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課程體系建設策略*
——以“三養課程”體系建設為例

2018-04-13 06:12陳薇勇高先列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8年46期
關鍵詞:學力課程體系學校

陳薇勇 高先列

(四川省金堂中學校 四川成都 610017)

我校肇端于北宋金堂書院,90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戲曲大師魏長生,“收功彈丸”的彭家珍,“東方赫格爾”、著名哲學家賀麟,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等人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學子。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人文底蘊厚重。在書院時期就提出了“博學多能養成佳士,依仁游藝勉作通儒”辦學思想,近年來,學校在繼承和創新中,將辦學思提煉為“溥博教育”。正是在“溥博教育”指導下,學校才有計劃開始了課程改革,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整合為凸顯學校文化特色的“三養課程”體系,開啟了金堂中學課程建設的歷史新篇章。

一、發展需要催生學校課程體系建構

21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轉向智能經濟,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的核心轉化為人才的培養競爭,創造性人才培養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追趕發達國家,國家提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體系”,新高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改革靠學校,可學校改革卻困難重重:教師方面,知識和技能存在的結構問題愈來愈突出,制約了課程建設的發展。學生方面,我縣是全國聞名打工大縣,留守學生多,視野狹窄,認知和實踐能力有限,學習習慣差。學校方面,課程資源重借用,輕研發。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課程體系,重德智,輕藝體。課程建設,重戰術,輕戰略。從學校到教師到學生,迫于升學壓力,應試教育占了上風,對課程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學校經過研究和篩選,發掘了三大深層次問題,一是學生發展的載體課程建設的途徑與策略問題;二是課程開發與功能優化統合問題;三是課程實施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問題。種種問題疊加——多元化的課程開發與統合應用問題,即課程體系建設問題。

二、歷史文化孕育學校系統課程創生

學校課程開發能力制約了師生的創造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又決定了學校核心競爭力,課程品質決定了學校辦學品質。學校在深度挖掘歷史文化、研究教育的現實與未來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承襲書院“溥博”思想,融合書院“博學多能養成佳士,依仁游藝勉作通儒”的“博、仁、游、通”的目標,結合“溥愛生命,博映未來”辦學理念和“知通古今,仁行天下”的育人目標,聚焦“立德樹人,和諧育人,奠基未來”教育理想,按照教育的任務,設計了“養心”,“養智”,“養長”的“三養課程”體系,其中,將書院文化中“仁”融入“溥潤德育”系統,構建“養心育德”課程體系,形成“健全人格(內心和諧、自尊自信、寬容樂觀)、道德認知(思想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道德情感(家國情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道德行為(力行近仁、文明禮貌、自覺自律)四大“養心”課程模塊。將“博”融入學?!皩W力課堂”系統,創生“養智育能”課程體系,構建了“養智育能(掌握知識,啟迪智慧,生成技能,實踐創新)”四大“養智”課程模塊。將“游”的技藝和“通”融入學?!盎顒诱n程”系統,創生“養長育藝”的課程體系,構建了“人文歷史(歷史文化)、體育健康(體衛)、創藝審美(音樂、美術)勞動實踐(勞動創造)、組織合作(社團、科學實驗)五大“養長”課程模塊?!叭B課程”與小學、初中段課程有機銜接與貫通,與初中段相比,凸顯“三養課程”在知識與視野、思維與邏輯、技能與創新、情感價值和實踐創造上的提升。在課程內部,“養心課程”主要任務是豐厚人文,凈化靈魂、活化生命,重塑價值,錘煉品德,健全人格,以達“養心育德”之目的,為其它課程學習提供價值選擇、生命導航和內在動力?!梆B智課程”主要任務是掌握知識,啟迪智慧,生成技能,激發情感,培養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精神,以達“養智育能”之目的,為其它課程學習提供知識與方法、認識與實踐、思維與技能?!梆B長課程”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以達“養長育藝”之目的,幫助學生完成人生體驗和職業體驗,為其它課程學習奠定身體和綜合技能基礎。

