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屆“跑會”資深記者: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感悟“融合”及新特點新生態

2018-02-28 03:04劉樂平
中國記者 2018年1期
關鍵詞:飯局大會筆者

□ 文/劉樂平

互聯網大會參會嘉賓極多,大多數嘉賓發言時間只有幾分鐘;而作為記者,面對如此思想盛宴和大餐,更是恨不能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奈何只能在高強度、快節奏的“趕場”中走馬觀花。即便如此,身臨其境,還是感悟良多。記錄在這里的,是筆者采訪這場盛會的一些切身感受和粗淺思考。

一、無時無處不在的傳播

新媒體時代,記者發稿頻率之快,強度之高,在互聯網大會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2017年采訪互聯網大會,作為記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筆者與許多“跑”互聯網大會兩年以上的資深記者交流這個問題,他們不約而同提及,今年能明顯感覺到,移動優先、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主流,成為記者的自覺,也成為媒體之間競爭的主戰場。常常是,一場論壇還未結束,嘉賓們精彩的觀點已經在各大移動傳播平臺上呈現。

2017年,浙報集團派出20多名攝影、視頻記者。跟幾年前相比,攝影記者的工作狀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不但要負責傳統紙媒發稿用圖,還要承擔網絡和移動端發稿任務,在新聞現場,任何一點空閑時間,都彌足珍貴。人們看到,會場里隨意一個角落都有記者席地而坐,都在爭分奪秒處理圖片和視頻。

文字記者更是如此。浙報集團記者在會場里碰到熊曉鴿等“大咖”,三五分鐘的閑聊,記者抓取其中的干貨迅速整理成文,隨即發給后方編輯團隊,不過十分鐘,一篇題為《熊曉鴿:希望找到超過BAT的投資項目》的稿件已經出現在浙江新聞客戶端,并已經被其他網絡媒體轉載——這就是互聯網時代傳播的速度和力量。

新聞產品“融”的特質越來越明顯。筆者走在烏鎮的石板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種手持終端,記者們用它錄視頻,玩直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新華網出品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來啦!世界網友@烏鎮》,采訪了世界各地的網友,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無數個笑臉在屏幕上綻放,不禁讓人感嘆互聯網世界的美好;浙江新聞客戶端連續第三年推出的向互聯網致敬的《平凡之路》,也在朋友圈刷屏。

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媒體的玩法也越來越不拘一格。在本屆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錢江晚報》就帶來了他們首次亮相的 AR 報紙——一份會動的報紙。這份科技感滿滿,同時又深度報道了互聯網大會的報紙在會場一出現,立即吸引了眾“大佬”關注的目光。

隨著技術的演進,媒體融合還在深化,未來的媒體可能是任何一種我們想象不到的形態。但是,正如胡舒立所言:“新聞人面對著嚴峻的挑戰,選擇可能是多樣的……因為在傳統的商業模式被顛覆之后,新聞人的使命并沒有改變,方向一如既往,所以我們的道路可能格外艱辛?!?/p>

二、博眼球與彰顯主流價值

2017年的互聯網大會,有兩張在網上廣為流傳的“烏鎮飯局”照,其中之一是網易丁磊組織的飯局,另一個則是京東劉強東和美團王興組織的飯局,在這兩個匯聚互聯網“大佬”的飯局里,都沒有馬云。由此引發諸多遐想,站隊之說不絕于耳。有自媒體發文高呼《馬云挺住》……

一時間,網上網下,人們熱衷于談論互聯網大佬們江湖世界里的觥籌交錯,卻鮮有人認真審視這些嘉賓的講話和發言。

舉辦互聯網大會的初衷,是為全球互聯網精英交流溝通搭建一個平臺,為大眾了解科技創新發展動向創造一次機會。而且,當下世界面臨的諸如戰爭、難民、貧富差距等挑戰,都與人類社會的命運休戚相關,互聯網怎么幫助解決這些問題,正是民眾希望這些互聯網精英解答的。許多新媒體一擁而上,將公共輿論注意力資源傾斜在飯局之上,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新聞資源浪費。

