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

2018-04-15 09:48邢濤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鼻內鏡手術鼻竇炎效果

邢濤

【摘 要】目的:探討在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治療中采用鼻內鏡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診治的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32例作為此次的研究樣本,所有病人均接受鼻內鏡手術治療。結果:手術后的病理檢查結果提示,32例病人當中曲霉菌感染者26例,毛霉菌感染者3例,放線菌感染者2例,白色念珠球菌感染者1例。真菌培養結果提示14例病人存在真菌菌絲以及孢子。32例病人術后均獲得為期1年隨訪,復發率和并發癥率均為0.00%,病人總體治愈率是100.00%。結論:針對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采取鼻內鏡下手術治療可取得顯著療效,手術過程中通過徹底切除病灶是手術成功治療的關鍵。

【關鍵詞】真菌性鼻—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R76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075-01

真菌性鼻-鼻竇炎屬于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類特異性鼻部疾病,其病因機制與病人機體長時間應用抗生素類藥物或者免疫抑制劑類藥物有關。針對此類病人臨床治療中常應用鼻內鏡手術實現病灶清除治療[1]。本次研究將著重探討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采取鼻內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診治的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32例作為此次的研究樣本,病人資料: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范圍24~67歲,平均(41.6±0.3)歲;病程時間3個月~26個月,平均(7.3±0.2)個月。病人術前均接受CT掃描檢查,其中單發病人14例,雙發病人18例。病人臨床癥狀包括鼻塞、流鼻涕以及頭痛和頭脹等。

1.2方法

所有病人均于全麻狀態下接受鼻內鏡手術治療,針對伴隨鼻中隔偏曲病人首先采取鼻中隔矯正術治療;針對鼻腔結構狀況不良患者,需要同時采取切除術治療。在鼻內鏡輔助下,于上頜竇行自然切口。首先需要對病人鼻腔內部膿液和菌團等進行徹底清理,需要對鼻腔內的息肉樣病變黏膜實施徹底清除之后,利用生理鹽水對竇腔內所殘留的部分霉菌團塊進行反復徹底沖洗。針對蝶竇患者需盡可能清除其腔內病變,針對篩竇病變病人需要采取由前至后的病變范圍清除。手術過程中于鼻內鏡輔助下可見病人黏液膿性分泌物以及黏土狀物質,色澤為褐色黃色、黑色和棕色等,手術之后應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等對病人鼻腔實施徹底清理,之后利用海綿進行填塞術后兩天方可取出。手術后,留取病人病變黏膜和真菌團塊等實施病理檢查,手術后病人需要定期回院復查。

2 結果

手術后的病理檢查結果提示,32例病人當中曲霉菌感染者26例,毛霉菌感染者3例,放線菌感染者2例,白色念珠球菌感染者1例。真菌培養結果提示14例病人存在真菌菌絲以及孢子。32例病人術后均獲得為期1年隨訪,患者均未復發,術后未出現相關并發癥,復發率和并發癥率均為0.00%。病人總體治愈率是100.00%。

3 討論

真菌性鼻鼻竇炎又可分為非侵襲型真菌鼻竇炎以及侵襲型真菌性鼻竇炎。前者又可分為真菌球與變應性鼻竇炎,而后者則可分為急性與慢性侵襲型鼻竇炎。針對此類病人的治療,需要結合病人臨床癥狀表現、影像學檢查結果和病史等采取綜合分析。臨床診斷中需要依賴影像學檢查結果,例如CT掃描。CT掃描可準確反映出病人病變范圍以及骨質破壞具體情況,手術后通過進行病理檢查能夠確定真菌性鼻-鼻竇炎的具體病菌感染類型,這也是病人得以最終確診的重要依據。對于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采取手術治療的最重要目標就是實現病灶的徹底切除[2]。通過運用鼻內鏡輔助下行手術治療,可實現創傷小以及徹底切除病灶等優勢,能夠實現鼻竇通氣的治療目標,在鼻內鏡輔助下采取手術治療能夠為術者提供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有利于實現對病人鼻腔以及鼻竇功能和鼻腔周邊結構的良好保護,有利于減少病人術后的并發癥風險[3]。同時在鼻內鏡輔助下進行鼻腔內沖洗,通過運用彎頭吸引器針對上頜竇腔中真菌菌塊,實施反復性的徹底沖洗,能夠確保病灶的徹底清除。通過采取鼻內鏡下手術治療,能夠實現鼻腔引流道的重建,有助于手術之后病人在明視條件下對其病灶進行徹底清理,同時也能夠確保對患者鼻腔病變情況進行隨時觀察與了解。本次研究中,32例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均未出現復發,治愈率為100%。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此類病人行鼻內鏡下手術治療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臨床手術經驗,有助于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手術治療成功率。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由于容易對眶內和顱內產生侵入影響,因此若不能及時有效治療容易引起嚴重后果。對于此類病人手術治療的關鍵是實現病灶的徹底清除并去除其壞死組織,確??拐婢幬锬軌虺浞职l揮作用。手術過程中針對病人硬腦膜以及眶骨膜等進行有效保護,以及實現對病變骨質和軟組織等徹底清除,也是此類病人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環節。手術之后需要積極運用抗真菌類藥物實現術后抗感染,然而抗真菌類藥物的選擇和使用也應該做到區別對待。針對侵襲性鼻竇炎病人,應該選擇藥物不良反應相對較低的抗感染藥物,諸如大蒜素和氟康唑等[4]。而針對非侵襲性鼻竇炎病人在真菌藥物選擇中,可無需全身性運用,可運用氟康唑于鼻內鏡輔助下進行沖洗治療。

綜上所述,針對真菌性鼻-鼻竇炎病人,采取鼻內鏡下手術治療可取得顯著療效,手術過程中通過徹底切除病灶是手術成功治療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李紅權.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33):6987.

[2]蔡祎.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09):1-2.

[3]余江萍,秦琴,王雪松等.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26例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26(14):663-664.

[4]王明甫,茍棟明,孟雪蕾.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4):3282-3284.

猜你喜歡
鼻內鏡手術鼻竇炎效果
抗生素(阿奇霉素)與鼻竇炎口服液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效果觀察
秋天警惕鼻竇炎急性發作
鼻竇炎護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識
靈動耳環
全程護理對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滿意度的影響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慢性鼻竇炎患者手術前后黏膜的結構及功能變化
鼻內鏡下治療鼻竇炎對中下鼻甲處理的價值評析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心得體會
偽裝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