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幀像》欄目敘事策略研究

2018-03-10 13:53李紫薇
聲屏世界 2018年12期
關鍵詞:中國故事

李紫薇

摘要:“講好中國故事”是要讓國內外受眾了解真實的中國,發出中國的聲音。本文以中國網創辦的《幀像》欄目為案例,通過文本分析法剖析其業務實踐的敘事規律,探討敘事學策略能否優化“講好中國故事”新聞作品的內容建構,進而探討敘事學理論對新聞生產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國故事? 講述? 新聞敘事學

新聞敘事學是研究新聞敘事的本質、屬性、功能和形式的學科。研究對象包括一切新聞敘事作品和新聞敘事行為,特別是承載信息的符號如何更好地表現傳者的認知態度、意圖等。就具體操作層次而言,運用敘事學方法中對敘事時間、敘事視角、敘事人等的關注,探究新聞作品作者傳遞觀點的具體方式。本文運用新聞敘事學的觀點,對中國網的《幀像》欄目進行分析,以期對“講好中國故事”提供借鑒。

敘事選擇——與中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

敘事選擇是新聞敘述過程的第一個重要機制,它決定新聞報道在“說什么”。它首先研究的是新聞“選擇”了什么,然后才是如何“凸顯”研究對象以及如何影響社會。選擇哪些題材進行報道是節目制作方價值觀的最好體現。除去少數幾期節目是軟廣告之外,《幀像》可分為兩類:展現部分中國人的故事和敘述中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中國人的故事,人類情感具有超越國界的共通性,中國人的故事能引起世界人民的共情,進而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稁瘛穭撧k自2017年1月,目前已經制作了67期節目,它選擇時事熱點話題,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身邊的真實故事和感人事例,然后同時呈現時長大約為三分鐘的短視頻、組圖和深度文字稿件。中國人的故事占據了目前《幀像》欄目的很大篇幅,從中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著手,展示蘊含在其中的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展現當下真實、生動的中國社會生活樣貌,以個人視角折射更大的中國社會。

一、講述不為大多數人了解的職業的從業者故事?!稁瘛窓谀克x的中國人有八寶山殯儀館的遺體整容師(第62期)、遺體火化師(第61期)、京西扳道工(第54期)、八達嶺隧道的打冰人(第2期)等。這些職業多為“后臺性”工作,在公共領域中較少出現,大都不為人所了解,所以保證了選題對觀眾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幀像》欄目也借傳統文化傳承者的故事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講述景泰藍手藝人(第37期)、剪紙藝術傳承人(第53期)的故事等,以人物視角挖掘中國符號,以人物命運講述中國精神。

二、中國的邊緣群體。對邊緣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關懷符合西方不斷倡導的 “人道主義”精神,也符合中國樸素道德的要求。因此,這類選題能引發中西方受眾的情感共鳴,達到良好的對內對外傳播效果。欄目講述了自閉癥兒童(第18期)、殘疾人運動員(第38期)、留守兒童(第41期)、中國的艾滋病群體(第46期)等社會邊緣群體。

一個好的中國故事必然是真實、立體而全面的。①在展現中國改革成果的同時,也應該講述中國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幀像》欄目已經具備了這個意識,實現了宣傳思想的轉變。如第15期《殘障孩子應“隨班就讀”嗎?》講述了由于中國目前針對殘疾人的制度建設不足,導致殘障孩子面臨諸多生活不便;第21期講述知識經濟時代的版權博弈,這一問題也是國外受眾較為關注的問題。

敘事邏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復雜性和新聞文本的有限性決定了在新聞生產中必須把復雜化為簡單,從紛亂中理出“秩序”,在繁復中看出“規律”,這就導致媒體在敘述中要按照一定的邏輯去組織和建構事件。②通過敘事邏輯分析,敘事學后現代發展中所強調的“意識形態”得到了更加清晰的體現,是敘事學分析超越文本本身走向深入所不能缺少的一環。經分析,按照《幀像》欄目敘事邏輯如下:

一、特殊職業中的代表人物:堅守崗位的“支點”。在《幀像》欄目中,各個職業的代表人物會將自身職業經歷故事化,一般按照“遇到困難——克服困難,同時說服自己——提升職業榮譽感”的邏輯進行敘事,其中遇到的困難包括職業不為人理解,無法照顧家庭等,如八寶山殯儀館遺體整容師曲杰講述自己因為目的地是八寶山殯儀館而遭司機拒載的經歷。

