批判性思維。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思維新質;涌現

作者簡介:李仁甫,江蘇省鹽城中學,特級教師。(江蘇 鹽城 224005)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4-0006-02

“批判性思維”是當下語文界研究的一個熱詞,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之一。就高中生而言,批判性思維的養成,離不開批判性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追求“批判性”效果,如果依舊采用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的教學方式,而不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不給學生自由言說的時間,不給學生大膽交流的平臺,那么,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就不能真正實現。要使“批判性思維”真正在課堂上落地生根,就必須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那么能夠催生“批判性思維”枝枝葉葉的土壤究竟是什么呢?從整體上來看,應該是生成的教學理念。生成性的課堂往往具有差異性、變化性,有利于“新質涌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批判性的思維火花,就是課堂上涌現出來的新質。本文以常州青年名師歐陽林的課例《我們的裁縫店》為例,探討“批判性”的思維新質是如何涌現的。

一、分享與交流,促成主問題產生

生成性課堂,往往是讓學生直接啟動課堂的。在課堂的起始階段,歐陽老師大膽放手,采用“分享與交流”的啟動模式。當他詢問學生“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樣的感受”時,立即便有一些學生主動發言,從而使一堂課有了“說開去”的自然基礎——

生1:這篇文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溫暖,人文主義的光輝。

師:嗯,溫暖。具體一點。

生:就是作者的敘事比較平淡而詳實,他展現了一個生活最原本的樣子,體現了這個作者對生活的積極的熱愛的態度。

師:感到一種溫暖,生活最原本的樣子,感到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這是你讀了之后的感受。好,其他同學呢?和她一樣嗎?一不一樣?

生2:我也是看了這篇文章覺得非常的溫暖,還有就是對生活的一種……就是比較熱愛生活吧,對生活非常積極,然后也是熱愛美,對美的熱愛和向往。

師:嗯,是,也感到一種溫暖,還有一種對美的熱愛與向往。好,你說。

生3:我看完這篇文章后,感覺作者觀察很細致,展現的生活非常豐富,這篇文章講的就是一個在新疆那種地方,不是城市里的風格,然后他把人物的形象展現得非常豐滿。

在這一對話流的慣性下,在教者及時的引領下,下面的教學環節次第展開——

師:很質樸,人物形象很質樸,你覺得這個打動你了?好,還有沒有別的?確實,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也感覺到一種溫暖,為什么呢?好,為什么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我想問一下同學,為什么,其他同學也是這樣的看法嗎?是不是???那么為什么會感到溫暖?好,你說。

“為什么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或“為什么會感到溫暖?”這就是現場產生的一個主要研討的問題。有了這個主問題,學生就有了共同言說的對象。這是歐陽老師投下的一個小石子引發出來的學生共同感興趣的研討對象。有了這一對象,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有了一條深入下去的線索,從而也就預示著一場批判性對話的平臺基本上搭建起來了。另外,“分享與交流”的本身也容易營造出一種自由、寬松的氛圍,從而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綻放。

二、切面與聯點,利于細密化交流

讓學生自由地分享與交流,容易產生兩個危險的傾向:要么碎片化甚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么大而化之甚至大而無當。此時需要教者適時介入,把交流引向全面或深入。就歐陽老師的這堂課來說,每當學生眼睛里只有“大”時,他總是啟發學生往“小”處看。

生1:這篇文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溫暖,人文主義的光輝。

師:嗯,溫暖。具體一點。

……

生3:對,它就是,它的溫暖來自于人與人之間沒有一種很刻板的講究,就是相互之間的那種包容。

師:一種包容和人情,一種人情味,那么人情味是一種包容,能不能結合文章中具體的內容展開?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再把這篇文章看一看,看了之后可以先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用文章中具體的內容來說明。當然如果說你還感受到別的特點的話,那也可以說說。

師:不是單從物質的角度來考慮,就是人們即使生活在這么艱苦的情況下,并沒有被物質的貧窮所壓垮,或者說并沒有因為物質上的貧窮讓人的精神變得灰暗,或對利益斤斤計較,反而依然在追求一種美好的東西,美好的生活。所以說,這樣的一個貧窮的時代,讓人感到一種溫暖,感到一種暖暖的美好的人性的美好,是不是,非常好。還有沒有同學再通過一些具體的細節來分析……

以上教學片段可以看出,學生切入“面”——宏觀的東西,歐陽老師就及時地通過“具體一點”“結合文章中具體的內容展開”“用文章中具體的內容來說明”“通過一些具體的細節來分析”之類的警示語來聯結到“點”上,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縝密,越來越關注文本的細微之處。

三、追問與引導,激發批判性思維

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固然跟開放、寬松的課堂氛圍有關,跟教者提供的啟動模式有關,但還必須有教者產婆術般的高明技巧。產婆術的教學手段源自古希臘智者蘇格拉底,這一手段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教者恰逢其時、恰到好處的追問。且看歐陽老師是如何追問的——

師:嗯,善良,贊同吧?好,但是對剛剛她說的話,同學們有沒有不同的意見,雞對他們沒有什么用,不能吃嗎?

生4:他們去加工那個裙子要付錢給他們,他們開那個店也就十來個平方,特別小,也不會去養雞。

師:燒了吃了唄,改善生活了唄,你不要買雞嗎?對不對,這不是不用買了唄,怎么就是說沒有用呢?為什么,你說。

生5:就算他們有錢也舍不得買雞。

師:為什么舍不得買?

生5:因為生活很貧窮,有一些收入可能會用來做一些更加有價值的事情。

師: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在生活上還達不到這樣一種奢侈的程度,是不是?吃雞還是比較奢侈的,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錢,所以你說的這個“沒有用”是對的,那么你下面就要問下去,為什么沒有用呢?按照常理來講,怎么會沒有用嘛?我們的生活天天都得有肉吃,你說天天給你吃素,你受得了嗎?(生:受得了。師生笑)對于你,我理解,也許你現在想要減肥,對不對?但是對一個正常的家庭來講,你說天天都不吃肉,我覺得不可能,所以你要問一下為什么……

歐陽老師的適時追問、不斷追問,使學生思維走向嚴密,在步步深入中完成了自我否定、自我補充、自我完善的過程,從而逼近真知。像這樣的教學片段在他的課例中并不少見,這說明歐陽老師有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在思維上逐漸具有批判性力量。

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新質,如今已成為很多語文教師追求的課堂目標,而歐陽老師在這方面的追求更自覺、更堅實、更持之以恒、更行之有效。新質涌現并不容易,但愿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能夠從歐陽老師的課例中學習到成功的經驗,使自己的語文課成為催生批判性思維的沃土。

責任編輯 羅 佳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
論批判性思維素養對編輯的重要性
實習護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基于發展批判性思維品質的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對比閱讀在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
設計思辨性提問,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思想政治課作業中的批判性思維養成研究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