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電影《跑調天后》看藝術的標準與尺度

2018-03-10 14:02黃華
電影評介 2018年15期
關鍵詞:金絲演唱會標準

黃華

誰能想到一個開了幾十場獨唱音樂會的女演員居然是一個唱歌跑調、五音不全的人?是觀眾的耳朵都出了問題?還是樂隊和伴奏被蒙在鼓里?肯定有聰明人會想到還有其他人,經紀人、舞臺監制、評論家……難道所有的樂器都跑了調?所有觀眾都不懂音樂?答案蘊含在去年走紅的一部英國電影里。由奧斯卡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跑調天后》,榮膺2017年金球獎最佳男女主角獎、男配角獎,同時摘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化妝獎。吸引我們的不是獎項和不菲的票房成績,而是電影中反映出的一個重要問題——藝術的標準問題,具體來說,有兩點:第一藝術到底有沒有客觀的標準?第二藝術的標準和尺度由誰決定?

對于第一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有明確的答案。既然是藝術,就應該有一定的客觀標準,無論高低,亦或雅俗,否則藝術教育、藝術啟蒙、藝術普及從何談起?藝術鑒賞就更無從下手。因此,藝術應該有客觀的標準。但第二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藝術作品的好壞誰說了算?是在批評家手中?還是在觀眾那里?亦或蘊藏于作品本身?隨著藝術市場的發展,藝術作品的標準日益多元化,藝術品的價值與作者的身份、參展級別、獲獎層次、作品的流傳輾轉、市場拍賣價格等諸多因素相關,成為綜合各種因素的考察結果。于是,藝術作品原有的客觀標準被雪藏,宛如一位被面紗層層包裹的女郎,遮蔽容顏后產生的神秘感,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探究女郎的美丑,成為世人最關心的話題,評論家評頭論足的同時,卻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東西,即蘇格拉底苦苦追求的“靈魂”和“善”,女郎的內心感受和精神世界被完全忽略。這種舍本逐末式的追捧,成為不少藝術家、批評家、藝術愛好者心頭的隱痛,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對電影《跑調天后》中的女主人公弗洛倫斯·弗斯特·珍金絲分外鐘情。

影片的英文名稱是Florence Foster Jenkins,改編自20世紀早期美國女高音歌唱演員弗洛倫斯·弗斯特·珍金絲的真實經歷。珍金絲出身于美國賓州一個富裕家庭,自幼學習鋼琴,8歲時舉辦了人生第一場鋼琴音樂會,被稱為“小弗斯特女士”。她還獲得過在白宮演奏的機會。中學畢業時,珍金絲決定以音樂為職業,想去歐洲學習音樂,遭父親反對后,她與一位男子私奔到費城?;楹蟛痪?,珍金絲被丈夫傳染得了梅毒,她的第一次婚姻隨之結束。不久,她隨母親到了紐約,在母親的鼓勵下,她開始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父親去世后,珍金絲獲得巨額遺產,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她聘請名師學習聲樂,慷慨地資助音樂活動,舉辦私人演唱會,甚至成立“威爾第歌劇俱樂部”,自任俱樂部主席。同時,她開啟了第二段婚姻,第二任丈夫是個不入流的演員,盡管他們之間的感情備受質疑,但他們的合作很成功,丈夫是她的經紀人和音樂事業合作者。珍金絲深諳上流社會交際之道,她加入數十個俱樂部,并在其中任職,擔任大型歌劇、音樂劇和舞臺劇的主席,同珍金絲交往的不乏聲名赫赫的作曲家、歌唱演員、音樂制作人。珍金絲通常在小型私人俱樂部舉辦演唱會,聽眾限于會員和少數受邀嘉賓,算得上成功躋身于紐約音樂圈。如果珍金絲就此止步,可謂美夢成真,但她偏偏想超越自我,實現更大的夢想。于是,在1944年,76歲的珍金絲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辦了一次公開演唱會,這也是她平生唯一的公開演出,人們很期待這次難得的公開表演,門票早早售罄。然而,演唱會似乎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演唱會上的笑聲和報紙上滿含嘲諷的評論,讓人大跌眼鏡,僅僅一個月后,珍金絲溘然離世。這讓人不能不將她的去世與公演聯系在一起,但珍金絲的故事沒有結束,相反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珍金絲戲劇性的人生經歷和演唱生涯,被演繹成不同版本的戲劇和電影,搬上舞臺,成為美國音樂界的一段“傳奇”。

