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

2018-04-26 16:48張冬梅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15期
關鍵詞:有效路徑互聯網

張冬梅

摘 要: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深刻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學習和生活方式,同時也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陣地。

關鍵詞:互聯網+ 思想危機 有效路徑

一、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教育面臨的危機

1.正確的價值觀受到沖擊,思想意識被污染

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以其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影響力等特點,給高職院校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但又由于網絡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信息準入標準缺乏統一性,各種文化所承載的價值觀在網絡上發生激烈的碰撞和交融,給學生的選擇帶來極大的困擾。西方國家利用本國網絡技術的優勢條件,網絡已經成為他們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輸送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侵蝕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于職院學生整體文化素質較低,辨別能力差,自控能力弱,自律能力較低極易造成學生價值觀的混亂,尤其是那些“庸俗、低俗、媚俗”內容的侵蝕,黃色信息的泛濫,非法的誘惑對大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傳播力,學生思想意識受到毒害,喪失正確的“三觀”,引起思想混亂。

2.身心健康、學業受到嚴重影響

網絡的開放和封閉,虛擬與現實的矛盾給大學生生帶來一定的危害,互聯網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空間的距離,網上溝通頻繁,現實寡言少語,疏離了大學生與外部交流的語言環境和真實的情感交流,阻礙高職學生組織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也容易導致人際關系障礙,產生人格和情景的分裂,回到現實生活中會產生一種孤獨感,性格孤僻偏激,冷漠自我,任性懶惰,集體觀念淡漠。網絡帶給人們快樂和自由,也使自控力不強的高職學生長期沉迷虛擬世界中,形成“網癮”,無心投入到學業中,荒廢了學業,黑白顛倒,缺乏身體鍛煉,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3.大學生道德素質弱化

一方面,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法律規范來對人們的網絡行為進行約束和管制,極易造成道德則責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識的泛濫。

另一發方面,互聯網中含有大量的虛假信息、網絡欺詐,需求誘惑、病毒以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和聊天這使大學生受到一定程度的信息污染,同時,貼吧、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也充斥著學生們的生活,有些大學生辨別能力不強,自控力差,抵抗力弱,一些負面的輿論得以迅速傳播和仿效,沖擊現有的道德規范,對健康、積極、正確的東西認同感降低和消減,導致道德意識弱化,道德底線下降,表現為:使用網路污穢語言;自私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集體觀念淡??;急功近利,注重個人利益,價值取向扭曲;學術惰性和學術不端;炫耀攀比嚴;網絡惡搞,責任感不強、誠信度下降;嚴重的從事網絡骯臟交易;網絡行騙,網絡偷盜,網戀婚騙,充當黑客擾亂社會秩序,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為。降低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影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探索“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

李克強總理在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意味著中國進入互聯網+的時代,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成長成才已成為新常態,職業院校應適應這種新常態,探索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

1.修繕校園互聯網文化頂層設計的過濾器

互聯網已經成為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和平臺,要發揮思想教育事務導向功能,必須做好網絡文化頂層設計長期監管體制,搭建和鏈接“五位一體”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文化的管理模式,利用各種向上的、積極的、正確的、主流的網絡渠道占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具體包括提升網絡法律道德意識、篩查網絡信息、遠離網絡不良誘惑等。要以“技防”手段防范網絡污染,要以“法防”措施約束網絡行為,建立起網絡信息污染的“防火墻”,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環境,防止有害信息及不健康內容的網絡游戲侵入網絡,最大限度減少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腐蝕。

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技術的陣地建設

利用互聯網+與各種現代技術相結合,貼近人們現實生活,從而更準確的監控,引導用戶意識形態動向。主要有互聯網+公開課的研究,互聯網+慕課的探索,互聯網+易班應用建設,互聯網+網絡游戲的功能價值的開發,互聯網APP客戶終端的應用研究等,思想教育從“一元教育”到“多元教育”,便單一化為多樣化。建設一批主題鮮明、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對大學生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擴大主流網站在網絡空間的領地,用主流文化稀釋網絡不良文化。

3.用網絡生態呵護大學生

作為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認真分析大學生的特點,研究他們喜愛的表達方式和行為習慣,以恰當的形式將新媒體融入校園,傾力打造積極、健康、綠色、人文、富有時代和使命的校園文化環境。以開明的新心態走近大學生,接受、接納、介入、融入大學生的網絡生活,聽取大學生的心聲;以文明的新語態與大學生交流,了解大學生新潮熱捧的時尚語言,拉近與大學生的距離,增強親切感;以樂見的新形態引領大學生,充分運用微博、微信、微課、微電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微領袖”讓他們成為網絡媒體的“喉舌”“輿論先鋒”。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互動式交流,向大學生“粉絲”宣傳社會核心價值理念,直接將“大道理”轉化為都易于接受的“小道理”。

4.加強互聯網+時代下的師生“雙向”建設

互聯網+成為實施“兩課”教學任務的新領域、新陣地、新形式,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探索“兩課”教學在網絡時代的新規律,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還要提高網絡技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技術很好的結合起來,拓展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和渠道。及時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并根據思想變化調整教育方式,善于在疏通中引導,在引導中疏通,加強思政教師的責任心教育和陣地意識教育。

另一方面,重視大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大學生參與網絡信息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精神和能力,將管理和教育結合起來,強化職業學生的網絡責任感,提高對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自覺塑造良好的網絡人格形象,帶動整個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紹華.高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88-120.

[2]張建學.基于新媒體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5(2):64-65.

[3]曹文澤.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報,2013.05.20.

[4]孫淑彩.基于大數據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0):86-88.

猜你喜歡
有效路徑互聯網
歷史深度學習的六個著力點
試論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的有效路徑
財經類高職院?!罢n證融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探析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淺析我國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及其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