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課專題講授教學環節的設計

2018-03-24 01:21鄧華杰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7年7期
關鍵詞:專題教學社會公德教學設計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是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是增強教學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基礎”課中“社會公德”專題為例主要從把握教學目標與基本要求、教學內容與邏輯結構、講授導入與切入方式、深入闡述與難點釋疑、師生互動與交流空間、資料插入與課外閱讀、案例選擇與討論內容、內容歸納與專題小結等八個環節進行了教學設計。

【關鍵詞】專題教學;教學設計;社會公德

教學設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教學的前提,也是抽象的教學理念向具體的教學操作轉化的樞紐,對于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吸引性和感染力,提高時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社會公德”專題為例,提出教學環節設計的若干思考和幾點建議。

1 “教學目標和基本要求”設計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系列活動的航標,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必須以認清課程性質、確立教學目標為起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僅包括知識目標,還包括能力目標。

在講授“社會公德”專題時,教師可以這樣確立教學目標:公共生活中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怎么踐行社會公德?網絡生活中有哪些道德要求?本專題作為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高尚品格的第一節,通過這一專題的教學,應著力實現以下三方面的目標與要求:第一,大學生要遵守公共秩序、社會公德、網絡道德等道德要求。其次,社會公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在生活中以道德規范作為行為準則,身體力行,充分實踐。

2 “教學內容與邏輯結構”設計

對主要教學內容的把握,是教學設計的基礎環節,在“基礎”課教學設計過程中,研究教材內在的邏輯關系,梳理其基本的線索,才能形成科學的教學脈絡。

本專題圍繞社會公德而展開,在教材中,是第五章第一節。教材中設置了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等三個目。這三個目也是本專題教學的三個主要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當今社會逐漸向生人社會轉變,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是社會公德的首要內容。同時在公共生活中還要遵守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道德規范。最后在網絡生活中也有具體的道德要求。

3 “講授導入與切入方式”設計

講授導入是確定教學思路的首要內容,一個好的導入常常能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而好的講授導入與切入方式,應該是學生的興趣點,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有利于推進課堂的整體教學。本專題可選擇以下內容作為講授導入。

(1)在講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時,導入南方航空倡導的“禮讓后排登機”反而提高登機效率;與之相反,汽車加塞、與行人搶行等現象既不文明,有安全隱患,同時通行效率低下。通過正反兩方面事例的對比來導入,讓學生認識到在現代生活中離不開公共秩序。

(2)在講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時,可以從社會公德的一些測試類節目,從你會怎么做來導入??梢苑糯笕说男袨?,比如地鐵、公交進食等現象,讓大學生看到不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既損人又不利己,是不文明現象。

(3)在講授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時,可以從出現在網絡直播中的偽慈善等現象談起,來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同時網絡中涉黃、涉毒不僅違反道德要求,而且觸犯法律,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4 “深入闡述與難點釋疑”設計

思想政治理論課既具有厚重的理論色彩,又同客觀實際密切相聯。這就要針對學生思想上的“癥結”、社會上的“熱點”、教學中的“重點”、理解時的“難點”,進行深入講解以釋疑解惑。本專題選擇以下內容進行深入講解。

4.1 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

比較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的區別,了解當代公共生活具有更廣泛、更公開、更復雜、更多樣的特征,因此在工作、教學、交通、網絡、娛樂等公共活動的場所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既服務別人也方便了自己。學生在公共生活場所要講秩序。食堂打飯、圖書館借書要排隊,銀行辦理業務要叫號,乘地鐵、公交車要排隊。杜絕搶行、插隊、加塞等不文明的行為。

通過這些熱點、重點內容學習,學生認識到公共秩序是社會生產活動的重要基礎,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障,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4.2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本目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內容:第一,社會公德,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第二,要認真學習社會公德規范,自覺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努力提高踐行社會公德的能力。

