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嶺民族走廊民俗體育的種類分布及開發

2018-03-26 08:37陳斯敏鐘艷華
文化學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南嶺走廊民俗

陳斯敏 鐘艷華

(中山大學,廣東 廣州 510275)

20世紀80年代初,費孝通先生對我國三大民族走廊的人類學、民族學意義有較深入的研究?!澳蠋X民族走廊”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與“西北走廊”“藏彝走廊”并稱的中國三大民族走廊之一。[1]費先生對“南嶺走廊”地理范圍未明確定義,他關注的并不是“南嶺山區”的地理學意義,而是“南嶺走廊”的民族學、人類學意義。相對于西北走廊、藏彝走廊的研究,南嶺民族走廊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民族學、人類學的考察,專門研究該地民俗體育的文獻較少。

岳君、龍籍豐等(2017)認為,南嶺民族走廊在我國民族走廊研究中具有典型性,聚居著瑤族、苗族、侗族、壯族、畬族等十多個少數民族,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富礦區”,是南嶺民族走廊研究的寶貴資源來源地。[2]南嶺民族走廊是我國民俗體育,特別是原生態體育運動的重要保有地之一,研究和開發南嶺民族走廊地帶民俗體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南嶺民族走廊的民俗體育

(一)南嶺民族走廊的空間分布

從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研究者對南嶺地區進行了多次實地調查,基本對南嶺地區的地理空間劃分梳理清楚。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提出,南嶺的地理位置大致在北緯N23°50′(英德)—26°55′(祁陽),東京E109°36′(龍勝)—115°35′(龍川)之間,共分粵北、桂東北、湖南和贛南四大區域,共有76個縣市區,根據1987年的相關人口統計數據,該南嶺地區有16.60萬平方公里,2 847.64萬人。[3]

近年來,各高校等研究單位的專家學者較重視南嶺民族走廊的學術研討。2013年10月下旬,在四川成都召開了以“南嶺民族走廊的學術概念、未來走向”為專題的學術研討會,研究者圍繞南嶺民族走廊的地理范圍、研究現狀、民族政策、族群歷史等方面展開討論,會議決定定期召開類似學術研討會,共同豐富和完善南嶺民族走廊的研究。賀州學院李曉明教授在會上提出,廣義上的“南嶺民族走廊”西起三省交界(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貴州省),經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湖南省三省交界和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交界,東部到達廣東省、江西省、福建三省交界,上述四個三省交界連成一線即“南嶺民族走廊”地理位置。[4]

(二)民俗體育的內涵

《體育科學大詞典》里面將民俗體育定義為“在民間民俗文化以及民間生活方式中流傳的體育形式,是順應和滿足人們多種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文化形式?!盵5]

民俗體育、傳統體育、民族體育幾個概念之間具有交叉的內涵,我國的研究者對此也進行了研究。涂傳飛、陳志丹等(2007)認為,傳統體育從內涵上可分為民俗體育和民族體育,民俗體育和民族體育的關系是并列的,內容上有交差的成分但并不完全等同;民俗體育是由一定數量的民俗所共同創造,在這群體中傳承和發展,并在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體育活動等所體現,具有集體性、傳統性、模式性等特征,也是一種體育文化;民族體育即民族傳統體育,體現了一個民族共同的體育文化心理,這種文化心理在社會變遷中得到傳承和發展,包括中華民族體育、少數民族體育。[6]

王鐵新和常乃君(2009)對涂傳飛、陳志丹關于民俗體育的定義作了進一步分析,認為民俗體育具有區域性和民俗性的重要特點,民俗體育區別于民族傳統體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民俗體育屬于非官方性質,是當地民眾的原生態文化,可能與主流文化相一致或不一致,更多通過口頭的、風俗行為等非正式形式來傳承,民俗體育包括傳統體育、民族體育、土著體育等。[7]民俗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有緊密聯系,民俗體育的范疇比民族體育廣。

(三)種類與分布

王俊奇(2007)認為:“民俗體育研究包括經濟的民俗體育、社會的民俗體育、信仰的民俗體育、游藝的民俗體育、競技的民俗體育?!盵8]張國棟、劉堅等(2008)認為,民俗體育活動分為如下四類:(1)與歲時節日有關的民俗體育活動;(2)宗教信仰中的儀式性民俗體育活動;(3)與交往禮儀有關的民俗體育活動;(4)各種慶典、廟會中舉行的民俗體育活動。[9]

