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C、蛋白S活性與進展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

2018-03-06 09:36郭元元賴曉菲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8年4期
關鍵詞:抗凝進展血漿

郭元元,白 垚,賴曉菲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重慶 400016)

腦梗死是危及生命的常見疾病,其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已受到臨床廣泛關注。進展性腦梗死是指受損腦組織發病過程繼續進展擴大,在腦梗死發生后的6 h至2周內,出現逐步或階梯式惡化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1]。國內外研究報道,進展性腦梗死的發病率在腦梗死患者中占較高比例,達9.65%~43.00%[2-4]。若能早期判斷其神經功能惡化,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研究表明,腦梗死的原發病理過程中血清相關抗凝物質變化明顯,可能參與疾病的發生過程[5-6]。蛋白C系統是體內重要的天然抗凝系統,蛋白C(PC)、蛋白S(PS)是主要的抗凝蛋白,其活性變化直接影響血循環的正常運行,現探討進展性腦梗死和非進展性腦梗死患者PC、PS的活性變化,探討其臨床意義及其相關性,為輔助診斷進展性腦梗死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該院就診的腦梗死患者110例,男62例,女48例,年齡13~96歲,中位年齡48歲。納入標準:(1)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7]。(2)于發病后24 h內入院。(3)經CT或MRI檢查,并診斷為腦梗死。(4)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分別在入院時、病情進展后進行評估,兩者相差大于或等于4分者作為進展性腦梗死組(38例),小于4分者作為非進展性腦梗死組(72例)。排除標準:(1)嚴重感染患者。(2)伴有肝臟、腫瘤、血液病及深靜脈血栓患者。(3)近3個月服用免疫抑制劑及華法令等藥物。(4)入院48 h內病死患者。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作為對照組。3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確診后采集枸櫞酸鈉抗凝血(1∶9)2.7 mL,對貧血或紅細胞增多癥患者的采血量應進行校正,經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進行測定。如特殊情況不能及時測定者將血漿分離置―80 ℃冰箱凍存,檢測前37 ℃解凍。PC、PS的檢測儀器使用日本SYSMEX CS2000i全自動血凝儀,采用發色底物法檢測PC,應用凝固法原理檢測PS,試劑盒由西門子公司提供,隨批質控在控。收集3組研究對象的凝血4項指標,包括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正常參考區間:凝血酶原時間(PT)為10.5~13.7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為15~34 s、凝血酶時間(TT)為14~21 s、空腹血糖(FBG)為1.5~3.5 g/L、PC為70%~140%、PS為75%~130%。

2 結 果

2.13組研究對象的血漿PC、PS活性結果比較 進展性腦梗死組PC、PS活性明顯低于非進展性腦梗死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進展性腦梗死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研究對象的血漿PC、PS活性結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非進展性腦梗死組比較,#P<0.05

2.22組患者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進展性腦梗死組患者PC、PS活性明顯低于非進展性腦梗死組(P<0.05),PT、APTT、hs-CRP水平高于非進展性腦梗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其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M(P25,P75)]

2.3血漿PC、PS活性與腦梗死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進展性腦梗死組與非進展性腦梗死組比較,PC、PS活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Spearman直線相關分析,進展性腦梗死組患者PC、PS活性與NDS評分呈負相關關系(r=―0.457、―0.537,均P<0.05),表明血漿PC、PS活性與腦梗死是否進展及其嚴重程度高度相關。

2.4PC、PS與腦梗死高危因素的相關性 將血漿PC、PS作為因變量,年齡、GLU、TG、TC、LDL-C、HDL-C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C、PS與各指標無相關性,說明PC、PS活性不受其影響。

3 討 論

腦梗死是多種因素引起的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導致部分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8]。急性血栓的形成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礎,血栓使動脈管腔變狹窄,血流減速甚至淤滯,當造成整個管腔閉塞時,腦梗死范圍也隨之擴大,患者神經功能進展性惡化,因此對進展性腦梗死進行早期確診,判斷其發病機制,是改善患者預后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蛋白C系統對血栓形成有重要的調節作用,PC、PS是其主要組分之一,PC本身是無活性的酶原,在體內被凝血酶-血栓調節蛋白復合物激活成為有活性的PC(APC)[9]。APC主要通過以下方式發揮抗凝作用:(1)選擇性滅活Ⅴa和Ⅷa,進而影響Ⅹa和Ⅱa的形成。(2)破壞血小板活性。(3)促纖溶活性,APC可刺激內皮細胞釋放纖溶酶原激活物PA,又能滅活內皮細胞和血小板釋放的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使纖溶活性增強,纖維蛋白降解增多。(4)減輕內皮細胞損傷[10]。游離PS是PC的輔助因子,其與APC形成的復合物可加速滅活Ⅴa和Ⅷa[6]。本實驗結果表明,進展性腦梗死組血漿PC、PS活性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多項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證實抗凝蛋白活性降低在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發病機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非進展性腦梗死組血漿PC、PS活性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為腦梗死發病初期血漿PC、PS呈代償性升高,掩蓋了PC、PS活性下降或者患者病情局限,經治療后PC、PS逐漸上升。

