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中世紀及后期教堂建筑風格的演變

2018-04-01 13:36孟萌董是非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遼寧沈陽110168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拜占庭建筑風格古典主義

孟萌 董是非(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從建筑風格的切換角度看,西方古典教堂建筑時期一般是從公元三世紀初期到十七世紀下半葉。期間主要分為:歐洲早期基督教時期,拜占庭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主義時期。因此各個時間段對應的建筑風格主要有:早期的基督教風格,拜占庭風格,羅馬式風格,哥特式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以及不同文化交融而形成的混合式風格等。

一、早期基督教與拜占庭時期

公元一世紀中葉正值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在西亞巴勒斯坦一帶誕生了一種新的宗教——基督教,早期的基督教宣揚平等,道德完善,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博得了下層人民的擁護,傳播十分迅速。因此在這個時期的建筑風格上也將這些思想體現的淋漓盡致。由于這種原因,教堂和墓葬與住宅是結合的。教堂主要是巴西利卡式,多為木質結構,這些教堂里的墻壁一般都有大型的裝飾性壁畫。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基督教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分為東正教和羅馬教會,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也影響著后來的建筑。同時,由于地理關系,它又汲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等東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風格,并對后來的俄羅斯的教堂建筑、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拜占庭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第二個特征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構圖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調的小部件。第三個特點是它創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仿佛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第四個特點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變化,又注意統一,使建筑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特別是它源于古羅馬的穹隆象征著天,象征著神的光輝。其中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不僅綜合地體現了拜占庭建筑的特點,而且也是拜占庭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

二、中世紀時期

這個時期早期的教堂建筑少數繼續延續拜占庭風格建筑,其中意大利的圣馬可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被稱為“歐洲最美麗的教堂”。但是,占主要地位的教堂建筑風格還是新興的哥特式建筑風格。哥特式建筑是起源于法國,流行于歐洲各國的一種建筑風格。它追求的是一種輕盈、飛升、向上的強烈動感,教堂高聳的尖頂,使人感受到天國的光輝。以及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筑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哥特式建筑的總體風格特點是: 空靈、纖瘦、高聳、尖峭。似乎直指上蒼,啟示人們脫離這個苦難、充滿罪惡的世界,而奔赴“天國樂土”。其中最為經典的代表作品有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法國巴黎圣母院、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法國沙特爾城大教堂以及亞眠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等。

三、文藝復興時期

這個時期的教堂建筑風格主要是巴洛克風格。巴洛克建筑源于意大利,后流傳到歐洲各國。十七世紀意大利天主教會具有了很強的經濟勢力,為了向朝圣者顯示自己的富足,在教堂中創造一種神秘的氣氛,他們修建了很多富麗堂皇、怪誕詭秘,具有巴洛克風格的教堂。這些教堂追求不規則、不協調、虛幻與動蕩的超現實感,通過非理性的組合來營造虛幻與動蕩的氛圍,通過富麗堂皇的裝飾來營造脫離現實的感覺。追求不規則的空間感,使巴洛克建筑獨有的審美趣味。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筑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筑師和建筑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夸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建筑史中則用以指1530至1600年間意大利某些建筑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巴洛克風格打破了對古羅馬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沖破了文藝復興晚期古典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富麗堂皇,而且能造成相當強烈的神秘氣氛,也符合天主教會炫耀財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從羅馬發端后,不久即傳遍歐洲,以至遠達美洲。羅馬的圣卡羅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與此同時還有意大利羅馬的圣卡羅大教堂、還有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混合的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北部的圣保羅大教堂等。

四、古典主義時期

17世紀下半葉,法國文化藝術的主導潮流是古典主義。古典主義美學的哲學基礎是唯理論,認為藝術需要有嚴格的象數學一樣明確清晰的規則和規范。同當時在文學、繪畫、戲劇等藝術門類中的情況一樣,在建筑中也形成了古典主義建筑理論。J.F.布隆代爾說“美產生于度量和比例”。他認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筑師通過測繪研究古希臘羅馬建筑遺跡得出的建筑法式是永恒的金科玉律。他還說,“古典柱式給予其他一切以度量規則”。古典主義者在建筑設計中以古典柱式為構圖基礎,突出軸線,強調對稱,注重比例,講究主從關系。巴黎盧佛爾宮東立面的設計突出地體現古典主義建筑的原則,凡爾賽宮也是古典主義的代表作。古典主義建筑以法國為中心,向歐洲其他國家傳播,后來又影響到世界廣大地區,在宮廷建筑、紀念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更多,而且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又出現古典復興建筑的潮流。世界各地許多古典主義建筑作品至今仍然受到贊美。但古典主義不是萬能的,更不是永恒的。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和建筑自身的發展,作為完整的建筑體系的古典主義終于逐漸為其他的建筑潮流所替代。但是古典主義建筑作為一項重要的建筑文化遺產,建筑師們仍然在汲取其中有用的因素,用于現代建筑之中。這一時期教堂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圣心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圣彼得堡大教堂等。

以上四個時期基本反映了歐洲中世紀及后期教堂建筑風格的演變歷程。這段時期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最為璀璨的一頁。

猜你喜歡
拜占庭建筑風格古典主義
偏愛紅黃藍的古典主義畫家
拜占庭帝國的繪畫藝術及其多樣性特征初探
繪畫之本:歐洲古典主義大師素描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邏輯補充——從拜占庭帝國滅亡原因談起
向古典主義致敬
張銘:向全球傳遞家鄉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風格
淺析云陽彭氏宗祠的建筑風格和文物保護
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多角度分析
中式建筑風格設計中傳統窗花的應用研究
《西方史學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學”部分糾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