目前,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分了10個類別,分別是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曲、曲藝、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民俗、雜技與競技、傳統醫藥。陳能幸和陳煒(2009)根據這個分類標準對南嶺民族走廊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歸類,分析其表現的特征有“民族性、地域性、獨特性、整體性、傳承性、延續性、活態性、創新性、脆弱性、瀕危性”。[10]

覃德清和楊麗萍(2009)在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分布在南嶺及其周邊地區的非物質文化有45項,分為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8種類型。[11]陳煒和王德彬(2015)分析了南嶺民族走廊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認為南嶺民族走廊傳統體育項目可以分為三個類別:競技類、表演類、民間游戲類。根據統計,南嶺地區各地級市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區域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分布呈現出東部、東南部項目數量較少,越往西、西北,數目越多;民族自治區域項目數量多于非民族自治區域。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與當地少數民族數量、對民俗項目的重視程度有關。[12]

綜上所述,南嶺走廊民俗體育的種類與分布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南嶺走廊民俗體育的種類一覽表

表2 南嶺走廊民俗體育的分布情況一覽表 (單位:個)

二、民俗體育與發展文化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民俗體育發展文化和發展理念有關,也就是我們保護和開發民俗體育的理念和方法。要用發展的理念和觀點,研究和開發南嶺走廊民俗體育。民族精神和民族認同凝聚于民俗體育中,通過發掘和開發民俗體育的根基文化與內涵,讓走廊地帶的年青一代深刻理解并認同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從而喚起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團結。

吳忠軍和鄧鷗(2014)選取了南嶺民族走廊地區中的34個貧困縣(市)為研究對象,表現為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特征,主要原因有: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少數民族多、革命老區多等。[13]趙蘇喆、李金梅等(2015)對嶺南瑤族傳統體育文化變遷及其影響開展了研究,認為傳統體育項目的數量在減少,競技項目硬件設施更加先進,嶺南瑤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變遷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處于主動變遷的狀況,也出現個別項目有逐漸弱化的趨勢,所以要堅持以保護為基礎,與教育、旅游等相結合,重視社會培訓的力量。[14]彭曉丹(2016)分析了清遠市連南瑤族盤王節等民俗體育的歌舞文化、祭祀舞蹈、服飾文化等,提出促進連南瑤族文化旅游發展的建議:開發旅游項目、開發瑤族村寨旅游文化、暢順交通等。[15]

三、南嶺民族走廊民俗體育的開發

(一)培養學生的民俗體育意識和文化素養

可以考慮把民俗體育列入大學通識教育課程中,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民俗體育意識和文化素養。每年的寒暑假,以及大學生的夏令營、課外實訓,可選擇到民族走廊地帶等民俗體育項目豐富的地區,接受民俗體育文化的熏陶。同時,可以和當地文化村寨建立合作實訓基地,其有利于長期的深入交流和學習。通過這種“走進來、走出去”的模式,既有利于全國高校學生走進各民族走廊村寨接受民俗體育文化的熏陶,也有利于民俗體育文化走出村寨而傳播到全國高校,這也是一個雙贏的格局。近年來,許多高校的研究者帶領研究生赴民族走廊包括南嶺民族走廊地區,進行田野調查,這也是作為社會調查研究等重要課程之一的實訓課程,從廣度和深度來說都推動了民俗體育的學術研究。

(二)因地制宜開發旅游項目

民俗體育要開發和發展,人力和財力的支持不可或缺。為此,響應國家號召、順應發展形勢,因地制宜依靠當地政府的思維方式顯得十分重要。創收需要可持續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保護,從旅游資源開發的角度來說,這兩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有利于人們的經濟創收,而經濟的創收有利于促進非物質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非物質文化的延續有利于創收的可持續性,可謂一舉兩得。

