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理念下城市高中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策略探究

2018-03-19 06:49
新課程(下) 2018年12期
關鍵詞:教研組青年教師校本

康 麗

(重慶市田家炳中學,重慶)

如何有效提高學校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讓其以更好的姿態參與教育教學實踐,尋求自身的價值,并在繁重的工作中尋找職業幸福感,不僅是青年教師面臨的問題,也是學校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吧倌陱?,則國強!”放在學校層面來講,可以說是“青年教師強,則學校發展有希望!”筆者以所在學校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這一群體為對象,進行了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的策略研究,總結出以下兩點策略:

策略一:成立“教研訓共同體”的培訓體系

教師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教師之間通過組織合作、成果分享的“學習培訓共同體”,不僅可以使彼此的經驗得到交流,還能讓教師認識到互助合作的價值。13個學科的學科教學是教師的“第一戰場”,青年教師要學會從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并自我反思。教研組是青年教師學習成長的“第二課堂”,在教研組中,發揮同伴互助、教研分享、課題帶動的力量,將“問題意識”上升到“課題意識”,將教育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統一起來?!扒嗄杲處煶砷L營”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三梯隊”,因此,學校應針對教學、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邀請專家進行專業引領、理論指導。如此,教、研、訓為一體的青年教師校本培訓共同體便基本形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審視學科教學——發現問題,自我反思

青年教師在教學崗位上要善于發現教學、育人工作的薄弱環節,對自己的職業行為進行審視和反思。自我反思是校本培訓的基礎和前提。校本培訓只有內化為每一個教師的自我反思和自覺自愿的意識,才能讓校本培訓的實踐得到真正落實。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強化自我反思能力和問題意識。按照課程進度,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教學前反思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能力;教學中反思具有監控性,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臨時應變能力;教學后反思側重經驗總結,批判性地審視教學過程,能促進教學經驗理論化。

第二步:以教研組為載體——形成課題,同伴互助

教研組是形成“教研訓共同體”的重要載體。教師在同一教研組里為解決教學問題進行專業對話、經驗分享,最后將問題上升為課題,在教研組內開展研究。

在校本培訓的實踐過程中,田家炳中學以教研組為單位,實行一周兩次集體備課。首先,集體備課必須確立研究的主題。每次集體備課設置主講教師一名,主講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重難點。之后參研教師逐一發表看法進行補充。在這一研討交流過程中,教師思維得到了碰撞,產生了智慧火花,分享了集體經驗成果,形成相對統一的備課資源。集體備課結束后,各個教師再根據各班不同的實際情況對備課資源進行修改,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種集體備課將教研組緊密結合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有著明確的目標,通過互助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充分奉獻、分享,實現共贏。集體備課之后,還要組織組內教師相互聽課。這是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關鍵,因為教學設計只有經過教學實踐才能檢驗其實效性。在聽課過程中,參與教師必須認真觀察、傾聽并做好筆記。聽課后,教研組長帶領聽課教師對課堂情況進行討論。探究之后,授課教師還要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和學生行為,寫好總結。

除了搞好教研,教研組還常以問題為中心展開集體攻關,引導教師開展基于問題的課題研究,使其“問題意識”上升到“課題意識”。課題研究的過程,既是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又是理論升華、進一步指導教學實踐的過程。其可引導青年教師由知識學習傳授者向課程教學研究者、課程體系建構者轉變,幫助他們找到專業發展方向。由此,教研組不再是傳統的教研分享,更是融合集體智慧,讓組內教師“在課題中成長”的重要科研平臺,為學校課題申報、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三步:青年教師成長營——理論培訓,專業引領

為了使青年教師校本培訓更加符合年輕人的身心特征,課題組與學校教師發展處一起聯合開設了“青年教師成長營”培訓處。此項目的開設借鑒了上海等經濟發達、教育前沿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成長營的建立由學校牽頭,凡是符合條件的教師均可自愿報名。然后確定營長,進行成員分組,再開展各類培訓活動。目前,我校的青年成長營已初步建立,有成員30人左右,成員們還自己設計了LOGO和營旗,召開了成立大會。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校長開講啦,教學技能比賽等培訓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青年成長營的成員們以較快的速度適應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提高了班級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在市區校級各類比賽中屢獲殊榮。

