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夢千年

2018-03-18 03:06■胡
北方作家 2018年6期
關鍵詞:皇城鐘樓兵馬俑

■胡 朧

這,是滯留古城的最后一晚。長安的夜色正濃,月光弄燈影,蕩起一城的漣漪,勾起我腦海中無限的思緒。

再多不甘的嘆息,再多不羈的情緒,也都融化在這柔和的月光清暉里,飄散在青石古城中。四周城墻環繞,高聳堅實的城樓,鎏金朱紅的大門,不時涌動的人潮,構成了一副獨特而美妙的水墨畫,惹人傾心。

西安之旅,除卻最后一站,所遇所見,都令人扼腕嘆息。在秦陵兵馬俑的參觀途中,竟因游人過多,一部分人還未參觀,已被擠出一號坑的大廳,似乎被踩被擠被推搡,都已成一種常態。當然,眾人皆知國人的物質水平與素質還未同步,不能苛求過多。然而,當經過三號坑時,我竟看到與殘破兵馬俑同臥的水瓶以及大堆各色面額的錢幣,實是不知大家是瞻仰歷史,或是信鬼神求福運?令人悲嘆的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連一號坑的面都沒見著。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國人淡薄到缺失的文明意識。旅途中類似之事,屢見不鮮。這成了旅途中的抹黑的一筆。

然而,西安的最后一站——長安,這讓我心心念念的古城,帶給了我太多驚喜和歡愉。它用自己的一脈風情,裝飾了整個西安的風景。

本是滿懷失落踏上的長安道,誰承想,這偌大的西安圍城里,藏著如此多的古跡和故事,匿了無數歡聲笑語。白日里踏過的石板,輕輕撫過的旗幟,看自行車飛奔而過的瞬間,游人匆匆而過的背影,身后高檐印射的日光,還有那颯颯秋風里屹立的古樹……一切動態的景到了晚上都成了靜美的一方幽幽天地,鐫刻出這座城不一樣的清雅古致的風情。

青色的磚,黛色的瓦,飛翹的檐,朱紅的梁,一座城池牢牢地守護著城中的人。四面高而厚的墻,將長安緊緊圍繞,而高聳的城墻下拱形的城門打開,朱紅的大門上掛著鎏金的青銅神獸門環,在門上砸出深沉悠遠的響聲,盤旋在皇城內,撞破高墻檐角的風鈴。城門中長長的道,入城后的寬闊視野,鱗次櫛比的仿古建筑,人潮擁擠的街道,令我不禁想起“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兩句,當年的長安,盛唐時期奢靡富足的生活,如今仍依稀可見。自南墻的朱雀門而下,門外正對著城中央的朱雀大街,當年玄奘取經歸來,宰相房玄齡主持的迎接儀式就是在此舉行的。

曾經的皇城,經歷千年變遷,化作這如今歷史氣息與現代化交織的城。城中間的高樓整宿燈火通明,紅色燈籠高掛,綿延了整個樓外樓,那是鐘樓。從城墻的十八扇門中任意一扇門走下去,既是通往鐘樓的地下通道,也是通向城里最熱鬧小吃街的路徑。而地下鐘樓的文物展覽是這座城遺存的印痕,也是紅塵長安留下的遺跡。

萬盞燈火,只為此城燃。一彎玉輪,只共此城時。這青天白日見不到的景,一到晚上能夠使內心萌發一切的情。來往嬉笑的路人,鮮活明媚的臉龐,在搖曳的燈火里,生出別致的韻味。那因風而動的樹葉,隨風而舞的燈籠,城門懸掛的中國紅,都在昏暗曖昧的夜色里,熱情的躁動、騷動,為別情而動。

這古城會記住所有的行人,而背著相機的旅人,在多年后,也許只剩殘影余留腦海中,拍下的長安都已泛黃,曾經的感悟和深觸都化成了一分塵土,兩分空氣,一起在三分雨滴里墜落,再難拾起。數不清的回憶,不一定能夠在人的記憶里永存,但是能夠永永遠遠的鐫刻在這泛青的石墻上,終不消褪。

離別來得太早,夜已深,街已寂,風呼嘯,燈明晃,萋萋芳草離別難舍,泛起的愁緒似屋檐滴答的水珠,落在心里,匯成一潭,碧綠深沉。

徹夜的等待,等不來天明,行將匆匆上路,踏上歸去的旅途。我們的假期游,在這綠皮火車的轟隆隆里結束,留下了一聲聲輪子與軌道摩擦遠去的余響。每條街都是別具一格,擁有其風格和文化底蘊。這是由古至今傳承下來的瑰寶,其歷史厚重感令人驚嘆不已。從鐘樓到小寨,從大雁塔到兵馬俑,從古城墻到華清宮……一處處都是歷史遺留的痕跡,刻寫著悠久的故事,而這皇城長安,涌出數不盡的風流人物,流著道不清的情。

歸途總是漫漫,火車來得如此晚。焦灼的心在浮光歸歌中平靜,人兒在嗚嗚鳴笛里醒來,初陽在天際冉冉升起……

猜你喜歡
皇城鐘樓兵馬俑
德國鐘樓“世界最斜”
常州鐘樓:“老字號”的轉型奮進路
兵馬俑修復:為你,千千萬萬遍
山西皇城村:從挖煤炭到“挖”文化
中國出土2100年前的迷你兵馬俑
社會版(五)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遺址新探
挖“兵馬俑”
鐘樓
鐘樓的燕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