珍金絲的故事成為一面鏡子,折射出美國舞臺藝術70年間的變遷,因為不同時代、不同評論家對珍金絲演唱的評價并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徑庭,所以“珍金絲現象”在現代藝術急遽發展的時代成為藝術導向的一個風向標。珍金絲剛剛去世時,被輿論界認為,是以死亡結束了紐約最殘忍的笑話。但僅僅十年之后,人們對她的態度就發生了轉變,珍金絲生前自費出版的唱片,在1954年、1962年兩度再版。1954年美國的《綜藝》上刊登了一篇有關“珍金絲復興”的評論文章。盡管文章披露珍金絲舉辦公開演唱會的當晚,卡耐基音樂廳被6000美元包場,但不再苛評這位70多歲的女高音演員,而是調轉矛頭,直指她身邊包括鋼琴師在內的一批人,指出是他們控制了她的錢袋,縱容了傷害觀眾事件的發生。[1]接下來的30年,珍金絲被人們逐漸淡忘,但上個世紀90年代之后,“珍金絲熱”卷土重來。她的唱片被翻錄,僅從專輯的名稱就可以看出唱片公司的態度,索尼古典給再版的唱片起名《聲樂演唱的榮光》(1992);拿索斯公司將再版的專輯命名為《弗洛倫斯和她的朋友們:一起針對高音C的謀殺案》(2003);更有好事者收錄珍金絲的演唱,制作了一張車禍演唱合集,取名《繆斯之上:弗洛倫斯與棋逢對手的11唱將》(2004)。珍金絲的故事伴隨她夸張的扮裝照片,被改編成話劇、音樂劇及各種影像資料,從南非的開普敦到英國的倫敦,直至美國的百老匯,珍金絲的故事在不同城市、不同類型的舞臺上演,其中以百老匯的喜劇影響最大。2005年,由斯蒂芬·湯普利編劇的《紀念品:弗倫斯·弗斯特·珍金絲生活的狂想曲》在百老匯上演,該劇可謂重塑了珍金絲形象,劇作家有意忽略對珍金絲演唱水準的評價,而是將重點放在其對歌唱的熱愛與堅持。扮演珍金絲的是美國戲劇托尼獎獲得者朱迪·凱,凱直言“很愛珍金絲,因為她努力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并從工作中感受到歡樂?!盵2]最近10年里,便有4部電影直接取材于珍金絲生平,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英國導演斯蒂芬·弗雷斯執導的《弗倫斯·弗斯特·珍金絲》(2016)和法國導演澤維爾·吉亞諾利拍攝的電影《瑪格麗特》(2015)。

擅長拍攝喜劇的英國導演斯蒂芬·弗雷斯,在《弗倫斯·弗斯特·珍金絲》中繼續發揮他的喜劇天才,電影里不乏笑料,然而,當我們隨著年輕的鋼琴師一步步地走進女主角的生活,了解她的方方面面后,我們卻笑不出來,甚至忍不住垂淚。原來珍金絲的故事在輾轉流傳中,早已改變了模樣,不再是一個有錢女人追求荒唐夢想的喜劇故事,而變成一個讓觀眾在滑稽和笑聲中含淚觀看的勵志作品。追求夢想成為這部影片的最大亮點,為了追求音樂夢想,不惜押上自己的一切,這讓人們不好意思再去嘲笑這個五音不全的女人,這個依靠音樂夢想支撐生命、與病魔對抗的人。正如影片結尾,彌留之際的珍金絲說:“他們可以說我唱得不好,但他們不能說我沒有唱?!边@句話足以感動所有人,包括她出軌的丈夫和她的朋友們——落魄的鋼琴師、過氣的歌劇演員以及期望得到她資助的人,這些人不是有求于她,便是心底善良,不忍告訴其真相。正如導演弗雷斯所說,當他第一次在“優兔網”(You Tube)上聽珍金絲的演唱,了解到她的經歷時,充滿了希望和心痛,他說:“這是一個可怕的悲劇故事,但有很多笑點……但同時又以某種神秘的方式讓人感動?!盵3]這種思想主導了影片中故事情節的發展。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珍金絲汲取了百老匯舞臺劇中的珍金絲形象,夸張的扮裝、跑調的高音和隨意變化的節奏,與臺下觀眾的不同反應相互輝映,讓人物形象充滿喜劇感。影片將高潮置于珍金絲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的演唱會,面對臺下的笑場,臺上的珍金絲不知所措,但電影里觀眾們都站在艾格尼絲·斯塔克這邊,支持珍金絲繼續唱下去。盡管斯塔克曾經嘲笑過珍金絲的演唱,但是在關鍵時刻她成為珍金絲最有力的支持者,鼓勵珍金絲完成演唱會。相信很多觀眾會對這一幕深有感觸。誰不曾飽受命運的播弄?誰不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躑躅不前?像穿著皇帝的新裝一般尷尬?許多人會選擇放棄或退卻,但像珍金絲這樣繼續前行者很少很少。誰會忍心告訴珍金絲,你不適合歌唱?正如誰會忍心告知一個認真練習唱歌的孩子,你沒有唱歌的天賦?沒有人愿意戳穿那個美麗的肥皂泡。自認為善良的人們通常不會嘲笑執著的追夢者。

