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戲服的歷史沿革與發展

2018-04-01 13:36連海翔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廣東廣州510642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戲服粵劇技藝

連海翔(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廣州戲服,是戲服中的品牌。其融合了“廣繡”工藝特色,有明顯的廣州特色。廣州戲服適用于傳統粵劇和廣東漢劇、瓊劇、采茶劇等劇種的服飾。其造型和紋樣裝飾,集京、湘、昆、滬等地方劇種的戲服所長,又融合廣繡的藝術特色,在中國多種戲服中獨樹一幟。

戲服色彩、款式和質料可以起著襯托、美化舞臺、平衡色彩等作用,能使舞臺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強烈視覺效果。同時,戲服裝飾常有特定含義,如戲服的紋飾,有龍、鳳、鳥、獸、花等,桃子等內容表現古人藝術欣賞情趣。

但現在面臨的事實卻是,現代人的審美中,把他們視為“老土”,依附于粵劇而生存的廣州戲服面臨手藝失傳、發展困難等危機。

一、廣州戲服在粵劇中的作用

廣州戲服是伴隨粵劇的發展而誕生的,與粵劇的整體發展息息相關。

廣繡與戲服相結合,互相協調,互相促進?;泟蚯姆睒s,與戲衣制造業的興旺,同樣促進了廣繡技藝的發展。

粵劇演員程式化服飾,通過戲服符號功能,可以讓觀眾通過想像來評價人物性格、身份、品格等,給觀眾一個想像空間。

首先,戲服顏色具有特定含義。戲服的不同用色能夠區分等級。如帝王通常穿黃色、巡按穿紅色,并且顏色還可塑造人物性格。如黑色表示忠勇剛正的形象。包公就常穿黑色的蟒袍。

其次,戲服的圖案具有象征意義?;实鄯b多用龍象征統治者的權威,武將多用猛獸,象征勇猛。

其三,各行當的演員依據人物所處的時代、身份地位和性格,應該穿戴什么樣式和規格的服飾是有一整套清晰和嚴格的規范。

其四,不同的穿戴方式也具有特別意義。這種服飾藝術的程式規范,具有符號功能,早已約定俗成。

二、廣州戲服的制作技藝

明正德九年(1514),一個葡萄牙商人來廣州,在當時的繁盛之地——狀元坊購下一幅“龍袍”繡片,回國后很隆重地獻給國王,國王也贊嘆不已,重賞了那商人?!鋵?,這件“龍袍”繡片,不過只是廣州戲服工人制作的皇帝戲服的半成品而已。

戲服的制作離不開刺繡。廣州戲服借助廣繡的強烈藝術表現力,形成色澤鮮艷明亮的獨特表現風格。廣州戲服的工序復雜,先是設計戲裝,慎重選料,開尺寸,分割,分發刺繡,然后縫合。

此外,廣州戲服多運用傳統釘金墊浮繡技藝,具有“平、密、和、墊”四大特色。所謂“平”,是指排針均勻平整;所謂“密”,指排針緊密恰當;所謂“和”,指配色柔和、協調;“墊”,指墊高平坦,層次分明。

不同種類的戲服在用料、設計、縫合、塊件組成上有歷代沿襲的規定,制作由不同的藝人負責,不能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一套戲服需要大量的金線、珠片等配件,其制作需要多人合作三至六個月才能成品,成本很高,制作工藝復雜。

三、廣州戲服廠的發展歷程

廣州戲服制作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據清光緒《廣州府志》載,順治年間廣州狀元坊已是制作伶裝的藝人聚居的地帶,宮廷皇室的戲班也慕名前來廣州,定制各種戲服。

20世紀初,廣繡業較為繁榮,廣州制作戲服的店鋪仍云集在狀元坊一帶,所制作的戲服不僅國內有名,還享譽港澳和東南亞各地。1930年后,狀元坊內已遍布加工戲服的手工藝作坊,產品行銷廣東省內外,甚至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1956年,一些傳統劇目重新上演,推動了廣繡戲服生產的發展。廣州戲服行業將原來零散的個體經營戶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中華戲服廠”,廣州戲服制作技藝隨著文藝的繁榮得到新的發展。

1962年,中華顧繡戲服社與文藝戲劇用品社合并,集中了制作戲劇用品的能工巧匠,有利于戲服與戲劇用品的配套生產和發展,可生產戲服、須發、靴鞋、道具等系列舞臺用品。

而如今,好景不再,眾多制作戲服的作坊,已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消失殆盡,在狀元坊附近的人民南路上,能見到的戲服廠只剩下狀元坊戲服廠。

四、廣州戲服的發展現狀

戲服是一項必須多人合作的技藝,廣州戲服制作技藝以師徒傳承為主。藝人從入行到成才需要兩到三年的培訓時間,工作報酬低微,目前從業人員較少,老一輩藝人面臨退休,年輕人又不愿意加入這一行業。廣州戲服制作面臨著難以發展壯大,無人愿意繼承的局面。

狀元坊戲服廠是狀元坊的一個縮影,這家戲服廠改變了過去單一生產戲服的經營手法,找到了歷史與現代的結合點,不但生產傳統的戲服,還設計古今交融的刺繡衣服、時裝晚裝和舞蹈服裝,以手工精細、設計新穎吸引了大批知名人士慕名而來訂做衣服?,F在的戲服,不僅保留了傳統戲服的特點,還加進了時尚的元素。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狀元坊近年已逐步發展成為遠近聞名、頗有特色的工藝精品專業街。

粵劇和廣州戲服在夾縫生存。2006年,嶺南的藝術瑰寶——粵劇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009年,廣州戲服制作技藝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隨即2010年該項目保護單位之一“廣州中華戲服廠”倒閉,廣州僅存唯一一家成規模的戲服廠——狀元坊戲服廠。2016年廣州戲服廠因租金高企同樣面臨關門危機,廣州戲服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遭遇重重困境。

對于保護粵劇和廣州戲服制作技藝,政府和文化部門以及手工藝傳承者們作了大量的努力。2018年3月29日,廣州老字號協會新認定廣州市狀元坊戲服有限公司為“廣州老字號”,今后將從政府、社會等層面多方保護。目前,狀元戲服廠正在90 后接班人何鳳婷的接手下再次煥發生機。廣府廟會上,何鳳婷推出系列改良的現代戲服和文創產品,如“蝦餃西施”“蛋撻貂蟬”“糖不甩楊貴妃”等戲劇主題公仔,用廣府點心融合戲劇人物。

未來,廣州戲服若要持久生存并保持活力,就應該嘗試擺脫單一依賴粵劇生存而獨辟蹊徑,充分利用和發揮好戲服本身的藝術價值。

猜你喜歡
戲服粵劇技藝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SINGING THE CHANGES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鄭慶章 把“弄虎”技藝傳回大陸
曾經的米高梅有15個服裝倉庫,15萬套戲服......
粵劇排場與粵劇傳承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1949—1951年粵劇“戲改”
粵劇傳承中的“變”與“不變”
從賣二手貨到獲得37座奧斯卡小金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