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社會熱點和公眾關注,切實提升黨報“四力”的方法與路徑探析

2018-02-28 03:04陳作平
中國記者 2018年1期
關鍵詞:宣傳報道四力黨報

□ 文/陳作平

陳作平中國傳媒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以黨報為核心的主流媒體擔負著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思想動員和輿論引導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談到新聞輿論工作時再次強調:“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深刻領會和踐行習總書記指示,只有全面提升以黨報為核心的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才能發揮“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職責使命,才能為我國發展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輿論環境,匯聚起社會主義建設的磅礴偉力。

但是不能否認,近年來,隨著商業資本不斷進入傳媒業,媒體市場的競爭態勢日趨激烈,黨報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不斷擠壓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使得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傳播力日漸衰減。而社交媒體的迅速崛起,又大大降低了新聞門檻,使新聞生產主體多元化、大眾化,也給輿論領域帶來了各種雜音。在當前媒介環境下,通過提高黨報的“四力”來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營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黨報要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和職責,必須適應媒體市場發展環境,用好政策優勢。一方面,黨中央已經做出了加快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從中央到地方的黨報紛紛加快媒體融合建設力度,目前已初見成效。另一方面,黨報必須從改進內容產品供給和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入手,來不斷提升黨報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黨報既要實現政治宣傳的功能,又要面對讀者閱讀需要和市場競爭法則,這就決定了黨報要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必須正視以下新聞報道領域的難點:

一是正面宣傳性報道如何讓受眾喜聞樂見?

二是周期性報道如何推陳出新?

三是熱點事件報道如何把握好報道分寸?

四是競爭性報道如何形成自身優勢?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標志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在這種形勢下,黨報應該抓住時機,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具體而言,我認為當前要提高黨報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善于從比較維度報道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聞姓“新”,只有新鮮的、變化了的信息才能夠贏得受眾的關注,而新鮮的、變化的信息通常只有在與過去事物的比較當中才能看得更清楚。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反腐斗爭、軍隊體制改革、精準扶貧等一系列舉措贏得了廣泛的民心。黨報宣傳報道這些偉大成就很容易引發廣大讀者的共鳴。前不久,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也成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關注的焦點,取得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我國在高鐵建設、航空航天、海底探測、核電建設、智慧城市、南水北調、基礎設施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令國人倍感自豪,顯示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黨報宣傳報道這些正面成就,就要善于從今昔比較的維度來展示和分析最新成果。

如果說,當下與過去比較是一種縱向比較,縱向比較便于人們發現新鮮的、變化了的信息。那么,中國與世界的比較則是一種橫向比較,橫向比較便于人們發現中國與他國之間的差異信息,這種差異信息同樣會成為人們的關注點和新聞報道點。黨報如果把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放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比較,就能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2016年,我國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4.8%,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

政治制度上,十九大報告和黨章都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社會主義制度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種制度設計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具有明顯優勢,可以更好地發揮黨中央的核心力量,容易集中力量辦成大事,因為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體現出一種團結力量。

而西方資本主義的所謂“民主制度”是一種相互制衡的制度設計,其常常制造出分裂的力量。中國就像是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進行“接力賽”,西方則像是在不同派別競選下的“拳擊賽”。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毫不留情地否決了前任的一系列決議和法案,與傳統的“精英政治”徹底決裂。美國近年來槍擊案頻發,人們都認識到了槍支泛濫導致的災難性后果,但是,由于利益集團的反對,禁槍令在美國永遠難以獲得通過。美國發生水災后。軍隊是拿著槍開著巡邏車進入災區,他們只負責抓那些趁火打劫的流民。中國發生水災后,軍隊是帶著救災物資和設備沖在搶險救災的最前線。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想讓貧困人口脫貧,許多國家沒有能力實現脫貧,一些國家也只能靠慈善救助。中國則將脫貧攻堅戰列為各級黨政部門的考核目標,要求對口扶貧,精準扶貧,防止返貧,這種做法的力度和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從近年來的輿情發展來看,宣傳報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僅是以黨報為核心的主流媒體的主旋律,也日益成為網絡媒體和社交媒體的主基調,甚至許多西方媒體也開始增加對中國的正面報道,與前些年一些人妄自菲薄,唱衰中國相比,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正面聲音越來越響亮,已經形成了壓倒性態勢。

二、大力加強從嚴治黨和反腐敗宣傳報道力度,提高黨的威信力和號召力

新時期要提高黨報“四力”,就要大力加強從嚴治黨和反腐敗的宣傳報道力度。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改變了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另一方面,黨的建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還需要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進一步增強黨內建設,使黨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

中紀委在十九大上所做的工作報告中提供的一組有震撼力的數據說明,黨中央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p>