以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為例,其地處南嶺民族走廊地區,位于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地形復雜,縣內以山著稱,流傳著“九山半水半分田”一說,以壯族、瑤族人口為主(據統計,2014年全縣年末的少數民族人口超過7萬人,約占常住人口的79%)。該縣擁有眾多流傳久遠的民俗體育活動,如瑤族長鼓舞、壯族搶花炮等,且時至今日依然定期、不定期地舉行。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體育活動中融入了千百年來少數民族的觀念、生活方式及民族精神,是我國少數民族多元文化集大成的組成部分。

由于其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連山縣適合發展旅游產業。事實上,連山縣政府在為民俗體育項目方面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工作也在穩步進行,已有多項民俗體育運動申遺成功,更多的措施在同步進行。近年來,政府在旅游方面的投入也日益加大,如金子山游區、黑山梯田等景點都已經漸有名氣,以自然資源開發為主的景點吸引了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游客游覽,更吸引了大批研究者進行田野調查。從2014年財政報告上來看,連山縣第三產業的增長率超過了第一和第二產業。民間還有許多自發組織的活動,如年晚歌、鬧年鑼、賽銅鑼等,這些民俗體育活動擁有豐富的具有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資源,其將是未來開發中的重點方向。

(三)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競技項目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設有表演項目和競賽項目兩大類,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從1953年在天津市舉行的第1屆設5個大項,到2015年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的第10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增加至17個競賽項目(獨竹漂、珍珠球、押加、木球、秋千、花炮、龍舟、射弩、陀螺、板鞋競速、高腳競速、馬術、少數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民族健身操、毽球、蹴球),178個表演項目的角逐。在上述17個競賽項目中,武術、龍舟、摔跤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獨竹漂列入貴州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而其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項目多數是表演項目。[16]

其中,各地區擅長的比賽項目呈現區域性,如廣東乳源縣瑤族的賽龍舟、廣西侗族的搶花炮等被列入我國少數民俗體育運動會的競技項目之一,在全國已普及。各地區民俗體育項目的種類和內容不盡相同,針對該地區所開發的競技項目也有所側重。競技項目的比賽是一種高水平的競技,集合了全國各地優秀的專業選手和人才。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競技項目,對于民俗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然,這需要共同的努力。結合地方性知識開發具有各地區特色又能輻射全國的競技項目,突出重點的競技項目,并在每四年舉行一屆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及全世界舉行的國際運動會中展現,有利于我國文化競爭力的提升和民族的繁榮發展。

[1]費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82.

[2]岳君,龍籍豐,葉羽翌,等.南嶺走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傳承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體育世界,2017,(6):52-53.

[3]吳忠軍,鄧鷗.南嶺民族走廊貧困現狀與扶貧開發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4,(6):136-146.

[4]梁宏章,何蓮翠,李丹.概念與走向——2013年“南嶺民族走廊”學術研討會綜述[J].民族論壇,2013,(12):43-46.

[5]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編.體育科學詞典[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涂傳飛,陳志丹,嚴偉.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的概念及其關系辨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8):24-31.

[7]王鐵新,常乃君.我國民俗體育研究綜述[J].體育文化導刊,2009,(10):133-139.

[8]王俊奇.關關于民俗體育的概念與研究存在的問題——兼論建立民俗體育學科的必要性[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16-20.

[9]張國棟,劉堅,李運,等.我國民俗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1):4-7.

[10]陳能幸,陳煒.南嶺走廊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及特征[J].柳州師專學報,2009,(6):23-27.

[11]覃德清,楊麗萍.南嶺民族走廊文化積淀與審美人類學研究的拓展[J].文化遺產,2009,(3):111-117.

[12]陳煒,王德彬.南嶺走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調查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5,(1):72-76.

[13]吳忠軍,鄧鷗.南嶺民族走廊貧困現狀與扶貧開發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4,(6):136-146.

[14]趙蘇喆,李金梅,余衛平.嶺南瑤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變遷及其影響[J].體育學刊,2015,(2):115-119.

[15]彭曉丹.連南瑤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探析[J].城市旅游研究,2016,(6):92-93.

[16]陳家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研究——以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 ,2016,(4):47-49.

猜你喜歡
南嶺走廊民俗
冬季民俗節
神奇的走廊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走廊上的時光
寒露
民俗節
走廊上
胡明華、張南嶺數字插畫作品
南嶺栲葉黃酮類成分的研究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