學通過開發與實施,學校形成了以“養心課程”為統帥,“養智課程”和“養長課程”為“兩翼”,以國家課程為核心,以校本課程(融合地方課程)為補充的“三養”課程體系?!叭B課程”中養心、養智、養長三者之間相互關聯,協同配合,互為促進。

學校教師在深度調查、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的基礎上,遵照“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的課程建設思路,形成了“三養課程”開發的“三課程、四策略、五原則、六步驟”的“3456”課程開發模式。同時形成了由校長統領的開發領導機構來負責學校課程規劃、研發、組織、實施、督查、評估整改的機制,分工負責,職責分明,運轉順暢的課程開發機制。

在學校學術團隊指導引領下,針對學生的需要,利用學校資源優勢,開發校本課程,將課程文本、視頻、課件、學案等資源置于學校校園網絡,供師生版主自主選擇,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另外,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有促使教師優化教學內容,或反饋給課程研發中心,實行供給側課程改革。這樣形成了以課程資源研發集成為載體,借助互聯網技術,建構互聯網與課堂教學(活動)深度融合的開放、多元、互動的課程平臺,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發展。

學校建立了由校長負責的課程規劃、開發、實施、評價和督查的管理體制。學校課程管理機構,制定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建立管理制度,形成了由校長統領課程規劃、研發、實施、督查、評估和整改的工作機制。學校成立了課程研發中心,具體負責對課程的開發、整合、實施和優化工作。學校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負責對課程規劃、審核、實施的督查。成立由副校長分的課程分域實施機構,“養智課程”由主管教學副校長牽頭教務處、研訓處和技裝中心負責實施。研訓處負責課程理論學習研究,課程開發技術引領,校本研修及教師培訓工作;教務處負責課程實施安排,學科組與備課組教研,組織課程研發中心的課程研發、課堂教學及教改實驗交流,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等;技裝中心負責學校教學裝備的統合、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實驗在教學中的深度融合工作?!梆B心課程”和“養長課程”由主管德育副校長統領德育處、辦公室、黨辦三部門負責推進實施。德育處負責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的組織與實施;團(支部、社團)—會(學生自主管理會)—藝(藝術)—體(體育)—心(心理)—創(科創、藝創)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活動課程由德育處或辦公室牽頭,各部門分工協作組織實施。辦公室、黨辦和國際部負責制定學校課程開發和管理制度。由總務兼管年級副校長下轄總務處、安全中心、職代會、紀檢監察四部門,主要負責組織調動學校財力和物資資源保障課程順利安全實施,職代會和紀檢監察協助政府督學和學校學術委員會對學校課程實施進行督導評估和問題反饋及落實整改工作。

總之,學校課程管理從規劃、研發到審核,到組織實施再到督導評估和落實整改,形成一個層次清楚,分工明確,鏈接協作,閉合完整的管理系統。(詳見圖一:四川省金堂中學校課程管理體制)

圖一:四川省金堂中學校課程管理體制

三、重構課程體系撬動師生學校整體變革

學校遵照“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的課程改革思路,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逐步意識到,課程體系建設是撬動學校育人體系建設的支點,能有效推動學校教師主動發展,推進學校育人模式的全面變革,促使學生全面而有個性成長,推動學校課程文化升位提檔,成就學校特色。所以,學校采取重建課程體系來撬動師生、學校整體變革的策略:

1.變革課程促研修,教師集群發展應變革

在新高考背景下,學校以課程建設中的項目推動倒逼教師改變觀念,自主構建“學習—學術—研究—教學”聯動發展機制,促進教師主動學習,積極進修,加快專業成長。課程建設倒逼學校改革教師評價方式,學校建立開放多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包括教育能力+研創能力+教學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評價。其中課程資源研發能力的權重達25%(詳見圖表2)。教師的責任意識、發展意識、創新合作意識和專業技能顯著提升,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建設,教育教學,論文撰寫,學術交流,大賽得獎的人次和比例直線上升。學校以書香濡養師魂、仁愛化育師德、情操陶鑄師品、科研涵養師藝,為教師搭建起了快速發展的“腳手架”,形成“名師領航,梯次推進,集群孵化”教師發展模式。一是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積極“搭臺子”“鋪路子”“壓擔子”,制定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名優教師勇于擔當,善于導航,勤于孵化,樂于帶動,成為金中教師發展行陣的“頭雁”,引領全校教師飛翔。二是遵循“問題即課題,探索即過程,收獲即成果”的邏輯思路,以課題為載體,以學科教研組為紐帶,搭建“以研促培,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钡慕處煿餐l展平臺,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搭建課題研究平臺,以省級課題、市重課題主干,以縣校級課題為拓展的一體化研究體系。形成了名師和課題為“兩翼”及“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省市名優骨干——教育專家”為“階梯”的“集群孵化”機制。

在學校教師考評機制、特色培訓機制、協助共進機制下,參加教改和參加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教師人次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師不僅在教育教學理念方面發生了改變,而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停反思,進而將教育教學改革理念深深植根心中。教師在理論學習,課題研究,論文寫作,教學大賽,學術講座都有了重大進步,專業能力極大提高。在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研究推動下,全校教師的學術、科研和教改蔚然成風。課程開發人次人2016年的35人次躍升到178人次,增長近4倍。學校共有4個省市等課題結題,兩項獲市三等獎;發表論文共10篇章,撰寫獲省市一、二等獎論文57篇,97位老師在省市縣級教學大賽中獲獎,10多位老師外出講學。不到兩年時間,多項指標超過了前5年的總和。

2.變革課程與教學,學生多元發展迎高考

新高考從選分到選人,教學觀念從重能力同時轉向重素養,以基礎為根本兼具拔高和特長考核,重視人的基礎知識、基礎能力、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實事與社會觀察、生活常識、道德判斷和情感價值觀,凸顯學生的核心素養。高考重點考查學生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因此,通過課程重建,實現“立德樹人,全面發展,個性成長,和諧育人”成為了教育改革的必然。

(1)養心育德——健全人格

人類教育的真諦是傳承文明導人求真、求善、求美,在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過程中洗滌心靈,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學校通過重建設課程體系,在歷史與現實和未來愿景之間加起一座心靈之橋。學校一改單純傳統的“他律”教育,構建了“溥潤德育”的自主化育系統。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將“他律”與“自律”有機結合,以“他律”促“自律”,以“自律”促“自覺”,以“自覺”促“自為”促使道德內化。如通過學校楹聯文化解讀大賽,使學生在耳聞目濡,潛移默化中浸潤心田,弘揚文化的精神價值,用生命激活生命,向善向美,用使命重塑使命,激發生命的色彩、情感、精神與活力,讓學生重塑價值,融通情感,轉變態度,激發動機,喚醒生命自覺,道德自律,重煥人性光輝,重塑高尚人格,重建人生追求。

(2)養長育藝——個性成長

遵照“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的課程改革思路,金堂中學在“溥愛生命,博映未來”辦學理念的引領下,秉承“依仁游藝”、“博學多能”的教育思想,樹立“佳士”、“通儒”的多元人才觀,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大力推行選修拓展性課程和活動課程。

學校共開發了《生命科學發展史》《現代生物科技》《趣味化學》《金堂書院》《法律與生活》《校園心理劇》《太極拳》《橋牌知識普及》《籃球基本技戰術培訓》等38門課程及36個社團,著力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增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進而蓄積生命成長的力量。