對比英國版的珍金絲故事,法國電影《瑪格麗特》改動較大,悲劇色彩也更濃厚。該片囊括了2016年法國盧米埃爾獎和凱撒獎的影后榮譽。故事背景被放置在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巴黎,影片選擇達達主義作為當時先鋒藝術的代表,一方面現代藝術正悄然興起,另一方面作為古典藝術代表的歌劇仍然占據上流社會的主要娛樂空間。編劇將珍金絲的故事嫁接到藝術史上一個新舊交替的時刻,別有一番深意。時空的聚焦讓故事具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深的隱喻意味。影片開始時,丈夫拋錨的汽車和瑪格麗特準備的音樂會現場,構成兩條平行的敘事線索。顯然,丈夫不想聽到妻子的演唱,但瑪格麗特一直在等,她要等丈夫到場后,才開始演唱。當瑪格麗特鄭重開唱后,現場觀眾和影院里的觀眾都開始經歷一場災難,從觀眾虛偽的笑容和仆人用棉花塞住耳朵的細節,可以看到導演對女主角唱功的反諷。然而,這種嘲諷的態度隨著劇情的發展,慢慢發生改變。觀眾逐漸發現更多比唱歌跑調更糟糕的事情,丈夫的出軌,周圍人結成的利益鏈條……但當觀眾將同情傾注給這位不諳世事、執著追夢的女主角時,影片卻以無比嘲諷的筆調將劇情翻了幾番,當瑪格麗特演唱出現奇跡,意外地達到音準時,卻因嗓音受傷暈倒在舞臺上。當她在醫院醒來,又被醫生以治療的名義灌制錄音,最終她死在自己的歌聲里。影片以最殘忍的方式揭示了真相,同時也用最震撼的方式觸及藝術中的真實性問題。

也許兩部同題材影片的獲獎僅屬巧合,但至少這一事實表明珍金絲的遭遇在當代仍能獲得強烈的回響和反應,這便帶回開頭討論的藝術標準問題。第一,珍金絲的演唱算不算藝術?第二,藝術的好壞誰說了算?也許第一個問題沒有多少討論的必要,因為諸多取材于珍金絲故事的劇本已經表明這一人物在美國音樂史上的地位,既然登臺演出的應該都算藝術,更何況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過公開演唱會的珍金絲。但第二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如果說跑調的唱歌都能算藝術,那么藝術的標準如何界定?又如何變化呢?

盡管藝術有客觀的標準,但標準并非固定不變,而是在探索中緩慢地變化。朱自清1947年在《大公報》上發表《文學的標準與尺度》一文,把文學的標準分為兩種:不自覺的標準稱之為標準,自覺的標準稱之為尺度。換言之,業已被大眾普遍接受的準則是標準,尚未被普遍接受、處于變動中的是尺度。朱自清認為,中國傳統文學大抵循著“儒雅風流”的標準前進,而歷代文學又在“儒雅”和“風流”兩種尺度之間變化,“儒雅”接近于“復古”,“風流”近似于“標新”。到了新文學時期,尺度中又增加了外國的因素,包括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和風云變幻的世態人情,尺度的伸縮反映著現實的需求和作者自我形象的投射。[4]身處戰亂的朱自清,將王國維“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大文學史觀念,解釋為變化、流動的文學史觀,用不斷伸縮變換的尺度揭示了變化中的“文學標準”。當然,朱自清意識到文學標準改變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參與制定標準的人不同,這導致了貴族文學與平民文學的差別,類似于今天所說的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區別。大抵在標準轉換之際,多是社會轉型時期,動蕩的社會現實推進了藝術標準轉換的進程。

如此,我們不難理解珍金絲故事近30年來大受歡迎的原因,因為在這個故事中,許多藝術愛好者看到自己的影子。無論潛心修行的藝術家,還是恣意妄言的評論者;無論失意時的堅持,還是成功時的輝煌;人們心頭總是有著揮之不去的陰霾:那個失意或成功的人是真的自我嗎?當票房、影評、獲獎、點擊率……成為一個個標準時,再淡定的藝術家也很難平和地去看待自己的作品,更難以面對心中的自我。因此,人們喜愛用極端的例子來說明藝術標準的不可靠性和善變的特點。珍金絲裝飾過度的藝術照片、上流社會的名媛身份和不具備藝術素質、但極端迷戀音樂的癡狂,打動了不少歐美藝術家。人們把她的生平改編成一個個闡釋藝術追求的故事,傷感而迷人,讓不合音準的歌聲唱出他們對藝術的理解。