在青年教師校本培訓過程中,堅持有方案、有計劃、有落實。成長營經常組織青年教師參與培訓和研究。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傳下去的培訓模式:“走出去”即經常派青年教師外出參加各種類型的專家報告會、研究會以及相關教研活動;“請進來”即請不同層次和專業類別的專家搞專題講座,進行專題培訓,對青年教師進行理論上和方法上的指導和引領;最后還要“傳下去”:建立外出學習教師匯報制度,即把外出所學認真反思整合,將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培訓和傳達。

最后,無論是“研”還是“訓”,最終都落實到教師的“教”上。課題研究和專業培訓所學習的理論最終要能指導實踐、用于實踐。

策略二:制訂田家炳中學青年教師階段性發展的校本培訓規劃

基于青年教師在不同年齡段、不同專業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培訓需求,學校對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展開了階段性發展的校本培訓,將35歲及以下的教師分三個階段實施培訓教育:

田家炳中學青年教師階段性發展的校本培訓規劃

1.形成期

新教師的頭3年是他們未來教育生涯的形成期,是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及良好心理素質的關鍵期,這段時間的成長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專業發展的程度和方向。在實踐研究中,課題組一致認為3年內新教師的培訓側重于幫助其教育教學基本功的形成。校本培訓的目標應設置為使適應期的教師認同教師職業責任,盡快轉換教師角色,熟悉學校工作常規并形成教育實踐能力。該階段的教師要做到四會:一會了解分析學生;二會對如何備課、上課、評價和輔導學生等學科教學常規進行探究,優化教學方式;三會使用和開發教材;四會結合學生特點,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情境。

針對新入職3年內的教師,學校除了進行新教師崗前培訓,還進行了“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為年輕教師各配備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學師傅和班主任師傅,悉心指導其教學和德育工作。嚴格師徒合同制度,要求師徒每學期必須達到規定的聽課次數,并寫好聽課筆記。學期末,師徒要進行互評,寫出學期總結。每學期還要開展“新教師匯報課”,比拼教學技能,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舞臺。

2.發展期

發展期即教師參加工作的4年至8年,是形成教育教學經驗和技能的階段。這一階段校本培訓的重點落在學科教學上。由教研組制訂青年教師的培訓計劃。田家炳中學很多教研組如英語組、化學組、生物組、歷史組和地理組,都由青年教師擔任備課組長,負責相應年級學科教學的統籌規劃。備課組在具體的教研活動和教學實踐中,也特別重視對青年教師在教材的分析處理、學法指導、教法研究和教學能力層面的指導。學校在每學期都會進行“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讓發展期的教師在不斷磨課中提升教學能力。

學校還將教育科研作為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支撐,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大力支持教育科研。在新一輪課改背景下,學校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廣泛指導各個教研組參與各級課題的研究,為青年教師提供了研究機會。做得好的校級課題,再推出去參與區級、市級的課題評選。目前,由青年教師作為主研成員的3個市級課題,1個國家級子課題,2個區級課題已經結題。還有5個在研的市級課題主研也是青年教師居多。在課題研究中,青年教師成為主力軍。在全校教師隊伍中,曾參與過校級以上課題的青年教師多達48人,比例為82%;參加過市級課題研究的青年教師多達27人,比例為47%;參加過國家級課題研究的有16人,比例為27%。

同時,教育科研促進青年教師進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或發表或參賽。課題研究開展以來,青年教師獲得全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征文大賽等級獎的有10余人次,獲得區級等級獎的15余人次,發表論文6篇。在教學技能比賽中,青年教師獲得市級賽課一等獎3人,區級一等獎5人,校級一等獎10人。

3.成熟期

成熟期是教師參加工作后9至12年間,這段時期是掌握教學主動權,成為學校教學骨干的關鍵期。要成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應在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位一體”上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對該階段的青年教師,校本培訓模式應采取抓好課題組的“主題式”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使青年教師具備承擔研究課題、擔負各種類型公開課的能力,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對于處在成熟期的教師,學校注重激發教師的職業進取精神,立足崗位成才,積極參與教育科學實踐。讓一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校級,甚至更高一級的骨干或者學科帶頭人。

階段性校本培訓模式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培訓要求,但都應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使教師逐步實現由初任向勝任轉化,由勝任向骨干轉化,由骨干向知名轉化,由知名向專家轉化的奮斗目標。

猜你喜歡
教研組青年教師校本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王者之師——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數學教研組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王者之師——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數學教研組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給中學歷史教研組長的五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