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動態增強結合彌散加權成像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

2018-03-08 06:55
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8年6期
關鍵詞:占位性診斷率定性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影像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肝臟占位性病變主要包括肝腺癌、肝血管瘤、原發性肝癌、肝硬化、肝囊腫等,其中肝癌的發病率及病死率處于較高水平,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使肝癌診斷確診率明顯提高,尤其是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動態增強及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術在提升肝臟小病灶檢出準確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3]。本研究主要探討MRI動態增強結合DWI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6例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共145個病灶,其中男55例,女51例;年齡28~73(45.37±6.42)歲。

1.2病例收集標準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病理診斷明確;2)年齡>18歲且<80歲;3)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心、肺、腎等功能障礙者;2)精神障礙,意識不清者;3)依從性較差者。

1.3方法選用1.5T MRI儀器進行檢查,采集信號采用8通道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所有患者均首先進行常規的MRI及DWI檢查,確認其圖像質量合格后,再行肝臟三維容積動態增強掃描(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具體方法如下:1)常規MRI平掃:分別采用屏氣的快速擾相梯度回波(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FSPGR)及呼吸觸發脂肪抑制的快速恢復快速自旋回波(fast recovery fast spin echo,FRFSE)分別進行T1WI及T2WI序列掃描,參數設置:層厚為8 mm,層距為2 mm,掃描層數為20層,采用呼吸觸發脂肪抑制三維(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FIEAST)掃描冠狀位,其層厚為7 mm,掃描層數為20層;2)常規DWI掃描:采用自旋平面回波成像(spin echo-echo planar imaging,SEEPI)序列進行掃描,參數設置:重復時間(repetition time,TR)為6 300 ms,回波時間(echo time,TE)為57 ms,激勵次數(number of excitation,NEX)為4,矩陣為128×130,層厚為8 mm,層距為2 mm,掃描層數為20層,掃描視野為42 cm×42 cm;采用非屏氣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SEEPI)技術及脂肪抑制技術對腹部的脂肪信號進行抑制,將偽影消除,并將彌散系數設為b=0及b=500 s·mm-2;3)LAVA增強掃描:為患者注射釓噴酸葡胺(Gd-DT-PA),選用ZECE高壓注射器,劑量為0.1 mmpl·kg-1,速率為2.5 mL·S-1,經肘靜脈注射,注入15~25 s后,實施橫斷為動脈期掃描;47~60 s后,實施門靜脈期掃描;3~5 min后,實施增強延遲掃描。參數設置:TR為3.6 ms,TE為2.2 ms,掃描矩陣為288×256,層厚為4 mm,層間重疊為2.5 mm,層數為50層,掃描視野為420 cm×420 cm。

1.4DWI的表觀彌散系數(ADC)值測量將圖像上傳至美國GE公司的ADW4.4工作站,并利用Functool軟件擬合出表觀彌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圖像,利用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ROI)技術測量病灶ADC值。主要測量出病灶最大的3個層面值,取平均值。

1.5判斷檢查結果由2名專業的影像科副主任醫師職稱以上的醫生閱片,第1次閱片觀察MRI動態增強組,包括T1WI、T2WI及LAVA;第2次閱片觀察DWI組,包括T1WI、T2WI及DWI;并對病灶檢出率及準確率僅分級,主要包括:Ⅰ級:病灶無法顯示;Ⅱ級:病灶可以顯示,但無法對其定性;Ⅲ級:病灶可清晰顯示,且可對其定性。對所有患者的MRI影像表現進行詳細記錄,并對肝臟占位性病變在各個掃描時相的強化程度及方式進行觀察。以細針穿刺及手術病理檢查為診斷金標準,對比2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及準確率。

2 結果

2.1不同方法的檢出率比較MRI動態增強結合DWI檢出率較MRI動態增強及DWI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MRI動態增強與DWI掃描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的檢出率比較

2.2不同方法的定性判斷率比較MRI動態增強結合DWI定性診斷率較MRI動態增強及DWI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MRI動態增強與DWI掃描定性診斷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方法的定性判斷率比較

3 討論

近年來,肝臟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增加,早期對肝臟惡性腫瘤進行病變性質判斷在患者的治療及預后中均具有重要意義[4]。MRI有較高的軟組織對比度,且具有無輻射、多平面成像、參數多等優勢[5];雖然該方法是目前評價肝臟病變的重要影像學方法,但仍無法滿足臨床需求。因此,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診斷方法用于肝臟占位性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MRI動態增強進一步提升了對肝臟惡性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能力,其主要通過對病灶的動脈期、門靜脈期及延時期強化特點進行觀察,尤其是動脈期的強化特點在對病變性質的評價中尤為重要[6]。本研究結果顯示,MRI動態增強的診斷準確率為82.08%(87/106)。DWI可對活體水分子的彌散特性進行明確判斷,可于病變早期提供病理改變信息,并準確將病灶生物學活性反映出來,進而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ADC值是DWI掃描判斷病灶病變性質的重要依據,通過對其進行量化分析,達到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的目的[7]。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DWI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且對于肝臟ADC值的測量也更加準確。其中肝囊腫組織的水分子運動相對自由,故其ADC值較大;而由于原發性肝細胞癌屬于實體瘤,其水分子運動受限,故其ADC值較小。因此,DWI檢查中,ADC值的大小可作為區分病變性質的重要指標[8]。本研究結果顯示,DWI的診斷準確率為69.81%(74/10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MRI動態增強結合DWI檢出率及定性診斷率均較MRI動態增強及DWI掃描高,表明MRI動態增強結合DWI掃描檢查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應用價值高。宋承東等[9]研究指出,DWI與LAVA技術聯合檢查可明顯提高肝占位性病變的診斷正確率。周婷婷等[10]研究指出,動態增強和DWI聯合檢測可有效提高良性病灶及直徑≤5 mm病灶的檢出率。

綜上所述,MRI動態增強結合DWI掃描檢查可有效提高肝臟占位性病變的檢出率及診斷率,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占位性診斷率定性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紡織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應用
分裂平衡問題的Levitin-Polyak適定性
帶定性判斷的計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畫
超聲支氣管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在肺和縱隔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腸超聲造影對胃十二指腸占位性病變的診斷研究
蝶鞍分區聯合影像征象對鞍區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現代主義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畫“進步”之定性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診斷構成變化
肺炎支原體抗體聯合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