本研究表1結果顯示,進展性腦梗死組血漿PC、PS活性比非進展性腦梗死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為:(1)PC、PS因病情進展呈現消耗性降低,患者病情加重時,損傷的腦組織釋放大量組織因子及炎性介質進入血循環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徑,凝血酶大量活化,激活無活性的PC,同時在PS的輔助下,更多的PC加速激活為APC,此過程PC、PS大量消耗減少[11]。(2)腦梗死患者多有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受損,PC、PS在血管內皮細胞表面合成減少。本研究表1結果表明,進展性腦梗死組PS活性降低幅度比PC更明顯,可能與PS的多種抗凝途徑有關。有研究發現PS除了作為PC的輔助因子,還可與Zn+協同作用,減少FX活化[12]。HACKENG等[13]研究報道,PS可協助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抑制組織因子達到抗凝作用。因此血漿PC、PS活性缺乏或降低,可直接導致PC系統抗凝和促纖溶調節作用的減弱,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形成血栓,增大梗死面積,患者病情進展性加重,也增加了復發的可能性。

本研究結果提示,進展性腦梗死患者血漿PC、PS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其活性基本維持在正常參考范圍內,敏感性不高,可能與腦梗死復雜的發病機制相關,除了抗凝功能紊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炎性反應等也是導致腦梗死的高危因素。因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不能代表整體水平,還需進一步的大樣本、多中心研究證實,因此PC、PS活性降低只能作為進展性腦梗死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機體PC系統被激活,血漿PC、PS被消耗是血栓形成和加重損傷的重要環節。相關分析也表明腦?;颊卟∏樵絿乐?,其血漿PC、PS活性降低越明顯,因此可將PC、PS活性降低程度作為腦梗死患者病情是否惡化進展的一個指標,臨床動態監測血漿PC、PS活性變化可提高進展性腦梗死的防治,降低其發生率。

[1]高玉芳,王敏,羅文強,等.D-二聚體檢測在進展性腦梗死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7):868-869.

[2]王振威,蘇楊維.缺血性進展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性因素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1,19(4):336-338.

[3]楊偉民,劉鳴,郝子龍.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及不同病因分型的關系[J].老年學雜志,2010,30(24):365-367.

[4]BIRSCHEL P,ELLUL J,BARER D,et al.Progressing stroke:Towards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definition[J].Cerebrovascular Dis,2004,17(2/3):242-252.

[5]洪流,陳華英,黃秀紅,等.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與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4):1827-1829.

[6]孫爽,孫莉,周春奎.血漿蛋白C,蛋白S與腦梗死相關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7,24(5):551-553.

[7]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8]CHANG L T,YUEN C M,LIOU C W,et al.Link between interleukin-10 level and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J].Neuroimmunomodulation,2010,17(4):223-228.

[9]郭元元,白垚,周窈佳.血漿蛋白C,蛋白S在靜脈血栓栓塞患者體內的表達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6):815-817.

[10]張本平,梁慶成.蛋白C,蛋白S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7,4(41):365-366.

[11]李剛,徐如祥,柯以栓,等.顱腦損傷急性期凝血常規及D-二聚體變化的臨床觀察[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5):759-760.

[12]FERNANDES N,MOSNIER L O,TONNU L,et al.Zn+-containning protein S inhibits extrinsic factor X-activating complex independently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J].Thromb Haemost,2010,8(9):1976-1985.

[13]HACKENG T M,MAURISSEN L F,CASTOLDI E,et al.Regulation of TFPI function by protein S[J].J Thromb Haemost,2009,7(Suppl 1):S165-S168.

猜你喜歡
抗凝進展血漿
糖尿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與血漿P-tau217相關性研究進展
HIV相關淋巴瘤診治進展
晚期癡呆患者治療及照護進展
Micro-SPECT/CT應用進展
扁平苔蘚的診斷與治療進展
血漿置換加雙重血漿分子吸附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細胞因子的影響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對心房顫動相關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
血漿corin、NEP、BNP與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縮功能的相關性
Mutually Beneficial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