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與意義

2018-03-24 01:21高崇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7年7期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批判意義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歷史虛無主義者不但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還否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這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我們必須深入剖析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源,對其予以深刻嚴肅的批判,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批判;意義

1 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甚囂直上,沉渣泛起,侵略我國意識形態,中國迅速意識到了其嚴重的危害性,學術界憤然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丑陋面目被曝光在大眾眼下,警醒國人。中國在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方面主要是從它的唯心主義歷史觀、錯誤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根本的本質論上予以批判的。

1.1 對其歷史觀的批判

歷史觀即社會民眾的歷史觀點和看法,是世界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眾的歷史觀與其世界觀既互相影響又互相制約。眾所周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的關系問題組成了歷史觀基本問題,這也是哲學層面的基礎問題。物質先還是意識先,眾口不一,于是,不同的認知便催生出唯物和唯心兩種不同的歷史觀。通過深入學習,我們知道唯物主義歷史觀是唯一的正確科學的歷史觀。"歷史虛無主義的歷史觀是唯心史觀,它吸收了西方史學理論尤其是后現代主義史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片面性,缺乏辯證思維?!雹?如不加考慮的對西方史學理論和研究成果盲目崇拜等現象。我國學者究其根本,從歷史虛無主義唯心的根源特點出發批判其假設論、選擇論等等沒有事實根據的造謠假說,利用唯物主義這個堅實的武器全副武裝,堅決打擊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謬論。

1.2 對其方法論的批判

用正確的眼光和方法去觀察和處理事物才是正確的方法論,也只有正確的方法論才能使我們認清事物,而歷史虛無主義者評判歷史的方法是大錯特錯的。"歷史虛無主義違背‘實事求是的歷史研究的根本原則,違背全面、客觀的歷史研究方法,否認和反對階級分析的歷史研究方法。"

第一,否定階級分析方法。歷史虛無主義者完完全全舍棄了階級分析法,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對歷史的發展進程簡單的認為是人性的驅使,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無用。

第二,在沒有大量的、充分的、帶有批判性的查閱和掌握歷史資料之前就對史料極其簡單的、不考察不辨析的情況下,僅僅根據一兩個材料就去否定重要的歷史結論,以此來判斷歷史的真偽。

第三,放大心理分析法的作用。歷史虛無主義者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一味的崇拜西方,認為我們自身的分析法是錯誤的,強行尋找新的分析方法。放大心理分析法對歷史人物的分析例如對革命領袖毛澤東的生平和著作以及講話等作片面分析得出毛澤東有仇父戀母情結,有父權欲望,心理扭曲等等。根據這些荒誕的論據上升到毛澤東的政治活動以達到丑化毛澤東的目的。心理分析法在歷史研究中可以使用但是也有它的弊端。必須在歷史唯物主義前提下,結合階級分析等正確方法,把它作為輔助,次要的分析方法加以利用方妥。

1.3 對其認識論的批判

“認識源于實踐。歷史虛無主義者的種種謬論多是立場先行,從主觀感情、愿望意志、出發,從狹隘的個人經驗或本本主義出發,對實踐進行歪曲反映?!?/p>

歷史虛無主義認識論,是以虛無的,批判的,否定而又輕蔑的態度來看待歷史的。它在認識和研究歷史上存在嚴重偏離。我們不僅要從它的實質和危害上予以批判,學理上它的認識論誤區也要嚴厲批判。

追求真實的歷史是歷史研究者的職責。歷史事實包括客觀存在的歷史和通過研究得出的歷史。歷史學家通過研究得出的歷史事實與真實的歷史事實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歷史學家只有掌握了正確科學探究方法才能逐步逼近歷史真相。作為認識世界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是探究歷史事實的有效工具。我們要客觀的認識歷史世界必須運用唯物辯證法。有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才能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矛盾的認識客觀歷史事實。歷史虛無主義者的研究方法是極其錯誤的。

1.4 對其本質論的批判

歷史虛無主義從根本上來說是西方敵對勢力針對我國意識形態進行的具有險惡用心的政治企圖的顏色革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傳播其普世價值,阻止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便從中國尋找忠實的信徒。見過后的我國一二代經歷了戰爭對帝國主義深惡痛絕,而之后的國人沒有經歷過。西方國家的潮流如生活態度、信仰等等風靡于我國二三代年輕人之間向我國的意識形態領域滲透。對本國歷史文化了解甚少,并大量接受西方思想,這就為西方普世價值的滲透掃清了前進障礙,助力西方和平演變的既定策略,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任務就此誕生。

關于歷史虛無主義的哲學本質,有學者認為歷史虛無主義"主張用歷史選擇論取代唯物史觀”,"歷史虛無主義在歷史觀上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誣稱唯物史觀是‘機械決定論,實際是通過鼓吹‘抽象的人性在歷史中的決定性用”。歷史虛無主義具有很強的滲透性,一部分青少年和干部思想意志不堅定,很容易被歷史虛無主義者宣揚的一些錯誤謬論所迷惑,改變其意識形態。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狡猾的歷史虛無主義者都到處鉆空子,不擇手段,片面的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制度、道路等等方面進行否定。企圖動搖國人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其丑陋嘴臉昭然皆知,無非是想再思想方面腐蝕國人,讓其"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滲透到國人的思想中,從而懷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盲目追求西方制度和發展方式,讓西方敵對勢力有機可乘,有利于其實行“和平演變”。

