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種不同排齦方法在牙體楔狀缺損充填修復中的應用研究

2018-03-02 00:49何光偉張萍
醫學信息 2018年2期

何光偉+張萍

摘 要:目的 探討楔狀缺損充填修復時,不同牙齦生物型應用排齦線和排齦膏排齦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牙頸部楔狀缺損共180例,薄齦生物型為87例,厚齦生物型為93例,各組內樣本隨機劃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應用排齦膏排齦、對照組應用排齦線排齦后,行復合樹脂充填。治療后評價疼痛、牙齦出血情況,并隨訪1年后的臨床療效。結果 薄齦生物型中實驗組的疼痛發生率、牙齦出血率比對照組低,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厚齦生物型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疼痛發生率、牙齦出血發生率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薄齦生物型與厚齦生物型中,各自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臨床效果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楔狀缺損充填時,薄齦生物型應選擇排齦膏排齦,以減少疼痛和牙齦出血的發生率;厚齦生物型選擇排齦膏和排齦線排齦的差別不大。

關鍵詞:楔狀缺損;排齦膏;排齦線;牙齦生物型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2.00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02-000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ingival line and gingival plaster in different gingival biotypes in the restoration of wedge-shaped defect.Methods 180 cases of cervical wedge-shaped defect were selected.87 cases of thin gingival biotype and 93 cases of thick gingival bio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gingival retraction paste,the control group used gingival retraction after the composite resin filling.Assessment of pain after treatment,bleeding gums,and followed up after 1 year.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biological thin gingival pain incidence,gingival bleeding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1),the incidence of thick gingival biotyp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in,gingival bleeding incidence of smaller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Follow-up 1 year,gingival biotypes and gingival biotypes,the respectiv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During the wedge-shaped defect filling, thin gingival biotype should choose gingival retraction paste,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ain and bleeding gums;thick gingival retraction paste and biological selection gingival retraction has little difference.

Key words:Wedge-shaped defect;Gingival plaster;Gingival line;Gingival biotype

排齦技術在口腔臨床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不但應用于口腔固定修復中,也應用于楔狀缺損修復時,以獲得良好的充填體邊緣,這已經成為口腔醫生的共識。但在楔狀缺損修復中,應用排齦技術的不同,對牙周健康、充填體懸突等產生不同的影響。排齦過程中,如何減少牙周損傷,獲得理想的修復體密合度,是臨床醫生一直探討的問題[1-4]。本研究探討在楔狀缺損充填治療時,依據不同的牙齦生物型(gingival biotype),選擇兩種不同的排齦方式所獲得的臨床療效,現將有關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于我院門診就診的180例患者,要求牙周組織基本健康,無嚴重的全身系統疾病,治療前教育并指導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且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知情同意。入選每位患者口內楔狀缺損至少2顆以上,缺損窩洞的齦壁齊齦緣或位于齦下≤2 mm,共510顆。其中薄齦生物型組87例,厚齦生物型組93例,兩個組內分別隨機劃分出實驗組和對照組。薄齦生物型實驗組44例,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42.2±8.5)歲;對照組43例,年齡26~55歲,平均年齡(42.4±8.4)歲。厚齦生物型實驗組46例,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42.6±8.3)歲;對照組47例,年齡26~54歲,平均年齡(42.7±8.3)歲。各組之間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材料 美國 ULTRAPAK公司生產的0-1#排齦線、專用排齦器,法國碧蘭公司生產的Expasyl排齦膏、專用注射器,德國VOCO公司生產的光固化復合樹脂。

1.3方法 應用準確性和可靠性得到肯定的牙周探診法區分牙齦生物型[5],即用牙周探針探入頰側齦溝,并通過觀察牙周探針透過牙齦組織的清晰度判斷牙齦的厚薄。窩洞制備前,實驗組應用Expasyl排齦膏排齦,持專用注射器輕輕將排齦膏注入齦溝,薄齦30 s,厚齦1~2 min后去除排齦膏;對照組應用排齦線排齦,持排齦器輕推排齦線進入齦溝,排齦時間≤10 min。充分暴露齦下部分窩洞后,制備窩洞,消毒后常規粘結、復合樹脂分層充填、光照固化,修形拋光。

1.4評價指標 排齦過程中患者對疼痛的主觀感受,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are VAS)判定,0分無痛,0~3分為無疼痛感,4~6分疼痛影響睡眠但尚可忍受,7~10分疼痛強烈難以忍受。牙齦損傷情況由主診醫師觀察牙齦指數(GI)。并于1年后采用改良的美國公共健康部制定的USPHS直接臨床系統評估,主要評估充填體脫落、邊緣密合性、繼發齲、邊緣著色及牙齦炎5個方面,A為理想,B為尚可,C為差,其中A和B均為臨床有效,C視為無效。

