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指導在老年腦梗死康復護理中的效果

2018-03-03 11:47胡少麗
災害醫學與救援(電子版) 2018年3期
關鍵詞:神經功能腦梗死康復

胡少麗

(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鐵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2)

引言

腦梗死為致殘率及致死率極高的腦血管疾病,具有預后差且并發癥多的特點,易導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喪失,給患者家庭帶來較大負擔。對腦梗死患者早期給予康復護理干預,可提升臨床療效并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我院對老年腦梗死康復護理患者加強健康指導,成效明顯,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腦梗死老年病患74 例,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參照組37 例,男21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66.82±3.45)歲;研究組37 例,男22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66.87±3.44)歲。兩組一般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康復護理,研究組加強健康指導干預:①飲食指導:詢問了解患者升高、體重等基礎信息,依照患者個體情況確定營養攝入能量,飲食堅持低鹽低脂及少食多餐原則,忌食油膩及辛辣食物。②運動指導:于患者病情穩定后開展早期功能恢復鍛煉,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鍛煉強度以患者不感覺到疲勞為宜。例如于床上進行獨立坐起訓練,適時協助患者進行扶床站立和行走,指導患者掌握身體平衡感。③語言功能訓練指導:日常指導家屬協助進行手勢語言及肢體語言溝通訓練,由簡易難開始,可借助圖片、兒童讀物的等進行簡單溝通交流。后指導患者進行鼓腮、伸舌及咀嚼練習。④心理指導:多數患者均存在失語或癱瘓癥狀,患者受挫感較強,易引發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緒。應配合患者家屬及時了解患者日常外在情緒變化及內心憂慮,叮囑患者家屬給予盡量多的陪伴支持。幫助患者回憶以往快樂時光,日常多向患者講述社會趣聞趣事,燃起患者治療康復信心。

1.3 觀察指標 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定參照NIHSS(研究院卒中量表)[1],包含共15 個測評項目,分值0-42 分,評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生活質量評定參照QOL-BREF(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2],滿分100 分,分值越高則為生活質量越好。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參照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5.49±2.13)分,生活質量評分(68.31±5.43)分;研究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5.43±2.15)分,生活質量評分(68.43±5.47)分,對比無較大差異(t=0.121、0.095,P=0.452、0.462)。治療后參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1.08±1.36)分,生活質量評分(74.57±4.38)分;研究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7.86±1.23)分,生活質量評分(82.73±4.22)分,對比差異明顯(t=10.681、8.161,P=0.000、0.000)。

3 討論

腦梗死亦名缺血性腦卒中,腦組織缺血缺氧后壞死并造成腦神經損傷,該病發病突然且進展速度快、臨床治療難度大。當前臨床對于腦梗死的治療手段有藥物保守治療、外科手術治療、高壓氧等方法,但各治療方法對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障礙并無特效性。另有部分患者受自身情緒因素及家庭社會因素影響,治療期望水平低且康復護理配合性差,影響整體療效及預后。本次加強對老年腦梗死康復護理期患者的健康指導干預,通過語言及肢體功能訓練等措施刺激周圍神經,可提升腦組織細胞活動興奮性,加速病灶周圍組織及健側細胞重組或代償,對新神經通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對腦梗死患者早期實施有效的康復鍛煉,可促進患者語言功能及肢體活動能力的恢復,幫助患者建立康復治療信心,提升其康復護理依從性[3]。本次對老年腦梗死康復護理患者加強了健康指導干預,從飲食、運動、語言功能訓練、心理指導等方面開展康復鍛煉,結果顯示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生活質量均明顯改善。

綜上,在老年腦梗死患者康復護理中實施健康指導的作用顯著,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并提升生活質量,有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神經功能腦梗死康復
康復??漆t院康復設備維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討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歡迎訂閱2022年《護理與康復》雜志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64排CT在腦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及影像學特征分析
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早期康復鍛煉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作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