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例研究提升語文教師pck的探索與實踐

2018-03-23 05:48張迎春
中學語文 2018年9期

張迎春

在課堂教學中,實際上隱藏著教師對學情的了解,情境的創設,以及能否將學科知識靈活有效地轉換為學生能懂的知識等情況,教師“實際教的”與“想教的”經常是沖突的、矛盾的。這種情形說明課堂上教師獨有的隱性知識,決定了教師“這樣教”的教學行為?!皃ck”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擁有教什么,怎么教,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何實施教學的策略、方法和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的知識。

基于上述分析,應當關注教師的知識轉化行為,促進教師的pck發展。而課例研究就是聚焦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內化與轉化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課例研究中提升教師的pck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

一、詮釋:透析課例研究的內涵

課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種主要活動方式,是傳統公開課的創新形式,是教師積累經驗、受到啟發、提升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

本研究中的“課例研究”是指從pck的視角把 “課例”作為研究對象,從活動中提升教師的pck,使教師真正知道 “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的理據認識,從而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實踐智慧。

二、審視:解析課例研究的背離

傳統的課例研究程序就是學習—設計—教學—反思。它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搞簡單的五個統一?;顒訒r,基本是骨干教師一人備課,做“主唱”,其他人“補充”,集體模仿,形成教案。教師們并未平等參與,真誠表達。雖然對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認知,但最后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卻幾乎一樣。對比教案和課堂教學行為,筆者發現,教師的教學設計與“為什么這樣設計的理據”,基本沒有關聯。有的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并不滿意,但依然按照教學設計行走課堂。目前,這種課例研究模式在教研活動實踐中并無實質性的改變。

三、闡釋:探索課例研究的過程

從課堂教學實踐的角度看,提升教師pck的課例研究與傳統的課例研究有不同的地方,是一新視域。它以“學生學的活動”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學習為分析焦點,在Pck結構框架下對于教材、學情、目標、評價、策略、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確定主題,提高教師對“教什么”“這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的理據認識。每次活動邀請兩名學科專家全程參與到共同備課、課堂教學、反思等活動環節中,引領教師主動參與,在活動中提升自己的pck?,F以《三顧茅廬》為例,闡述實踐過程。

1.選擇課例內容

幾位老師提出平時不大愿意選擇《三顧茅廬》這樣的課文做公開教學。認為這類課文不好講,文章對于學生來說是熟悉的陌生人。學生往往只有表面的認知,經常是越講越講不清楚。于是把它作為研究課例,教師各自研讀文本,設計教案,選出一位教師做第一次上課。

2.確定課例主題

(1)分析文本,確定內容。聽課后研討文本特征:這是一篇什么樣的課文,這樣的課文應該教什么?老師們從文本的語言風格、寫作手法等不同的角度對文本特征進行了幾種描述,一致認為教學內容應集中在二點:一是品位關鍵詞句,把握人物形象。二是抓住細節描寫,學習寫作手法。

(2)用表檢測,研判學情。專家認真聆聽發言內容,分析老師們“教什么”的理據,與教師共同設計學情檢測表,研判學情。

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老師們認為學生把握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并不困難,但學生對文章的寫法半知半解,這是難點。

(3)確定主題,形成教案。根據學情,專家教師重新分析文體特征和教學方法。專家引導:這是一篇經典名著小說,每個細節都十分傳神,小說教學要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閱讀名著,往往要走進那些細節,體驗其中的魅力。老師討論后把課例主題確定為“經典名著小說的教學,就是讓學生認真品味那些精彩、考究的細節,體會到經典名著的細節魅力?!苯處熞罁捏w特征和學情設計修改教案。

3.觀察課堂教學

第二次執教是為了檢驗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是否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聽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透視教學的本質,做好觀察表和課堂實錄。

表1:教師課例研究觀察表

4.專家引領研討

(1)專家提供思路,集體討論案例。討論伊始,專家說明要沿著 “這篇文章的教學終點與教學主題是否一致”、“設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是否匹配”、“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表現”這樣的思路進行。最后教師一致認為對比前后兩節課相同內容的教學案例可看出小說的“有關抓住細節描寫,體會細節魅力”的主題得以展現,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學會了寫作手法。

【案例一】:執教者原有pck形成的教學設計

師:請你們認真品讀這段話,圈畫出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

生:從半里多路、下馬步行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劉備誠心誠意。

生:下馬步行說明他對劉備是十分尊重的。

生:我從恭恭敬敬看出劉備對諸葛亮是十分尊敬的,態度虔誠。

師:你讀出恭恭敬敬的感覺嗎?

生:輕輕敲門、輕輕地走過去說明怕吵著諸葛亮,小心翼翼,可看出他的真誠。

生:從半晌工夫、一個時辰可以看出劉備在外很長時間,等人是最難受的,可見誠心。

師:半晌工夫是多長時間?一個時辰呢?(學生回答)

師:的確,劉備的誠心誠意通過這些詞能看出來。自由練讀,讀出真誠。

【案例二】:執教者新pck的加入(共同備課后)

師:前面的學習,我們明白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F在請大家認真品味這段話,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把它圈畫出來。

生:從半里多路、下馬步行可以看出來。劉備下馬步行,表現了他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

生:從輕輕地敲門、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這些詞看出劉備怕吵著他,驚醒他,影響其休息,可見他把諸葛亮看得有多重要。

師: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可以聯系上下文想想。

生:恭恭敬敬就是很尊敬別人,態度非常好。

師:對。恭恭敬敬是什么樣子?

師:對!這就是恭恭敬敬。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別人的恭恭敬敬?

師:說得好!劉備當時是什么身份?

生:劉備是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人稱“劉皇叔”,不是普通人,地位高。

師:課外搜集資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諸葛亮呢?

生:普通百姓。

師:地位高的劉備竟然對地位低的普通百姓恭恭敬敬,這說明什么呢?

生:劉備是真心邀請諸葛亮出山。

生:劉備非常尊重人才,所以諸葛亮感動了。

師:誰能讀出劉備恭恭敬敬的樣子?

師:還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劉備的誠意?

生:半晌工夫、一個時辰說明劉備等了好長時間。

師:一個時辰是多長時間?

生:兩個小時。

師:劉備恭恭敬敬地等了兩個多小時。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如果諸葛亮不出山我該怎么做?

生:我一定要把他請出山,他絕對能助我一臂之力。

師:都是劉備的知己。當諸葛亮醒來時,發現早已等候多時的劉備,會怎樣想?怎樣做?

生:太有誠意了,劉備定會是個好主公。

生:我只是一介草民,怎能得他如此對待?好!我終于等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了。

師:說得真好!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劉備的誠心。

師:這是抓住人物的什么來寫的?

生:抓住劉備的動作來寫的。

(2)專家提出建議,教師三改教案。專家根據教師展現出的pck,說出自己的建議: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要融入評價知識、情境和環境知識等方面的pck,再次修改教案。

5.得出活動結果

執教者和聽課者分別寫反思。反思本次課例研討活動相比以前在方向、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異同,教學設計中有哪些新pck形式因素的加入,寫出真實感受。

雖然提升教師pck的課例研究還不成熟,有待進一步實踐檢驗。但是我們可以看出課例研究活動是從教學實踐的具體問題出發,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直接的指導。教師在專家的引領下,能夠以文本的體式特征和學情為出發點,依照“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的理據進行多次認知與行為的調試,必然會慢慢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識,“重塑”了自己的pck。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