1.5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統計方法為χ2檢驗,用[n(%)]表示,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時的疼痛程度評價 治療過程中,薄齦生物型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疼痛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患者治療時牙齦指數(GI)對比 薄齦生物型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探診出血率分別為13.64%和34.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厚齦生物型探診出血率,實驗組為19.57%,對照組為23.40%,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患者隨訪1年后臨床療效對比 隨訪1年后的臨床療效方面,無論是薄齦生物型還是厚齦生物型,各自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牙齦生物型這一概念是Oshsenbein和Ross在1969年提出,并根據牙齦組織的解剖特點,將牙齦生物型分為“薄型”和“厚型”。牙齦組織分型不同,其結構和血供也存在差異。牙周疾病和相應的治療(如牙周刮治術、游離齦瓣手術、引導性組織再生術等)、牙體修復、種植牙等也因牙齦生物型的不同,預后差異較大,這方面的臨床報道較多[6-8]。而對不同排齦方法所產生的排齦效果的臨床研究中,未見與牙齦生物型相關聯的報道。本研究選擇臨床確診的楔狀缺損患者,通過分組對照研究,來評估不同牙齦生物型應用排齦膏和排齦線排齦的臨床差異,以此指導臨床醫生楔狀缺損的修復治療。

楔狀缺損是一種慢性牙體硬組織非齲性疾病,中老年人為易患群體。缺損部位好發于牙頸部釉牙骨質交界處,有時缺損甚至達齦緣下。初期表現為牙本質過敏,隨著缺損擴大會接近牙髓,向下達游離齦以下,進而誘發牙髓炎或牙周炎等。在楔狀缺損充填治療中,排齦是十分重要的操作步驟,通過排齦可以清晰地暴露術野,減少齦溝液的分泌,提高充填物的邊緣封閉效果[9]。臨床上排齦線與排齦膏是常見的排齦方法,但排齦過程中也會引起齦溝液中天冬氨酸轉氨酶(AST)與堿性磷酸酶(ALP)的短期變化[10],并且產生疼痛不適感、牙齦撕裂與出血的情況[11]。本研究的VAS評分和GI評分結果也印證了排齦過程中患者的個體不適反應,與其他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相符。本文還證實在楔狀缺損充填時,薄齦生物型使用排齦膏排齦,可以明顯減輕排齦過程中疼痛、牙齦出血情況,與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厚齦生物型選擇排齦膏或排齦線排齦差別不大,兩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認為,薄齦生物型的牙齦組織較薄且脆,對臨床操作十分敏感。應用排齦線排齦時,難度較大,術者的熟練程度、操作力度、應用排齦線的型號等都會對牙齦造成不同程度損傷,有的甚至出現牙齦撕裂傷,破壞牙齦的附著。而排齦膏是通過專用注射器,將Expasyl膏體注入齦溝,膏體對上皮產生0.1 N/mm2的壓力,從而推開游離齦,不對上皮附著造成損傷,故在薄齦生物型的應用中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厚齦生物型的牙齦組織相對較厚,彈性較好,排齦線排齦的操作難度明顯降低,故收到與排齦膏排齦一樣的臨床效果。雖然本研究1年后的臨床隨訪表明,排齦方式對臨床療效沒有顯著性影響,但本研究的臨床隨訪時間只有1年,在牙齦長期穩定性方面的評價缺乏一定力度,還需要進一步的追蹤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楔狀缺損充填時,先通過牙周探診的方法區分牙齦生物型,對于薄齦生物型推薦排齦膏排齦,厚齦生物型選擇排齦膏和排齦線排齦均可。通過有甄別性的選擇排齦方法,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臨床不適感,降低牙齦的損傷幾率,為遠期預后提供良好的牙齦狀態。

參考文獻:

[1]吳小玲.排齦技術在口腔固定修復臨床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2,4(2):175.

[2]馮傳翠,張曉明.3種排齦方法對排齦效果影響的對比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6,3(21):127-128.

[3]蔡橋銀,吳紅霞,陳小峰,等.排齦線在治療楔狀缺損中的臨床應用[J].口腔醫學,2012,32(3):188-189.

[4]吳麗娜,王一霖,劉美瑜.排齦術在齦下楔狀缺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4,30(6):859-860.

[5]樂迪,張豪,胡文杰,等.牙周探診法判斷牙齦生物型的初步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2,47(2):81-84.

[6]Sin YW,Chang HY,Yun WH,et al.Association of gingival bi otype with the results of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J].J Perio dontal Implant Sci,2013,43(6):283-290.

[7]谷克曉,劉黨利.牙齦生物型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7,33(2):268-270.

[8]袁潔,姜寶岐.牙周生物型對種植治療的影響[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26(9):569-573.

[9]閆雪冰,彭紅,劉利.不同排齦方法修復齦下楔狀缺損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28(01):70-73.

[10]趙寅華,肖惠軍,何惠明.三種排齦方法對齦溝液含量及成分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0,26(04):205-208.

[11]張秀榮.齦下楔狀缺損修復前不同排齦方法對修復后牙齦出血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4,20(7):1127-1130.

收稿日期:2017-10-18;修回日期:2017-11-3

編輯/楊倩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