隨著節目的繼續進行,他們會紛紛講述自己通過各種方式主動克服這些困難。這些方式包括自我心態轉變、家人的支持等,尤其強調他們通過深化自我對職業主觀認識,進而正確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代表人物講述自己的職業榮譽感,這種職業榮譽感多來自所從事工作的社會價值的實現?!懊看谓涍^車站的時候,看到北京站的燈光效果還是很自豪的,還經??吹揭恍┯慰鸵詿艋鹜鞯谋本┱緸楸尘芭恼?,這時候會感覺我的工作非常有意義,所經歷的困難也非常值得?!北本┱镜鸟R鑫說。

堅守崗位的“支點”來自于社會價值的實現和對職業的社會意義的積極評價,這種個人對職業評價的標準最終落腳于社會層面,是典型的集體主義思維方式。欄目以人物故事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傳遞中國價值觀,充分展現中國精神。

二、邊緣群體:展現國家采取的措施,呼吁邊界相對模糊的“社會關懷”。邊緣群體往往需要社會給予更多制度保障和人文關懷?!稁瘛分姓宫F對象為邊緣群體的人物類節目往往遵循這樣的敘事邏輯:強調國家和社會組織在關注弱勢群體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群體的現狀和困難往往已經獲得了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的關注,然后呼吁社會各界加強對某一群體的理解和關懷,實際上是將改進措施落腳到了人文層面而非可行性更強的制度層面。例如,第15期《殘障孩子應“隨班就讀”嗎?》中就詳細說明了保障跟班就讀教育方式的法律不斷進步。

三、社會問題展現:弱化歸因,強調問題的解決。美國學者恩特曼在分析了大量新聞文本后指出,定義問題、尋找原因、進行道德判斷和提供解決意見是形成新聞報道解讀框架的四大要件。③而在這四個要素中,“原因”是其中最為核心的一個。由于作者在制作文本時總是隱含著意識形態,他們在不同文本中對每一個要素的強調程度不同。只有明確了事實發生或變動的原因才能對它的狀態下判斷,也才能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由此可見,“歸因”應該是新聞表述架構中的一個核心要素。但在《幀像》的事件類節目中,總體上弱化了敘事的“歸因”,也或許是囿于篇幅所限,一般都沒有討論所反映的中國社會問題的原因所在,更多的是強調問題的解決方式和未來的樂觀發展態勢。

敘事視角——限知視角和外視角為主

敘事視角是敘述者與敘述對象特別是人物之間的關系。本文參考兩個維度對《幀像》欄目的敘事視角進行分類——全知視角和限制視角、內視角和外視角。

全知視角是指敘述者無所不在,他敘述出作品中任何一個人物所知或所未知的一切,類似于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也稱為“上帝視角”。限制性視角指的是敘述者在故事中只知道部分內容,并非全知全能的上帝,有時候敘述者所知的等同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所以只能隨著調查的深入獲得事件的進展。按敘事者是否參與或目擊情節,新聞敘事視角又可以分為外視角和內視角。外視角有利于把握事件的整體概貌,內視角中,敘事人親歷事件,使得報道易于抓住人心。

《幀像》欄目多采用限知視角和外視角,在微視頻中,記者不出境,聲音也未被剪輯在內,所承擔的任務多為引發被采訪者的敘述。在事件類節目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事件的當事人是主要的敘述者,記者與觀眾一樣對社會事件保持好奇。而在內外視角的維度,記者保持外視角,并沒有直接參與事件的發展,也非事件的直接目擊者,這種視角容易把握事件的總體概貌,一定程度上也讓觀眾保持了觀看節目的現場感和好奇心。

但目前中國網的《幀像》欄目也存在一些問題。敘述者多為行業內的佼佼者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可以采用更多平民話語,或許能使節目更加生動鮮活。其次,只翻譯了視頻字幕,圖片新聞和下面的文字部分沒有英文翻譯,并沒有最大程度地消除語言障礙。最后,視頻中聲畫配合有待提高,“看圖說話”的情況時有發生。

本文對中國網《幀像》欄目的敘事學個案分析,期待能為其他“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聞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新聞敘事要求新聞作品的寫作者用敘事符號(語言、圖像、計算機程序)重構或者再現符合新聞價值標準的事實。因此,掌握新聞敘事技巧、合理使用敘事策略不僅能夠有效傳播事實,更能產生對于意義的自主思辨,這是新聞業界需要重視的領域。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注釋:①胡正榮:《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人民論壇》,2018(2)上。

②王辰瑤:《嬗變的新聞:對中國新聞經典報道的敘述學解讀(1949-2009)》,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

③Entman,R.M.,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43 P51-58.

猜你喜歡
中國故事
如何做一本雙效益俱佳的外宣圖書
講好中國故事 創新對外傳播
講述傳播對象能準確理解的“中國故事”
如何事半功倍地講好“中國故事”
世界最大童書展,“中國故事”升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