歷史虛無主義本質我們既然了解了,就要以奮不顧身積極應對的姿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拿出國人敢于擔當的一面,堅決擁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宣揚,不斷強化國史和國學教育,使馬克思主義深深的扎根于我國歷史文化的土壤中,堅決去戳穿和揭露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險惡用心和丑惡嘴臉,使之原形畢露于國人眼光下,給予其毀滅性的打擊,使之在傳播的道路上寸步難行。

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歷史虛無主義批判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的沉渣泛起不僅僅成為了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的推手,而且迎合了各種國家內部反社會主義思潮的政治需求。歷史虛無主義牽扯的不僅僅是中國歷史文化方面,而且對我國的意識形態和"四個自信”危害深遠。所以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嚴肅的批判并尋求行之有效的對策是迫在眉睫的,中華民族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色社會主義,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事實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性,我們決不容忍歷史虛無主義者這些跳梁小丑來質疑評判我們所取得的成績,也要特別警惕其對我國發展的重大危害,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意義重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有利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積淀,通過對優秀文化的進一步深入學習和了解,可以讓我們的民族更加自信、更加具有認同感、更加具有歸屬感。當今文化軟實力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綜合國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舞臺上有更好的表現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礎,我們具備這個條件,而我們還必須對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學習和了解才能從祖先留給我們的精深財富中獲取智慧,才能讓中華民族之樹茁壯成長。毛澤東指出:"中國現時的新政治經濟是從舊經濟文化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時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雹芏鴼v史虛無主義者在現代各種新思潮的影響下,一味的追求新奇的東西,崇尚標新立異,把以前的東西都稱之為"舊”盲目的崇拜新東西。其實我們追求外來的新東西沒有錯,可是對其全盤接收而把自己最基本的東西全盤否定就很不明智了,無論是對待西方文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都應當去粗求精,對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堅決予以繼承,而對于外來文化則應當予以融入創新。歷史虛無主義者在祖國歷史文化方面否定一切的做法,被我們識破之后,我們方能做到高度警惕,堅決批判,堅定的去推崇弘揚優秀我中國文化。

2.2 有利于意識形態的撥亂反正

張全景在《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學習中央關于當前意識形態工作有關指示的體會》中指出"旗幟鮮明的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持同否定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新中國歷史的行為作斗爭,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掃除思想歪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p>

歷史虛無主義是意識形態領域的特定概念,關系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社會主義、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我國意識形態的內容,意識形態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它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就是為了達助歷史虛無主義者歪曲民眾的價值觀以達到其險惡的政治企圖,如動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阻礙我們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甚至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通過扭曲民眾價值觀,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貢獻。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依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只有科學的認識歷史虛無主義對中國意識形態的危害,堅決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才能讓中國共產黨名正言順的帶領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走得更好,所以說歷史虛無主義亟待批判,毋庸置疑,這有著極大的意義。

2.3 有利于堅持"四個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⑥"四個自信”重要思想的提出,已經說明了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已經相當成熟和完善。中國能在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高速行走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有目共睹的發展也讓其它國家對中國形成了一個負責人大國的形象,國際地位也一度上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改革開放以后發展的愈加完善。中國能夠形成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舊制度,建立新中國。爾后,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打牢了經濟基礎,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總結了“文革”、國際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經驗教訓,最終形成了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來,中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才能讓我們飛快的發展。

可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試圖做文章,去動搖中國堅定的特色設會主義信心。歷史虛無主義者想要通過宣揚"告別革命論”,肆意抹黑革命領袖的形象,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方式來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面對歷史虛無主義者肆無忌憚的挑釁,我們必須做到有效應對,一旦發現歷史虛無主義的苗頭,就要快速堅決的予以打擊。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智慧的源泉,我們堅決不能舍棄,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進程,辛苦的探尋和摸索,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尋找到唯一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正確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無數流血犧牲和千辛萬苦得來的成果,我們必須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堅信不疑的走下去。只有讓歷史虛無主義者無處遁形,讓廣大中國同胞意識到西方敵對勢力的險惡用心并堅決抵制才能更好的追尋我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楊軍.揭去歷史虛無主義的面紗(學苑論衡)[R].人民網-人民日報,2017-02-20.

[2]梁柱.歷史虛無主義評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3]譚揚芳.歷史虛無主義的“真面目”[R].浙江日報,2017-3-20.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張全景.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學習中央關于當前意識形態工作有關指示的體會[J].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13:6.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R].人民日報,2016-07-02(002).

作者簡介

高崇(1990-),男,漢族,河南省平頂山市人?,F為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省錦州市 121000

猜你喜歡
歷史虛無主義批判意義
一件有意義的事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解構和超越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解析歷史虛無主義
沖破單向度的枷鎖
用“批判”的思維解讀語篇的光輝
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價值探討
在批判中尋求解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