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O技術與中心靜脈壓監測在重型顱腦損傷液體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2018-04-15 09:48曾興強朱澤宇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

曾興強 朱澤宇

【摘 要】目的:在重型顱腦損傷液體管理中應用PICCO技術與中心靜脈壓監測,分析其應用效果。方法:從2016年3月開始到2018年6月結束,在我院選取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依據均勻分組的原則進行分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將中心靜脈壓監測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將PICCO技術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對兩組患者的療效、血流動力學指標予以比較。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胸腔內血容量指數、血管外肺水指數、舒張末期總容量指數、全身血管阻力指數均較優,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治療效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顯著較優,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結論:在重型顱腦損傷液體管理中應用PICCO技術的效果顯著,改善了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PICCO技術;中心靜脈壓監測;重型顱腦損傷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60-02

腦干損傷、顱內血腫、腦挫裂傷以及顱骨骨折或導致患者昏迷超過6小時以上被定義為重型顱腦損傷。就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而言,多伴有意識障礙逐步加重或呈現出再昏迷狀態。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空間距離的不斷加大和交通事故發生率不斷上升的影響,重型顱腦損傷的發生率逐年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且臨床特征表現出并發癥多、病情發展迅速以及病情危重等[1]。其中,重型顱腦損傷的液體管理更是成為了治療該病癥較難的重要環節。而在本文中就主要從我院選取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了PICCO技術與中心靜脈壓監測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6年3月開始到2018年6月結束,在我院選取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依據均勻分組的原則進行分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齡介于18歲到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5±2.0)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齡介于19歲到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5±2.5)歲。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在兩組患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將中心靜脈壓監測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對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的中心靜脈壓進行測量,且在測量前應保證其管道暢通,在測量過程中患者的體位為平臥位。其次,將右心房位置作為凋零點,并讀取相應數據[2]。

將PICCO技術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即深靜脈置管+股動脈置管+PICCO模塊連接[3]。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療效、血流動力學指標(胸腔內血容量指數、血管外肺水指數、舒張末期總容量指數以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數)予以比較。治療效果。死亡:沒有生命體征;植物狀態:存在生命體征,但失去自主活動的能力;重度殘疾:肢體功能嚴重受損,不具備自主生活的能力;中度殘疾:肢體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在他人照顧下可簡單照料自身生活;良好:肢體功能受損較輕,且能夠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

1.4統計學分析

整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后的相關資料,將其輸入到SPSS21.0統計學軟件中,根據數據資料不同進行分類處理,其中:計量資料“ ”,差異性檢驗;計數資料(n,%),差異性 檢驗;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表明差異顯著。

2 結果

2.1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予以比較

治療效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顯著較優,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詳情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予以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胸腔內血容量指數、血管外肺水指數、舒張末期總容量指數、全身血管阻力指數穩定敏感,而對照組則不敏感穩定,其中開始前胸腔內血容量指數、血管外肺水指數、舒張末期總容量指數、全身血管阻力指數分別為(950±118)mL/m2、(6.65±1.10)mL/kg、(652±70)mL/m以及(1010±320);開始72小時后胸腔內血容量指數、血管外肺水指數、舒張末期總容量指數、全身血管阻力指數分別為(950±123)mL/m2、(7.20±1.00)mL/kg、(868±65)mL/m以及(2069±152),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是一種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的嚴重創傷性疾病。而導致其高死亡率和致殘率的原因主要是醫生對該病癥發生的并發癥預測不足、治療不及時以及治療存在偏差等。同時,在顱腦受到損傷后患者產生的應激反應還可能增高神經興奮性,繼而促使循環系統的血流動力學發生了變化,且腦損傷越嚴重則上述變化越顯著。在顱腦損傷的急性期可導致高血流動力學狀態,不僅對患者機體產生了較大影響,而且會造成心功能損傷和多種并發癥[4]。

就PICCO技術而言,該技術中的脈搏指數連續心輸出量與經肺溫度稀釋技術以及動脈脈搏波形曲線下面積分析技術予以了有效結合,不僅可運用熱稀釋法對單次心輸出量予以測量,而且可通過動脈壓力波型曲線下面積對心輸出量進行獲取,并可對胸腔內血容量以及血管外肺水進行計算。此外,胸腔內血容量指數也被越來越多學者證明為重復敏感項目??勺鳛榉蝿用}阻塞壓、右心室舒張末期壓以及中心靜脈壓[5]。而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也可看出,PICCO技術優于中心靜脈壓監測,治療效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顯著較優,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將PICCO技術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液體管理中效果顯著,改善了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甘海,李金庭,林燕金,等.PICCO技術與中心靜脈壓監測在重型顱腦損傷液體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1):1346-1348.

[2]賀禮榮,廖玉池.PiCCO 技術在重型顱腦損傷液體管理中的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2,25(12):50-51.

[3]周玲,湯蓓,相鵬,等.脈搏指數連續心輸出量技術在重型顱腦損傷液體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2):216-218.

[4]葉高峰,溫興杰,湯文杰,等.PICCO監測和CVP壓力監測指導下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液體復蘇療效的比較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4(5):704-707.

[5]楊彥平,李玉騫,龍乾發,等.PICCO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容量管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32):6275-6278.

猜你喜歡
重型顱腦損傷
緊急氣管插管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義
小兒重型顱腦損傷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
重型顱腦損傷后中樞性低鈉血癥的時間窗研究
腰大池持續引流在重型顱腦損傷并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中的價值探析
重型顱腦損傷的預后影響因素分析及臨床救治策略
常規骨瓣開顱術與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療效對比
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
鏡下天幕切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
79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早期康復訓練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