3.養智育能——學力發展

“學力課堂”含義:是以“學生學力生成為要義的課堂”,“學力”是指學習主體的學習實力(learning power),即學習主體已經擁有和借助學校學習資源,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所習得的有益于未來發展的能力總和,它主要包括基礎力、認知力、內動力和行為力?!皩W力”是學習主體學習的實力,即學習主體(學生)已經擁有和借助學校學習資源,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教學活動所習得的有益于未來發展能力的總和。

在學力結構的四要素中,基礎力是學習主體(學生)學力發展的條件,是學力課堂的邏輯起點。內動力是學習主體學習的興趣、意愿、期望等產生的能動力(驅動力),是學力生成的前提和關鍵,它是通過認知力、行為力來影響學力。認知力是學力的核心要素,是課堂學力生成的中心。行為力是基礎力、內動力和認知力交融重組后的外在表現,是通過實驗、實踐、操作來體現.

“學力課堂”操作模式:學校依據“溥愛生命 博映未來”辦學理念,構建“學力課堂”的“525”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學力生成”為中心,關注“學、思、探、練、評”五大教學元素,掌握“編寫導學案,規范課堂”,“科學分組,激發活力”兩大關鍵,落實“自學、互學、展學、導學、練學”五大教學環節,力求實現學生知識生成,思維演進、情感激發及實踐創造力的生成,達成知識生成邏輯、思維發展邏輯和行為創造邏輯的深度融合統一,以開發學生的潛能,達成學力生成與優化,為學生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基。

教學過程(詳見圖二:“學力課堂”操作規程的“教學過程”)

課堂評價

課程教學評價主要針對“學習目標”、“教學過程”的“教學引入”,教學中的“自學”、“展學”、“互學”,“探究與導學”、“練學與拓展”、“總結與提升”、“成效與評價 ”、“特色與創新”、“教師反饋反思”等角度展開,重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知識生成和知識系統構建水平,知識邏輯的清晰度,思維邏輯的演進度,價值情感的激發度,學生實踐創新的行為邏輯和行為效能度等,編制了詳細的評價量表。

學力課堂推行促進了學校教師和學生教學與學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學生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由淺層學習轉身深度學習,學生由配角轉向主角,由觀眾轉向主演,教師由演員轉向導演,學生的學力有了長足的進步。近幾年,學校在畢業總人數基本穩定前提下,升學總人數逐年上升,優生結構優化,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提檔升位。2018年與2016年相比,兩年間升學總人數由113人上升到1302人,提升14%,上線比例由74.05%提升到92.39%。重本人數由347人上升到618人,提升78%,重本比例兩年提升接近1倍。

四、創生課程新文化,學校特色發展映未來

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和載體,學校文化是以課程文化為中心,學校課程建設竭力在課程與文化之間搭起橋梁,將學校文化滲透到課程中,將“溥博”和“博、仁、游、通”,以及“立德樹人”理念,注入“三養文化”課程體系中,實現由舊到新的蛻變。

課程是學校教育哲學具化的載體,我校課程建設竭力在課程與文化之間找準最佳結合點,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抓手,促進對傳統文化深度挖掘和梳理,萃取其文化精神,傳承、弘揚、創新涵養師生精氣神的新文化。通過撰寫《金堂書院》讀本,傳承歷史“真”文化;梳理辦學精神,構筑楹聯“靈”文化;挖掘金中歷史人物,構建走廊“人”文化。

通過融真實情、實用性、藝術性和啟示性為一體的文化物化形式,展示了學校底蘊深厚的哲學文化、德育文化、管理文化、課程文化、教學文化、藝術文化好基因,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新的楹聯文化、人物文化、班級文化、寢室文化,管理文化,溥潤德育文化系列。如學校新楹聯提到的“不盡鳳翥蛟騰,人文蔚起?!焙汀盎耆簝娬樗钠贰敝?,從追溯近千年教育立下的“人文蔚起”之功,到呈現學?,F實盛景與未來展望,創“品味、品格、品質、品牌”之業,表達學校教育應擔澤惠家園之責,擁振興國家之志。融文化、風光、人文、情志和家國情懷于一體,凝斂師生時代精神,促進學校文化上品位。

