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新聞傳播活動的10張面孔
——規范化、智能化與范式創新

2018-02-28 03:04文/李
中國記者 2018年1期
關鍵詞:媒介微信用戶

□ 文/李 璐

2017年,在互聯網+大潮的推動下,我國新聞傳播事業改革持續推進,在戰略布局上積極謀劃,積極應用新技術手段、努力拓寬媒介渠道,繼續開展媒介融合實踐,以積極姿態迎接媒介生態的改變。

本文對我國2017年新聞傳播現象進行梳理,選出10個現象人物,筆者稱之為面孔。感覺他們代表了2017年新聞傳播行業的新戰略、新領域、新生態、新技術等方面的變化。

一、國家傳播新戰略:傳播活動持續規范化,緊緊抓牢輿論主動權

(一)十九大報告對新聞傳播活動提出新要求

2017年新聞傳播界的第一張面孔無疑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加速在國際新聞界開疆拓土,全力講好“中國故事”,重點在移動端排兵布陣,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明的網絡空間?!笔糯髨蟾鎸π侣剛鞑セ顒犹岢鲂乱螅褐匾晜鞑ナ侄?、重視傳播技術、方式創新,重視網絡環境治理。這是黨的十九大重要理論成果的組成部分,也是對當代新聞傳播活動的新論斷、新思維。

國家戰略的調整,預示著我國新聞傳播行業今后的發展道路將沿著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不斷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增強新時代傳媒本領,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二)主動進行輿論引導的成功范例:吳京《戰狼2》

國家戰略重心的轉移,意味著新聞傳播、文化傳播方式的變化。輿論引導方式的轉變使我們看到了2017年新聞、文化傳播活動的第二幅面孔:吳京和《戰狼2》。國產主旋律電影《戰狼2》自2017年7月27日上映到10月20日,共計播放了83天,累計票房56.8億元,觀影人次達1.59億,成功躋身全球電影票房TOP100。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個大新聞。我認為,《戰狼2》是國家層面上對傳播方式、傳播內容作出改變的有益嘗試。文化自信首先要創新傳播的方法。

《戰狼2》的成功不但擺脫了過去主旋律作品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也引發人們對輿論引導內容創新的思考:使用特定方式制作完成的主旋律媒介產品,依舊可以取得高票房、高回報。不管媒體發展處于何種程度,也不管媒體形態呈現何種變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凝聚社會共識、弘揚核心價值,這都是我國新聞傳播行業的基本任務。而那些把準了時代脈搏,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優質內容,必將獲得媒介市場的認可?!稇鹄?》的大賣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在媒體融合關鍵期,輿論引導的基本路徑:堅持工匠精神,將媒介生產最大限度與用戶需求精準對接;創新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社會主流價值。

二、媒介研究新領域:全球視野構建中國特色體系,面向未來融通新興傳播科技

(一)中國特色新聞學體系研究的推動者:陳昌鳳

2017年新聞傳播界的第三張面孔是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教授。年初之時,陳昌鳳教授就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撰文強調,以中央電視臺為代表的新聞傳播語態革新不只是一種敘述方式的變化,它從內容到形式,都透著一種傳播態度和情感。

在2017年8月召開的“中國新聞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的開幕式上更強調:“以國際之視野,持中國之立場,新聞學與傳播學在國家發展戰略中,逐漸彰顯出中國學派。學科的范疇、理念、范式吐故納新,教育和學術成果豐碩,幾代學者齊心協力,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教研體系?!?/p>

“中國新聞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題全方向、全領域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新聞傳播學論題,是為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面向未來中國的全球定位,思考中國新聞傳播領域的發展道路,是對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體系的建立的一次大閱兵。

□ 本文作者,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博士李璐在演講中。

年末,在西安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傳媒法治建設高峰論壇”,圍繞轉型與重構新傳媒生態中國的話題業界和學界專家進行了廣泛討論。下半年學界的論壇、研討也相當密集。如果說上半年的新聞傳播學界是在進行理論、制度的研討,力圖建立一套正確的、適用于新時代、新特征的媒介話語規則的話,那么下半年的學界則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新聞傳播活動中法治、生態建設、輿情監控等技術問題的解決。

(二)新興傳播技術的探路人:彭蘭

2017年新聞傳播界的第四張面孔是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彭蘭教授。2017年初,彭蘭教授撰文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媒介生態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媒體將逐步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

