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兒童畫的創作意識

2018-04-01 13:36楊永葳曾晴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廣西桂林541000
絲路藝術 2018年12期
關鍵詞:兒童畫畫畫繪畫

楊永葳 曾晴(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美術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兒童美術教育越來越重視,家長們已經意識到美育對孩子未來的重要性,可是在孩子們接受繪畫培養時,大多數家長和初級的教育工作者卻“看不懂”兒童畫,甚至肆意評價起來,這無意中給孩子們造成的心靈傷害是不可磨滅的。本文著重論述兒童畫的創作意識,以期能使更多的朋友清楚的知道兒童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在生活中的情緒體驗和經歷,了解兒童畫有著怎樣的逃避和影射現實的作用,兒童畫是怎樣呈現兒童的夢境、恐懼、愿望等狀態,兒童在繪畫中又是如何通過各種形象以傳達他們的創作意識。

一、兒童畫的創作意識含義

(一)對兒童畫的創作意識的理解

兒童畫畫是毫無保留的,內心的情感和作畫時的狀態,無論好或不好,都能在作品中一覽無余。這是兒童畫最可貴的地方:真實,如睹其人。筆者說的真,并不是接近客觀對象的意思,而是說真實地反映自己。

心理治療師嚴虎博士認為,繪畫是兒童十分鐘愛的表達方式,是一種符號表征方式,是人類心智發展的重要成就之一[1]。兒童畫畫的產生過程大致是:首先對客觀世界的外部事物進行感知和觀察,然后兒童在內心進行調整,最后由手控制筆描繪出所觀所想。兒童畫畫實質上反映的是兒童認知的過程,兒童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不斷的探索著身邊的一切,隨著思想認識不斷地提高,這時兒童則需要通過畫畫這樣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

筆者在實習期間對我們班的小朋友做了一個小實驗,想驗證Rose 在書中提到的兒童在無造型階段的繪畫之原始圖形中的表達,尤其是脈沖點[2]。其實書中的“脈沖點”就是我們常常能在兒童畫中看到的點點。

Rose 在書中用表格的形式讓讀者能清楚地感受到,無造型階段的原始形狀是如何與年幼孩子的個性發展聯系在一起的。她指出兒童的自身經歷中有內心世界這一方面,內心世界里的脈沖點表示兒童發現了自己內心的節奏,脈沖點是兒童對生命的表達,代表了生物內部系統的節奏,比如心臟、呼吸的節奏。在筆者的觀察下,筆者還真的發現了孩子們在畫點點時,有種內在情緒的表達,孩子們面部表情時而聚精會神,一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蹙眉的樣子,時而笑笑,自言自語,很開心的模樣,畫點點時的速度和力量所產生的節奏,似乎代表了他們創造的點點表示著對某件事物的態度,讓他們產生情感上的感受。

二、兒童畫的創作意識解讀

(一)兒童究竟是為了什么而畫

為此,筆者在暑期社會實踐中運用觀察法結合調查法為主要的兩種研究方法對上思縣某村的孩子們進行了家訪形式的談話和個案研究。

此次家訪得出,雖然隨著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每個兒童的畫畫動機參差不齊表現的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兒童初次接觸繪畫所產生的快樂情緒讓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沖動?,F在可以來解答兒童究竟是為了什么而畫了:兒童在畫畫中最初的情緒體驗,讓兒童感到快樂,使兒童愿意畫畫,并且對畫畫會有一種積極性高的態度。

(二)兒童的繪畫成長歷程

每個年齡階段里的兒童都有相應的繪畫成長記錄,故在此,筆者把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繪畫特點分別歸納了出來,接下來一起來了解1 歲至12 歲各年齡段兒童的繪畫特點,希望筆者的歸納總結能幫助有需要的大人們與他們的孩子們能夠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然后通過觀察孩子們繪畫的成長歷程,掌握兒童內心的種種變化,正確地接受和引導兒童的繪畫行為。

1-2歲:這個階段的兒童會在畫面中有如下表達:無序亂涂,畫出許多點點和短線;有力度的螺旋形;上下左右能往返的線條和封閉或半封閉的圓圈。兒童主要通過自己的肌肉運動和感覺活動來應付客觀世界,尚未內化到頭腦中。

3-5歲:兒童處于認知發展中的象征思維階段,已出現象征符號技能,因而能夠憑借記憶對所指的客觀事物加以象征化,出現延遲模仿、象征性游戲和繪畫等行為模式。這個階段的兒童能憑印象、有目的地畫畫;能運用擬人化和夸張的表現手法;能用地平線來表達對事物之間的關系。

6-9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兒童處于認知發展中直覺的半邏輯思維階段,其突出特點是自我中心思維;第二個層次的兒童是處于認知發展中的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會在畫面中依據發展的順序有如下表達:事物間的關系呈整齊排列;會使用透視畫法;開始畫有動作的人物;9 歲時已能使用寫實的表現手法。

10-12歲:兒童已經是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雖然兒童能根據物體的各種特性結合再進行分類,但他們這時進行的運算仍然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對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從沒發生過的事情還不能進行思考。這個階段的兒童繪畫既不是兒童畫也不是成人化的不和諧狀態;對于寫實作品表現出更多的興趣。