在英版影片中,珍金絲的丈夫勸說那些不理解“隱瞞”重要性的人:藝術的首要目的是“忠誠”,對演唱者的“絕對忠誠”。顯然,這里的“藝術忠誠”被篡改為對創作者或者表演者的忠誠。這種“藝術忠誠”與今天的“粉絲效應”何其相似!只要是某作家冠名的作品、某導演拍攝的影片、某歌手舉辦的演唱會,無論作品寫得如何、電影敘述是否合乎邏輯、歌手真唱還是假唱,粉絲們都激動不已,不允許批評質疑的聲音存在。因為他們的青春、記憶都與這位“藝術家”聯系在一起,質疑他們偶像的藝術作品,就像侵犯了他們美好的青春記憶一樣,可能會大大地激怒粉絲,引發粉絲們不理智的行為。幸運的是,不是所有的評論家都讓藝術拜倒在金錢或權力腳下,他們以各種方式體現出藝術自身的標準——相對客觀的內在品質,一種撼人心魄的正能量。正如電影里音樂評論者厄爾·威爾森批評珍金絲的丈夫:“你鼓動珍金絲夫人辦公開演唱會,本身就不可原諒……音樂是嚴肅的,不能褻瀆?!彼芙^了對方不斷增加的價碼,選擇捍衛藝術。當然,不少人在藝術良心和實際利益之間進行的選擇,可能會像年輕失意的鋼琴師一樣,經過內心一番苦苦的掙扎后,最終選擇站在實際利益一邊,用謊言來為自己開脫。畢竟我們有太多借口,正如電影中所暗示的,像珍金絲這樣患梅毒50年的人,仍然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跡,這奇跡源于她對音樂的愛好與追求。更何況這種善意的謊言,既有利于自己,又不損害他人。于是,尺度在不經意中伸縮、變形,直至突破了藝術標準應有的界限。

自現代藝術誕生以來,實驗性、先鋒性、創新性成為藝術創作的主導原則,導致藝術的邊界不斷擴展延伸。盡管近年來倡導的日常生活審美化趨向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讓美學更多地參與,乃至浸入日常生活,但藝術與生活的邊界仍然沒有消弭的跡象與可能,藝術評價的標準仍然掌握在專業人士和學院派手中。不過,網絡時代的大眾文化,讓局面有了些許改變,媒體輿論的力量不容小覷,“珍金絲故事”的翻版得以在現實中重現。2003年華裔大學生孔慶翔通過一檔美國選秀電視節目“美國偶像”里跑調的演唱而意外走紅,原本被評委判定淘汰出局的孔慶翔,因為一句“我已盡力,我毫無遺憾”的坦陳而在網絡上爆紅[5],高昂的點擊率和強大的人氣,迅速改變了這個年青人的命運。迫于輿論壓力,“美國偶像”節目組只好破例讓其繼續參加下一輪的比賽。不過,孔慶翔十分清醒,他意識到自己的走紅不是因為唱得好,而是源于他的搞笑才能,因此,他充分利用了娛樂時代的熱度,之后回歸平常生活??上?,珍金絲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許直到臨終前,她才接近了真相,這讓她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這也是珍金絲故事被屢屢改編的意義所在。

用一個跑調的女歌唱演員來折射當代藝術的種種亂象,這一選題本身已經體現出創作者鮮明的嘲諷態度和力求藝術自律的精神。當然,這一精神未能很好地體現在影片的中文譯名上,《跑調天后》雖然準確直白地反映了劇情,但未能體現出導演拍攝影片的深切含義,不如還其原名《弗倫斯·弗斯特·珍金絲傳》更好。

參考文獻:

[1]Abel.“Florence Foster Jenkinss Fractured Soprano Gets Low-Fi Victor Reprise”.Variety.Wednesday,?March 24,1954.

[2]Simi Horwitz.Girls Singing Badly.Back Stage.November 17-23,2005.

[3]JackSmart.Stephen Frears,“Florence Foster Jenkins”,Back Stage.New York.August 11,2016.

[4]朱自清.文學的標準與尺度[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22-31.

[5]董昱欣.“美國偶像”孔慶翔“男丑”震動四大洲[J].環球人物,2006(18).

猜你喜歡
金絲演唱會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鑲金絲祥龍壺》
My Dream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金絲草化學成分及其體外抗HBV 活性
低產“金絲4號”小棗密植園的改造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歲月如金絲,紅顏不堪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