大學生要在生活中崇尚社會公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大學生還要努力提高踐行社會公德的能力。大學生自覺在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講究公共秩序,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并帶動、影響他人。

4.3 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包括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健康進行網絡交往,自覺避免沉迷網絡,養成網絡自律精神四點內容。

學生應該提高對網絡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不在網上發布、傳播、轉載負面信息,積極運用網絡傳播正能量。學生應該通過網絡開展健康的人際交往,同時自我保護,不要輕易相信網友、與網友約會,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隨著目前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具有交際、支付、迅速獲取信息等功能,使得人們在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一方面容易造成大學生成為“低頭族”,課堂、課外沉迷于網絡,無心學習。另外一方面網絡信息量太大,不能甄別,時刻刷微信、看消息,很難集中精力學習,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及成才。學生要拒絕網絡暴力以及網絡輿論的負面引導,要自覺拒絕網絡誘惑。在網絡生活中要培養自律精神。

5 “師生互動與交流空間”設計

在“基礎”課教學中,通過互動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在講授本專題時,可以選擇以下內容進行師生互動:

【提出問題】在第一目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提問馬路上的汽車加塞現象,對于車主獲益程度如何?

【教師點評】如果一輛汽車加塞,很大可能車主獲益,節省時間。但是在示范效應下,更多車加塞,道路擁堵,影響了整條路的交通。

【提出問題】在第二目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中,大學生如何做到社會公德中的文明禮貌?

【脈絡梳理】文明禮貌從小到大同學們都在學,做到文明禮貌,應該從堅持每天使用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請”、“謝謝”、“你好”、“對不去”、“打擾了”開始,逐漸成為彬彬有禮的人。

【提出問題】在第二目,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中,大學生如何做到社會公德中的保護環境?

【教師點評】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帶頭宣傳和踐行環境道德,生活中不鋪張浪費,在生活中重視循環環保,及時把家中廢品廢物送去循環場所,循環就是環保,也就是節約資源。

6 “資料插入與課外閱讀”設計

教學資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基礎工程,它的優化與整合對課程建設起著推動作用。本專題教師選擇部分視頻和圖片插入相應的教學內容之中,提高視覺效果。

本專題建議插播視頻(剪輯):央視焦點訪談《網絡直播鬧劇何時休》。插入案例,新浪網涉黃被查出,武漢斗魚被罰款6萬元背后,宣揚暴力,危害社會公德。通過插入資料的學習,學生懂得違反社會公德不僅要接受道德的審判,還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在課堂教學的同時考慮安排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在課外觀看大型文獻記錄片《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儀式》等視頻資料;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習近平《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等用先進模范的事跡來引導大學生的行為。

7 “案例選擇與討論內容”設計

社會公德中,用案例“樓上孩子練鋼琴,樓下老人受不了”來展開討論,這類琴童擾民現象怎么解決?學生討論后提出了較好的解決方案,如錯峰練琴,對琴房進行隔音裝修等等。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只要心中有他人,鄰里糾紛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8 “內容歸納與專題小結”設計

歸納即歸攏并使之有條理,由一系列具體的事實概括出基本的原理,而小結則是對一個階段或者某個問題學習的總結,多用于綜述體會。本專題可以這樣歸納總結。

社會公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要遵守公共秩序,第二是要講社會公德,第三,在現實生活中和網絡空間都不例外。學生通過學習,充分認識公共生活的特點及要求,自覺加強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不斷努力,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自覺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做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表率。

作者簡介

鄧華杰(1979-),女,湖北省南漳縣人。碩士學位?,F為武昌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

武昌工學院思政課部 湖北省武漢市 430065

猜你喜歡
專題教學社會公德教學設計
社會公德內涵研究述評
提倡文明禮儀 弘揚社會公德
推進社會公德 激勵向上向善——淺析武陵都市報十一年堅守“圓我讀書夢”活動的價值取向
廓清國家利益觀前提下的理性愛國教育論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