以筆者的感受,花邊新聞搶了科技的風頭,把板子全部打在“大佬愛炒作”身上恐怕也不盡然,事實上,很多媒體樂此不疲?;仡櫛敬未髸蟮?,許多媒體第一時間曝出的不是嘉賓們對大會主題的精辟見解、大會的思想成果,而是各種飯局……這反映出了當前媒體的選擇偏好:一味地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追求話題熱度。以此觀之,一些媒體在此次報道中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自帶流量的花絮和八卦人人愛看,但媒體作為輿論議題的設置者,理應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不能被受眾的趣味吊著走。在這方面,主流媒體當仁不讓地起到了輿論中流砥柱作用。以筆者所在的浙報集團為例,從梯狀升溫式預熱到跨平臺報道火力全開,再到深耕話題升溫熱度,前后持續近兩周;范圍涵蓋將對世界互聯網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幾十場論壇上的“精簡干貨”,及時傳遞互聯網大會的最新思想成果。

蹲守飯局直至凌晨可以說很“拼”了,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個新聞工作者比拼的戰場,筆者還見識了另一種敬業。大會開幕當天,筆者見到《新京報》一位攝影記者,他提前4個小時就來到了媒體工作間,躺在椅子上補覺?!皵z影記者是個決不能遲到的職業,寧可做最充分的準備,也不能冒失去拍攝機會的風險?!?/p>

▲ 本文作者劉樂平(左)采訪嘉賓后合影。

不止如此,拍攝互聯網大會,僅僅拍攝記錄遠遠不夠,還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在數千位“大咖”云集的會場內外,記者得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聚焦按下快門的每一位人物都是誰。這是攝影記者必須掌握的技能,為此他們必須經過長時間充分的準備,官網的嘉賓名單頁面,他們翻閱過無數遍。

新聞現場拍攝結束,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處理圖片、寫圖片說明也會消耗大量時間。尤其每位攝影記者每天幾千張片子,幾十上百幅的發稿量,涉及幾十位人物,圖片說明里每位人物的身份姓名不能出錯。職業新聞人的專業、敬業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三、人的價值堅守

互聯網大會是新科技、新技術集中展示的絕佳舞臺,2017年最熱的無疑是人工智能。筆者參加的一些主要的論壇和分享會,不論主題是什么,總會談及人工智能。一種普遍的觀點是,互聯網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沖擊,人工智能終將取代許多傳統的工作崗位,任何試圖抵抗這種潮流的舉措都是徒勞。

身為新聞行業從業者,當然更關注這一技術對傳媒行業的影響。大會期間,筆者與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當得知筆者來自浙報集團,他興奮地提起微軟小冰與浙報集團旗下《錢江晚報》合作的首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客戶端“浙江24小時”。小冰24小時陪伴你,可以回復你的評論,還可以就記者的文章寫評論,越來越有感情色彩,越寫越像“人”。

技術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馬云在網絡傳播與社會責任論壇上的一番演講發人深思。他說,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多地借助了新技術。由此也帶出了很多問題,比如造假新聞、低俗新聞的泛濫。

當下一些新聞客戶端上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低俗化,甚至假新聞的情況。比如飽受爭議的推薦算法,只根據數據勘測某條資訊閱讀量、轉發量高,就粗暴地推薦給用戶,或根據用戶過往點擊行為,猜測他們喜歡看因一時好奇而點擊的低俗內容,就不斷給用戶推薦類似內容——流量至上帶來的低俗化飽受社會質疑。

在網絡傳播與社會責任論壇上,新華社社長蔡名照演講的題目是《共同擔負起網絡傳播的社會責任》。他說,網絡傳播發揮著成風化人的重要作用,對社會風氣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互聯網技術這個無可抵抗的時代潮流面前,我們如何評論技術給網絡傳播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在與沈向洋的對話里,他提到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他認為,人應該超越算法,保持自身對現實世界的洞察力與判斷力。機器幫助人更好地進行信息的收集、匯聚、分發,但對這些信息的價值判斷、真偽判斷,還取決于人。同時,人更需要警惕自身對數據、算法、機器的裹挾、迷信和濫用。盡管機器將在未來的傳媒業不斷滲透,人機互動也將日益進入深層,但是在人際互動中,主體還是人。馬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互聯網時代的記者,應該多搞調查研究,應該提供更多深度、精品的信息。

一些有識之士還提出了更多的憂慮:未來我們還有隱私嗎?算法真的能讀懂人生嗎?人工智能會不會帶來新落差?當人過分依賴機器,是機器的過錯,還是人的過錯?對這些問題我們可能一時還沒有答案,但人工智能+傳媒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對這些答案的追尋過程。

猜你喜歡
飯局大會筆者
WAIC與WIC大會簡介
老師,別走……
歷史,在飯局中前進
美好的飯局不應該多于四個人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聲討大會
大會選舉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飯局
第39屆ISO大會擷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