以彭蘭教授為代表的研究群體2017年開始將目光投向新技術的產生與應用引發我國傳媒生產實踐的變革和市場結構的再造,將更多研究精力和資源轉向以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為依托的智慧媒體,將研究的重心落于媒介智能技術的應用重塑人與媒體、人與信息的關系,探討媒體無論是在內容選擇、產品形態、用戶體驗,還是經營流程上都將面臨的顛覆和重構。強調人與機器協同發展,更好地利用新技術手段進行媒介內容的優化生產,將成為2017年以后的新聞傳播學界研究的中心議題。

三、媒介發展新生態:機構重組加快布局,融合轉型成為共識

2017年,機構重組和轉型融合仍是我國新聞傳播業發展的關鍵詞。傳統媒體發展的困境集中表現在一些報紙休刊???、廣告額下滑、人員流失等方面。2017年元旦,《東方早報》和《京華時報》兩家重量級的都市報紙宣布???,到12月1日《楚天金報》宣布休刊,全年共有6份報紙以不同形式???。

(一)“一張全家?!贬尫诺墓┙o側改革信號

我們要說的第五張面孔是一張全家福。2016年12月30日夜,最后一次值班的《京華時報》夜班編輯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拍下了一張全家福。面對著第二天就要??膱蠹?,似乎每個人都五味雜陳?!毒┤A時報》???,在業內引發不小震動,給從業者帶來強烈的觀念沖擊。作為2001年創刊的老牌都市報紙,到因為經營困難被迫???,理性來看,這是報業市場結構調整的一個信號:報紙媒體的供給側改革在2017年迫在眉睫。

《京華時報》的??且环N新聞行業整體性供給側調整,主要面向傳統媒介生產者,著重從新聞供給角度進行結構性改革。從長期來看,這種“供給側”調整還將持續和深入。

(二)媒介轉型融合的先行者

而我們要說的第六張面孔,恰恰是另一份??膱蠹垼骸稏|方早報》。作為上海報業集團旗下一份十數年歷史的報紙,一度發行量達到30萬份,卻在危機來臨之時,主動試水轉型新媒體。將原有的新聞報道功能全部轉移到澎湃新聞網,實體報紙以適當的電子或書刊形式存在。

傳統媒體的危機并非第一次發生,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遭遇顛覆的程度會變得更深、范圍更廣?!稏|方早報》作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一份優秀紙媒,有著優質的采編人員和內容資源,這也是傳統紙媒普遍存在的優勢。在轉型過程中,傳統媒體在繼續發揮內容優勢的同時,要注意對于新媒體平臺和技術的利用?!稏|方早報》轉型澎湃新聞平臺,需要帶來的優質內容符合澎湃新聞一直對原創內容的追求,而澎湃新聞也是一個前景可觀的新媒體平臺。

《東方早報》的主動轉型意味著傳統媒介由僅僅只是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自身信息轉向“內容+平臺+技術”的資源合力。在用戶為王時代,先進的媒介技術可以幫助傳統媒介更了解用戶、便于用戶分享并根據用戶需求改進用戶體驗。傳統媒體對互聯網的融合由一種資源相互利用的簡單融合,轉向技術層面與信息傳播層面的絕對互聯網化式的絕對融合。

四、媒介產業新大陸:建構全新利益鏈條,重視社交媒體互動

(一)網絡視頻產業鏈終端的符號性人物

第七張面孔是在鄭州人民公園尬舞的“紅毛皇帝”顧東林。2017年上半年,平時經營自己的理發店,周末去鄭州人民公園跳舞的顧東林突然發現自己火了。他在各大網絡直播平臺上的賬號擁有了近百萬的關注者。

與網絡直播采用相近的產業鏈模式的是網絡短視頻產業。11月8日吳詠寧在長沙嘗試高空極限挑戰時失手墜亡。而這個20多歲的小伙子之所以頻頻冒著生命危險在各個高層建筑進行無保護措施的高空極限挑戰是為了拍攝視頻上傳到其快手賬戶。截止到出事時為止,吳詠寧的快手賬號上粉絲數量已突破百萬。

為了獲得粉絲更多打賞,吳詠寧最終以血淋淋的悲劇撕開了直播行業的一角黑幕。這種帶血的直播真該管管了,人民網的微評一語中的。

2017年一條全新的網絡直播和網絡短視頻產業鏈展現在了業界面前。這條產業鏈的上游是由UGC(用戶生產內容)、UPGC(主播與平臺共同生產)以及PGC(專業生產內容)共同構成了平臺的內容形態;產業鏈的中游是秀場直播、游戲直播和泛娛樂直播為直播平臺的主要形態,2017年后期,“直播+”拓展了直播平臺的形態外延;產業鏈的下游才是我們所看到的網絡主播和視頻提供者。他們依靠打賞機制和流量廣告兩種方式實現注意力變現,打賞和平臺分成是主播收入的主要來源。