(三)兒童畫的形式、主題和內容所反映的創作意識

兒童繪畫,最終呈現的不僅僅是畫面的內容,還包括兒童對于繪畫表達方式的選擇、創作作品的過程和最終繪畫作品的內容、主題和形式。

首先,來解讀兒童畫的形式所反映的創作意識,從繪畫的基本元素線條、構圖和顏色三方面來分別闡述。線條,不同的線給人的感覺都不一樣。嚴虎博士在進行繪畫心理技術培訓時,經常讓學員用不同的線條來表達情緒,如用波浪線表示愉悅、高興,用鋸齒線表示狂躁、憤怒,用筆較輕的線條則表示難過、和痛苦等。其實兒童畫中也有類似的信息,若我們認真觀察兒童畫中每個形象的輪廓線,就能感受的到兒童在不同物體上傾注的感情分量。

構圖,就是兒童在畫面上進行分割、設置、布局,從而達到他們認為比較協調和完整的畫面。兒童的構圖有著鮮明的特點,往往和他們的年齡、性格和認知能力有關。舉一個兒童畫中最常見的構圖例子:兒童將所要表現的形象畫在畫面中間,這是最普遍的情況,代表安全感,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的理論中,中心點就是代表自信,但是若兒童將所要表現的形象完全畫在畫面正中央,反而可能表示沒有安全感,尤其是在人際關系上,比較固執。

顏色,對人類的影響已經逐漸被認識,生活中的日用品、廣告、交通與政治活動等方面所使用到的顏色,均有心理上的原因。顏色對于我們的生理也有影響,因為每個不同的顏色會帶來不同的磁場能量與心理共鳴。從顏色來看,兒童表達高興情感時,往往喜歡選用紅色、橙色等暖色調,也喜歡用五顏六色來裝扮畫面中的形象。反之,當兒童表達傷心情緒的作品中,使用藍色、綠色等冷色調顏色的居多,甚至有大片黑色出現在畫面中。

其次,對兒童畫中常見的主題進行說明,從整體上來把握兒童畫的主題所反映的創作意識。在兒童畫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繪畫主題,設計問題,鼓勵兒童積極思考,支持他們大膽發表見解。為此,筆者在實習期給我們班的學生布置命題畫《我和動物交朋友》,以引導學生通過“為什么要與動物交朋友”的討論形式,促使學生進入角色,進入自己描繪的具體情境,于是“怎樣和動物交朋友”的畫面就在學生們的畫面中展現出來了。在筆者的觀察下,發現兒童一般都會畫太陽、藍天和白云,這似乎成了他們的繪畫套路。但學生里也有在畫面中表現閃電、雨天的,但這只是個別現象。還有在畫面中表現彩虹的,寄托一種美好的愿望,希望與世界溝通、連接,當然也有一種轉瞬即逝的失落感的說法來解讀畫面中的彩虹。那常見的太陽、藍天、白云又可以怎樣解讀呢,筆者從嚴虎博士的著作可以得知:太陽是父母影響力的表現;天空是愿望的象征,也有死亡的解釋;云朵有三種情況,白云代表一種期待或是情緒、壓力和思緒,烏云代表壓抑、焦慮等負面情緒,烏云加閃電代表負能量、內心壓力和恐慌、較強的攻擊性。

最后,筆者將從兒童畫的表層內容、關聯性內容、象征性內容來解讀兒童畫內容所反映的創作意識。表層內容,即兒童畫中顯而易見的內容。例如,兒童在畫表示快樂的場景時,畫面中寫有“我愛你”字樣或心形圖案,那么我們就直接按照字面上的畫面表層的意思來解讀。

關聯性內容,最好能從兒童為作品所取的名字或者從兒童對作品所講述的故事中加以理解。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兒童提出相關問題,來理解兒童畫中表達的關聯性內容,更進一步的了解兒童的創作意識。例如,筆者根據一位8 歲男孩在植樹節當天所創作的作品向他提問:你的畫中都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談談你所畫的人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分別用三個詞語來描述)?他們正在想什么?你和他們中的誰相處的最好(最差)?這幅畫中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象征性內容,常常指兒童畫中潛在的內容,兒童不一定會用語言說出來,但兒童在畫面中選擇用歪曲、象征手法表現的事物形象卻很明顯。對象征意義進行解讀,我們要了解兒童的創作意識,還需要考慮所知道的關于兒童的每個細節,并且不能對一幅畫草率地下結論,作為教師或家長的我們,需要結合兒童的整體發展和生活經歷來考慮,以真誠和包容的態度接受兒童對自己作品隱含意義作解釋。

三、如何用兒童畫的創作意識指導兒童成長

(一)培養兒童自主繪畫

讓兒童對繪畫有喜愛之情,是培養兒童自主繪畫的前提,只有孩子喜歡上畫畫,才會能動的自主繪畫,這就需要我們扮演好以下角色:

1.傾聽者

成人與兒童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有巨大的差異,可知,認知方式的不同,繪畫的表現方式也就有差異。我們要學會承認、接受與兒童認知方式的差異,做一個安靜的欣賞者,珍視兒童畫,尊重兒童畫與成人畫本質的不一樣。因此,對于兒童畫我們就要通過傾聽和溝通來了解。我們通過傾聽走進兒童內心,了解兒童的想法,打開兒童的心門,指導他們的人生。當兒童感受到我們的重視和理解時,他們也會越來越愿意在我們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了。

2.贊美者

我們在面對兒童的作品,無論成敗,都應該站在保護兒童創造性和自信心的出發點上進行客觀評價,避免對兒童畫進行“真像”“畫的好差”等“對與不對”的簡單粗暴的評價,更多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些非語言的鼓勵、信任的態度和行為來激勵他們前行,例如:鼓掌、豎大拇指、發自內心的笑、點頭等。

3.協助者

兒童的情緒是多變的,許多兒童不會有固定的時間做什么的想法,因此,在一天中兒童何時想要畫畫也是需要我們多留心觀察的。協助者的角色扮演更多地傾向于家長們,作為家長最好將孩子的畫具整理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一旦孩子想要畫畫,就能到固定的地方拿取,這樣即使兒童獨自一人在家時也能順利地進行繪畫。作為協助者,我們還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不受外界環境打擾的自由空間,當孩子們的精力集中了,他們的創造性也就隨之越強。

筆者在實習期間遇到一個很喜歡畫畫的女孩,即使下課了,她也要跑到黑板上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我們可以從圖中感受到女孩對畫畫的喜愛,更能感受到她需要一個大舞臺來展現自己,作為老師,筆者在一旁靜靜觀察,等她畫完時,她身邊的小伙伴們“哇”聲一片,筆者便走上前去面帶微笑地對她豎了豎大拇指,并向她提問,“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都畫了什么嗎?”,她說可以啊,便手舞足蹈地說了起來,她說她畫的是一臺電視機,正播放著她最喜歡看的動畫片《甜心格格》,緊接著眉飛色舞地就向我們介紹了她看這部動畫片時的感受。

通過這件實例讓本人深刻意識到培養兒童自主繪畫,不僅僅是我們扮演好角色就足夠,我們更要關注到對兒童自主繪畫的培養重心有哪些。筆者認為培養重心主要有兩點:一是觀察力的培養,觀察力是指一個人從周圍世界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和比較持久的高級形態的知覺。觀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許多工作得以成功的必要條件。觀察力強的兒童便能獲取更多繪畫素材,在畫畫中游刃有余;二為想象力的培養,兒童畫創新的先導因素之一就是想象,就是天馬行空的新穎奇異的想象,就是創造性的想象。培養兒童的想象力需要我們啟迪、激勵和引導兒童發揮想象,但切記不能脫離兒童的思維發展特點和年齡特征。

(二)利用兒童畫本身的功能指導兒童

兒童畫為我們了解兒童提供了方便,在前面的解讀中,筆者相信大多數人已經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關于兒童畫的創作意識的認識,不至于再出現“我的孩子畫畫都是亂涂亂畫的,我真不知道他都畫了些什么”的困惑和煩惱了,但筆者希望不要步止于此,趁熱打鐵地落實起關于兒童畫的創作意識的認識更有實際意義,讓我們行動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利用兒童畫本身的功能指導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那問題來了,兒童畫本身的功能有哪些呢?兒童畫具有表達功能、釋放功能以及重建與升華功能。

首先,我們可以利用兒童畫的表達功能來指導兒童成長。兒童畫有影射現實的作用,能夠反映兒童內在的、潛意識層面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對兒童畫內容的了解,鼓勵兒童大膽的表達自我,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其次,我們可以利用兒童畫的釋放功能來指導兒童成長。在兒童畫畫的過程中,兒童若能被引導從而充分的表達和釋放,兒童便能緩和情緒上的沖突,增加對自我的了解,減少壓力與焦慮,達到心理上的和諧與完善。再次,我們可以利用兒童畫的重建與升華功能來指導兒童成長。兒童在畫畫中能提升自尊和自信,提高創造力,改變對生活的態度,還會使兒童嘗試創造性的辦法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兒童通過畫畫不斷的表達自己、驗證自己并鼓勵自己,這有助于他們去探索、理解、接受、運用具有不穩定性和主觀性的事物。

四、結語

兒童畫作為一種能培養兒童大腦思維、開發兒童智力的有效途徑,不僅能發展兒童動作(提高眼、手、腦的協調),還能增強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理解力、表達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等能力。兒童畫為我們與兒童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讓我們知道了解兒童畫的創作意識可以讓我們走進兒童的內心,靜靜地聆聽兒童的成長心聲,與兒童進行溝通與交流,和他們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注釋:

[1]嚴虎.兒童心理畫:孩子的另一種語言[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3.

[2](德)弗萊克-班格爾特(Fleck-Bangert,R.).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么:兒童畫與兒童心理解讀[M].程巍,許玉梅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6.

猜你喜歡
兒童畫畫畫繪畫
如何鑒賞兒童畫
我的兒童畫
兒童畫作品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愛畫畫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老樹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