為了將“溥愛生命,博映未來”的核心理念融于“三養”課程文化體系之中,我們在聚焦“養心育德”課程中,按照文化課程建設項目,深度挖掘學校歷史,不僅重建了楹聯文化課程,開設了《金堂書院》課程,展現了學校曲折艱難發展的歷程,教育文化精髓,培養的各類人才及他們的價值選擇,以幫助學生心靈發育。而且從歷代金中任務中,發掘了“十為精神”:“為學”的謝湜:開拓理學,奠基“溥博”;“為官”的杜銘: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為教”的李淇章:捐資重教,弘揚儒學;“為長”的張晉生:博通經史,掌教書院;“為國”的彭家珍:為國捐軀,催生民國;“為民”的易明道:投筆從戎,捐軀抗日;“為思”的賀麟:哲思智敏,學貫中西;“為人”的趙君陶:生態溥潤,自主化育;“為道”的流沙河:博學廣才,厚德尚美;“為藝”的楊介賓:針灸泰斗,享譽中外?!盀榻獭薄盀閷W”“為官”“為長”“為國”“為民”“為思”“為人”“為道”“為藝”的“十為精神”凝聚成學校傳統精神文化的合理內核。

圖二:“學力課堂”操作規程的“教學過程”

“養智育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養智育能”課程建設中,傳承了饒彤甫老師:治學嚴謹,功底深厚,技巧嫻熟,邊講邊畫,迅速準確,左圖右文,工整規范。邏輯性強,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提升能力。點撥思路,發現方法,總結規律。引領進修、拜師學藝的教育教學精髓,構成金中教師培養和學力課堂的文化基因。學校清醒認識到“未來的競爭,不是簡單的知識競爭,而是學力的競爭”,因此,學校在學?;顒诱n程開設和國家課程的校本化過程中圍繞新高考的要求,結合學生學力與學校實際,在聚焦學生知識系統生成、知識邏輯衍生、思維邏輯發展、情感動力生成和行為邏輯演進等方面對國家課程的學科內容進行刪減、重構、整合和優化或跨學科整合、滲透和融合。突出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

在學校在聚焦“養長育藝”課程建設中,將“游的技藝”“通的能力”深深扎根于新課程建設之中,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地發展。體育、勞動能讓人體驗生產的艱辛,生活的不易,食物的不易,喚醒對勞動的尊重,同時強壯身軀,旺盛精神,磨煉意志。美術音樂等藝術能使人感知美、體驗美,欣賞美,向往美,追求美,樂于美,創造美,創造的源泉。能激發興趣,張揚人性,陶冶性情,磨煉品格,修煉德性。

結語

總之,學校以課程建設為抓手,以學?!颁卟崩砟顬榻y領,采取將課程作為傳承和弘揚文化的載體,建設新時代多樣、豐富、活潑并富于人文和科學精神的課程體系,使學校文化由隱性趨向顯性,忽視到重視,無形到有形,由抽象到具象,由遙遠到親近,由知覺到自覺,由傳統轉向現代。在教育中將文化深深植根于師生的心靈世界,再度生根開花,以文化惠生、樂生、育生,陶冶人格,浸潤人生,心靈交融,使學生心中理想,行為有規范,活動有規則,啟迪精神自覺。在課堂教學中再度生成、創造、深化和拓展,重塑豐盈文化人格,達成學校文化有“品味”,德育有“品質”,教學有“品質”,學校有“品牌”的“四品”特色發展目標。

猜你喜歡
學力課程體系學校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學歷與學力
從“課堂目的的確定”到“學力發展的靈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從“課堂目的的確定”到“學力發展的靈動”──語文“學力發展”課堂“形態論”
學校推介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淺談構建促進學力發展的數學課堂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