2017年是互聯網視頻平臺井噴的一年,隨著市場的選擇,視頻平臺的內容生產從低俗化、同質化逐漸向精細化、專業化、垂直化發展。在發展中主動探索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視頻的拍攝者通過獨特的視角探尋更加直接的敘事方式,便于吸引年輕一代受眾。截自到2017年12月,我國已有各類網絡視頻平臺200余家,日均活躍用戶近1億人,網絡視頻產業2017年的產值可能達到400億。在用戶規模實現量的突破后,未來如何通過資源整合更好地實現“直播+”質的轉變,加強政策監管和行業自律,讓直播平臺發展趨于規范化,是接下來網絡視頻直播平臺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

(二)社交互動發展的佼佼者

第八張面孔是羅振宇。羅振宇是知名微信公眾號《羅輯思維》的創始人。2017年7月18日其創辦的以《羅輯思維》為名的網絡視頻脫口秀、微信公眾號、APP客戶端擬在C輪資本市場上融資9.6億元,目前估值約70億元?!读_輯思維》的成果與其說是羅振宇的成果,不如說是微信的成果。是微信數年來孜孜以恒地強調分享,強調交互化的成果。目前,微信與QQ是我國僅有的月活躍用戶超5億的APP。

羅振宇的成功是微信基于人際交往方式之下的盈利模式的成功。微信的本質是基于強關系之下的人際交往,微信公眾號強于打造一個連接各方用戶群體的生態圈,為人們提供互動機制。早在2012年微信平臺就向第三方用戶開放準入接口,希望通過用戶創作精品內容,實現平臺的開放性,來探索流量變現。但是由于使用用戶的數量問題,效果并不明顯。2017年,微信在國內社交媒體中第一個實現了活躍用戶5億的目標。以平臺形式將各方的群體需求和供給相連接,這就相當于建成了一個互動媒介生態圈,這是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實現大規模盈利的根本前提。2017年的《羅輯思維》是互聯網媒體普遍強調的“流量變現”的現實表現。與大眾傳播下的規模經濟模式不同,未來社群組織的生存將遵循范圍經濟的邏輯,即:強調數量的優勢和人群信息交互的優勢來創造經濟價值。

五、媒介進步的新起點:產業的智能化重構,技術與內容的融合

(一)媒介產業的智能化重構者

第九張面孔叫Xiaomingbot,又叫張小明,但它卻不是一個人,甚至沒有一個實體的存在。它是今日頭條公司2016年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程序。在里約奧運會期間,它共制作了457篇球類比賽的賽事報道,每天30篇以上。不僅包括了從小組賽到決賽的所有賽事,而且其幾乎與電視直播同時的發稿速度,也讓人驚嘆。在當時它還只是一個簡單的寫稿模塊,僅僅只能完成財經類和體育類簡單報道,且寫出的稿件只能對事實做最基本的描述。

2017年是公認的人工智能商業化元年,現在的“張小明”是一套由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智能算法、深度學習等智能技術組成的復雜系統。通過大數據抓取技術和智能算法它能夠將用戶的好奇點與內容匹配,通過數據源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攫取用戶興趣點。未來,它們與媒介產業鏈中任何一個模塊、一種元素、一個流程的 創新組合,都將引發一場“爆炸”,并催生出各種截然不同于以往的智能媒體新業態,智能媒體正在并將繼續刷新媒介產業的傳播景觀。

(二)媒介產業技術與內容的融合者:新媒介

2017年的新聞傳播行業的第十張面孔是新媒介。與其他日漸清晰的九張面孔不同,2017年所謂新媒介的面孔還藏在面紗之后。這張面紗是由日漸精進的媒介技術與不斷變化的媒介形態交織而成。每一種新媒介技術的出現都會帶來新的媒介形態,引發新的媒介內容生產變革,并開創新的媒介內容生產。人工智能、大數據、VR都是2017年大發展的媒介技術,技術與媒介生產方式的融合,改變了媒介生產者的角色、媒介內容生產的標準以及媒介生產的形態。新聞媒體依托技術途徑,實現不同媒體平臺的融通;同時發揮傳統媒體的既有優勢,提升傳播能力。

2017年前的新聞傳播媒介是以人為主導的媒體,2017年的新聞傳播媒介是技術化的媒介,2017年后機器及各種智能物體都有媒體化的可能。媒介自身之間的邊界也將消融。原本所謂的單一媒介,或新媒介的形象將會不斷地模糊化。未來技術條件下,不同的媒體業務模式將共同使用一種或幾種媒介技術,以媒介技術來區分媒介形式或媒介屬性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猜你喜歡
媒介微信用戶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微信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微信
微信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