在新聞界,一個非常突出的媒體現象是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近年來,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的傳播力、影響力直線上升,這與該網站在第一時間發布反腐最新成果和曝光腐敗典型案件直接相關。此外,中紀委宣傳部還制作播出了《永遠在路上》《巡視利劍》《打鐵還需自身硬》等系列電視專題片,詳細披露許多重大案件的細節和腐敗官員的內心世界,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又顯示出黨中央反腐的信心與決心,取得了超乎尋常的良好反響。這方面,黨報需要向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和宣傳部門學習,加大從嚴治黨和反腐敗宣傳報道力度,進而提高黨報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三、敢于介入熱點問題和公眾關注的新聞事件,正確引導輿論走向

熱點問題和公眾關注的新聞事件是彰顯新聞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另一個“主戰場”。由于種種因素,許多熱點問題和公眾關注的事件黨報時而出現缺席和失語現象。傳播心理學“首發效應”認為,首發信息具有先導性和穩定性,受眾第一印象很難改變。網絡平臺易出現情緒泛化、觀點極化現象,熱點新聞事件發生后,尤其是關系到民眾切身利益、關乎黨和政府形象的熱點新聞事件,黨報應當主動發聲,占領輿論制高點,積極揭示真相,用事實破除謠言。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大興發生重大火災事故后,11月20日,北京市展開火災隱患專項排查活動?;顒娱_展后,網絡爆發“北京驅逐低端人口”的輿論。26日,北京市安委會回應,澄清“驅逐低端人口”是傳言。但輿論仍未平息。29日《北京日報》在頭版、要聞版共刊發6篇報道,積極回應輿論熱點。頭版發表評論《要堅定有序也要人文關懷》,為此次專項活動定調;三篇民生報道《街道企業齊張羅 兩天進了新家門》《房山騰退戶找到新住處——“這下總算住得踏實了”》和《延慶查封32處安全隱患點,村民說——“提著心總算落地了”》,用具體案例展現人文關懷和專項活動成果;《違建倉庫里居然蓋群租“房中房”》《三家企業存在施工安全隱患被通報批評》兩篇報道客觀呈現部分地區仍存在安全隱患的現狀,并表示將繼續加大整治處罰力度?!侗本┤請蟆愤@組系列報道既不回避敏感問題,又有效引導了輿論,報道刊發后,在各種渠道廣泛傳播,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促進了輿論事件的平息。

黨報工作者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為人民服務,讓人民當家作主是黨的宗旨,因此,黨報只要站穩人民群眾的立場,就應該放開手腳,大膽介入熱點問題和公眾關注的新聞事件,從而發揮出黨報應有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四、轉變新聞報道的視角和表達方式,提高正面宣傳報道的傳播力

提高黨報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首先要在內容生產體現出讀者視角。一方面多報道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圍繞當前全黨的工作重點,選好新聞報道主題,要深入基層,聯系實際。新聞報道基調要準確體現中央精神,報道題材要接地氣,報道內容要有溫度。另一方面,黨報在開展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戰略部署等重大主題報道時,應當避免空洞喊口號、唱贊歌,而要挖掘意義、突出細節,創新報道角度。

其次,黨報在文風上也要變宣傳思維為新聞報道思維,轉變敘事風格,為讀者提供易讀、耐讀的優質新聞作品。

前不久公布的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人民日報》2016年12月25日刊登的《老郭脫貧記》獲得了通訊類一等獎。這篇通訊將精準扶貧這一宏大主題通過具體人物的故事形象地呈現出來。老郭年輕時不窮,因兒子生病致貧,自己打工又落下了腦梗,他享受到了國家扶貧政策的照顧,吃低保,安排公益性工作崗位。但他卻不想躺在政策溫床上,主動把政策照顧讓出去,通過自己種藥材、養豬完全實現了脫貧致富。這個故事一波三折,不僅寫出了黨的扶貧政策,還寫出了主人公踏實肯干、自強不息的精神,成為脫貧致富的典型,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轉變新聞報道的視角和表達方式,要求記者在新聞實踐一線,充分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善于把概括材料轉化為具體材料,把抽象主題轉化為形象個案,把遙遠的大政方針轉化為百姓的切身體會,把枯燥的正面說教轉化為正反結合對比,把僵化的宣傳報道模式轉化為富有沖擊力的新聞表達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黨報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猜你喜歡
宣傳報道四力黨報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增強“四力”靠什么
精準扶貧宣傳報道的創新路徑
黨報專副刊怎樣撐起“半邊天”
辦好黨報內參的思考與探索
把好節奏、踩準節拍,凝心聚力鑄自信——浙報集團迎接十九大宣傳報道中的探索
突發性消防新聞宣傳報道的相關思考
黨報創新文娛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醫改警惕“四力較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