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系統常規護理探究

2018-04-15 09:48周娟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呼吸系統疾病肺功能常規護理

周娟

【摘 要】目的:探討呼吸系統常規護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45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納入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12月。均行常規護理,包括病情監測、氣道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呼吸訓練等內容,評定護理滿意度和肺功能指標。結果: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28例、基本滿意15例、不滿意2例,共計護理滿意率為95.6%。護理后的FEV1、PEF、FEV1/FVC指標均提高,差異顯著(P<0.05)。護理期間,患者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結論:針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制定常規護理措施并嚴格執行,能改善肺功能、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呼吸系統疾??;常規護理;滿意度;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05-01

呼吸系統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典型癥狀表現是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不僅損害肺功能,還會影響生活質量[1]。針對此類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做好護理工作,才能實現預期治療目標,改善患者預后。為了進一步探究常規護理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45例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信息 選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45例,時間段為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其中男性26例(57.8%),女性19例(42.2%);年齡位于33-79歲,平均(61.4±7.8)歲;病程2-10年,平均(4.6±2.2)年。疾病類型:支氣管炎18例、支氣管哮喘12例、慢性肺炎7例、慢阻肺6例、其他2例。本研究在倫理學機構審批通過。

1.2 納排標準 參照《呼吸內科疾病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1)年齡18-80歲之間;(2)經臨床、胸部CT檢查確認;(3)知曉本次研究,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1)精神病史患者;(2)心肝腎或免疫系統缺陷患者;(3)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1.3 護理方法 對所有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如下:

1.3.1 病情監測 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準確記錄心率、呼吸頻率、體溫等指標,定期復查肺功能,發現異常及時和醫生溝通,采取積極干預措施。住院期間,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調整適宜溫濕度,定期開窗通風;遵醫囑正確用藥,明確用藥時間、方法、劑量,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動態調整,并觀察用藥不良反應。

1.3.2 氣道護理 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期翻身、拍背,及時排出分泌物。對于痰多、痰濃患者,可采用霧化吸入,指導正確的咳嗽方式。如果患者呼吸困難,進行低流量吸氧支持,將血氧飽和度控制在95%以上。

1.3.3 飲食護理 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維生素高的食物為主;禁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嚴格禁煙戒酒;鼓勵患者多飲水,按照前一日尿量+500ml控制,保持大小便通暢。

1.3.4 心理護理 呼吸系統疾病大多出現在中老年群體中,治療期間容易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護士應該和患者積極溝通,使用通俗語言進行健康宣教,糾正錯誤的疾病認知,盡量滿足護理需求;采用聽音樂、看視頻、種花養草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1.3.5 呼吸訓練 一是腹式呼吸,要求患者全身放松,經鼻吸氣、此時腹部鼓起;然后經口呼氣、此時腹部下陷,改善膈肌功能。二是有氧訓練,采用散步、慢跑、上下樓梯等方案,每次訓練30min,期間由家屬或護士陪伴,避免發生意外事件。

1.4 觀察指標 (1)采用自制調查量表,評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估項目包括[3]:①服務態度,②專業技能,③病房管理,共計100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2)分別在護理前、后,測定患者的肺功能指標,以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流速峰值(PEF)、FEV1/FVC為代表。(3)觀察記錄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錄入Excel表格,統計學處理利用SPSS最新版軟件。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患者護理滿意程度 45例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28例、基本滿意15例、不滿意2例,共計護理滿意率為95.6%。

2.2 肺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后,患者的FEV1、PEF、FEV1/FVC指標均提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3 并發癥情況 患者在護理期間,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病變部位是氣管、支氣管、肺部,輕度患者表現為咳嗽、胸痛、呼吸不暢,重度患者可見缺氧、呼吸衰竭,威脅生命安全。有學者研究稱,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再加上環境污染的影響,近年來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明顯提高[4]。治療期間做好護理配合工作,成為護理人員的關注要點。

文中選取45例患者進行研究,均行常規護理,從病情監測、氣道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呼吸訓練五個方面入手,具有全面性、連續性、針對性的特點。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5.6%,護理后的FEV1、PEF、FEV1/FVC指標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和石遠慶的研究結果一致[5]。綜上,針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制定常規護理措施并嚴格執行,能改善肺功能、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高麗.預防性護理對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院內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4):140-141.

[2]王紅陽.呼吸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3]陳鮮桃.健康教育在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6):5174-5175.

[4]劉文前,郭鳳艷.內科呼吸系統疾病護理安全隱患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8, 15(10):262.

[5]石遠慶.淺談老年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對策[J].飲食保健,2018,5(51): 240-241.

猜你喜歡
呼吸系統疾病肺功能常規護理
重癥監護病房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不同霧化方式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療效對比
多索茶堿與噻托溴銨聯合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響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慢阻肺臨床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